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養人』真不容易

第63章 『養人』真不容易

時間已經到了天啟七年的六月,天氣按說應該很熱了,可大中午站在屋外,陽光照在身上,卻沒有很強的灼熱感

站在新落成的道觀里,文啟東抬頭看了看天,碧空如洗,天上沒有一絲雲彩

文啟東現在只盼著能下一兩場大雨,不下雨,大壩里就蓄不上水,壩里沒水,就相當與山谷里沒水

山谷內的房子都建好了,人卻住不進去,就是因為沒有水

流民們住在山谷外的窩棚里,雖條件差些,用水要到旁邊的山溝去取,可總歸有水可用,還能過的下去

要是搬到山谷來住,山谷里沒有水,就是想住也待不下去

原先的那點泉水,被文啟東分流后,剩下的水量,也就只能夠百十人的飲用,想干其它的就不用想了

道觀知客何成文何道士,一身道士裝扮,微微躬著身,站在文啟東的旁邊

「觀主,流民哪裡陸續走了一部分,可還是有三百多人呆在谷口沒走,小道已都通知了,最後施粥三天,三天後就不管了」

文啟東看了看眼前一身道裝的『何道士』,這是一個有點小聰明,做事還算有點眼色的人

雖不知道他一個童生,為何淪落成了流民,但他不說,文啟東也不會問,世人誰還沒點故事,只要他心在道觀,做事認真就可以了

幾個月下來,經受住了考驗的何成文,在兩天前,被文啟東正式任命為《鳳山觀》的知客

成了正式的道觀知客后,第二天,何知客就跑到縣城,當天從縣城回來后,外形就成了一身道裝的何道士

對於道觀和以後道觀的人,文啟東沒啥嚴格的要求,道觀不需要香火,也不需要爭名爭利,只需要把自己服務好就可以了

對於何知客主動的外形變化,文啟東沒表揚也沒獎勵,只是交代了,要管好道觀,以後山谷的村民也讓其代管

有了權,何知客正式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解散谷口的五百多流民

通過幾個月下來,表現合格,能夠留下的流民已經選定了,人數不到一百,這九十多人中,還有十多對夫妻,二十多小孩

除了這些能留下來的人,其他流民都不能留,沒辦法,如果這五百多人都留下來,不要說以後了,現在就會把山谷吃窮

後世山村能養幾百人,是因為村裡一半人在附近的礦上幹活,還有一小半在外經商做工,留在村裡種地的,也就幾十個人

聽到還有三百多人沒走,文啟東問道:

「那些沒走的是什麼情況?……」

「回觀主,大部分人是回不去,回去了,他們手上掙得工錢,還不夠交拖欠的稅費,而且好多人家裡田地都沒了

剩下的一小部分,是想進山谷,故而也守在谷外不願離去」

文啟東又想了想,問道:

「現在還有多少糧食?」

「不算道觀里的,倉庫里還有三百石糧食,谷口的營地里,還有一百六十七石糧食」

「把倉庫里的糧食運到谷口,讓那些流民來運,然後把所有的糧食都分給他們

告訴他們,山谷里不光是沒水,還沒錢了,分了糧食后,讓他們速速離開,要不然,等糧食吃完,這麼多人聚在谷口,沒吃的,只能等死……」

「是,觀主,我這就去安排……」

流民的問題好解決,山谷內水源的問題就有點難了

其實,要是能連下三兩場大雨,山谷內的水壩就能蓄上一定的水量,

北山上的山水,在雨季水量豐沛時,會有一部分排入山谷

可今年開春以來,整個北方都沒下幾場雨,就是那寥寥的兩場春雨,也只是小雨,還只下了三兩天就停了

三月底的時候,還有北方的寒風南下,氣溫偏低,天氣又乾旱,上半年的糧食收成看來是指望不上了

文啟東明知道山谷外的流民,就是回到家,糧食吃完錢用完后,大部分還是會淪為流民,可也沒辦法

這幾個月,為了養活這幾百人,光是銀子,每人就平均花掉了五十多兩,這樣的開支,文啟東長期根本負擔不起

雖然花掉的銀子,不只是吃飯的花費,工錢佔了大頭,但是養人,本身就不單是糧食這一項開支,光管吃,也養不住人

文啟東現在主要是,只有支出,沒有收入,靠悄悄的『拿』人錢財,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不光文啟東不好過,今年單從上半年看,又可能是一個飢荒年,這乾旱的天氣,種地的農民也不好過

同樣,在這明末三年旱一年澇的氣候下,山谷內的農戶,要是望天收的話,以後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指望這些農戶對道觀供養,恐怕要落空了,說不定,道觀反而要貼補農戶

