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朝堂廷議,將相舌辯

第22章 朝堂廷議,將相舌辯

正當他們在沂州休養的這段時間,遠在西秦的皇都朝堂也出現了一出和中洲關係的的爭論,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事情。

朝堂議題主要是圍繞和中洲邊民及邊軍的矛盾該如何處理,邊境物資的安全和是否對中洲用兵的事情展開。

事情的起因是發生西秦和中洲一帶接壤的鳳州的一次越界搶羊並傷人事件,本是一場在平庸無奇的邊民之爭,最後由於中洲的邊軍出現並打傷西秦邊民,將羊擄回。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為之,在擄回自己的越境之羊時,還越境把西秦邊民養的羊也給擄回去了,這邊西秦的邊軍接到當地官員百姓的報告,就派人出去尋找中洲邊軍說理,結果不知道因何原因,雙方大打出手,西秦所去邊軍不多,被中洲軍隊一陣圍毆,去的人傷亡過半。西秦的邊軍忍不下這口氣,也吃不了這個虧,上報鳳州刺史后,鳳州刺史也不含糊,一方面派快馬報告皇都,一方面馬上命令州防禦史點起三千刀兵,直奔邊界威武城而去。中洲那邊見狀,也不示弱,立馬調撥了五千邊軍和西秦這邊的軍隊對峙起來,期間也爆發了小規模的襲擾和衝突,互有損失。這下激怒了對方,誰也不買誰的賬,雙方也開始往周邊州郡抽調兵力,大有開戰之勢。

就這樣,慢慢將事態擴展到了快不可控制的境地。待邊關快馬將信送至皇都進行彙報時,邊境上已經經過了好幾輪的談判,有要求歸還東西的,有要求交出挑事人員的嚴辦的,有要求賠償損失的,反正是各不相讓,更大規模衝突是一觸即發。

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王廷全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皇上,諸位大人,此次中洲邊民和邊軍的挑釁之事絕不可能如他們所說是偶然發生的,我看是中洲蓄意為之!」

「王大人,此話怎講?」眾官開口問到。

王廷全看向眾官拱手道:「諸位大人,在你們看來,中洲於我西秦國力如何?」

「當然是旗鼓相當了,」「是啊,不分伯仲啊,」。。。眾官紛紛交頭接耳,彼此發表和交換著自己的看法。

衛國相何續邦和護國相殷昰暄站在皇座階下的左右兩側,看着百官的議論,默不作聲。

他們兩個只需要聽完百官的分析和討論后,綜合自己的意見,把自己最好的想法提供給皇座上的那位進行參考決策就好了。

「不然,」戶部尚書李印走出了朝會隊伍,來到廳堂中央,向皇上和兩個位相國行禮后說道:「西秦和中洲兩國表面上國力大致相當,但是真以實力論之,非在伯仲之間。」

眾官的注意力突然就落到了戶部尚書大人的身上。

李印繼續說着自己的看法和分析:「西秦和中洲都在十餘年前經歷了國之動亂。東川之亂和中洲天雄之變至東都被圍,國內動亂。然我西秦平亂之快,是中洲不能比擬的,雖然東洲在平叛后也和我西秦採取大致相同的國策,對外交好,對內休養生息,注重民生,但是東洲在動亂中國家根基被破壞的實在是太大,短時間的恢復根本就不能彌補動亂帶來的損耗。我西秦戶部統計過最近幾年的造冊,國內的糧食、馬匹、軍械、士兵、銀錢還有百姓的生產物資都比中洲要好的多,也富庶的多。」

他繼續分析到:「雖然中洲在亂后也採取了和我西秦相同的國策,國力逐漸強大,但是中洲和周邊各國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尚未解決,他們這次在邊境與我西秦的對峙很像是一出做給他們國內百姓看的戲罷了,真要動手,我看他們未必敢和我西秦開戰。」

王廷全接着李印的話繼續為百官分析:「李大人所言甚是,皇上,兩位相國,各位大人,我兵部統計的全國軍力等都不比中洲差,現在中洲同我西秦就這件邊均,邊民之事交惡,我看他們未必真敢動手,試想,中洲與周邊各國都有土地矛盾和資源之爭,他們的壓力比我們西秦大太多了,是斷然不敢和我們輕易動手的,我西秦擁漢中和天府兩大平原,沃野千里,國險民附,對中洲何懼之有?況且二十多年前他中洲還趁我西秦征討西南諸部之際,乘機奪佔了我西秦的金、秦二州,我西秦可借這次機會給中洲施壓,一併奪回金、秦二州,還可乘勢奪取中洲的更多土地。」

王廷全的這一分析確實很到位,也有獨特的見解,但是也把自己剛入朝堂就立功心切的心態給展現了出來,殊不知,西秦的君主歷來無開疆之志,偏安一隅的想法好像早就融入了西秦歷代君王的血液里,不好改變了。

這一點上,他就沒有何續邦和殷昰暄兩位相國大人看的透徹了。

剛世襲坐在皇座上的新王聽了兵部尚書的話后,看了看左右的兩位相國,又看向了百官,眼神里滿是不堅定和無助。

「皇上,兩位相國,下官也有一言,還望允准。」何續邦和殷昰暄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了工部尚書孟齊山。心想:終於有個明事理的要說說相反的意見了吧。

