諸事不宜

諸事不宜

「琢縣北邊,五路總口的大寨,很顯眼,兩三里之外就能看到。名冊和路證都在范主簿那兒,他經常去那邊公辦,路很熟,有什麼不懂的,問他就行了。」

翌日,建興五年,四月初六。

宜置地,收養子女,結網,塞穴,諸事不宜。

嘉平關軍營以西的高聳木寨前,林欽把劉琦叫出了隊伍,攤開地圖,正再三跟他囑咐著出關北去一路上的注意事項。在他們的身後是五個一組,被長麻繩縛住雙手的六隊青年;提溜着衣領,猛拍扇子,汗出如漿的主簿范茂;還有五個左腰挎劍,右手執鞭的戎裝兵士。

因為自入營日起,劉琦便是這三十新兵中最為刻苦服從的,所以在人手嚴重短缺的當下,在林欽與范茂的一致舉薦下,他被允許不受束縛,從旁使木劍協助押運。

「路上小心點,一定要看住了,別讓他們跑嘍,方周的律法可不是鬧着玩的。」

「嗯,我知道。」

為了保證稅收,以及能夠徵募到足夠的勞工與兵勇,方周帝國的戶籍制度十分嚴苛,五家為保,十家為連,奉行《什伍連坐法》。尤其是在這戰火未平的嘉平關內外,私自離開戶籍所在地乃是牽連全家的重罪,而拿不出相應身份證明與路證的人,和逃兵、罪犯、囚徒一起,被統稱為流民,是被當街殺死,也無話可說的身份。

不僅如此,從隊伍出發的那一刻起,這三十六人的名字便被登記在冊,綁在了一起,即便是僅有一人在中途逃離,或是逾期一時半刻,所有人,包括他們的家人,擔保人,都會遭到連坐,疏遠者入獄發配,親近者處以極刑。

「你需要哪天趕到琢縣軍營?」

「十五天,是四月二十之前。」

「嗯,時間還算寬裕,別耽擱了。」

劉琦點了點頭,長嘆了一口氣,若有所思的左右晃着腦袋,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怎麼?是害怕了嗎?」

「沒有,只是想再跟着您學習些劍法套路什麼的。」

「呵。」

挑眉,撇嘴,林欽聳了聳肩,繼續說道:

「在那邊接手你們的應該是周錆,和你差不多年齡。

劍技、兵法都沒的說,

話不多,人很好,但就是要求很高。

相信我,你能學到。。。」

「林教官。」

劉琦打斷了林欽。

「你說有沒有可能。。。就。。。如果我能夠參加『武科』的話。。。拿到些成績,當然,不是說我想要出仕。。。就。。。我也想跟着尹弗大人修習劍術。」

「你是想要成為武士,對嗎?」

林欽膝蓋微彎,拍了拍劉琦的肩膀,找到了劉琦正左閃右躲的眼神。

「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些什麼嗎?」

「是的,我知道。」

「不要說琉雀了,是沒有哪個正規流派會接收你這樣的罪犯的,也絕不會有縣令願意冒險推舉你去武科考試的。

現在的武家和十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沒有朝廷的庇護,他們就是草莽流寇、非法持械,是很快就會被盡數肅清的。」

劉琦深吸了一口氣,機械式的連連點頭,緊咬着嘴唇,掩不住眼神中的沒落。

如果說人類社會中有什麼東西是根深蒂固的,即便再延續千年也不會改變的,階級差異一定是首當其衝被提及的。而無論翻開何處的歷史,即便稱謂不同,武士往往都是距離權利中心最近的一群人,因為征伐固守、維護穩定都是統治階層的事情,所以往往也就只有貴族才能習武成士。

也正是因此,崇尚「禮治」的儒家學派在當時受到了武士階級的極力推崇,即,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而「禮」乃為「法」之根本,以達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這樣統治者眼中理想的社會形態。

「減死徙邊。

劉琦,你的戶籍是會跟着你一輩子的。

你別無選擇。」

林欽說罷,再拍了拍劉琦的肩膀,

(本章未完,請翻頁)

揚起嘴角,一改之前的嚴肅,眼神里全是溫柔與祝福。

「放輕鬆,別想太多。

鍛煉的方法,我昨晚已經教給你了。

可以修習劍術的地方又不是只有道場。

去吧,

你會沒事的。」

與烈日炙烤、塵土飛揚的盲山以東截然不同,嘉平關以西的地界是一片潮濕蔥鬱的低洼盆地。密密麻麻交錯排列著的高大松樹和杉木遮天蔽日,彷彿從未有人踏足。瘋長的青苔和雜亂幽暗的怪石肆意挑動着膽敢踏入此地每一個人,全身上下的每一根神經。

