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詞與唐詩一脈相承

一、宋詞與唐詩一脈相承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把唐人詩句化入詞中,是宋代詞人創作的一種風氣,特別是在北宋,這種情形較多。因此宋代詞人在創作詞的時候,往往把萬紫千紅、美不勝收的唐詩作為文學傳承的因素,巧妙地、不著痕迹地化入詞中。經過北宋詞學的發展、興起到鼎盛,詞人已經認識到詞創作的獨特規律,逐步形成了詞的句法修辭等方面的特色,許多詞人才擺脫承襲唐詩的模式,使詞的創作走向更加成熟。

宋代前期詞人之所以把唐詩作為詞創作的藍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唐詩不但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高峰,而且是與千百年來國人津津樂道的先秦散文、諸子百家、漢賦、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相提並論的中國古代文學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詞的興起,在唐詩大盛之後,因此,宋詞受唐詩的影響是全面的、必然的,從思考方式、審美情趣、表達技巧、題材句式等,無一不受唐詩的熏陶。特別是晚唐時期的唐詩走向綿麗細密、清詞麗句的路子,比那種豪邁恢弘的盛唐氣象的詩歌,更容易引入淺斟低唱的詞中。其二:許多詞人,本身就是詩人。他們常常異口同聲地強調學詞先學詩。宋代詞學家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強調:「要求字面,當看溫飛卿、李長吉、李商隱及唐人諸家詩句中好而不俗者,採摘用之。」

唐詩入詞,形式多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以便大家了解唐人對宋人、唐詩對宋詞的巨大影響。同時,通過詩詞的對比,更進一步了解兩代人和兩種文體的差異。

一、化全首唐詩入詞,拓展外延,便於演唱。宋人以唐詩入詞,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把唐詩引申為長短句,使唐詩的節奏變緩,便於傳唱。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絕句《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古代人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這首詩把唐人在長安送別的情景寫得酣暢淋漓,傳唱千古,又作《渭城曲》、《陽關曲》。樂工把絕句改編為歌曲,到處傳唱,一遍唱罷,意猶未盡,就反覆演唱,遂又被稱為《陽關三疊》。

到詞興起后,《陽關三疊》仍是演唱的保留節目,長盛不衰。但詞樂的發展,促使詞人去創作更加適合演唱的文字,去取代四句二十八字的《陽關曲》。宋初名臣寇準衍化王維的《陽關曲》詩意,創作了《陽關引》,雖然題材沒有什麼創新,內容也是寫長安送別,但外延的拓展,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也更適合演唱。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朝雨霽,輕塵斂,征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里,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二、化唐詩意境入詞,擴大內涵,推陳出新。千百年來,人們對唐詩的理解,可謂見仁見智。且看唐代李商隱的有兩首《無題》詩:

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其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綉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兩首詩歷來被人們認為是愛情詩,隱約描述詩人自己與一位可愛女子凄婉分離的故事。宋人宋祁取兩詩的意境化為一首《鷓鴣天》:

畫轂(gǔ)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詞的意思淺顯易懂,但其創作經歷卻很有意思,且流傳甚廣:有一次,他路過京城內的繁台街,迎面遇上宮內出來的車馬,其中有一輛車內的宮女揭開車簾,喚了聲:「小宋!」隨即便擦肩而過。宋祁回家,對這一聲嬌呼不能釋懷,遂賦了一首上面這首《鷓鴣天》。因為他詞名遠播,未幾這首詞便傳唱開了,一直傳到了皇宮裏。宋仁宗知道了,追問此事,是何人呼了這一聲「小宋」,有宮女回稟道:「我以前侍侯御宴,見到宣召翰林學士,左右的人指點說那是小宋。後來在車中偶然見到,所以試了叫了他一聲。」仁宗召來宋祁,故意提起此事。宋祁這才知道勾引皇帝的老婆的可怕後果。於是,磕頭不止,口稱罪該萬死。誰知宋仁宗卻笑着說:「蓬山並不遠啊!」便將宮女賜給了他。

三、化若干首唐人詩句入詞,充實內容,另闢蹊徑。全首用唐人詩句聯成一首詞,這類作品很少,有如詩歌中的集句詩,這很是需要功底,既要熟悉古人的詩句作品和意境、神韻,取捨得當,又要把古人的詩句組成新的詞作品,表達新的內涵,體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

