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回去

第193章 回去

調遣林立文歸京述職的文書抵達益州時,已經是這一年的農曆九月了。

只是文書抵達時,林立文並不在益州府城。準確一點的來講,林立文只除了頭一年來了益州,在府城過了一個年以外。之後的這幾年,林立文都是奔波在各縣城的鄉下負責茶樹種植上的事情。

唐刺史不得不派遣兩名官吏去到鄉下尋找林立文。

只是等兩名官吏尋到林立文近些時日所在的地方時,卻又聽鄉民們言道,那位林大郎正在地里察看員木的栽種情況。

員木(1)是益州這地方的人對山茶樹的稱呼。

古人栽種山茶樹已久,只是栽種技術上也如那茶樹一般,種植技術較差。因此油茶的產量極低,茶油也一直以來都是進貢給皇室的佳品。

時下能食用得起茶油的,除了要有錢,還需要一定的地位。

事實上,山茶油的營養價值確實很高。甚至在現代時,好些人都知曉橄欖油的價值高。但實際上,真要論世界最好的食用油的話,還得屬咱們的山茶油。

而益州這地山地眾多,山上除了盛產野茶樹,也還有好些野山茶樹。如這種野生的山茶油,那更是茶油中的極品。

因此,野生山茶籽的收購價極高。益州這一片的鄉民們在過去,便是春季上山採摘野茶,秋季上山採摘野山茶籽。

村民們知曉官吏過來是有正事找尋林立文的,便趕緊帶着他們去到了栽種山茶樹的林地里。

「見過林大人。」兩名官吏先對着林立文躬身行下官禮時,眼神也忍不住多瞧了幾眼這片山茶林。

這片山茶林栽種至今其實不過第四年。

山茶樹栽種之難,其實還難在它的成長期很長。在過去,山茶籽在播種種下后從幼苗到成長至能開花結果的話,一般都需要七到八年的時間才可以。

但是他們卻聽聞,林大郎用插桿法所種植的這片山茶樹,早在去年便已經開始開花結果了。

如今又是農曆九月,也正值茶果成熟的季節。

山茶樹跟別的樹木不同的是,它的花期很長,所以此時這片山茶樹上便是既有開花的山茶花,又有成熟的茶果。

兩名官吏震驚眼前這片山茶林,但也沒忘記他們此行的目的。便忙言道,京中有文書抵達,故刺史大人命他們一人特意趕來告知林立文此事。

文書是京中發給林立文的,作為益州主官,唐刺史是知曉文書內容。但這兩名官吏,卻不是那麼的清楚。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文書上的內容,林立文此時也猜到了一些。不出意外的話,想來便是調遣他歸京一事了。

既如此,林立文也不敢多耽擱。

只是在離去之前,林立文加緊將山茶樹的種植相關的後續注意事項,需要補充的地方趕緊補充上去。

等到林立文帶着姜旭,趙武還有楊越隨這兩名官吏抵達益州刺史府後,果真便見着了調撥他回京城的文書。

林立文看完文書後,沒提他要離去的事,只拿出他書寫的油茶樹種植技術遞了過去。

益州這地方多山地少農田,在糧食這一塊,先天條件不如一些府州。但山地有山地的優勢,種地也要講究因地制宜。

此地氣候溫暖,發展不了糧食,那便發展旁的適宜此地的經濟作物便是。

只是山茶樹雖經過選地試種成功了,但過去這幾年,林立文主要負責的還是茶園上的事情。因此山茶樹後續的推廣種植等事,他還未來得及去行動。

「這,這……」唐刺史也並非不清楚林立文還有試種山茶樹一事,而且去年那片山茶林便開始結果一事,唐刺史更是沒少聽聞。

只是唐刺史沒想到的是,他來到這益州上任也有兩年了,但平日裏除了種植上的事情,素來沒見着來找過自己的林大郎,這次都要走了,還把山茶樹的種植技藝贈予了他。

這對唐刺史來講,可謂是一意外的大驚喜了。

林立文還拜託道:「員木種植推廣一事往後還有勞唐大人了。」

唐刺史忙道:「林大人切勿要如此……此事說起來,還得是我多謝林大人了。」

要知曉林立文給的這份山茶種植技術,便是唐刺史再被調遣到旁的府州,只要氣候適宜的話,也可命人這般種植山茶。

也因此,對於林立文即將要走一事,唐刺史又想嘆氣了。

說起來也奇怪,林立文在益州的時候,他們一年到頭也難得見上一次面。即便是很難見上一次面了,基本上都是林立文與他講述茶樹種植上的一些事情。至於別的什麼私下的交流,那是完全沒有。

