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朝廷不賒賬

第835章 朝廷不賒賬

北京,紫禁城。

即使是如今大明的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朱由檢依然如以前一樣勤勉,不敢有半分鬆懈。

而在他的身體力行之下,朝中的風氣也並沒有因為今年到處都傳來好消息變得有些忘乎所以,每個人都兢兢業業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各司其職,各守本分。

唯一的變化,就是皇帝的性情似乎因為各地的喜訊,變得溫和,變得沒那麼喜怒無常起來,而對臣子們,也沒那麼苛刻了。

至少,從內閣的幾位大學士的變化就看得出來,從去年到今年,居然內閣的幾位大學士都依然在內閣,而只不過,前任內閣首輔鄭以偉老大人因為操勞國事過度,卒於任上,而新任的內閣大學士徐光啟,才被陛下擢為首輔。

也就是說,除了這點變化,內閣基本是沒有動的,這在皇帝陛下即位的這幾年了,算得上是最長壽的一任內閣了,而且,照着如今的局勢看來,只怕以皇帝對內閣的倚重,這一任內閣還得繼續長壽下去。

徐光啟,萬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授文淵閣大學士,至如今成為內閣首輔。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徐閣老,不敬菩薩不敬道祖,他信的是外來的神祗,很早以前,他就加入了天主教,成為了一名天主教徒,並且從一位傳教士利瑪竇那裏,學習了大量來自歐洲的天文、曆法、數學、測量甚至水利方面的這些先進知識,在朝廷里,他算是對外來的這些東西最不排斥的一位。

而眼下海外鎮撫司的崛起,已經成為朝廷不可否認的事實,而海外鎮撫司無論是架構,裝備,練兵的辦法,甚至他們的目的,都若隱若現有西方的影子,很自然而然的,當有人想要了解到這其中的一些關於西方的東西時候,自然就會想起這位畢生研究西學的權威人士了。

而此刻他身為內閣首輔,更是讓他對這方面的闡述和了解,變得不可置疑。

理論在首輔大人這裏,實踐在海外鎮撫司那裏,誰敢不服,可以找首輔大人和那位江指揮使好好的聊一聊嘛!

徐光啟最近接到了一封信,信里說的事情,他有些猶豫,他不知道陛下的心意如何。

而今天早朝之後,雲南那邊今年的礦銀又解來了八十萬兩,往年這些銀子還沒到朝廷的手裏,就直接被發往九邊充作軍費去了,而如今九邊都在御史在提出精兵簡政的提議了,所以,這筆銀子,妥妥的不會送到九邊去了。

而朝廷里,需要用銀子的衙門不少,工部也好,禮部也好,都是一個個清苦慣了的,陛下居然拿出二十萬兩銀子,來填補往年的虧空,這證明陛下的心情還是不錯的。

他絕對和陛下提一提信中的事情。

「湯若望?」

朱由檢聽完他的說話,微微一愣:「這是什麼人?」

「是從歐羅巴來的一個傳教士!」徐光啟說道:「不過,此人抵達我大明之後,剛剛才在廣東落腳,立刻就被海外鎮撫司招攬走了,此人學識淵博,通曉不少技能,諸如海外鎮撫司的各種火器,都有此人在其中提點督造,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人才!」

朱由檢眼睛就是一亮,雖然徐光啟說得謙遜,但是意思他聽出來了,如果海外鎮撫司的火器真是出自此人之手,這樣的人覺得是大才。

「徐卿是要向我舉薦此人嗎?」朱由檢微微皺眉:「這怕是不好辦啊,他既然已經供職於海外鎮撫司,也算是在為朝廷效力了,既然是為朝廷效力,在哪裏都差不多!」

「不是臣向陛下舉薦此人,而是此人給我臣寫了一封信,向陛下求官!」徐光啟知道朱由檢擔心什麼:「如今海外鎮撫司那邊,各種製造火器的技藝,都有了傳承,他在那裏該教的都教了,留在那裏的意義不大,所以,他想來京城發展一番!」

「要是這樣的話,你酌情辦吧!」朱由檢點點頭:「不過,海外鎮撫司那邊,你要和他們溝通好,莫要讓他們覺得是朝廷在和他們爭奪人才!」

「大河滿了,小河才會慢,朝廷是大河,他們是小河,海外鎮撫司那邊,應該有這個覺悟的!」

徐光啟心裏微微一松,臉上露出愉快的笑容來,只要皇帝這裏點頭了,湯若望那邊自然他自己去擺平,自己也算是儘力推動此事了,若是真是此人進了工部,這對大明的作用,絕對比他呆在海外鎮撫司的作用大!

