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特製科

第197章 特製科

按官職來講,林立文是需得按例上朝會的。

只是一直以來,永興帝都是命林立文「主農事,育良種,修田器。」

這些年來,林立文也確實一門心思的全放在種地上。甚至他在京城所待的時間門甚短,大部分時候,林立文都是被外放去到各府州,負責某種農作物的種植和推廣。

所以朝臣們也習慣在朝堂上見不著林立文了,此時猛不丁的瞧見他出現在這朝堂上時,好些人心中還很是驚了一把。

一些朝臣們更是暗地裏猜測,莫不是那位林大郎外放的去處給定了?

可到底定的是哪一處?最要緊的是,為何在這之前,他們竟是連一丁點的消息都未曾收到。

好些朝臣們此時臉上的神色都很是凝重,因為事先一點消息都沒能探知這點,甚至比起林大郎被定去別處更讓他們感到驚慌……

然就在眾朝臣們內心猜測不斷時,只聽得林立文站出來言道,他懇求聖上開設官辦農學,並為農學設置特製科。

特製便是特別科。

如醫學便是時下特別科目的一種,太醫署里各官員選拔時,各醫者就是按照特製去參考的。

只是林立文這話一出來,滿朝堂震驚,甚至當即便有朝臣對此提出反對。

可林立文早就有了準備。

更準確一點的來說,這件事情林立文已經準備了很多年。因為林立文很清楚,將農學設置為特別科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儘管有史以來,統治者皆主張重農,以農為本。但實際上,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維護政權的穩定,以及徵收來更多的賦稅,強大國力。

而在這之前,也就是永興帝單獨召見林立文的那一次,林立文便對着永興帝懇求了。

他當時再次言道:「臣一人之力,終究太過渺小……」

林立文還言道,他越是去到各地教授當地百姓稼穡一事,便越發覺得他一人之力過薄。

此刻,面對這些朝臣們,林立文所要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林立文便提起水稻,他言道當初在京中那幾年培育良種,雖得一抗倒伏良種。但實際上,結果卻並不讓他滿意。

因為京中氣候寒冷,水稻不比小麥,它更適宜溫暖地區種植。所以若是氣候合適,未必不能培育出真正的一年兩季,甚至是三季的水稻出來。

只是很可惜,就他一個人,實在是分身乏術。

但若是當時能多幾個「林大郎」,說不準現在一些氣候溫暖的南地,早就種植上了三季稻。

一年可收三季的穀子,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啊!這便等於從此以後,百姓人人家中皆有萬千餘糧,皇朝國力也將大增……

這世上最多的是什麼,是種地為生的百姓。

有道是「民富國強,眾安道泰」。(1)

林立文這時還又突然問道:「諸位可知,茶樹幼苗期需多長?」

這話問出來后,好些朝臣們便皺眉。

他們雖喝茶,品茶,甚至對各茶葉的產地,品級上的分辨,乃至於茶葉的價值,每年收來的賦稅,與遊民民族交易時的情況等等,都很是清楚。但實際上,好些朝臣們對茶樹種植上的事情,卻不甚了解。

當然,也並非人人都不知道。

哪怕之前他們不清楚,但林立文這不是才從益州負責茶樹種植回來么?他之前送達的文書,永興帝可是讓一些朝中重臣們瞧過的。

便是未曾能瞧見文書的朝臣,也能根據林立文在益州的時間門推算出來。

可顯然,林立文要問的還不止是這個。

後面林立文又問了好些關於茶樹種植上的事情,於是即便那些瞧過文書的朝臣們,一時半會也答不出來了。

然後他們的臉色也越來越不好看。

畢竟能站在這朝堂上的人,都是一群聰明人。他們對於林立文接下來要說的,此時也都提前預測到了。

果然,接下來林立文便說道:「諸位大臣都知曉茶葉種植能帶來的利益不小,可我皇朝疆域這般遼闊,適宜種植茶樹之地眾多。便是我一刻不停歇的去忙碌,單隻我一人,又能負責多少地方的茶樹種植呢?」

再者茶樹種植到成年期,往後便不需要再管理了嗎?