金初詞壇盟主吳激(1090年-1142年)字彥高,號東山。建州(今福建建甌縣)人,是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女婿。1127年(靖康二年),奉命使金,金不遣返,命為翰林待制。能詩文書畫。擅長工詞。他作詞與蔡松年齊名,時號「吳蔡體」。其代表作《人月圓》,全部取唐人詩語,自然得體,尤為人所傳誦: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舊時王榭,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這是吳激看到北宋被虜宮人在金國伺宴的情景后,寫的一首含蓄表達了鄉國之思的詞。據《中州樂府》記載:宇文虛中(叔通)看了這首《人月圓》后,自愧不如。後來,有人求作詞的,他就說:「吳郎近以樂府名天下,可往求之。」該詞圓熟地融化了杜牧、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詩句。

其一,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艷輕盪,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杜牧感慨萬千地寫了這首詩。

其二: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其三:白居易的《琵琶行》的第四部分的前兩句和最末兩句: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后,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后,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后,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

四、化零星唐詩句子入詞,直觀淺白,易於理解。這種寫法,就象散文使用成語一樣,巧妙地把詩句融入詞中,使詞形成一種新境界,也使得詞的味道更濃烈,也更通俗易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詞的特點,把詩句給予刪減,即加字或減字。

相傳,「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一次外出,住在驛站。夜半突然聽到窗外有人吟誦「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詩句,他披衣推窗四望,闃無一人,覺得很是詭譎。十年後,他參加進士考試,題目是五言排律《湘靈鼓瑟》。這個題目是從《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中摘出來的。錢起在作這首詩時,最後兩句遲遲不能落筆,忽然,他想起十年前的事,靈機一動,就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來結束全詩: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首詩,得到了主考官的讚賞,尤其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兩句,更是全詩的警策,空靈、含蓄,餘味無窮。錢起因此奪得進士第一名。

過了107年後的858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在舉行進士考試時,唐宣宗問主考官李藩:試帖詩如有重複的字能否錄取?李藩答道:昔年錢起試《湘靈鼓瑟》就有重複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可見錢起此詩仍是公認的試帖詩的範本。

據《墨庄漫錄》記載:1072年(熙寧五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有一天與七八十歲的老詞人張先等一幫朋友在西湖飲宴。從遠處駛來一條彩舟,舟中有一位三十餘歲的淡妝女子,異常美麗。那女子到了蘇軾船前,自報家世道:「小女子自幼就風聞蘇大人的高名,聽說您今天來游西湖,特意趕來,也不怕公公婆婆怪罪我不守婦道。今天見到您,真是很榮幸。也沒什麼可以表達我的仰慕之心的,小女子善於彈箏,今天就讓我為您演奏一曲罷。」說罷,她彈了一曲,琴音如訴,她高貴嫻雅的氣度和高超的技藝,使在座眾人都為之動容。

女子獻完這支曲子,懇求蘇軾說:「今天得見蘇公,乃小女子三生之幸。只求您賜我一首小詞,作為我終身的榮耀,不知您能否應允?」蘇軾不好駁她的盛情,就把錢起的《湘靈鼓瑟》的詩意融入到他的詞作《江城子》中,送給這位仰慕他的「粉絲」MM: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處,人不見,數峰青。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把唐人詩句化入詞中,是宋代詞人創作的一種風氣,特別是在北宋,這種情形較多。因此宋代詞人在創作詞的時候,往往把萬紫千紅、美不勝收的唐詩作為文學傳承的因素,巧妙地、不著痕迹地化入詞中。經過北宋詞學的發展、興起到鼎盛,詞人已經認識到詞創作的獨特規律,逐步形成了詞的句法修辭等方面的特色,許多詞人才擺脫承襲唐詩的模式,使詞的創作走向更加成熟。

宋代前期詞人之所以把唐詩作為詞創作的藍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唐詩不但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高峰,而且是與千百年來國人津津樂道的先秦散文、諸子百家、漢賦、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相提並論的中國古代文學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詞的興起,在唐詩大盛之後,因此,宋詞受唐詩的影響是全面的、必然的,從思考方式、審美情趣、表達技巧、題材句式等,無一不受唐詩的熏陶。特別是晚唐時期的唐詩走向綿麗細密、清詞麗句的路子,比那種豪邁恢弘的盛唐氣象的詩歌,更容易引入淺斟低唱的詞中。其二:許多詞人,本身就是詩人。他們常常異口同聲地強調學詞先學詩。宋代詞學家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強調:「要求字面,當看溫飛卿、李長吉、李商隱及唐人諸家詩句中好而不俗者,採摘用之。」

