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夏雨軒與杜樊川的重逢

第42章 夏雨軒與杜樊川的重逢

「對對對,這樣做,嗯,這個做完了鈎一下,哎呀,等等,你們做得太快了,我都記不過來,你們獸人可真是比我們人類好太多了,這樣的話,我保證,十年內一定可以成功!到時候你們可要好好招待我,那個什麼糯米糍耙,到那個時候給我上一桌!」杜樊川拿着一個本子,認真地記錄着工程情況。

「哎,不知不覺已經一個星期過去了,時間飛逝啊,真想去找小泉他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樣了。」杜樊川看着器具明顯上了一個檔次的獸人部落不禁感嘆。

就在杜樊川還在記錄的時候,一個長條的物體突然從他眼前飛過去,他頓時有點懵,還以為眼花了,但緊接着就是一陣劇烈的爆炸聲。

杜樊川嚇得一哆嗦,獸人首領趕緊大聲喊道:「裝備拿上,所有人,準備好迎接惡戰!對方可能來者不善!」

杜樊川也是非常謹慎,他悄咪咪地爬過去,朝爆炸所產生的巨坑看去,他驚呼起來:「小夏!」

獸人首領頓時緊張,問道:「他是你認識的人嗎?還是仇人,要不要我們趁他昏迷解決了?」

杜樊川揮了揮手,說道:「你們想什麼呢,他是我朋友,廚藝高超,有他在,你們的伙食就徹底解決了,我之前還在想誰來教你們做美食,這下好了,萬事俱備,就差無情的歲月了。」

獸人首領雖然聽不大懂,但知道夏雨軒是杜樊川的朋友,趕緊帶領其他獸人將小夏送進了杜樊川帶領製作的簡易醫療室里,經過一系列的包紮后,負責醫療的獸人對杜樊川說道:「這第一次為傷員包紮,真興奮,特別完美,休息一會兒應該就醒了,放心吧!」杜樊川笑了笑沒有說話,他此時還正有點發獃呢,他此時的心情真的開心得難以形容了。

一天過去了……………………………………………………………………

「呵!嚕!呵!嚕!呵!嚕!」杜樊川因為晚上執意要為夏雨軒守夜,結果直接睡了過去。

「哎呀!誰的呼嚕聲這麼大,怎麼有點像小杜哥哥的呼嚕聲啊!」夏雨軒滿臉輕鬆地從床上做起,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真是愜意。

他朝向一旁的杜樊川看去,頓時嚇了一跳,並喊出了聲:「啊啊啊啊啊啊!」

杜樊川此時也被吵醒,看見夏雨軒醒了過來,頓時來了精神,說道:「小夏!你醒了,怎麼樣,睡得舒服吧!」

「是挺舒服,就是有點瑕疵。」夏雨軒露出了嫌棄的眼神。

「這是什麼眼神啊,小夏,你可不能這樣!」杜樊川有點失落。

夏雨軒拍了拍杜樊川的肩膀,又指了指床單上杜樊川的口水,滿臉的嫌棄說道:「這難道還用說嗎?你這哪是照顧人,明顯是折磨人!」

杜樊川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

「對了,這裏是哪?怎麼有房子?你經歷了什麼嗎?」夏雨軒問道。

杜樊川便原原本本地將他這幾天的悲慘遭遇說了出來,一邊說還一邊流着淚珠。

夏雨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我也可以幫助獸人,我教他們如何製作耕田、做飯還有如何取蠶絲做絲綢,怎麼樣啊?」

杜樊川拍着手說:「哎呀!我們兩個還真是意同道和,我正準備和你談一談這件事呢!這下好辦了!那你把大概流程寫一下可以嗎?獸人們可以進行反覆閱讀從而可以有時間對一些知識以及技巧進行鞏固。」

「可以啊,只是我的手受傷了,只能委屈你了小杜哥哥。

」夏雨軒看着自己被綁上繃帶的右手尷尬地說道。

杜樊川強忍着眼中的淚水以及崩潰的心情,說道:「沒問題,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沒事的,你只需要說就行了,我來寫。」

夏雨軒有點抱歉,說道:「那就謝謝了,我接下來說的會慢一點,知識量有點廣,先教你們農業知識,我聽說那些獸人的那些先進食物原食材都是從人類那邊拚死搶來的,所以如果你想讓他們變得發達,就得先把食物解決。」

