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真實

第九章 真實

過去多年後,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真實的事,談論這個或許會接近事態吧!

但是也會有很多出現過的例子,因為畢竟生活中處處都存在例子,有大有小。

先從個人理解的角度來說,談論歷史,史書上(包括課本上)都說統一天下的秦始皇暴政、商紂王昏庸無道,但是真實事實真的如此嗎?或許並不是,歷史的記錄真實性往往由勝利者改寫,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亦或者歷史的記錄者認為他這樣就是,也不是沒有可能。他在政治上主張法家,而非儒家,所以會有一句流傳千古的話「焚書坑儒」。而在當時的時局下,本就為亂世又如何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恕、孝、悌」為主,談和。有時戰亂之下何以立國,必得從局勢之下尋找適合的方式,量力而行。

有些時候,歷史里的偉人都有他的攻過,主要都是留於後人評說。秦始皇嬴政的功績,在於他在位時期,將國家統一實行帝制,再將文字、貨幣、度量衡統一,修築長城抵擋匈奴,開鑿靈渠、修建交通,重用能臣商鞅,實行變法。土地私有制建立,讓平民百姓也能擁有自己的土地,不在挨餓。另外,對於秦始皇「罷免百家,焚書坑儒」也僅僅只是時局,並不代表焚書之後沒有備份一說,在這裏談論到這個,不是所謂替秦始皇洗白,只是歷史上此類事件存在爭議。此外,對於「孟姜女哭長城」也只是戲曲舞台上下層人士編撰諷刺君主階級制度後人流傳下來而已。

那麼在來談論秦始皇的過,勞民傷財的阿房宮、賦稅增值。到如今始皇便是過大於功的暴君,背負着千古罵名。

講完這位所謂的「暴君」,在說一下背負罵名之久的商紂王帝辛,都說他嗜殺成性、冤枉無辜。總要看看正史是如何記載的吧!之所以叫商紂王,歸於後人把他理解為暴虐無道給他取得謚號。在殷商時期的最後一位君王,與前一位有所不同(前者是千古一帝,秦朝的第一位帝王),而後者在史籍當中是這樣說的「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虎;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一聲,以為皆出己之下」這句古語是史籍中太史公對帝辛的評價。話說君王肯定是有過也有功的,那之所以將帝辛說的如此荒淫無道、居功自傲,一部分還要歸咎與影視作品對於史料中人物的刻畫,偏於負面。

那話歸正題,說說歷史上真正的帝辛是什麼樣的,當政在位三十年,有勇有謀,用心治理朝政,也是解放奴隸的前驅,不懼內憂外患,征討有蘇氏,對東夷用兵,着力開疆擴土,傳播中原先進文化、技術,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然而在長期的耕耘下,殷商國土面積擴充到江淮地區,直到渤海、東海。用《淮南子》中記載的「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用以概括帝辛疆土擴大之偉業。

當然也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開疆擴土,有勇有謀」「發展農業,知人善任」。舉個例子,《封神榜演義》中費仲是奸佞小人,而真實的歷史上費仲其實是個忠臣,在帝辛的重用下,一邊推行牛耕、灌溉排水,鼓勵弄桑,發展農業;一邊整頓史治,肅清王族內部異己,削弱貴族勢力,使得殷商時期政令暢通,社會經濟發展達到極盛時期。另外,飛廉、惡來也並非是無惡不作之人,而是驍勇善戰的能將。

那說完正史之下是什麼樣的人,必要講一下他的功過,政治家認為的功績主要是:第一,廢除奴隸殉葬制,奴隸可做官;第二,征服東夷,免除東夷對殷造成的禍患;第三,殷人南下,帶去了中原的先進文化,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第四,初步統一了中國,是統一中國的第一人;第五,開發沿海;第六,打破思想禁錮,尊重婦女,淡薄鬼神;第七,打破舊的用人制度,重視用人才能;第八,發展生產,重視農業。而過則是:對反派沒有鎮壓,微子裏通外國,與周人簽訂賣國盟約,其次是輕信西周。

而現在對他的評判是有功績的革命家、以身殉職的愛國主義國君。

------題外話------

如果對文章存在一定的反對意見,虛心接受,這篇也是正文的最後一篇,當然也感謝讀者的支持。另外,別的話,我會留在後記中告訴讀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格物至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格物至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