唐詩入詞,形式多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以便大家了解唐人對宋人、唐詩對宋詞的巨大影響。同時,通過詩詞的對比,更進一步了解兩代人和兩種文體的差異。

一、化全首唐詩入詞,拓展外延,便於演唱。宋人以唐詩入詞,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把唐詩引申為長短句,使唐詩的節奏變緩,便於傳唱。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絕句《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古代人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這首詩把唐人在長安送別的情景寫得酣暢淋漓,傳唱千古,又作《渭城曲》、《陽關曲》。樂工把絕句改編為歌曲,到處傳唱,一遍唱罷,意猶未盡,就反覆演唱,遂又被稱為《陽關三疊》。

到詞興起后,《陽關三疊》仍是演唱的保留節目,長盛不衰。但詞樂的發展,促使詞人去創作更加適合演唱的文字,去取代四句二十八字的《陽關曲》。宋初名臣寇準衍化王維的《陽關曲》詩意,創作了《陽關引》,雖然題材沒有什麼創新,內容也是寫長安送別,但外延的拓展,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也更適合演唱。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朝雨霽,輕塵斂,征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里,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二、化唐詩意境入詞,擴大內涵,推陳出新。千百年來,人們對唐詩的理解,可謂見仁見智。且看唐代李商隱的有兩首《無題》詩:

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其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綉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兩首詩歷來被人們認為是愛情詩,隱約描述詩人自己與一位可愛女子凄婉分離的故事。宋人宋祁取兩詩的意境化為一首《鷓鴣天》:

畫轂(gǔ)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詞的意思淺顯易懂,但其創作經歷卻很有意思,且流傳甚廣:有一次,他路過京城內的繁台街,迎面遇上宮內出來的車馬,其中有一輛車內的宮女揭開車簾,喚了聲:「小宋!」隨即便擦肩而過。宋祁回家,對這一聲嬌呼不能釋懷,遂賦了一首上面這首《鷓鴣天》。因為他詞名遠播,未幾這首詞便傳唱開了,一直傳到了皇宮裏。宋仁宗知道了,追問此事,是何人呼了這一聲「小宋」,有宮女回稟道:「我以前侍侯御宴,見到宣召翰林學士,左右的人指點說那是小宋。後來在車中偶然見到,所以試了叫了他一聲。」仁宗召來宋祁,故意提起此事。宋祁這才知道勾引皇帝的老婆的可怕後果。於是,磕頭不止,口稱罪該萬死。誰知宋仁宗卻笑着說:「蓬山並不遠啊!」便將宮女賜給了他。

三、化若干首唐人詩句入詞,充實內容,另闢蹊徑。全首用唐人詩句聯成一首詞,這類作品很少,有如詩歌中的集句詩,這很是需要功底,既要熟悉古人的詩句作品和意境、神韻,取捨得當,又要把古人的詩句組成新的詞作品,表達新的內涵,體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

金初詞壇盟主吳激(1090年-1142年)字彥高,號東山。建州(今福建建甌縣)人,是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女婿。1127年(靖康二年),奉命使金,金不遣返,命為翰林待制。能詩文書畫。擅長工詞。他作詞與蔡松年齊名,時號「吳蔡體」。其代表作《人月圓》,全部取唐人詩語,自然得體,尤為人所傳誦: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舊時王榭,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這是吳激看到北宋被虜宮人在金國伺宴的情景后,寫的一首含蓄表達了鄉國之思的詞。據《中州樂府》記載:宇文虛中(叔通)看了這首《人月圓》后,自愧不如。後來,有人求作詞的,他就說:「吳郎近以樂府名天下,可往求之。」該詞圓熟地融化了杜牧、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詩句。

其一,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艷輕盪,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杜牧感慨萬千地寫了這首詩。

其二: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其三:白居易的《琵琶行》的第四部分的前兩句和最末兩句: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后,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后,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后,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

