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小試牛刀 收穫頗豐

第十七回 小試牛刀 收穫頗豐

又等到了周末古玩大集,老秋和金石早早就拉着個大皮箱,來到了金水塘古玩市場。

老秋跑到市場管理處,交了二十元管理費后,在市場的小廣場佔了一個不錯的位置,鋪上一塊四尺見方的黑色絨布,把帶來包裹得緊緊實實的文玩古董,一件件從皮箱裏面拿了出來,大大小小几十件擺了一地。

老秋拿出兩個小馬扎,和金石坐在地攤後面,開始等待客人。

這是金石第一次出來擺地攤做買賣,還有點不好意思,就低着頭拿着本書翻看。

攤子擺出來不久,古玩市場的人就開始多了起來。市場上軒軒嚷嚷、人流如織,各色人等都有。

老秋在金水塘擺攤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憑藉着貨品不錯,東西路子還比較對,逐漸也積累了些老主顧。

不一會兒,攤子就吸引了些人,攤子前面蹲著好幾個人在詢問看東西。

金石看到客人多了,也放下書幫忙招呼。

有主顧仔細的問著東西年份、品相情況,金石也耐心的一一解答,老秋則忙着討價還價做着生意。

第十七回小試牛刀收穫頗豐

又等到了周末古玩大集,老秋和不多一會兒,在兩人默契的配合下,老秋的地攤就已經成交了幾個文玩雜件。

點着手上的鈔票,老秋的神情頗為滿意。

「小夥子,麻煩你那個瓷壺請拿給我看看。」這時,一個戴着金絲眼睛,穿着的確良短袖衫、文質彬彬的老者,指著金石身旁擺的一件星城窯詩文壺說。

金石小心翼翼的拿起那把寫有李太白名句的白釉褐彩星城窯詩文壺,雙手遞到了老者手上。

老者蹲下身子,仔細將壺翻來倒去看了半天,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通過和金石一番攀談,金石了解到老者名叫宋之濱,是三江大學考古系的教授,正在從事一個關於星城窯瓷器詩文的課題研究。

這些年,宋教授通過考古挖掘、博物館館藏以及民間文玩市場,四處收集整理一些星城窯瓷器上繪寫的詩詞、文字。之前收集的,多是例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懸釣之魚,悔不忍飢」.......等等諸如此類的一些體現唐代人世煙火的民間詩詞。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件詩文壺可真是不同尋常啊,上面寫的竟然是李太白的名句。」宋教授略帶欣喜的說。「由此看來星城窯的瓷器上不光是民間詩、工匠詩,還有知名詩人為皇帝寫的供御詩。」

「在那個詩歌盛行、全民浪漫的朝代,這些文化精粹被工匠繪寫到精美的器物上。然後隨着各國的商船漂洋過海,把中華文明灑播到了世界各地。」宋教授繼續說。

金石附和道:「大唐文化影響力之強,現在各國還把華人聚集的街區叫做唐人街呢。」

「嘿,您老也是行家,眼光真好。我們攤子上,最好的就是這件星城窯的詩文壺了。」老秋也湊過來說。「您看看,東西品相完整啥毛病沒有,路份也高。您在整個市場上也找不到第二件。」

宋教授點了點頭,道:「東西是好,但我一個教書匠,價格太貴可是要不起。」

「您看您說的,真想要,咱們都好商量。」老秋笑着說。

最後,兩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宋教授出價兩千元將壺買走。

臨走的時候,宋教授還留下了自己名片,讓金石他們以後再有此類帶有詩文的星城窯瓷器,都送去給他看看,金石自然是一口承諾下來。

兩人一天忙活下來,帶去的東西被賣出去了差不多十幾件。收拾好攤子,老秋又拉着金石,到常去的那家館子一起好好搓了頓。慶祝金石首次出攤,收穫頗豐。

回到家,老秋將今天賣出的錢仔細清點了一下,足足有五千多元。這筆錢在當時也是不小的數目,差不多是一戶中等人家全年的收入了。

「金石,今天你表現挺好的,這些錢你拿着。」老秋點了一疊鈔票遞給金石。「最近你跟着我老頭子到處跑挺辛苦,這是你應該得的。」

金石接過錢隨手一點,足足有兩千塊錢。金石嚇得忙遞迴去拒絕道:「秋爺爺,您給太多了。我現在跟着您邊干邊學,也沒出多大力氣。」

「你小子就別給我客氣了,我老頭子天天在你這兒。也不能白吃白住啊。」老秋又把錢推回去說。「再說古玩行就是靠眼力和本事吃飯。這批星城窯的高貨,沒你小子慧眼如炬發現,咱們也收不上來,掙不了那麼多錢。」

金石經不住老秋的堅持,最後擰不過只好先把錢收了下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骨董江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骨董江湖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回 小試牛刀 收穫頗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