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事真多還麻煩

第232章 事真多還麻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李賢決定全面推廣教育。

結果,剛才大長桌會議上推出這個議題,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阻力。

正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讀書人的地位決定他們的高傲,瞧不起其他人。

又因為物以稀為貴,才有讀書人千年來的崇高地位。

如果說科舉受到世家門閥的強烈抵制,那麼李賢全國推廣教育,必然受到現在讀書人的強烈抵制。

都說有教無類,可擺在現實的是書香門第,詩書傳家。

讀書的資源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幾乎成為他們賴以傳家的稀缺資源。

在這九成九都是文盲的時代里,一旦推行全面教育,那麼他們的崇高地位將受到嚴重挑戰。

人都是自私的。

李賢萬萬沒想到,推行全面教育這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居然會受到這麼大的阻攔。

這是他無論如何都想像不到的事。

這些讀書人嘴裏說得好聽,可一旦觸及到他們的根本利益,就比瘋狗都叫得兇狠!

李賢這時候才明白,現在的科舉剛剛施行沒多久,就成為門閥氏族衰弱的一大幫凶。

一旦全面教育的推廣,門閥士族的根基將會被挖得一點都不剩,所以他們的反對意見最為強烈。

門閥士族是在唐末時徹底覆滅的,沒有教育資源的絕對壟斷,這才有宋朝文教的興起,明清教育的相對普及。

唉,判斷錯誤,時候不到!

最後,李賢只好妥協,說表達錯誤,是要由官府出資,修繕各地的公塾,提高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等。

這才將這場風波平息。

全面推廣教育,是李賢必須執行的政策。

這是肯定要施行的事,只是現在經過這麼一鬧,也只能推遲了。

整得李賢的心情有些煩躁。

「擺駕大明宮!」

李賢突發奇想,前往大明宮。

武太后現在已經很少玩鳥了,正在拿把剪刀在御花園裏修剪花枝。

「兒子給太后請安,太后吉祥安康!」

「呵呵,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武太后對好二兒的突然來到,報以冷笑。

「有些事,想要向娘討教一二。」

李賢揮揮手,武壯等人退開而去。

他接過武太後手裏的剪刀,開始修剪起來。

武太后直了直腰,雙手叉在渾圓的腰上,問道:「隋朝是怎麼滅亡的?」

「楊廣好大喜功!」李賢知道武太后看出他的來意。

「好大喜功並不能令隋朝滅亡!」

李賢嘆道:「楊廣想用征伐高句麗來一石二鳥,結果反受其害!當年的門閥士族遠比現在強大。」

隋朝覆滅,最主要原因還是楊廣得罪了門閥士族,這點是李賢穿越來到唐朝所得知的。

並不是後世所言那般。

隋朝歷史,被唐朝篡改了。

「呵呵!」武太后冷哼道:「要不是你爹和你娘我大肆削弱了門閥士族,這回你會有這麼好受?」

武太後上位,是李治要利用她來剷除舅舅長孫無忌對大權的獨攬。

之後武太后最大的阻力就是門閥士族。

所以,目前整個大唐,對付士族最有經驗的人,無疑就是武太后了。

「還請娘教我!」李賢朝着武太后真誠地道。

「全面推廣教育,絕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你以為老娘我,太宗皇帝,以及以往的那些皇帝不想做?」

不是不想做,而是難度太大了。

不全是世家門閥的因素,紙張、印刷等等因素,都是制約教育推廣的最大阻礙。

「你太着急了!」武太后注視着這個好二兒說道:「你想要推行全面教育,只要做到一點,完全不會有阻力!」

李賢大喜:「請娘指教!」

「只要你能降低造紙、印刷的成本,讓書籍得以推廣走進千家萬戶,那麼這一切就迎刃而解。」

李賢恍然大悟!

歸根結底,還是讀書的成本太貴,絕大部分百姓吃飽穿暖都不容易,即使李賢之前的免費教育推廣,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學習資料,足以讓九成以上的人望而卻步。

工藝改進,科技發展,才是硬道理啊!

當尋常百姓都可以供養孩子讀書,那麼即使讀書人反對也於事無補。

「娘,多謝了!」

李賢真誠地朝着武太后道謝。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武太后的政治經驗無比豐富,能得到她的幫助解惑,這對李賢而言,無人可以替代。

「哼!」

武太后拂袖而去!

