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極印痕

第一章 北極印痕

2012年12月21號晚19點零3分,地球被不明的引力,瞬間拉到一個黑暗的地帶,比夜晚還要黑暗,那裏什麼都沒有,沒有星,沒有太陽。到現在整個星球的溫度平均升高到48度,土地龜裂,河道乾枯,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已成沙漠。

世界正處在地球一生當中第五次黑暗時代,到現在已經持續五年之久,生物正在大量變異,變得非常的殘暴和強大,這可能就是在考驗人類吧,能平安活下來的才能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在頭五年裏,一小部分存活下來的人類遷移到兩極地區居住,只有這樣才能避開宇宙空間的致命輻射,如果黑暗時代結束了,而最終沒有人類在這個黑暗時代繁衍下來,人類就會像以前恐龍那樣滅絕,直到再次出現新生命。

北緯66°34′北極圈,三座尖頂屋棚坐落在冰原上,這裏被我們稱作宗德里里克,古代瑪雅語的音譯,意為第四個太陽紀。既然上次地球有生物度過劫難,重新繁衍出新的生命體,這次我們堅信也會一樣。從各個洲逃難到這裏的大概有數百人,還有幾條雪橇狗,當然這只是大概估計了下,其他的北極避難點,只是在長途獵食中碰到過,因為通訊受到磁場干擾,無法和他們取得更多聯繫。

拴好了雪橇狗,我和洛伊伯(Loeb)點燃篝火,商量著第二天去搜尋其他倖存者的事,他是一個冰島人,殷勤的矮小老人,做活的時候不得不戴上老光眼鏡,正用手做着撕咬食物的樣子,而後向我擺了擺手。我明白這位老人的意思,我們的食物不夠,多一個人,不見得就能多一份食物出來。無奈的嘆著氣,抬頭望着棚頂留出的一個窟窿,白煙從那裏飄出,但紛紛白雪也從那裏湧入,兩種白色彷彿在警告我不要做這種入不敷出的傻事。我又添了幾塊木柴,以免後半夜會火滅棚冷,披上鹿皮,虔誠地祈禱暴風雪能夠快些過去,而後沉沉的睡著了。

四個守夜的Arab人齊唱起一首以「艾萊松」結尾的古老號子,看了看手腕上上個世紀流行的機械錶,已經六點了,這塊機械錶雖然古舊,但對我們來說卻是寶物,功能繁多的電子錶早已在這種極寒的溫度下,全部報廢掉了。在這種暗無天日的世界,如果沒有時間,不敢想像是多麼可怕。棚外暴風依然沒有消停的跡象,新來的幾個亞洲同胞正在傳閱著英國攝影師布賴恩在格陵蘭西北拍下的風暴雲,畫面的確驚人,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照片里薄薄的一層雲被風吹打着,在下面冰河之間攪和在一起,攝影師稱這些畫面簡直就是遠古開天時的場景。可如今,我對這些末日之景已習以為常,至少對我們沒有太大影響,更值得操心的是在這冰原上比我們更適應惡劣環境的大型食肉怪物。

但是我們必須去尋找食物,剩下的熏魚罐頭不多了,光靠守株待兔的挖冰洞,偶然釣到的魚支撐不了多久,風雪稍稍緩了下來,我們整頓好裝備,走向棚外那一片死寂的荒原,如果運氣好的話會依稀發現一些海豹、海象在茫茫冰原上棲息,或者,偶爾看到一些稀有的信天翁在浩瀚長空中飛行,能獵到一隻的話,這一個月食物就足夠了。天空長長佈滿鉛灰色的低雲,海底火山爆發時的火光與低雲之間來回反射,產生一種令人目眩的乳白光,使人對地上的目標不易判斷。因此,我們每走一段路,都要堆起高大的冰柱,上面插上熒光的旗幟,以便識別目標。一行五人眾,由依諾(Enoch)船長領隊,這是個頭腦緻密的船長,對事看得很透,我們在這裏定居以來任何急事面前都從不見他驚慌或忙亂,有這樣的領隊讓周圍的人都變得很鎮靜,我們跟着他的腳印,他踩穩了我們才敢跨出第二步。我在隊伍的第三個,前面兩人拿着鐵杴,在凹凸不平的浮冰上修著冰道。

這時,左邊的巨大冰縫中不段傳出逆戟鯨的聲音,以前的幾個同伴就是一不留神,被它們從冰底下伸出的腦袋給生吞了,大家不由得走的很近,互相壯膽。身上所帶的匕首,對這在水下的東西可沒有任何作用,幾天的跋涉,總算是收穫到了一隻成年海豹,可是回程的路上,溫度驟然下降,我們只有躲在冰面上搭起的臨時帳篷里露營,飲用的淡水早已用完,大家渴得嗓子直冒煙。只能生嚼海豹肉,啜血止渴。可是,血里也含有鹽分,我們嗓子更加乾渴。我顧不了許多,抓取冰塊就往嘴裏塞,凍得臉烏青烏青的。