四、化零星唐詩句子入詞,直觀淺白,易於理解。這種寫法,就象散文使用成語一樣,巧妙地把詩句融入詞中,使詞形成一種新境界,也使得詞的味道更濃烈,也更通俗易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詞的特點,把詩句給予刪減,即加字或減字。

相傳,「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一次外出,住在驛站。夜半突然聽到窗外有人吟誦「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詩句,他披衣推窗四望,闃無一人,覺得很是詭譎。十年後,他參加進士考試,題目是五言排律《湘靈鼓瑟》。這個題目是從《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中摘出來的。錢起在作這首詩時,最後兩句遲遲不能落筆,忽然,他想起十年前的事,靈機一動,就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來結束全詩: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首詩,得到了主考官的讚賞,尤其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兩句,更是全詩的警策,空靈、含蓄,餘味無窮。錢起因此奪得進士第一名。

過了107年後的858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在舉行進士考試時,唐宣宗問主考官李藩:試帖詩如有重複的字能否錄取?李藩答道:昔年錢起試《湘靈鼓瑟》就有重複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可見錢起此詩仍是公認的試帖詩的範本。

據《墨庄漫錄》記載:1072年(熙寧五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有一天與七八十歲的老詞人張先等一幫朋友在西湖飲宴。從遠處駛來一條彩舟,舟中有一位三十餘歲的淡妝女子,異常美麗。那女子到了蘇軾船前,自報家世道:「小女子自幼就風聞蘇大人的高名,聽說您今天來游西湖,特意趕來,也不怕公公婆婆怪罪我不守婦道。今天見到您,真是很榮幸。也沒什麼可以表達我的仰慕之心的,小女子善於彈箏,今天就讓我為您演奏一曲罷。」說罷,她彈了一曲,琴音如訴,她高貴嫻雅的氣度和高超的技藝,使在座眾人都為之動容。

女子獻完這支曲子,懇求蘇軾說:「今天得見蘇公,乃小女子三生之幸。只求您賜我一首小詞,作為我終身的榮耀,不知您能否應允?」蘇軾不好駁她的盛情,就把錢起的《湘靈鼓瑟》的詩意融入到他的詞作《江城子》中,送給這位仰慕他的「粉絲」MM: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處,人不見,數峰青。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把唐人詩句化入詞中,是宋代詞人創作的一種風氣,特別是在北宋,這種情形較多。因此宋代詞人在創作詞的時候,往往把萬紫千紅、美不勝收的唐詩作為文學傳承的因素,巧妙地、不著痕迹地化入詞中。經過北宋詞學的發展、興起到鼎盛,詞人已經認識到詞創作的獨特規律,逐步形成了詞的句法修辭等方面的特色,許多詞人才擺脫承襲唐詩的模式,使詞的創作走向更加成熟。

宋代前期詞人之所以把唐詩作為詞創作的藍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唐詩不但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高峰,而且是與千百年來國人津津樂道的先秦散文、諸子百家、漢賦、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相提並論的中國古代文學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詞的興起,在唐詩大盛之後,因此,宋詞受唐詩的影響是全面的、必然的,從思考方式、審美情趣、表達技巧、題材句式等,無一不受唐詩的熏陶。特別是晚唐時期的唐詩走向綿麗細密、清詞麗句的路子,比那種豪邁恢弘的盛唐氣象的詩歌,更容易引入淺斟低唱的詞中。其二:許多詞人,本身就是詩人。他們常常異口同聲地強調學詞先學詩。宋代詞學家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強調:「要求字面,當看溫飛卿、李長吉、李商隱及唐人諸家詩句中好而不俗者,採摘用之。」

唐詩入詞,形式多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以便大家了解唐人對宋人、唐詩對宋詞的巨大影響。同時,通過詩詞的對比,更進一步了解兩代人和兩種文體的差異。

一、化全首唐詩入詞,拓展外延,便於演唱。宋人以唐詩入詞,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把唐詩引申為長短句,使唐詩的節奏變緩,便於傳唱。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絕句《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古代人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這首詩把唐人在長安送別的情景寫得酣暢淋漓,傳唱千古,又作《渭城曲》、《陽關曲》。樂工把絕句改編為歌曲,到處傳唱,一遍唱罷,意猶未盡,就反覆演唱,遂又被稱為《陽關三疊》。

