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親歷大悲大難

第七十六回 親歷大悲大難

197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令人難以忘記的年份,這一年,我們國家經歷了大悲和大難。三位主要國家領導人都在這一年相繼去世;自然災害也趕在這一年湊熱鬧,先後發生三次大地震。也就是在這一年,正式結束了那場歷經十年的浩大全國運動。

這一年元旦剛過,當部隊正在規劃新的一年工作的時候,1月8日傳來了國家主要領導人周恩來去世的噩耗,全國陷入悲痛的氣氛中。

在這不久,六級以上的地震一個接一個,部隊不斷有參加救災的飛行任務下達。

七月初,朱德委員長去世,全國又陷入悲痛中。當人民還沒有完全從悲傷中恢復過來時,一場特大地震突然襲來,離北京僅一百多公里的唐山市遭受毀滅性的災難。當我們從睡夢中被搖晃醒來,這時還沒有天亮。大雨下個不停,戰友們衝下樓,站在雨中淋得一個個像落湯雞。這肯定又是一場大地震!由於我們所在的地方也感覺劇烈搖晃,估計震中至少離北京不太遠,說不定……我們真的不敢想!

與此同時,估計部隊馬上會有救災的緊急任務。果不其然,大震一過,飛行任務一個接一個下達到部隊,主要是運送物資和傷員。密集的飛行任務給機務維護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這時,部隊本身還要搭建防震棚,防止後面發生更大的地震。

那段時間,我們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部隊為了保證首都的安寧,在重要地點和飛機旁增加了崗哨。我也被抽調去執行了一段時間的夜間為飛機站崗的任務。那時我白天維護飛機,晚上站半夜崗。

由於一段時間來工作緊張,休息不好,出現明顯體質下降,我出現了肚子陣痛,便血的痢疾癥狀。通過衛生隊確診,需要住院七天。我不得不在衛生隊病床上躺了三天,部隊任務緊張實在待不下去,跟醫生要了一些藥片跑回了部隊。

唐山大地震的餘波未盡,受傷的中國還在強忍劇痛,又傳來**逝世的噩耗。頓時全國處在極度的悲痛之中,當時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況!此時尤其是東北和西北邊境地區局勢更為緊張,國內的政治局勢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一切都發生在76年,沒有消停,大悲加大難!

軍隊擔負着國家穩定的重任,我們部隊尤其敏感。九、十月,我們兩次在**廣場參加百萬人大會。一次是九月中旬的**追悼大會,一次是時隔一個月後的粉碎「四人幫」和華國鋒就任兩主席的慶祝大會。參加這樣的大會,入場就得三個小時,退場還要兩個小時,連上廁所都十分困難。

十月的慶祝大會以後,我們又連續參加了兩天在市中心東西長安街的遊行。這時的氣氛已經與之前大為不同,人們開始從悲痛中清醒。但是,這時軍隊一點也沒有放鬆。

76年這一年,軍隊幾乎都處在緊張狀態,此時軍隊的政治紀律也很嚴格。記得在去參加**百萬人追悼大會的途中,我親眼看到,兄弟部隊的一個女戰士由於上車時不小心把軍帽碰歪了,女戰士回頭對後面的戰友嫣然一笑,為此當即受到了部隊首長的嚴厲批評。

在當時那種幾乎凝固的氣氛中,每一個軍人都保持着一種嚴肅和莊重的神情,任何違紀都會受到批評和處分。

1976年,我們幾乎是在緊張和不安中度過的,沒有娛樂,工作緊張。直到十月以後,這種緊張和不安才有所緩和,軍隊才稍微輕了一口氣。

我對這一年經歷的事件印象深刻。中國終於走過了這一年的大悲和大難,也結束了那場歷時十年的浩大運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迎來了國家的重要歷史轉變。

197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令人難以忘記的年份,這一年,我們國家經歷了大悲和大難。三位主要國家領導人都在這一年相繼去世;自然災害也趕在這一年湊熱鬧,先後發生三次大地震。也就是在這一年,正式結束了那場歷經十年的浩大全國運動。

這一年元旦剛過,當部隊正在規劃新的一年工作的時候,1月8日傳來了國家主要領導人周恩來去世的噩耗,全國陷入悲痛的氣氛中。

在這不久,六級以上的地震一個接一個,部隊不斷有參加救災的飛行任務下達。

七月初,朱德委員長去世,全國又陷入悲痛中。當人民還沒有完全從悲傷中恢復過來時,一場特大地震突然襲來,離北京僅一百多公里的唐山市遭受毀滅性的災難。當我們從睡夢中被搖晃醒來,這時還沒有天亮。大雨下個不停,戰友們衝下樓,站在雨中淋得一個個像落湯雞。這肯定又是一場大地震!由於我們所在的地方也感覺劇烈搖晃,估計震中至少離北京不太遠,說不定……我們真的不敢想!

與此同時,估計部隊馬上會有救災的緊急任務。果不其然,大震一過,飛行任務一個接一個下達到部隊,主要是運送物資和傷員。密集的飛行任務給機務維護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這時,部隊本身還要搭建防震棚,防止後面發生更大的地震。

那段時間,我們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部隊為了保證首都的安寧,在重要地點和飛機旁增加了崗哨。我也被抽調去執行了一段時間的夜間為飛機站崗的任務。那時我白天維護飛機,晚上站半夜崗。

由於一段時間來工作緊張,休息不好,出現明顯體質下降,我出現了肚子陣痛,便血的痢疾癥狀。通過衛生隊確診,需要住院七天。我不得不在衛生隊病床上躺了三天,部隊任務緊張實在待不下去,跟醫生要了一些藥片跑回了部隊。

唐山大地震的餘波未盡,受傷的中國還在強忍劇痛,又傳來**逝世的噩耗。頓時全國處在極度的悲痛之中,當時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況!此時尤其是東北和西北邊境地區局勢更為緊張,國內的政治局勢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一切都發生在76年,沒有消停,大悲加大難!