至於他糾結的傳教問題,那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大明心懷天下,只要他不做危害朝廷的事情,朝廷還不許他傳教了不是。

至少,他徐光啟在內閣一天,這種事情就不可能發生。

「此人會造船嗎?」朱由檢微微有些出神,突然開口問道。

「這個,不大清楚!」徐光啟老實回答道:「不過,我想大抵是不會的,西方人的船隻以海船為主,與我大明的船隻多有不同,而海外鎮撫司至今以來,所用船隻大多數都是我大明海船……」

說着說着,他好像想到了什麼,陡然住嘴看着皇帝:「陛下突然怎麼問這個?」

「哦,朕就隨口問一問!」朱由檢擺擺手:「日前鎮江侯在泉州那邊,給朕寫了封信,問詢了一下宮中是否還存有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寶船的圖紙,這種事情朕哪裏關心過,就派人查了查!」

他看着徐光啟:「果然是沒有!」

「工部那邊也沒有存檔嗎?」徐光啟有些僥倖的問道。

「也派人問過了,很早就流失了,年代太為久遠,就是朕要追查也追查不到了!」朱由檢頗有些惋惜的說道:「鎮江侯那邊的說法,就是我大明的工匠,如今只怕很難造出當日那種規模的寶船了!」

「海外鎮撫司想要造寶船?」

徐光啟的眼光變得炙熱起來,他不是保守到極點的官員,要不然,他也不會入了天主教,拜師傳教士瘋狂的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了,而如果如今的大明有一支寶船的船隊,那豈不是隨時可以派人去歐洲,將他們所有先進的,對大明有用的東西都弄回來。

至於這開通航路之後帶來的貿易等錢財的效益,他倒是沒多放在心上,反正以他的眼光看來,這覺得是穩賺不虧的事情。

「鎮江侯要效仿當年的下西洋之舉?」

朱由檢矜持的微微點點頭:「朕不覺得這是什麼壞事,內閣這邊覺得如何呢?」

「好事,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徐光啟很是肯定的回答道:「我不是奉承陛下,我大明中興,眼光絕對不能僅僅放在我大明周邊,這個天下也不僅僅只有大明和大明周邊的小國,天下大得很,而陛下雄才大略,青春正在,有此格局,將來必是一代名君!」

「怕是到時候真將這事情公佈出來,朝中不少人只怕要跳出來,說朕勞民傷財了,鎮江侯此人心性不錯,向朕表示,盡量在不耗費朝廷錢糧的前提下,慢慢的籌備此事,但是這種事情,朝廷當然是要出錢出人的,哪怕就是舉全國之力來辦成此事,朕也應該不會猶豫!」

他目光有些擔憂:「朕每當念及此事,就想起了隋煬帝,若說不是鎮江侯大包大攬,朕還真下不了這個決心啊!」

徐光啟微微笑着,看着皇帝:「陛下,臣今年七十有餘了,從幼時進學,到如今位極人臣,臣這一輩子遺憾的事情並不多了,如果真到了臣閉眼的那一天,還要說臣有什麼遺憾的話,那麼就只有兩件事情了!」

「第一件事,臣只怪自己壽數太短,還沒看到我大明中興,重現永樂盛世的光景!」

「第二件事,臣這一輩子,學了不少西學,也著了不少書,如同朝聖一般,若是能在有生之年,去這些西學的發源地,好好地看一看,知道他們如今將這些學問研究到什麼地步,那臣就一無所求了!」