到詞興起后,《陽關三疊》仍是演唱的保留節目,長盛不衰。但詞樂的發展,促使詞人去創作更加適合演唱的文字,去取代四句二十八字的《陽關曲》。宋初名臣寇準衍化王維的《陽關曲》詩意,創作了《陽關引》,雖然題材沒有什麼創新,內容也是寫長安送別,但外延的拓展,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也更適合演唱。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朝雨霽,輕塵斂,征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里,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二、化唐詩意境入詞,擴大內涵,推陳出新。千百年來,人們對唐詩的理解,可謂見仁見智。且看唐代李商隱的有兩首《無題》詩:

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其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綉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兩首詩歷來被人們認為是愛情詩,隱約描述詩人自己與一位可愛女子凄婉分離的故事。宋人宋祁取兩詩的意境化為一首《鷓鴣天》:

畫轂(gǔ)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詞的意思淺顯易懂,但其創作經歷卻很有意思,且流傳甚廣:有一次,他路過京城內的繁台街,迎面遇上宮內出來的車馬,其中有一輛車內的宮女揭開車簾,喚了聲:「小宋!」隨即便擦肩而過。宋祁回家,對這一聲嬌呼不能釋懷,遂賦了一首上面這首《鷓鴣天》。因為他詞名遠播,未幾這首詞便傳唱開了,一直傳到了皇宮裏。宋仁宗知道了,追問此事,是何人呼了這一聲「小宋」,有宮女回稟道:「我以前侍侯御宴,見到宣召翰林學士,左右的人指點說那是小宋。後來在車中偶然見到,所以試了叫了他一聲。」仁宗召來宋祁,故意提起此事。宋祁這才知道勾引皇帝的老婆的可怕後果。於是,磕頭不止,口稱罪該萬死。誰知宋仁宗卻笑着說:「蓬山並不遠啊!」便將宮女賜給了他。

三、化若干首唐人詩句入詞,充實內容,另闢蹊徑。全首用唐人詩句聯成一首詞,這類作品很少,有如詩歌中的集句詩,這很是需要功底,既要熟悉古人的詩句作品和意境、神韻,取捨得當,又要把古人的詩句組成新的詞作品,表達新的內涵,體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

金初詞壇盟主吳激(1090年-1142年)字彥高,號東山。建州(今福建建甌縣)人,是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女婿。1127年(靖康二年),奉命使金,金不遣返,命為翰林待制。能詩文書畫。擅長工詞。他作詞與蔡松年齊名,時號「吳蔡體」。其代表作《人月圓》,全部取唐人詩語,自然得體,尤為人所傳誦: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舊時王榭,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這是吳激看到北宋被虜宮人在金國伺宴的情景后,寫的一首含蓄表達了鄉國之思的詞。據《中州樂府》記載:宇文虛中(叔通)看了這首《人月圓》后,自愧不如。後來,有人求作詞的,他就說:「吳郎近以樂府名天下,可往求之。」該詞圓熟地融化了杜牧、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詩句。

其一,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艷輕盪,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杜牧感慨萬千地寫了這首詩。

其二: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其三:白居易的《琵琶行》的第四部分的前兩句和最末兩句: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后,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后,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后,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

四、化零星唐詩句子入詞,直觀淺白,易於理解。這種寫法,就象散文使用成語一樣,巧妙地把詩句融入詞中,使詞形成一種新境界,也使得詞的味道更濃烈,也更通俗易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詞的特點,把詩句給予刪減,即加字或減字。

相傳,「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一次外出,住在驛站。夜半突然聽到窗外有人吟誦「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詩句,他披衣推窗四望,闃無一人,覺得很是詭譎。十年後,他參加進士考試,題目是五言排律《湘靈鼓瑟》。這個題目是從《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中摘出來的。錢起在作這首詩時,最後兩句遲遲不能落筆,忽然,他想起十年前的事,靈機一動,就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來結束全詩: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首詩,得到了主考官的讚賞,尤其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兩句,更是全詩的警策,空靈、含蓄,餘味無窮。錢起因此奪得進士第一名。

過了107年後的858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在舉行進士考試時,唐宣宗問主考官李藩:試帖詩如有重複的字能否錄取?李藩答道:昔年錢起試《湘靈鼓瑟》就有重複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可見錢起此詩仍是公認的試帖詩的範本。