軍隊擔負着國家穩定的重任,我們部隊尤其敏感。九、十月,我們兩次在**廣場參加百萬人大會。一次是九月中旬的**追悼大會,一次是時隔一個月後的粉碎「四人幫」和華國鋒就任兩主席的慶祝大會。參加這樣的大會,入場就得三個小時,退場還要兩個小時,連上廁所都十分困難。

十月的慶祝大會以後,我們又連續參加了兩天在市中心東西長安街的遊行。這時的氣氛已經與之前大為不同,人們開始從悲痛中清醒。但是,這時軍隊一點也沒有放鬆。

76年這一年,軍隊幾乎都處在緊張狀態,此時軍隊的政治紀律也很嚴格。記得在去參加**百萬人追悼大會的途中,我親眼看到,兄弟部隊的一個女戰士由於上車時不小心把軍帽碰歪了,女戰士回頭對後面的戰友嫣然一笑,為此當即受到了部隊首長的嚴厲批評。

在當時那種幾乎凝固的氣氛中,每一個軍人都保持着一種嚴肅和莊重的神情,任何違紀都會受到批評和處分。

1976年,我們幾乎是在緊張和不安中度過的,沒有娛樂,工作緊張。直到十月以後,這種緊張和不安才有所緩和,軍隊才稍微輕了一口氣。

我對這一年經歷的事件印象深刻。中國終於走過了這一年的大悲和大難,也結束了那場歷時十年的浩大運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迎來了國家的重要歷史轉變。

197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令人難以忘記的年份,這一年,我們國家經歷了大悲和大難。三位主要國家領導人都在這一年相繼去世;自然災害也趕在這一年湊熱鬧,先後發生三次大地震。也就是在這一年,正式結束了那場歷經十年的浩大全國運動。

這一年元旦剛過,當部隊正在規劃新的一年工作的時候,1月8日傳來了國家主要領導人周恩來去世的噩耗,全國陷入悲痛的氣氛中。

在這不久,六級以上的地震一個接一個,部隊不斷有參加救災的飛行任務下達。

七月初,朱德委員長去世,全國又陷入悲痛中。當人民還沒有完全從悲傷中恢復過來時,一場特大地震突然襲來,離北京僅一百多公里的唐山市遭受毀滅性的災難。當我們從睡夢中被搖晃醒來,這時還沒有天亮。大雨下個不停,戰友們衝下樓,站在雨中淋得一個個像落湯雞。這肯定又是一場大地震!由於我們所在的地方也感覺劇烈搖晃,估計震中至少離北京不太遠,說不定……我們真的不敢想!

與此同時,估計部隊馬上會有救災的緊急任務。果不其然,大震一過,飛行任務一個接一個下達到部隊,主要是運送物資和傷員。密集的飛行任務給機務維護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這時,部隊本身還要搭建防震棚,防止後面發生更大的地震。

那段時間,我們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部隊為了保證首都的安寧,在重要地點和飛機旁增加了崗哨。我也被抽調去執行了一段時間的夜間為飛機站崗的任務。那時我白天維護飛機,晚上站半夜崗。

由於一段時間來工作緊張,休息不好,出現明顯體質下降,我出現了肚子陣痛,便血的痢疾癥狀。通過衛生隊確診,需要住院七天。我不得不在衛生隊病床上躺了三天,部隊任務緊張實在待不下去,跟醫生要了一些藥片跑回了部隊。

唐山大地震的餘波未盡,受傷的中國還在強忍劇痛,又傳來**逝世的噩耗。頓時全國處在極度的悲痛之中,當時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況!此時尤其是東北和西北邊境地區局勢更為緊張,國內的政治局勢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一切都發生在76年,沒有消停,大悲加大難!

軍隊擔負着國家穩定的重任,我們部隊尤其敏感。九、十月,我們兩次在**廣場參加百萬人大會。一次是九月中旬的**追悼大會,一次是時隔一個月後的粉碎「四人幫」和華國鋒就任兩主席的慶祝大會。參加這樣的大會,入場就得三個小時,退場還要兩個小時,連上廁所都十分困難。

十月的慶祝大會以後,我們又連續參加了兩天在市中心東西長安街的遊行。這時的氣氛已經與之前大為不同,人們開始從悲痛中清醒。但是,這時軍隊一點也沒有放鬆。

76年這一年,軍隊幾乎都處在緊張狀態,此時軍隊的政治紀律也很嚴格。記得在去參加**百萬人追悼大會的途中,我親眼看到,兄弟部隊的一個女戰士由於上車時不小心把軍帽碰歪了,女戰士回頭對後面的戰友嫣然一笑,為此當即受到了部隊首長的嚴厲批評。

在當時那種幾乎凝固的氣氛中,每一個軍人都保持着一種嚴肅和莊重的神情,任何違紀都會受到批評和處分。

1976年,我們幾乎是在緊張和不安中度過的,沒有娛樂,工作緊張。直到十月以後,這種緊張和不安才有所緩和,軍隊才稍微輕了一口氣。

我對這一年經歷的事件印象深刻。中國終於走過了這一年的大悲和大難,也結束了那場歷時十年的浩大運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迎來了國家的重要歷史轉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六回 親歷大悲大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