兩天後,我們一人背着一份海豹肉回到了里里克,只有依諾還能勉強能站着,我和其他人都累癱在尖頂屋棚里,昏昏欲厥。

2012年12月21號晚19點零3分,地球被不明的引力,瞬間拉到一個黑暗的地帶,比夜晚還要黑暗,那裏什麼都沒有,沒有星,沒有太陽。到現在整個星球的溫度平均升高到48度,土地龜裂,河道乾枯,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已成沙漠。

世界正處在地球一生當中第五次黑暗時代,到現在已經持續五年之久,生物正在大量變異,變得非常的殘暴和強大,這可能就是在考驗人類吧,能平安活下來的才能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在頭五年裏,一小部分存活下來的人類遷移到兩極地區居住,只有這樣才能避開宇宙空間的致命輻射,如果黑暗時代結束了,而最終沒有人類在這個黑暗時代繁衍下來,人類就會像以前恐龍那樣滅絕,直到再次出現新生命。

北緯66°34′北極圈,三座尖頂屋棚坐落在冰原上,這裏被我們稱作宗德里里克,古代瑪雅語的音譯,意為第四個太陽紀。既然上次地球有生物度過劫難,重新繁衍出新的生命體,這次我們堅信也會一樣。從各個洲逃難到這裏的大概有數百人,還有幾條雪橇狗,當然這只是大概估計了下,其他的北極避難點,只是在長途獵食中碰到過,因為通訊受到磁場干擾,無法和他們取得更多聯繫。

拴好了雪橇狗,我和洛伊伯(Loeb)點燃篝火,商量著第二天去搜尋其他倖存者的事,他是一個冰島人,殷勤的矮小老人,做活的時候不得不戴上老光眼鏡,正用手做着撕咬食物的樣子,而後向我擺了擺手。我明白這位老人的意思,我們的食物不夠,多一個人,不見得就能多一份食物出來。無奈的嘆著氣,抬頭望着棚頂留出的一個窟窿,白煙從那裏飄出,但紛紛白雪也從那裏湧入,兩種白色彷彿在警告我不要做這種入不敷出的傻事。我又添了幾塊木柴,以免後半夜會火滅棚冷,披上鹿皮,虔誠地祈禱暴風雪能夠快些過去,而後沉沉的睡著了。

四個守夜的Arab人齊唱起一首以「艾萊松」結尾的古老號子,看了看手腕上上個世紀流行的機械錶,已經六點了,這塊機械錶雖然古舊,但對我們來說卻是寶物,功能繁多的電子錶早已在這種極寒的溫度下,全部報廢掉了。在這種暗無天日的世界,如果沒有時間,不敢想像是多麼可怕。棚外暴風依然沒有消停的跡象,新來的幾個亞洲同胞正在傳閱著英國攝影師布賴恩在格陵蘭西北拍下的風暴雲,畫面的確驚人,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照片里薄薄的一層雲被風吹打着,在下面冰河之間攪和在一起,攝影師稱這些畫面簡直就是遠古開天時的場景。可如今,我對這些末日之景已習以為常,至少對我們沒有太大影響,更值得操心的是在這冰原上比我們更適應惡劣環境的大型食肉怪物。

但是我們必須去尋找食物,剩下的熏魚罐頭不多了,光靠守株待兔的挖冰洞,偶然釣到的魚支撐不了多久,風雪稍稍緩了下來,我們整頓好裝備,走向棚外那一片死寂的荒原,如果運氣好的話會依稀發現一些海豹、海象在茫茫冰原上棲息,或者,偶爾看到一些稀有的信天翁在浩瀚長空中飛行,能獵到一隻的話,這一個月食物就足夠了。天空長長佈滿鉛灰色的低雲,海底火山爆發時的火光與低雲之間來回反射,產生一種令人目眩的乳白光,使人對地上的目標不易判斷。因此,我們每走一段路,都要堆起高大的冰柱,上面插上熒光的旗幟,以便識別目標。一行五人眾,由依諾(Enoch)船長領隊,這是個頭腦緻密的船長,對事看得很透,我們在這裏定居以來任何急事面前都從不見他驚慌或忙亂,有這樣的領隊讓周圍的人都變得很鎮靜,我們跟着他的腳印,他踩穩了我們才敢跨出第二步。我在隊伍的第三個,前面兩人拿着鐵杴,在凹凸不平的浮冰上修著冰道。

這時,左邊的巨大冰縫中不段傳出逆戟鯨的聲音,以前的幾個同伴就是一不留神,被它們從冰底下伸出的腦袋給生吞了,大家不由得走的很近,互相壯膽。身上所帶的匕首,對這在水下的東西可沒有任何作用,幾天的跋涉,總算是收穫到了一隻成年海豹,可是回程的路上,溫度驟然下降,我們只有躲在冰面上搭起的臨時帳篷里露營,飲用的淡水早已用完,大家渴得嗓子直冒煙。只能生嚼海豹肉,啜血止渴。可是,血里也含有鹽分,我們嗓子更加乾渴。我顧不了許多,抓取冰塊就往嘴裏塞,凍得臉烏青烏青的。