現在本是清爽的夏天早晨,本應是陽光明媚,而這片包裹着前路的樹林彷彿與世隔絕,瀰漫着若隱若現的迷霧,沒有一絲生物涉足的痕迹,散發出沉悶腐朽的氣味。劉琦靜靜聆聽,除了隊伍整齊劃一的沉重腳步,竟找不到一聲鳥叫,靜謐的充斥着一股生人勿進的死亡氣息。

天邊的烏雲猶如一片黑色的幕布,緩緩向嘉平關方向逼壓而來,遮蔽了遠方的山脈,像是鐵籠一般圍困着整個洛山領地。

同一時間,洛山城北的劍閣腳下早已是銀河倒瀉、大雨傾盆、五步之外,牛馬不辨。緊鄰著寬十丈有餘的護城河南岸的是刺史喬駿賞賜給新任禁軍教頭尹弗的安居之所。

「師兄。。。師兄!

我看我們還是回去吧。

繞道洛山縣,我們已經耽擱兩天了,

要是還讓師傅知道我們私下過來挑戰,那可就麻煩了吶。」

「贏了,就不麻煩。還是說,你覺得我會輸?」

「沒有,沒有,絕對沒有!

哪裏的話啊,師兄。

只不過這一路上來,只要提到琉雀,無論是尋常百姓,還是官兵小吏,都是一副噤若寒蟬的樣子。。。」

「你想表達什麼?」

「不是。。。

師兄,您想想,琉雀僅用兩年時間就吞併了大大小小二十家武館,這期間不要說有誰踢館取勝揚名立萬的,就連尋仇滋事的事兒也鮮有耳聞。

您不覺得這太蹊蹺了嗎?」

「有什麼可蹊蹺的?

要麼是跟你一樣,畏懼市井流言,瞻前顧後停滯不前;

要麼就是老劍鬼花了些大本錢,堵住了那些得勝劍客的嘴巴。」

劍閣城下的石子路上,頭戴竹篾斗笠,身披及膝蓑衣的李鉋回頭看了看同行師弟孔鈞一臉茫然的稚氣表情,得意的哼笑一聲,侃侃說道:

「據說啊,那老劍鬼在得到刺史大人的賞賜之後,即刻便著人夷平了這裏原有的院舍,招募了整個洛山州內的能工巧匠,仿照薊縣深山中原有居所的模樣,兩百人,整整耗時一年才築成了這座大宅。聽說,這其中的用料工藝極為考究,花費甚甚巨大,就連宅內馬棚的立柱都是精挑細選,從舟山安林千里迢迢搬運過來的。

孔鈞。」

「額,啊?」

「呵,你說,他們認輸后,打算付給我多少錢打發我走呢?」

青磚灰瓦,高聳的白牆,紅漆金釘,以及一對饕餮銜環逐漸分開后,似開未開的花苞、似發未發的新芽和一個年逾半百的駝背管家。

李鉋的自信當然不是空穴來風,如果說琉雀是關外規模最大的劍派的話,李鉋和孔鈞所在的烽羽派便可以稱得上是整個方周帝國勢力最為強盛的武家。借用烽羽派之名,在招牌前署名「極意」二字,開門收徒的武館,每年都必須支付高額的費用,而李鉋和孔鈞此行的目的便是出關逐一收取供錢的。

「在下名叫李鉋,是虎賁中郎將杜鋒座下弟子,後面這位是我的師弟,孔鈞。今日是特意前來拜會的,希望可以有幸請貴派高手指教兩招,讓在下一睹大劍豪,尹弗大人那傳說中的『古今未來,無人可及』。」

以四方大理石為根基,百年松木為梁,環以六根徑深三尺的粗壯立柱,通鋪柚木地板,琉雀的劍術道場是一個寬五丈,深三丈有餘的敞亮房間。沒有任何造作誇張的雕飾點綴,僅是憑藉用料本身的名貴質地,以及修築打磨時,全不惜工時用料的細緻工藝,使得道場在簡約通透的同時,又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失武家的威嚴與莊重。

道場之中的陳列極少,除開緊貼著北牆西側擺放木製長劍的高架,以及北牆東側的堆疊放置的「教尺」以外,便只有一前四后,五個坐墊,和剛剛鐵畫的巨幅「自然」二字。

「您真是太抬舉了,區區雕蟲小技,在中郎將大人的奔雷劍法面前,真的是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說話的人名叫丁鉚,是個身材高大,體型接近四方的彪形大漢。他眯着眼睛,哈哈諂笑着點頭哈腰,儼然是一副鄉下來的愚夫蠢漢模樣。孔鈞看着面前這一邊撓著腦袋,一邊連聲附和的壯漢,原本緊繃的神經算是稍稍放鬆了一些。

想必他們是在畏懼李鉋師兄的力量吧?