活字印刷術是北宋畢昇發明的泥活字,這點小學課本上就在背誦了。

還有造紙術,李賢也不陌生。

在前世的時候,去參觀過古法造紙。

說是古法造紙術,也是經過千百年的改良,從材料和工藝上都絕對比現在的造紙技術要先進得多。

於是,李賢找個時間,就微服出了長安城,來到城外渭河邊視察了工坊。

說是工坊,這是掩人耳目,實際上是李賢的秘密科研基地。

工坊的守衛,是李賢從安西抽調而來的一個由忠心邊軍和唐協軍組成的折衝府。

「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守衛工坊的折衝都尉馬大膽、副都尉烏其瑪黑,以及工坊主事牛老三迎接李賢進了工坊公廊,這才大禮參拜。

馬大膽是原伊州軍中的一個隊正,為人悍勇可也耿直,先是被武懿宗打壓后被王有勝看中啟用。

李賢到了伊州見到王有勝的一個表現,后建立工坊時考慮人選,就想到了馬大膽。

烏其瑪黑是奴隸出身,后成為唐協軍。

李賢當年第一眼看到這個黑大漢的時候,隨口說了句:「真是烏其瑪黑!」

於是這個唐協軍就有了新的名字;烏其瑪黑。

烏其瑪黑對給他新生活的大唐感恩戴德,對給予他新名字的李賢感激涕零,因為之前人們對他都是叫的很難聽。

雖然李賢隨口叫的名字也……

可這不是事,能得大唐皇帝陛下賜名,那是何等的榮耀。

牛老三的工藝水平很高,據說是墨家傳人,這點也得到了百里延的認可。

原本牛老三隻是負責某項事務的管事,因為對李賢的一些建議領悟最深,並且能舉一反三。

李賢不顧百里延的反對,直接提拔牛老三當了工坊主事。

牛老三不負重託,他的管理水平非常高超,令人信服。

李賢在牛老三的帶領下,一一的視察了目前開設的幾處地方。

鍛鐵車間、鍊鋼車間、木工房、水泥研發處、玻璃研發處……

「陛下,水泥初步是研發出來了,就是硬度還達不到要求!」

李賢看了水泥的效果,說道:「配比問題,還有沙子要用河沙,這些慢慢實驗不要着急。」

來到玻璃研發處,李賢也做出了一些提點給出了一些建議。

「老牛,設立一個造紙研發處,這是朕讓人整理的一些資料,你琢磨琢磨!」

身後高延福從包中拿出幾張紙遞給了牛老三,牛老三恭恭敬敬地接過。

牛老三當即看了一會,雙眼越來越亮。

「陛下,這造紙的材料選取和製作工藝,一看就非常可行!」

正所謂高超的匠人都有獨特的眼光,雖然牛老三不是造紙行家,可也是有見識的。

「你再實驗一番這活字印刷!」

高延福又取出了一張圖紙,牛老三接過琢磨清楚,頓時驚喜得大叫起來,之後忙請罪!

君前失禮,罪名可輕可重。

李賢當然不會在乎這點。

只要造紙技術的革新發展,能讓紙張的價格大幅下降,印刷術的改進能讓書籍印刷更加便捷。

只有讓大眾都能消費得起的物品,才能走進千家萬戶。

視察完畢,李賢說到:「工坊里的一切都視為機密,絕對不能外傳分毫。」

馬大膽道:「陛下放心,一隻蒼蠅想要進出都難,臣敢保證絕對不會有人走漏消息。」

只是,馬大膽又有些欲言又止。

「有什麼事情儘管說來。」

「太平殿下、明珠殿下要是來了,臣該如何,還請陛下示下!」

「沒有朕和百里尚書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進入,這點你還要問朕,就已經是失職了!」