結果,孟尚書的話,讓他們失望的搖了搖頭。

「這幾年我工部在和中洲的邊境接壤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已經將當地,特別是原金、秦兩州周邊的我西秦州郡的道路,橋樑該修繕的修繕,該加固的加固,也新建了許多石木橋樑和道路,當初鳳州的威武城一帶就修建了好幾條大道和橋樑,極大的方便的當地百姓的出行和軍隊調動的便利。倘若此次出兵攻伐中洲,我西秦大軍定能在調動和行進上比以往快數倍,長驅直入,擊敗中洲,奪回失地,再壯我西秦軍威!」

何續邦和殷昰暄覺得工部尚書的功績是有,但是話說的有點過頭了,但兩人還是不說話。

皇上也急了,看着二位相國不言語,自己也毫無辦法,想回百官的話,但是心裏已經開始動搖,偏向出兵中洲了。

畢竟是個年輕人,熱血是很容易被這些彰顯功績的官員所輕易點燃沸騰的。

王廷全看話已至此,兩位相國還沒有表態,決定把葯下的再猛一點,一定要讓皇上和兩位相國聽取自己的建議,實在不行,也要讓皇上表個態,左右一下兩位相國的思想。

「皇上,兩位相國,孟大人的此番話語更加讓人堅信我西秦此次出兵中洲,定能收復失地,奠定對中洲的優勢,我西秦大軍對外一直與西南諸部和吐蕃南滄都有作戰,各部經驗豐富,將士一心,天時地利人和,這次乃中洲無禮挑釁我西秦,倘若借次機會擊敗中洲,奪回失地,更能鼓舞我西秦軍民,皇上也可以載入功名,為後世所景仰。」

隨後又大聲的補充了一句:「還望皇上及二位相國大人早日定奪,為我西秦布

國威於四方!」

百官見狀,齊聲將這句話再次大聲得重複了一遍,請命於階上三人。

年輕的新王此時熱血沸騰,看着朝堂下跪的百官,大手一揮,正準備大聲宣告皇命。

「皇上,諸位大人。依我看來,此次用兵的確可行,不過。。。」

堂下跪着的百官,特別是兵部王廷全為首的那幾部尚書,心裏一陣高興,聽到「不過」二字后,心裏又一陣緊張。

「哦,相國有何高見?」年輕的新王看着何續邦問到。

「皇上,剛才的幾位尚書大人說的確實在理,也可行,不過在我看來,此時用兵實為欠妥。」

「先皇曾告誡我和殷相國,不要輕易對外用兵,諸位大人也知道,先皇是一代明君,為國為民為社稷考慮甚多,所做甚多,寬厚仁義,深受我西秦萬民愛戴,新王也承襲了先皇的大仁大義,愛民如子的方略,大力推動先皇的治國之道,才使得我西秦社稷安穩,民心所向。然此時輕易和中洲起兵戈,實乃下策,先前幾位大人也說,我西秦的兵力長久以來對外和西南諸部及吐蕃南滄作戰,雖戰事不長,但偶爾就妖爆發一次衝突,損兵折將,勞民傷財,西南邊境也從未真正的平靜過,經常是停停打打,當地府縣也是被這種情況折磨的甚為被動。此次對中洲用兵,又會使得我北方的邊境壓力倍增,勝了還好說,敗了不好交代,如果打成雙方的持久角力,彼此消耗國力,那麼就會使得我西秦百姓的賦稅增加,國內的動亂起,到時候加上外力的入侵,我西秦可能會難以左右兼顧,說不定會和中洲一起成為周邊虎狼之國的盤中美味。諸位可曾有仔細想過?」

堂下百官聽了何續邦的這些話后,有的開始小聲議論,並輕聲加以贊同。幾個尚書還不死心:「衛國相大人所言確實不假,但是現在邊境已經陳兵對峙,邊民的民憤也被中洲的所為所激起,中洲也陳兵備戰挑釁,不發兵討伐,實在是難以平邊地軍民之憤啊。」

「王大人,非也,此事並不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那種,此次要動兵攻伐中洲,實不是上上之策,我贊同衛國相大人的意見。對中洲用兵之事,暫時可以不予續議,我們還需從長計議,力爭談判將此事解決,讓廣大百姓免於戰火之苦。」

殷昰暄開口了,說完這些話后,他和何續邦都互相看了看對方,用眼神肯定了對方的想法。

「中書省即刻進行和中洲談判和解檄文的起草,完后交由門下省審核,待我和護國相大人交皇上過目后商議定奪此事。」何續邦向新王拱手行禮。

西秦新王本來對這種事情就搖擺不定,聽到兩位相國這麼一說,就冷靜地思考了一會兒,點頭贊同的兩位相國的提議。

說罷,詢問百官還有其他事情奏明否,得知百官都無事啟奏后,起身退朝而去。

其實,在兩位相國心裏又何嘗不想為西秦奪回失地,開疆擴土呢,這本身就是自己的職責啊,只不過兩位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這種事不能激進,天時地利人和不是說說就會有的,也不是一點點優勢就能體現的,站在國家的高度,他們都在等,都在等一個機會,能一擊必殺,為西秦布國威於四方的機會。

百官起身後,幾個尚書帶領着向他們二位行禮,慢慢轉身議論著,猜測著兩位相國大人的話語和含義,緩步走出了朝堂。

何續邦和殷昰暄互相致了個「請」的手勢,也微笑着緩步走出了朝堂回府而去。

一股微風在西秦的皇城內吹過,將黃色紅圈內的「秦」字旗惹得迎風而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花雪漫清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花雪漫清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章 朝堂廷議,將相舌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