朱由檢靜靜地看着這個年老的臣子臉上泛起的神采,微微笑了笑。

「所以,陛下真的下了決心,鎮江侯那邊又願意為陛下分憂的話,內閣這邊,絕對不會拖陛下的後腿!」

徐光啟微微眯起了眼睛:「誰若是從中作梗,那就是誰不想看到我大明強盛,我徐某的筆可以著書,也是可以殺人的!」

「好好好,徐卿的意思,朕清楚了,不要激動,此事還在籌備!」

「不不不,陛下既然對臣說了此事,臣自然就要上心了,於公於私,臣都想儘快地推動此事!」徐光啟沉吟了一下:「若是和此事有關,海外鎮撫司鎮江侯那邊的要求,可以直接送到內閣來,陛下日理萬機,內閣願意幫陛下分擔這些事情!」

「朕會考慮的!」

朱由檢點點頭,吩咐身邊的內侍送徐光啟出去,很早之前他就打算和內閣談這個事情了,正好今天聊到這裏,他就乾脆和徐光啟說了。

現在看來,效果非常不錯。

這讓他心情更加愉快了,只是想到遠在泉州的江晚,他還是微微有些羨慕對方。

雲南那邊一年八十萬兩的礦銀,就能讓自己這個一國之君高興的不得了,而寶船的造價,在查圖紙的時候,他可是詢問了的。

一艘寶船,就是算不是那種最大的最好的,這造價也是至少二十萬兩銀子下不來。

現在江晚到底有多少家底,就敢惦記造寶船的時候,而且,寶船造個一艘兩艘沒用,那得整整一艘船隊,才能發揮作用的啊!

「大伴,大伴!」他突然叫了起來,王承恩隨聲而現。

「去問問駱養性,今年他和荷蘭人的火器買賣是不是將賺到的銀子上繳內庫了,朕可以不聞不問,但是他不能裝聾作啞啊,讓他學學江晚,這些事情,江晚什麼時候讓朕操心過!」

「陛下!」王承恩笑了起來,此事他一清二楚:「當時那筆銀子,駱指揮使就分到第一筆銀子,這些銀子只怕給福建各地武庫都不夠,而至少九成的銀子,荷蘭人還欠著呢!」

「那我不管,朝廷不賒賬!」朱由檢搖搖頭:「他自己想辦法也好,找荷蘭人想辦法也好,年底之前,這個事情要有個交代!」

「陛下,荷蘭人被江晚給攆走了啊!」王承恩呵呵笑道:「用船送到遠遠的,一個人都沒落下,駱指揮使這筆銀子,只怕要自己掏腰包了!」

朱由檢忍着笑意:「朕不管,你就這麼將朕的話告訴他,沒錢這種事情,不能朕一個人過,也得讓他一起犯犯愁!」

一個時辰之後,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的府邸。

駱養性的聲音從大堂里傳了出來,幾個在大堂之外等候着召見的錦衣衛官員等到駱養性傳出來的聲音,臉色一臉木然,就彷彿沒聽到一樣。

「王公公,陛下這是要逼臣去死啊!」

駱養性很是氣憤的樣子:「三十萬兩銀子,就是將我現在駱家上下全部都打包一起賣了,也湊不出三十萬兩銀子來啊!」

「陛下覺得沒有逼你去死的意思,只是陛下感覺自己很窮而已!」王承恩微微一笑:「不過,駱大人你也是積年的錦衣指揮使了,這世道,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就沒聽說過,誰還敢欠錦衣衛的錢不還的道理!」

「找江晚要債?」駱養性壓低了聲音:「王公公,咱們不帶這麼拱火的啊,陛下只是逼我去死而已,我若是去找江晚要錢,那就是真的去找死了!」

他一臉的糾結:「你信不信他就是弄死了我,陛下也只是假裝發個脾氣,都不會責罰他!」

「是江晚欠你的銀子嗎?」王承恩看着他,悠悠的說道:「我記得好像是荷蘭人欠的你的銀子吧!」

「那不一樣嗎,他江晚的四海在其中做的保!」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錯,但是還有一句話,叫做冤有頭債有主!」王承恩微微一笑:「誰欠你錢,找誰去,現在江晚的兵馬在交趾,荷蘭人也在交趾,這事情你是知道的,你若不積極一點,我怕到時候這荷蘭人再次被江晚擠兌走了,你就債主都找不到了!」

他環顧了一下四周:「到時候,你真得考慮考慮一家老小打包賣了的事情了,陛下可是說了,朝廷,不賒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隱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隱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5章 朝廷不賒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