「臣有罪!」

馬大膽請罪,同時心中大定,完全知道怎麼做了。

「延福,以後工坊這邊直接跟你對接!」

「奴婢遵旨!」

有高延福照應關注工坊,李賢也能得到最新消息,也能讓工坊完全獨立不至於受人羈絆。

之前是先通過百里延,這回通過高延福等於直達陛下,這讓工坊的主官都感到欣喜異常。

李賢將來肯定是要把工坊從工部剝離,成為一個特殊的獨立部門。

只是現在工坊才剛剛起步,時機還沒有成熟。

李賢拍了拍馬大膽的肩膀,接着又拍了拍兩米開外的烏其瑪黑的手臂。

就離開了工坊,返回長安紫薇城。

李賢正在御書房批閱奏摺。

李富貴匆匆走來說道:「陛下,碎葉急報!」

李賢拆開奏摺,這是李元芳送來的。

意思是吐火羅下屬的一個名叫火尋的部落,要依附大唐成為羈縻州。

條件是想佔據夷播海的南岸的大部土地,得到大唐的庇護。

李賢走到地圖旁。

鹹海距離恆羅斯有些遠,距離差不多等於恆羅斯到疏勒。

將鹹海納入大唐版圖,這是肯定需要的,只是時機遠遠沒有成熟,目前佔據碎葉已經是極限了。

想要消化西域三省,沒有二十年時間是不可能辦到的。

二十年之內佔據鹹海區域是沒意義的,有這精力不如把吐蕃和北海納入版圖,這樣更有意義。

「同意將火尋部的請求,冊封火尋部首領火突突為大唐歸義王!」

李賢這才體會到,大唐設立羈縻州也是無奈之舉,沒辦法佔領,那也只能先取個名義。.

就跟明清時期的藩屬國一樣。

西海(青海湖),東岸。

李賢劃下的西海省版圖大多半還在吐蕃人的手裏,所以西海省跟碎葉北庭一樣,是個軍管的行省。

西海總督婁師德吹着六月的海風,聞着帶着鹹味的味道。

看着湖中成群結隊的魚,很是感慨。

「這是一個好地方啊,天然的漁場和牧場,還有肥沃的土地。」

長史張說道:「只是可惜,咱們的漢人太少了,而且吐蕃不同於西域和塞北雜胡,想要統治的難度非常大。」

張說,字道濟。

參加朝廷舉行的賢良方正科考試,應詔策論被評為第一。

但因武太后認為「近古以來未有甲科」,乃屈居乙等,被授為太子校書郎,又升任左補闕。

李賢是知道張說的,這可是李隆基時期的能相。

有助成文治之功,也頗有武略,可謂文武兼資。

只是現在還非常年輕,正好婁師德請求人才,於是李賢就提拔張說到草創的西海當個長史。

一高官史這等高位,對張說而言可謂是一步登天,也是不合官制的。

奈何西海草創,只有寥寥數城在唐軍掌控中,其餘地盤還需要拚死拿下。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強大的吐蕃人,屬於四戰之地的西海又位於高原中,沒有人願意去當這個長史。

也就便宜了心懷廣大志向的張說。

「道濟,你說的,也正是咱們遇到的最大難題,你認為咱們當如何破局?」

只相處了兩個月,婁師德很看重這個年輕人的才華。

「使君,咱們只要設法大勝大非川的吐蕃人一次,就可以破局。」

「大非川地形複雜,這一仗不好打啊!」

十幾年前,唐軍在大非川經歷了大唐開國以來最大的敗績。

吐蕃憑此戰一躍成為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最強勢力。

也是名將薛仁貴一生中唯一的慘敗。

也是所有唐軍心中的痛,隴右軍念念不忘要復仇雪恥。

張說道:「使君,今時不同往日,當年一戰吐蕃人是主力盡出。如今吐蕃三萬大軍在安西覆滅,東北主力固守大小勃律,東南又受到雲貴省的牽制,對西海的援助力度不會很大。」

「大非川的吐蕃軍佔據地勢,烏海地形太高,對咱們將士們的影響太大,如果能將吐蕃人引到西海,那勝算可就大多了。」

「使君,西海湖地形較為平坦,適合騎兵作戰,如果運作得當,完全可以引誘吐蕃人主動來攻。

「道濟的意思,是咱們在西海岸邊築城?」

「沒錯,河源城(西寧)距離青海有近三百里,這也是吐蕃人對咱們採取襲擾而不主攻的主要原因,一旦咱們在西海岸邊築城,吐蕃人肯定就坐不住了。」

「要做出築城的假象瞞過吐蕃人,又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靠咱們西海一省之力是辦不到的,此計劃得呈報給陛下定奪!」

一封急報從西海送往長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我和女帝鬥智斗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唐:我和女帝鬥智斗勇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2章 事真多還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