兩天後,我們一人背着一份海豹肉回到了里里克,只有依諾還能勉強能站着,我和其他人都累癱在尖頂屋棚里,昏昏欲厥。

2012年12月21號晚19點零3分,地球被不明的引力,瞬間拉到一個黑暗的地帶,比夜晚還要黑暗,那裏什麼都沒有,沒有星,沒有太陽。到現在整個星球的溫度平均升高到48度,土地龜裂,河道乾枯,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已成沙漠。

世界正處在地球一生當中第五次黑暗時代,到現在已經持續五年之久,生物正在大量變異,變得非常的殘暴和強大,這可能就是在考驗人類吧,能平安活下來的才能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在頭五年裏,一小部分存活下來的人類遷移到兩極地區居住,只有這樣才能避開宇宙空間的致命輻射,如果黑暗時代結束了,而最終沒有人類在這個黑暗時代繁衍下來,人類就會像以前恐龍那樣滅絕,直到再次出現新生命。

北緯66°34′北極圈,三座尖頂屋棚坐落在冰原上,這裏被我們稱作宗德里里克,古代瑪雅語的音譯,意為第四個太陽紀。既然上次地球有生物度過劫難,重新繁衍出新的生命體,這次我們堅信也會一樣。從各個洲逃難到這裏的大概有數百人,還有幾條雪橇狗,當然這只是大概估計了下,其他的北極避難點,只是在長途獵食中碰到過,因為通訊受到磁場干擾,無法和他們取得更多聯繫。

拴好了雪橇狗,我和洛伊伯(Loeb)點燃篝火,商量著第二天去搜尋其他倖存者的事,他是一個冰島人,殷勤的矮小老人,做活的時候不得不戴上老光眼鏡,正用手做着撕咬食物的樣子,而後向我擺了擺手。我明白這位老人的意思,我們的食物不夠,多一個人,不見得就能多一份食物出來。無奈的嘆著氣,抬頭望着棚頂留出的一個窟窿,白煙從那裏飄出,但紛紛白雪也從那裏湧入,兩種白色彷彿在警告我不要做這種入不敷出的傻事。我又添了幾塊木柴,以免後半夜會火滅棚冷,披上鹿皮,虔誠地祈禱暴風雪能夠快些過去,而後沉沉的睡著了。

四個守夜的Arab人齊唱起一首以「艾萊松」結尾的古老號子,看了看手腕上上個世紀流行的機械錶,已經六點了,這塊機械錶雖然古舊,但對我們來說卻是寶物,功能繁多的電子錶早已在這種極寒的溫度下,全部報廢掉了。在這種暗無天日的世界,如果沒有時間,不敢想像是多麼可怕。棚外暴風依然沒有消停的跡象,新來的幾個亞洲同胞正在傳閱著英國攝影師布賴恩在格陵蘭西北拍下的風暴雲,畫面的確驚人,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照片里薄薄的一層雲被風吹打着,在下面冰河之間攪和在一起,攝影師稱這些畫面簡直就是遠古開天時的場景。可如今,我對這些末日之景已習以為常,至少對我們沒有太大影響,更值得操心的是在這冰原上比我們更適應惡劣環境的大型食肉怪物。

但是我們必須去尋找食物,剩下的熏魚罐頭不多了,光靠守株待兔的挖冰洞,偶然釣到的魚支撐不了多久,風雪稍稍緩了下來,我們整頓好裝備,走向棚外那一片死寂的荒原,如果運氣好的話會依稀發現一些海豹、海象在茫茫冰原上棲息,或者,偶爾看到一些稀有的信天翁在浩瀚長空中飛行,能獵到一隻的話,這一個月食物就足夠了。天空長長佈滿鉛灰色的低雲,海底火山爆發時的火光與低雲之間來回反射,產生一種令人目眩的乳白光,使人對地上的目標不易判斷。因此,我們每走一段路,都要堆起高大的冰柱,上面插上熒光的旗幟,以便識別目標。一行五人眾,由依諾(Enoch)船長領隊,這是個頭腦緻密的船長,對事看得很透,我們在這裏定居以來任何急事面前都從不見他驚慌或忙亂,有這樣的領隊讓周圍的人都變得很鎮靜,我們跟着他的腳印,他踩穩了我們才敢跨出第二步。我在隊伍的第三個,前面兩人拿着鐵杴,在凹凸不平的浮冰上修著冰道。

這時,左邊的巨大冰縫中不段傳出逆戟鯨的聲音,以前的幾個同伴就是一不留神,被它們從冰底下伸出的腦袋給生吞了,大家不由得走的很近,互相壯膽。身上所帶的匕首,對這在水下的東西可沒有任何作用,幾天的跋涉,總算是收穫到了一隻成年海豹,可是回程的路上,溫度驟然下降,我們只有躲在冰面上搭起的臨時帳篷里露營,飲用的淡水早已用完,大家渴得嗓子直冒煙。只能生嚼海豹肉,啜血止渴。可是,血里也含有鹽分,我們嗓子更加乾渴。我顧不了許多,抓取冰塊就往嘴裏塞,凍得臉烏青烏青的。

兩天後,我們一人背着一份海豹肉回到了里里克,只有依諾還能勉強能站着,我和其他人都累癱在尖頂屋棚里,昏昏欲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時間的灰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時間的灰燼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北極印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