所以朝臣們與其在這裏爭執接下來到底要將林立文外放去何處,還不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就像剛剛林立文說的,如醫學那般,由朝廷開設官辦農學,增設特製科考核。為皇朝培育更多的農業方面的人才,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朝臣們此時也全都沉默下來。

官辦農學和設置特製科一事最終也還是被敲定了下來。

「怎就同意了呢?」古往今來,就從未聽聞過為農事而開辦官學,甚至是增設特製科的先例。

畢竟那是種地上的事……這世上會種地的人多得去了!若是會種地也給官做的話,這得給出多少官職?往後官身里,難不成全是一群大字不識幾個的種地者?

豈不荒謬!

「若不然呢?」

他們心中其實也都是不願的。

但若是不同意,便需得先解決那林大郎在朝堂上提出來的問題。單隻他一人,如何解決這各地茶樹種植一事?且當初不惜在朝堂上多次激烈爭執,搶著要人的是他們,便使得如今他們就是想放棄茶樹種植一事都不行了。

朝臣們也捨不得放棄,畢竟茶樹所帶來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

當然,朝臣們也可以言道,讓林大郎如過去那般將茶樹種植技藝傳播出來。可這樣一來,便又還是繞回到教授這個問題上。

而最要緊的是,朝臣們也都看出來了,那位林大郎今日並非是突然提出增設農學特製科,顯然他在這之前便已經獲得了永興帝的同意。

所以這些時日裏,對於朝臣們搶人一事,永興帝才會遲遲不曾表態。因為永興帝也根本不需要表態。

現在唯一能讓這些朝臣們覺得心裏舒坦些的,便是這官辦農學即便開辦起來,那些人便是參加後面所增設的特製科考核出來,能給予的官職品階都不高。

如那太醫署一般,最高官職者也不過是從七品下。

……

雖然官辦農學這事是林立文提出來的,但實際上最後負責這件事的人卻並不是他。因為跟上次的農事學堂時不同,上次是林立文私人開辦的,而這一次卻是朝廷官辦。

在這一塊,皇朝因一直以來便對農業很是重視。如那工部里的屯田司,虞部司等,還有司稼寺,皆有農事相關的技術人員。

尤其是司稼寺,職責之一本就有負責農桑。

所以主要負責官辦農學開辦一事的是司稼寺。

不過負責這事的人雖不是林立文,但官學開辦后教學相關的事情,卻與他有關。

於是,林立文派人給姜旭送了信。

收到信件的姜旭,第二日一大早便從家中趕了過來。

林立文並非是拿茶樹種植一事去要挾朝臣們,而是這事確實就如他說的那般「以他一人之力,終究太過渺小。」

姜旭跟着林立文學了幾年,最要緊的是在益州負責茶樹種植一事上,姜旭也是全程跟着的。

「夫子……」姜旭從昨日得了消息后,整個人便一直處於一種強烈的興奮,以及恍如做夢一般的不真實感中。

姜旭原本是一個連字都識不全的窮苦人家出身。那時候,聽聞林立文創辦農學班,他都是抱着一種僥倖的心態來參加考核的。

考核的結果也不出意外,姜旭識字不全,並不在原本林立文給出的考核通過人選行列裏邊。

因為識字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講,實在是太難了。如姜旭,過去他那家中連飯都吃不飽,又拿什麼去念書識字呢?便是姜旭最開始識得的那些字,都還是他從自己的姓氏,還有在城中打雜時,偶然認識的那麼少許幾個。

但未曾想,林立文那時竟還願意再給大家機會。而且還不止一次,因為第二次考核,照舊還是有人沒有通過。

林立文這一次,又給了他機會。

在那些朝臣們眼中,這種特製科所選□□的人,官職最高也只能做到從七品下。但卻對於姜旭這般的尋常老百姓來說,是他們過去從未敢去奢望過的。

也因此這消息一出來,在民間門瞬間門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各地聽聞朝廷增設農學特製科后,好些在種地一事上有過人長處的,便免不了生出去京城試一試的念頭。

林立文善種地,靠的是他在穿越前所學來的知識。但他所學來的那些知識,卻都是經由一代一代的先人們努力而來的。

因此這世上,善農事者並非他一人。雖然那些人不如林立文這般靠着現代的機緣,博百家之長處,但少不了一些人有自己獨特的本事。

但將這些人的長處集合到一起,並將之傳播出去,受益的便是這世間門千千萬萬的百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成科舉文男主他堂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穿成科舉文男主他堂哥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7章 特製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