要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看來,山谷的水源問題要得到解決

指望老天有點不靠譜,自己又不會呼風喚雨,……人工降雨,老天連一片雲彩都不給你,怎麼降!,干打炮也不行啊

文啟東決定一會給何知客說說,留在山谷內的人數,有必要再精減一些

想解決山谷內的水源問題,老天不下雨的情況下,只有開引水渠,把旁邊的溪水引到山谷里來

這時問題來了,旁邊的山溝地勢低,山谷里的地勢高,更不要說,兩者之間還隔著一座山

為了解決山谷用水問題,文啟東花了兩天時間,把山谷的北部細細探查了一遍

最後,找到了唯一的方法,就是發揚紅旗渠精神,在北部大山上開兩條引水渠

當然,北面的山上沒有大河的水可引,能利用的水源,是兩處水量較大的泉水

兩處泉水都位於大山的半山腰處,地勢高于山谷,距離山谷也不遠

這個不遠是指直線距離,要是在岩壁上開水渠,彎彎繞繞,最近的那處泉眼,要把水引進山谷,也需要開鑿兩公里距離的岩壁

這可是個大工程,還是會死人的危險工程,文啟東很是猶豫有沒有必要干

這一處泉水,水的流量並不大,一天也就幾百個立方的流量,冬季恐怕流量會更少,想了想,在岩壁上開水渠,有點得不償失

最後,文啟東決定架一條管道,架兩千米的管道,要比開兩千米的水渠工程量要少一些

於是,文啟東測繪了泉眼到山谷的地形,定好了各處管道的形狀和支架部位,就回到了山谷

找來還沒有撤走的工匠,趁著旁邊山溝里的鍊鋼爐還沒拆,準備鑄造水管

為了便於安裝和防鏽,文啟東沒有鑄造沉重的鋼管,而是改變了配方,鑄造一種全新的合金管

這種近似於鋁合金的金屬,具有質量輕耐腐蝕的特點,缺點是硬度要差一點

硬度差沒關係,本就是應急的,再說,架在懸崖峭壁之間,不去人為破壞它,用個三二十年一點問題都沒有

在這個時間段里,山谷水壩早就蓄滿水了,到時就是水管壞了,也影響不了山谷的生活

聽到文啟東要搞引水工程,何知客剛遣散完流民,就趕緊召集留下的男勞力來聽從調遣

流民遣散的工作,何知客完成的不完美,除了留在山谷內的人,還有近百名流民不願走

請示了文啟東后,給這些流民配上鍋碗瓢勺,配上農具,讓他們在一處荒地開荒

這片荒地,位於平原和山地相交處,是向一位舉人家買的,幾百畝的荒地,就要了一千多兩銀子,比文啟東十幾平方公里的山谷還貴

等到引水工程完成時,已經到了七月中旬,三伏天的天氣,卻沒有濕熱的感覺,乾燥的風,吹得田地裂開了一道道口子,連本該茂盛的野草,都枯黃的低著頭

山谷內最終住進來一百三十七人,這些人中,文啟東在洛陽招的人和願意留在山谷的工匠佔了一半,剩下的幾十人是從流民中挑得

一百多人,小孩和女人佔了一小半,單身的男勞力只有十幾個人

為了山谷的穩定,這些單身的男人,在不久之後,也會脫單,山谷內會再增加十幾個人

兩處泉水同時向山谷內供水,目前來看,山谷內的基本用水算是解決了

但要指望山谷內的田地解決糧食問題,今年是沒指望了,山谷內開出來的都是生地,還錯過了今年的種植季節,秋收是沒指望了

留在山谷內的農戶,要做的是把開出來的田地加肥整理好,除補種一些雜糧蔬菜外,其它的田地要為冬小麥的耕種做好準備

種地的事,文啟東近乎於『不懂』,把這些事交給了張老漢就不管了

張老漢並不老,年紀還不到四十,只是相貌顯老,他是繼何知客之後,文啟東又提拔的一個山谷管事,只負責村民那塊,地位要比何知客低一些

何知客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大採購,糧油鹽、醬醋茶,及日常用品……

文啟東給他的任務,就是要把山谷內的大小倉庫裝滿,把還剩下的六千多兩銀子,全部花完

以後就不說了,就看今年的形式,不儲備糧食,山谷內的一百多人就沒飯吃

六千多兩銀子,也儲備不了多少糧食,縣城裡的糧食,幾乎一天一個價,而且各糧商還限購,要不溢價購買,還買不到大批的糧食

何知客跑來請示怎麼辦,還能怎麼辦,溢價也得買,以後的糧價只會越來越高

隨後的二十年,小冰期氣候會達到頂峰,十年九旱,不旱的一年是澇,反正沒個好

要不然,也不會讓東北的女真人撿個便宜,僅靠十幾萬戰兵就能入主中原

這一案例,後來被東瀛人研究,研究的結論是可以模仿,結果,投入了一百多萬士兵也沒能得逞

可見,明王朝的垮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極端的氣候造成的

地里的莊稼長不出來,三年之中有兩年都顆粒無收,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沒有苛捐雜稅,活不下去的農民,也會變為流民造反

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學習現代的辦法,完善農田灌溉設施

其實現代的中原地區,特別是在08—18年間,華北華中也是十年九旱,要是擱到古代,同樣是顆粒無收的大飢荒

現實吶,是年年大豐收,糧食增產一年比一年高…...,這可不是吹出來的,這是生產力先進帶來的結果

『先知』的文啟東,當然知道存糧食比存銀子靠譜,趁著糧食價位還不高,就抓緊時間把自己的糧倉裝滿

鋼筋混凝土的倉庫,不怕風吹雨打,密閉性又好,高標號水泥鋪成的地面即防潮又防鼠,正合適存放糧食

把倉庫裝滿糧食的願望,卻被何知客的稟報打破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明末開始生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從明末開始生存
上一章下一章

第63章 『養人』真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