所以兩人之間要來談交情,那也是沒有的。但偏就是這樣的一個相處模式,唐刺史卻從接到調遣林立文歸京的文書開始后,他便開始心生不舍了起來。

*

「夫子,咱們這就要回京城了嗎?」待到林立文從刺史府回到屯田司衙門裏,姜旭便忙過來詢問。

在姜旭滿含期待的眼神詢問的時候,一旁的楊越和趙武也忍不住看向了林立文。

益州這地方的氣候其實是真不錯,冬日更是溫暖宜人,人生活在這裏自是十分的舒適。而且南地的水果種類多,還全都是他們這些生長於北地的人,往日裏都不舍食用的稀罕果子。

但益州再好,終究也不是他們的家鄉。

如今他們更是離家近五年,沒人不懷念京城,還有京城的親人們。

林立文便笑着說道:「嗯,這兩日把東西收拾一下,咱們便回去了。」

「那太好了!」姜旭一下子就高興了起來。

然後第一日一早,姜旭和趙武便來跟林立文告假,言道他們想去府城商鋪里購置一些特產回去。

林立文不僅很痛快的給了他們假期,還給他們每人發了一筆不小的銀錢,又對着楊越說道:「阿越,我們也一起去吧,多買些東西回去……益州這地的好些東西在京城可不便宜。」

這幾年在益州,林立文雖不似京城那般去掙官大人們的銀錢了,但這也並不代表他除了俸祿外,別的就毫無進項了。

而姜旭,趙武和楊越跟着自己在益州這地方一待便是五年,也確實是辛苦他們了。

因着林立文這邊有給錢,而且給的銀錢還不少,因此姜旭他們購置起東西來便也捨得了許多。只是兩地路程所耗時間終究較長,因此鮮果內的他們都少買,只一些路上吃用所需的量。

但是如能放許久的乾果,大家便放開手了去購置。

而且,若不是林立文喊道京城也已經有辣椒種植了的話,姜旭他們甚至打算購置幾麻袋的干辣椒回去。

要知道來到益州這近五年,他們這三人已經養成了吃辣的習慣了。而這吃過辣並且喜愛上辣食的人,要是突然離了這辣椒,還真會有些不適應了。

不過辣椒不用購置了,茶葉卻是不能少的。

也別看林立文是來益州負責茶樹種植一事的,但他手上也是沒什麼茶葉的。

對比起之前初來益州這地時,益州府城專門售賣茶葉的這條街道上,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最先引人注意的便是各茶坊門前的招牌,便是茶坊的門面裝修這一塊,也比過往更注重了些。

這一兩年,隨着新開墾茶園的茶葉開始能採摘了后,吸引的茶商們更多了,這些個茶坊能收購到的茶葉也多了,茶坊里的生意也紅火了不少。

茶坊為着能更吸引客人的到來,在門面裝飾這一塊也開始下起了功夫。

「客人,可需要購茶?我這茶坊里可是有上好的茶葉……」茶坊夥計招待起客人來,也越發的積極熱情。

姜旭他們便看向了林立文,林立文說道:「那咱們進去瞧瞧吧。」

知曉林立文是四人組裏領頭者,茶坊夥計便主要圍着林立文開始介紹了起來:「客人,您來瞧瞧,這是咱們雙縣新茶園所產的上等拼配茶……品質不錯吧?我跟你說,我這店裏的價格也實惠著……」

茶葉這東西,不懂行的其實真的很容易被蒙。因為茶葉的品質不同,在價格上差別也是極大的。

到底是種植了茶葉近五年,而這接近五年的時間裏,茶葉的製作和品質上的區分,莫說是林立文學了好些經驗,姜旭,趙武還有楊越他們也懂了不少。

茶坊夥計瞧着他們並非什麼都不懂的人後,很快便也收斂了心思。

等到他們從茶坊走出來時,每人手上都提着一些茶葉。

「這茶葉可真貴。」姜旭忍不住心疼道:「早知曉今年就能回去,便該在一些縣城裏提前購置好茶葉的。」

府城各家茶坊的茶葉,都是先從各縣城茶農那裏收購,又或者是找官府開辦的茶園購置。他們耗費了人力物力,還有所繳納的稅收等,價格自然就要貴了不少。

林立文瞧着他們幾人購置的少許茶葉,便笑道:「無妨,咱們購置的也不多……再想想可還有別的東西需要購置的物件沒?咱們後日便要回京了。」

一聽林立文提起回京的事,姜旭的情緒立即便又變得高興了起來。

楊越和趙武也是。

然後後日一大早,林立文他們四人便將前兩日購置的特產裝車,準備出發返京。

只是因着林立文對外並未言明他回京的具體時日,所以來給他們送行的便只有唐刺史。

唐刺史心中頗為不舍。

但對於離別這事,林立文許是經歷的多了,倒也沒那麼多的感慨了。他只笑着沖唐刺史拱手回禮,然後便坐上了出發京城的馬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成科舉文男主他堂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穿成科舉文男主他堂哥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3章 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