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4)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4)

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業餘時間我仍不停地在修改我的《心跡》。但我並沒有想到要去投稿,心裏總覺得作品還不成熟,氣候也仍不適宜。1982年在一次修改中,我忽然覺得作品有點不倫不類,既不是原始的日記,又不像創作的文章。倒象是一個剛被同化的野蠻人,在許多方面顯出不協調。再說有不少事情都是回憶的東西,一個人在受煎熬的時候,哪記得寫文章?該是痛定思痛,才逐漸去回味總結。不如乾脆就寫《回憶錄》吧!

看看國外那些政治上的風雲人物,一旦退出歷史舞台,就閉門寫回憶,賣書賺錢。國內不少名人,功成名就之後,也急急地要出本關於自己的書。別人也想知道他們是怎樣走紅,有哪些密聞可以披露。大家對名流的生平,乃至生活瑣事都倍感有趣。這樣的書往往還很暢銷,名氣越大,賣得越火。也許是因為它真實可信,能給人提供一些真像,一點啟迪,甚至一條人生之路,或者至少可以滿足一種好奇。

然而,我既不是一位血戰沙場的英雄,更不是一位名揚四海的偉人,沒有成名成家過,甚至連一枝之長都談不上。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的存在並不為許多人所知。我的回憶對別人毫無意義,如果也錄成一本書,肯定不會有人願意去看它。我好象有點不知趣,我自己就知道,回顧過去,儘是失敗和過錯,還有受辱和被欺。這樣的回憶有價值嗎?豈不是故意將自己的幼稚、愚蠢和可憐,再次暴露在別人的眼前?

名人與平民之間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人們對他們的態度就有十分不同的差別。同是一句話,名人說的,則深信不疑,甚至捧為金科玉律;出自普通人之口,就不被重視。這看法很害得一些來自平凡生活的有益結晶被忽視了。也很害得名人一些片言隻語被盲目地崇拜了。世俗的偏見,往往使一些人恢心喪氣,永遠遭到埋沒;也使一些幸運兒,名不符實地留傳於世。其實,即使最偉大的人也不可能深知所有人內心的想法,這就需要每個人自己來表白。只要一個人是為社會,而不是為自己;只要他提供的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有這樣的各種人的回憶,不單單是一些名人的,這世上的文學不就更加豐富?至少可以提供給作家、政治家、藝術家許許多多真實的素材。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無從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從中發現有用的東西,去進行更有價值的再創作。何況,有經歷,不一定有感想,有感想,也不一定都能記錄下來。

我願意自己來寫一寫。魯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說過:「我以為幼稚的人或老大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說幼稚的話,只為自己要說而說,說完之後,至多到印出之後,自己的事就完了,對於無論打着什麼旗子的批評都可以置之不理的!」就讓我來說:「幼稚的話」吧!只為自己要說而說。

改寫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也許於寫作我已經多少熟練了。歷來經驗出於成功的較少,往往是失敗之後才總結出來。不久我的《一個普通人的回憶》初稿宣告完成了。我覺得這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滅的身軀,可以比我的**活得更長久。一個人用赤誠的心花畢生的精力寫下來的真實語言,是永遠磨滅不掉的。通過寫回憶錄,我感到活得有意義,不再為自己的不幸遭遇痛哭流淚,還能留給後人幾句刻骨銘心的忠告,給他們樹立一個矢志不渝的榜樣。我的子孫後代將從書中找到一點佐證;熱愛生活的人可以從書中發現一些啟迪;勇於攀登的人可以從書中獲得信心和勇氣。我感到無比寬慰,這將是我留在這世上最好的紀念品。不夠說是一個人的回憶,但並不是原始的「老照片」,不是「寫真集」,而是現代版的「電腦合成」。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文中所有人物、地域都用假名。個別情節也是拼湊成的。希望不會有人去「對號入座」。

也許這個題目起得不夠「刺激」,不能引起別人的閱讀**。但是正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不是講述「鍊鋼」的事一樣,我的《一個普通人的回憶》也不會象名人那樣着重在敘述自己過去的一舉一動,歌頌自己的豐功偉跡。一個普通人的回憶,從經歷看,自然平常,否則就不是普通人。但一個人在困境中能堅信未來,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時時總結來自生活中富有哲理的感受。我想這就有點不尋常。而我更主要也在借回憶某一事件,來表述自己的看法和對生活的熱愛,當中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我相信是對的。因為我敢於正視人生,講出真話,我始終不怕獻醜,不怕失敗,有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即使名人也未必都如此。有的人喜歡迷信名人,以為他們都是聖人,認可了他們的一切。我想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我更願意自己去分析、自己去判斷。名人也有好的與不好的兩面,一味推崇,凡沾著「名人」二字便崇拜得五體投地,應該說是一種幼稚和不負責的態度。(待續)

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業餘時間我仍不停地在修改我的《心跡》。但我並沒有想到要去投稿,心裏總覺得作品還不成熟,氣候也仍不適宜。1982年在一次修改中,我忽然覺得作品有點不倫不類,既不是原始的日記,又不像創作的文章。倒象是一個剛被同化的野蠻人,在許多方面顯出不協調。再說有不少事情都是回憶的東西,一個人在受煎熬的時候,哪記得寫文章?該是痛定思痛,才逐漸去回味總結。不如乾脆就寫《回憶錄》吧!