「嗯!好的!」杜樊川一邊拿起本子和筆隨時準備書寫。(這裏肯定有小夥伴疑問了,哪來的筆?這裏聲明一下,杜樊川出門其實有帶筆和本子的習慣,這次很幸運地帶到了獸人領地,所以大家不要意外。)

耕作技術的演變與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水平密切相關。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耕作技術也不斷改進。原始社會採取「刀耕火種」,中國西周時期(前1027~前771)採用耒耜二人協作的耦耕技術,戰國時代由人耕向牛耕過渡,開始提倡深耕技術。北魏《齊民要術》精闢記述了耕作技術原理。隋唐時期中國北方已形成一套抗旱保墒耕作技術,宋元時期南方水田耕作技術體系也已完備。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機械耕作及其配套作業有了長足發展;一些發達國家建立了多種多樣的少耕法與免耕法。耕作技術的作用機理是運用農具翻轉、疏鬆或壓緊土壤耕層,加深和調節耕作層深度,改善耕作層的鬆緊度,破除板結,平整地面,起到改善耕層結構和地面狀態,協調土壤中水分、養分、空氣、溫度等因素間關係的作用。還可翻混肥料、清除雜草、控制病蟲害、防止水土流失等。耕作技術分為基本耕作技術和表土耕作技術。前者包括翻耕、深松耕、上翻下松、旋耕等,耕深一般為15~20厘米,較深的達21~25厘米,最深可超過25厘米。耕作深度、間隔時間長短以及季節的選擇,因各地區的自然條件、作物、熟制和輪作類型而異。可連續全耕層耕作,也可深耕和淺耕交替。後者包括滅茬、耙地、耮(耱)地、平地、淺松、耖田、鎮壓等。耕作深度一般為3~10厘米,作用土層淺,影響時間短,操作的次數較多。表土耕作技術是基本耕作技術的補充,也是作物播種、出苗和田間管理的基礎。

接下來的東西是小杜哥哥你要聽的,這對你之後如何領導獸人進行農業事業有幫助。

在漫長的人類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祖先也在不斷探索和發現著更加便利的生活條件,可以說人類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不止步。百姓們對於耕作方式的探索和生產工具的革新似乎也從未停歇,而我們作為農業生產技術的受益者和傳承人,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發揚它們。

刀耕火種

提到刀耕火種人們可能會覺得比較陌生,但從中國農業發展史來看,刀耕火種是一段重要的歷史時期。「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土地耕作模式作為農業生產的主要手段,其耕作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刀耕火種作為新石器時代主流的一種農業經營方式,直到現在依然很有研究價值。具體來說刀耕火種又被稱為遷移農業,主要是對原始的荒地進行耕作的一種手段。

耕作時人們會先用石斧或者鐵斧砍伐地面上的樹木上的枯枝,然後將這些草木聚集在土地上面,把它們曬乾後用火焚燒,焚燒後下面的土地會變得鬆軟,再將焚燒后的草木灰作為肥料進行施肥,經過人工不斷地打理,這片荒地一般一年以後就可以進行耕作。但這種勞累而又繁瑣的耕作方式導致了土地農作物產量較低,隨着科學的進步刀也逐漸被淘汰。

不過雖然這種耕作方式產量較低,但在幾千年前的黃河中游仰韶文化區這種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還是非常普遍的。除此之外,戰國時期在現今雲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曾廣泛採用這種耕作方式來種植栗、黍等農作物。刀耕火種這種原始農業的耕作方式,採用了較為簡單的器具,憑藉大眾協作勞動為主流完成農作物的種植。但隨着後來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產工具也發生了改進,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也逐漸繁多,這一耕作方式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著改變。

石器鋤耕

在距今約幾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似乎是中國農業史上的一個過渡時段,土地的耕作技術也是如此,不過對此人們的看法頗有不同。其中耒耜的發明是他們的主要爭議,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耒耜的發明將人類帶入了石器鋤耕時代,並且一直延續到夏商西周時期。耒耜的種類很多,其中使用範圍較廣的當屬骨耜了。「骨耜「顧名思義,使用一些常見動物的肩胛骨製成的器物,也是河姆渡文化中頗具代表性的農具。

