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整治民生

第34章、整治民生

地盤佔下來了,那接下來就是穩定民生了!

確實,連年戰亂,過的最苦的就是老百姓了!陳慶之上次從北魏逃出來,一路上,很多村莊都是破敗不堪,甚至無人居住,那叫一個民生凋敝。

為了不讓自己管理的地盤,變成那樣的不堪,陳慶之安排人員下去了解民生需求,自己也開始走出去實地探訪。

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因為兵役,很多家庭都已經沒有青年勞力,以至於大片的良田荒蕪。

特別是,種田的苛捐雜稅諸多,老百姓也不願意擴大種植面積,只是盡量種一些糧食,用來果腹。

還有就是水患猖獗,由於河流眾多,卻疏於管理,一場大雨下來,河面漫過河堤,農田就是一片沼澤,莊稼基本顆粒無收。

守着肥沃的土地,很多老百姓卻成了災民、流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到處流浪。了解這些情況,陳慶之很是心痛,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大家。

一場流民鬥毆的事件,讓陳慶之頭痛不已,正不知如何解決之際。

有好友來訪,原來是豫州富商李元年,當年正是他助陳慶之脫困,這次也是因為他的到來,讓陳慶之找到了解決民生的方向和方法。

李元年雖是富商,但常年奔波於民間,對於民間的疾苦,是非常了解的。此次過來,也是來南朝採購藥材的,順便來拜訪好友。

陳慶之非常開心李元年的到來,視為知己,悉心接待,酒宴過後,兩人更是便品茶,邊手談。

李元年從陳慶之的棋中,感受到他有困惑。陳慶之也就不再隱瞞,直接把他當下遇到的困惑講給李元年聽。

李元年聽完后,明白了許多,也就把自己這些年遇到的民間疾苦,一一講給陳慶之聽,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免兵役、疏良田、引灌溉、安流民、分田地、賒種子。

陳慶之聽后,大受啟發,也找到了接下來要做事情的方向和方法。他先從兩伙流民鬥毆事情,開始處理。

原來,兩伙從中原過來的流民,來到義陽鎮,同時看中了一塊良田,因為戰亂,已經無主,兩邊都想據這塊良田為己有,互不相讓的情況下,兩伙人開始持械鬥毆。

事情一鬧大,有人告到官府,被陳慶之知曉后,於是想到以此為契機,為大家幹些事情,以緩解當前問題。

他把流民組織起來,把農田一壟一壟的整理好,再來抽籤決定,每壟田的歸屬。又組織大家挖水渠,引水入田,讓所有的農田變成良田。

他清理所有的流民,全部發放農田土地,沒有種子的,讓商家賒給他們種子,等豐收后歸還。他暫緩執行當地的兵役,減免當地的苛捐雜稅,不再通過水運進獻糧食,讓老百姓有餘糧,可以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為此,推動老百姓積極開荒,也是極力鼓勵,想盡各種辦法。

隨着老百姓生活的穩定,開荒的積極性也是與日俱增,以至於,新增的良田達到六千頃之多。流民有了土地和良田,生活也是安定下來。

李元年見陳慶之把自己講得策略都貫徹下來,並執行下去,效果也是明顯,感到很驕傲,只要有空,他就會經常過來,協助陳慶之施政。

幾年下來,當地的糧食變得充實,生活也是日漸富裕,老百姓一家家全都安居樂業。

陳慶之為周邊城池及義陽鎮等管轄之地,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事,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當地百姓無一不稱頌。

陳慶之還在上表,請朝廷進行地方精簡升級,把南司州設為安陸郡,置上明郡。因為陳慶之的治民之策,使得一些小地方日漸繁榮,人口充實后,須升級治理。

梁武帝也看到了陳慶之巨大的政治成就,也是非常高興,給了他很多的獎賞,並經常以此為案例,鼓勵其他文官百官好好學習。

正所謂:心懷天下去疾苦,良田規劃把地補,安居樂業糧充實,風調雨順民當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袍戰神陳慶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白袍戰神陳慶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章、整治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