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意識

第三十章 意識

1999年11月27日星期六

星期五下午,一個陰沉的天氣,我們要進行體育達標測試。達標測試其實大家最怕的只有一項1000米中長跑,只要想一下,那種難受就要上身。

但是我覺得這應該是我的強項,因為我幾乎每天晚上都要鍛煉,達標對我來說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果然,等到1000米達標測試的時候,大多數都非常緊張。

開始測試了,我衝到了第四的位置。我覺得這個位置不錯,前面二個是長跑素質不錯的同學,一個也是經常鍛煉,我覺得我完全可以超過他。第一圈時,我覺得有點不對勁,因為那兩個長跑不錯的同學在我前面似乎有點擋住我前進的勢頭,我想超過去,可是不知道怎麼有一股念頭抑制着我,不讓我這麼做,他們的長跑不錯,技巧也許比我豐富,有人領跑,更易超越。

當時也許我就是這樣想的,於是我耐著性子跟了一圈,這時候,第三的那個同學超過去了,於是我也忍不住了,跟着就超了過去,這時只剩下半圈,體力已消耗的比較多,並且大家在這個關頭都拿出了最後的力氣去衝刺,結果以一秒之差,我第二個衝線,我很高興,也隱隱有點遺憾,自己練了許多天,居然一秒之差沒有拿到第一名。

晚上,大家在一場每日必演的舌戰之後,都滿意的入睡了,我卻睡不着。

不知怎麼的,總想着白天的那場1000米達標測試,我在想哪一個簡單又模糊的問題。第一圈時,我為什麼沒有超過去?為什麼我心甘情願的讓別人帶我跑?又何以當別人超過去的時候,我跟着就超過去了?又為什麼在關鍵時刻落在後面,沒有奮力去追?僅僅是信心不足可以解釋的嗎?我覺得並不是這麼簡單,某種更深層的原因,我卻實在想不出。

我側身頭向里偏去,卻碰到一本書,我伸手拿了一下,仍在桌子上,突然想起來,是那本《方與圓》。啊,我知道了,我想起來了,我突然悟出了那個深層的原因-----意識。

在《方與圓》中,有一個例子,一個教授的兒子上二年級,成績很差,把教授急得不行,趕快找家教老師給兒子補課。朋友看了,對這種行為頗為不屑說:「兒子還小,又愛玩,何必現在就抓這麼緊?」教授卻頗為認真的告訴他:「成績高低真的是無所謂,可怕的是由於可能在他心理建立一種穩固的意識---我不可能做好,或者我不是一流的,只能做二流,三流,如果意識一旦形成,就真的是二流,三流了,也許他會努力,但他早已認定了自己的位置,智慧在這個範圍內去努力。」

教授眼光之高遠,令人心服口服。

我尋找和思索的不正是一種意思嗎?一種一流意識。

這也正是1000米測試場上的結果深層次原因的最後答案。

由於缺乏這種一流意識,我甘願在人之後,根本沒有去想那個第一,去證明自己的實力,不是不能,是根本沒有想到,因為我早已把自己定位了,我的頭上禁不住滲出了冷汗。

我想到了學習,我想過拿第一嗎?我想過每門功課都拿優嗎?沒有,每次目標就是考好。到底什麼對我算好,現在想來恐怕就是自己意識中的目標位置,不是一流學生認為的那種好,已經給自己做了定位。

求上則可能居中,求中則可能居下。

以前有些學生找家庭教師補課,問起來,每門功課都已經90多分了,要是我肯定不要補了,我以前對這些行為簡直難以理解,可是現在我明白了。

他們都具有一種一流意識,哪怕一分之差,也會在所不惜去超越,他們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第一位,稍一落後就會追上去。內在意識是一個真正一流學生的前進動力所在,有這種動力,有以往的驕傲,信心就會隨之而來。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不到的東西必然不會有意識的去做,不做也就不會成功;成功原來是如此簡單,鮮有意識,後有行動,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二年多了,恐怕這是在思想上最大反思的收穫,必銘記於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是那片青春記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最是那片青春記憶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章 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