看看國外那些政治上的風雲人物,一旦退出歷史舞台,就閉門寫回憶,賣書賺錢。國內不少名人,功成名就之後,也急急地要出本關於自己的書。別人也想知道他們是怎樣走紅,有哪些密聞可以披露。大家對名流的生平,乃至生活瑣事都倍感有趣。這樣的書往往還很暢銷,名氣越大,賣得越火。也許是因為它真實可信,能給人提供一些真像,一點啟迪,甚至一條人生之路,或者至少可以滿足一種好奇。

然而,我既不是一位血戰沙場的英雄,更不是一位名揚四海的偉人,沒有成名成家過,甚至連一枝之長都談不上。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的存在並不為許多人所知。我的回憶對別人毫無意義,如果也錄成一本書,肯定不會有人願意去看它。我好象有點不知趣,我自己就知道,回顧過去,儘是失敗和過錯,還有受辱和被欺。這樣的回憶有價值嗎?豈不是故意將自己的幼稚、愚蠢和可憐,再次暴露在別人的眼前?

名人與平民之間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人們對他們的態度就有十分不同的差別。同是一句話,名人說的,則深信不疑,甚至捧為金科玉律;出自普通人之口,就不被重視。這看法很害得一些來自平凡生活的有益結晶被忽視了。也很害得名人一些片言隻語被盲目地崇拜了。世俗的偏見,往往使一些人恢心喪氣,永遠遭到埋沒;也使一些幸運兒,名不符實地留傳於世。其實,即使最偉大的人也不可能深知所有人內心的想法,這就需要每個人自己來表白。只要一個人是為社會,而不是為自己;只要他提供的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有這樣的各種人的回憶,不單單是一些名人的,這世上的文學不就更加豐富?至少可以提供給作家、政治家、藝術家許許多多真實的素材。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無從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從中發現有用的東西,去進行更有價值的再創作。何況,有經歷,不一定有感想,有感想,也不一定都能記錄下來。

我願意自己來寫一寫。魯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說過:「我以為幼稚的人或老大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說幼稚的話,只為自己要說而說,說完之後,至多到印出之後,自己的事就完了,對於無論打着什麼旗子的批評都可以置之不理的!」就讓我來說:「幼稚的話」吧!只為自己要說而說。

改寫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也許於寫作我已經多少熟練了。歷來經驗出於成功的較少,往往是失敗之後才總結出來。不久我的《一個普通人的回憶》初稿宣告完成了。我覺得這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滅的身軀,可以比我的**活得更長久。一個人用赤誠的心花畢生的精力寫下來的真實語言,是永遠磨滅不掉的。通過寫回憶錄,我感到活得有意義,不再為自己的不幸遭遇痛哭流淚,還能留給後人幾句刻骨銘心的忠告,給他們樹立一個矢志不渝的榜樣。我的子孫後代將從書中找到一點佐證;熱愛生活的人可以從書中發現一些啟迪;勇於攀登的人可以從書中獲得信心和勇氣。我感到無比寬慰,這將是我留在這世上最好的紀念品。不夠說是一個人的回憶,但並不是原始的「老照片」,不是「寫真集」,而是現代版的「電腦合成」。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文中所有人物、地域都用假名。個別情節也是拼湊成的。希望不會有人去「對號入座」。

也許這個題目起得不夠「刺激」,不能引起別人的閱讀**。但是正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不是講述「鍊鋼」的事一樣,我的《一個普通人的回憶》也不會象名人那樣着重在敘述自己過去的一舉一動,歌頌自己的豐功偉跡。一個普通人的回憶,從經歷看,自然平常,否則就不是普通人。但一個人在困境中能堅信未來,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時時總結來自生活中富有哲理的感受。我想這就有點不尋常。而我更主要也在借回憶某一事件,來表述自己的看法和對生活的熱愛,當中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我相信是對的。因為我敢於正視人生,講出真話,我始終不怕獻醜,不怕失敗,有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即使名人也未必都如此。有的人喜歡迷信名人,以為他們都是聖人,認可了他們的一切。我想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我更願意自己去分析、自己去判斷。名人也有好的與不好的兩面,一味推崇,凡沾著「名人」二字便崇拜得五體投地,應該說是一種幼稚和不負責的態度。(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真實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真實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