據《墨庄漫錄》記載:1072年(熙寧五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有一天與七八十歲的老詞人張先等一幫朋友在西湖飲宴。從遠處駛來一條彩舟,舟中有一位三十餘歲的淡妝女子,異常美麗。那女子到了蘇軾船前,自報家世道:「小女子自幼就風聞蘇大人的高名,聽說您今天來游西湖,特意趕來,也不怕公公婆婆怪罪我不守婦道。今天見到您,真是很榮幸。也沒什麼可以表達我的仰慕之心的,小女子善於彈箏,今天就讓我為您演奏一曲罷。」說罷,她彈了一曲,琴音如訴,她高貴嫻雅的氣度和高超的技藝,使在座眾人都為之動容。

女子獻完這支曲子,懇求蘇軾說:「今天得見蘇公,乃小女子三生之幸。只求您賜我一首小詞,作為我終身的榮耀,不知您能否應允?」蘇軾不好駁她的盛情,就把錢起的《湘靈鼓瑟》的詩意融入到他的詞作《江城子》中,送給這位仰慕他的「粉絲」MM: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處,人不見,數峰青。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把唐人詩句化入詞中,是宋代詞人創作的一種風氣,特別是在北宋,這種情形較多。因此宋代詞人在創作詞的時候,往往把萬紫千紅、美不勝收的唐詩作為文學傳承的因素,巧妙地、不著痕迹地化入詞中。經過北宋詞學的發展、興起到鼎盛,詞人已經認識到詞創作的獨特規律,逐步形成了詞的句法修辭等方面的特色,許多詞人才擺脫承襲唐詩的模式,使詞的創作走向更加成熟。

宋代前期詞人之所以把唐詩作為詞創作的藍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唐詩不但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高峰,而且是與千百年來國人津津樂道的先秦散文、諸子百家、漢賦、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相提並論的中國古代文學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詞的興起,在唐詩大盛之後,因此,宋詞受唐詩的影響是全面的、必然的,從思考方式、審美情趣、表達技巧、題材句式等,無一不受唐詩的熏陶。特別是晚唐時期的唐詩走向綿麗細密、清詞麗句的路子,比那種豪邁恢弘的盛唐氣象的詩歌,更容易引入淺斟低唱的詞中。其二:許多詞人,本身就是詩人。他們常常異口同聲地強調學詞先學詩。宋代詞學家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強調:「要求字面,當看溫飛卿、李長吉、李商隱及唐人諸家詩句中好而不俗者,採摘用之。」

唐詩入詞,形式多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以便大家了解唐人對宋人、唐詩對宋詞的巨大影響。同時,通過詩詞的對比,更進一步了解兩代人和兩種文體的差異。

一、化全首唐詩入詞,拓展外延,便於演唱。宋人以唐詩入詞,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把唐詩引申為長短句,使唐詩的節奏變緩,便於傳唱。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絕句《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古代人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這首詩把唐人在長安送別的情景寫得酣暢淋漓,傳唱千古,又作《渭城曲》、《陽關曲》。樂工把絕句改編為歌曲,到處傳唱,一遍唱罷,意猶未盡,就反覆演唱,遂又被稱為《陽關三疊》。

到詞興起后,《陽關三疊》仍是演唱的保留節目,長盛不衰。但詞樂的發展,促使詞人去創作更加適合演唱的文字,去取代四句二十八字的《陽關曲》。宋初名臣寇準衍化王維的《陽關曲》詩意,創作了《陽關引》,雖然題材沒有什麼創新,內容也是寫長安送別,但外延的拓展,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也更適合演唱。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朝雨霽,輕塵斂,征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里,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二、化唐詩意境入詞,擴大內涵,推陳出新。千百年來,人們對唐詩的理解,可謂見仁見智。且看唐代李商隱的有兩首《無題》詩:

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其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綉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兩首詩歷來被人們認為是愛情詩,隱約描述詩人自己與一位可愛女子凄婉分離的故事。宋人宋祁取兩詩的意境化為一首《鷓鴣天》:

畫轂(gǔ)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詞的意思淺顯易懂,但其創作經歷卻很有意思,且流傳甚廣:有一次,他路過京城內的繁台街,迎面遇上宮內出來的車馬,其中有一輛車內的宮女揭開車簾,喚了聲:「小宋!」隨即便擦肩而過。宋祁回家,對這一聲嬌呼不能釋懷,遂賦了一首上面這首《鷓鴣天》。因為他詞名遠播,未幾這首詞便傳唱開了,一直傳到了皇宮裏。宋仁宗知道了,追問此事,是何人呼了這一聲「小宋」,有宮女回稟道:「我以前侍侯御宴,見到宣召翰林學士,左右的人指點說那是小宋。後來在車中偶然見到,所以試了叫了他一聲。」仁宗召來宋祁,故意提起此事。宋祁這才知道勾引皇帝的老婆的可怕後果。於是,磕頭不止,口稱罪該萬死。誰知宋仁宗卻笑着說:「蓬山並不遠啊!」便將宮女賜給了他。

三、化若干首唐人詩句入詞,充實內容,另闢蹊徑。全首用唐人詩句聯成一首詞,這類作品很少,有如詩歌中的集句詩,這很是需要功底,既要熟悉古人的詩句作品和意境、神韻,取捨得當,又要把古人的詩句組成新的詞作品,表達新的內涵,體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

金初詞壇盟主吳激(1090年-1142年)字彥高,號東山。建州(今福建建甌縣)人,是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女婿。1127年(靖康二年),奉命使金,金不遣返,命為翰林待制。能詩文書畫。擅長工詞。他作詞與蔡松年齊名,時號「吳蔡體」。其代表作《人月圓》,全部取唐人詩語,自然得體,尤為人所傳誦: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舊時王榭,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這是吳激看到北宋被虜宮人在金國伺宴的情景后,寫的一首含蓄表達了鄉國之思的詞。據《中州樂府》記載:宇文虛中(叔通)看了這首《人月圓》后,自愧不如。後來,有人求作詞的,他就說:「吳郎近以樂府名天下,可往求之。」該詞圓熟地融化了杜牧、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詩句。

其一,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艷輕盪,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杜牧感慨萬千地寫了這首詩。

其二: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其三:白居易的《琵琶行》的第四部分的前兩句和最末兩句: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后,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后,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后,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

四、化零星唐詩句子入詞,直觀淺白,易於理解。這種寫法,就象散文使用成語一樣,巧妙地把詩句融入詞中,使詞形成一種新境界,也使得詞的味道更濃烈,也更通俗易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詞的特點,把詩句給予刪減,即加字或減字。

相傳,「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一次外出,住在驛站。夜半突然聽到窗外有人吟誦「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詩句,他披衣推窗四望,闃無一人,覺得很是詭譎。十年後,他參加進士考試,題目是五言排律《湘靈鼓瑟》。這個題目是從《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中摘出來的。錢起在作這首詩時,最後兩句遲遲不能落筆,忽然,他想起十年前的事,靈機一動,就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來結束全詩: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首詩,得到了主考官的讚賞,尤其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兩句,更是全詩的警策,空靈、含蓄,餘味無窮。錢起因此奪得進士第一名。

過了107年後的858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在舉行進士考試時,唐宣宗問主考官李藩:試帖詩如有重複的字能否錄取?李藩答道:昔年錢起試《湘靈鼓瑟》就有重複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可見錢起此詩仍是公認的試帖詩的範本。

據《墨庄漫錄》記載:1072年(熙寧五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有一天與七八十歲的老詞人張先等一幫朋友在西湖飲宴。從遠處駛來一條彩舟,舟中有一位三十餘歲的淡妝女子,異常美麗。那女子到了蘇軾船前,自報家世道:「小女子自幼就風聞蘇大人的高名,聽說您今天來游西湖,特意趕來,也不怕公公婆婆怪罪我不守婦道。今天見到您,真是很榮幸。也沒什麼可以表達我的仰慕之心的,小女子善於彈箏,今天就讓我為您演奏一曲罷。」說罷,她彈了一曲,琴音如訴,她高貴嫻雅的氣度和高超的技藝,使在座眾人都為之動容。

女子獻完這支曲子,懇求蘇軾說:「今天得見蘇公,乃小女子三生之幸。只求您賜我一首小詞,作為我終身的榮耀,不知您能否應允?」蘇軾不好駁她的盛情,就把錢起的《湘靈鼓瑟》的詩意融入到他的詞作《江城子》中,送給這位仰慕他的「粉絲」MM: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處,人不見,數峰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詞風月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詞風月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一、宋詞與唐詩一脈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