耒耜主要分為柄、刃兩部分,拿骨耜來說,柄部位於器物的上端,外形上看又厚又窄,並且鑿有一個橫孔;骨耜的下端屬於刃部,並且刃部薄而寬,鑿有兩個豎孔。橫孔、豎孔、分別插上不同的物件,將骨耜進一步固定完善。使用體驗上看,耒耜比石器更加輕巧簡便,而且耒耜表面非常光滑,便於人們清潔的同時也提高了使用效率。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對於農業生產勞動人們都是採用手工勞作,用純人力的方式來完成土地的耕種。所以用骨耜來挖土,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減輕了人們的勞動負擔,輕便靈巧的耒耜也成為了河姆渡人智慧的象徵。

鐵犁牛耕

相比歷史悠久的刀耕火種,鐵犁牛耕地耕作手段似乎影響更為久遠一些。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也因此產生了更加順應時代的耕作方式。鐵犁牛耕作為應運而生的產物,成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主要農業生產方式,而且因其簡單便捷的操作方式推動了我國生產力的方式,並間接加快了井田制的瓦解。隨着鐵犁牛耕技術的推廣唐朝的農業也得到了發展,其應用範圍也十分廣泛,以黃河流域為主一直到現在的甘肅、XJ,這些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也鐵犁牛耕為主。

漢唐時期作為鐵犁牛耕的主要發展時期,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播種工具,主要包括西漢犁壁、直轅犁、耦犁以及東漢耬車。但鐵犁牛耕這一技術的發展與傳播還是十分坎坷的,隨着鐵農具的出現以及牛耕技術的發達,戰國時期人們開始將這兩種農業發展技術結合起來,鐵犁牛耕初步誕生。秦漢時期鐵犁牛耕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推廣與發展,併產生了許多播種工具。一直到隋唐時期,人們改造出了傳承至今的曲轅犁,而且為了加快土地的灌溉效率,還發明了更加便捷的灌溉工具——筒車。

生產工具的革新

從農業生產的角度來看,生產工具的革新既是紀念農業發展史的里程碑,似乎也是不同時期社會生產力的表現。夏、商、西周時期,社會發展比較落後,人們還僅僅是用樹木、動物骨頭為原料來製作生產工具;隨着後來鐵器的發展和農耕技術的推廣,人們開始改變自己的耕作方式,他們將二者結合起來採用鐵犁牛耕的方式來耕作。而到了後來的漢唐時期,鐵犁農具以及牛耕技術以及十分成熟了,人們根據這種新型技術的發展製作了許多不同的適應社會需求的農業生產工具,其中以曲轅犁、筒車位典型代表。

除此之外人類的智慧都是相通的,農業作為中國生產發展的一大產業歷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農活也是較為辛苦且勞動量較大的一門勞動,於是人們開始找尋方法來提高勞動效率,其中耦耕是人們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生產方式。具體來說,耦耕是兩個人合作完成的一種耕作方式,兩個人分別拿一個耜,同方向並排或者是一前一後耕作,是奴隸制社會下一種較好的合作勞動模式,有利於提高人民的勞動效率。

在漫長的中國原始社會以及封建社會,其統治階級大都採取重農抑商政策,也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的農業發展水平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農具和耕作手段的發展與農業發展是相互促進的。縱觀中國古代的農業發展史,從簡到繁,每一次農業中的進步,都離不開它背後生產工具以及耕作手段的革新。

然而在當今社會,農業發展更是迅速,機械化的耕作機器減少了人民的勞動成本。化肥以及農藥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的收成,越來越多的農作物高品質的生產出來。土地的肥沃,有機化肥的產生,越來越多的便利條件促進著世界農業的發展。並且在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人們還將現在社會所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應用到農業生產生活中去。可以看出,任何事情的發展都在與人們的堅持,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千百年前的先人們秉承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產習慣我們仍然堅持着,也終將傳承下去。

所以小杜哥哥我相信你,一定會全力支持你的!加油!」最後,夏雨軒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

杜樊川也頓時感覺有一種非常感動的心情,也許那就是友情吧。

夥伴們,你們在哪裏?我和小夏(小杜哥哥)已經匯合了!杜樊川和夏雨軒不知是巧合還是他們心靈相通,竟然心裏想的一樣。

「那我先帶你去參觀一下,順便認識一下獸人們怎麼樣?」杜樊川突然說道。

「好啊!我也挺好奇獸人長什麼樣子呢!」夏雨軒爽快答應。

兩人手牽着手走出了醫療室,看着獸人們和藹的生活,兩人頓時心情放鬆,沒有任何多餘的情緒,今天的天氣也真是好啊,陽光明媚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林大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元林大陸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章 夏雨軒與杜樊川的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