孔鈞看了眼丁鉚跪坐的席位,得出了他是琉雀派二號人物的結論。

對來踢館的人如此般低聲下氣的,這樣的人根本不配作為弟子們的表率。

看來所謂的「集天下劍法之大成」的琉雀劍法,也只不過是名過其實了罷了。

想到這裏,孔鈞下意識的打直了腰桿,以自己是堂堂烽羽派的嫡傳弟子而陶醉不已,他慶幸自己跟隨師兄冒雨來了洛山縣城,開始滿心盤算起該如何向師兄弟們吹噓誇耀。

「。。。。。。

嗯。

好吧,我明白了。

既然如此,那請問閣下對見證人的人選有什麼要求嗎?」

「不敢,不敢。

想必丁鉚閣下所薦之人必是德高望重,不會失了公允的。」

為了保證比武的公平公正,以及杜絕事後的報復行為,在當時武館間的比試切磋中,一位能夠服眾的見證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於烽羽、琉雀這樣的大門派,一勝一負都關係着近千人的共同榮辱,就算是招搖過市之輩的無中生有、舌燦蓮花,都會對他們造成不小的麻煩,所以派中弟子是被明令禁止在沒有見證人的場合與人過手的。

雨勢漸緩,腳步聲漸密,與琉雀比鄰而居的留府長史,庄驍,花了近兩個時辰才姍姍遲來。不請自來的李鉋、孔鈞雖然確實也不好開口埋怨,但是在心裏還是有些義憤難平。就在孔鈞還在暗暗咒罵,嘲笑琉雀就會耍些不入流的小把戲時,庄驍口中的遠房外侄,一個用扇子掩住了嘴鼻的清瘦男人,竟搶在了長史和丁鉚之前,若無其事的率先入了席。

淡藍色底襯,交領右衽,與身體嚴絲合縫的紅衣黑帶外,是有着猶如爆瀑傾瀉而下般紋理的錦織長袍。煞白修長的手指,扶在了膝間,摺扇之上的眼睛泛著血絲,微微向外突出,像是喝醉了一般,眼神聚焦在了面前空無一物之處。

太失禮了,至少應該過來打聲招呼吧?

孔鈞看着那男人,不自覺的咂了咂嘴。

「。。。。。。

這兩位便是虎賁中郎將的高徒嗎?

幸會幸會。

烽羽劍法乃是方周之寶,今日終於有機會一睹嫡傳絕技,這可真是老夫生來的一大幸事吶。」

庄驍程式化的寒暄打斷了孔鈞的思緒,他不禁打了個冷顫,連忙「不敢、不敢」的連聲敷衍著,拱手作揖,深深的把腰彎了下去。不知是錯覺還是如何,猛然回頭的時候,他從庄驍的眼角眉宇之間,似乎看到了一絲憐憫,加上之前的枯坐與庄驍遠房外侄的失禮行徑,孔鈞此刻心裏所想的除了讓這群不懂禮數的鄉下人見識一下烽羽派之強以外,別無他物。

這樣的怒意在他看見推門進來的一個農夫模樣的戎裝青年時,徹底爆發了出來,他當着所有人的面,刻意反覆校驗了數次琉雀弟子遞上的木劍,彷彿是在說着:「除非舞弊使詐,你們絕無勝算」。然後又在遞劍給李鉋的時候,向他使了個眼神。

作為同寢同食的師兄師弟,李鉋自然是心領神會,其實就算沒有這些插曲,李鉋也從沒想過手下留情。正面擊潰勢頭正盛琉雀劍派,這對他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只不過他現在所想的是,如何引得名聲更為響亮的丁鉚下場比試,或者說,要是能在此戰勝那個徒有其名的什麼劍鬼的話,出頭之日也就不遠了吧。

「在下是尹弗老師座下三代弟子,周錆,將擔任您此戰的對手,還請不吝賜教。」

「烽羽流,李鉋,請多指教。」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殘劍異聞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殘劍異聞錄
上一章下一章

諸事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