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憤怒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憤怒

正和帝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眾人,每1個細微的動作都透露出他內心的堅定和決然。

他的眼睛,如同秋夜的寒星,閃爍著冷冽而明亮的光芒,彷彿能夠洞察人心,洞悉1切虛偽與真實。

原本,正和帝對於張陽雲的任用持有謹慎的態度。

他深知張陽雲的用兵本事,但同樣也清楚其性格中的桀驁不馴與難以駕馭。

此刻的他站在朝堂之上,環顧4周,發現自己似乎陷入了兩難之境。

若不用張陽雲,那麼剩下的選擇便只剩下凌雲。

想到凌雲,正和帝的心中不禁泛起1陣複雜的情緒。

他雖對凌雲有着諸多不滿,但不可否認的是,凌雲確實是1個能力出眾、聽調聽宣的將領。

而且,先帝在世時,對凌雲也是極為看重。

這1點,讓正和帝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

可是就在此時,高安翔的言辭如同1道驚雷,在他心中炸響。

尤其是那句「難道除了凌雲,諾大個大乾就沒有人了嗎?」如同1把銳利的劍,直刺他的內心。

這1刻,即便正和帝心中不願意,也不得不妥協選張陽雲。

他不能讓百官乃至百姓認為,這大乾的江山離了凌雲便無法運轉,這廣袤的疆域只有凌雲能守住,這朝堂之上只有凌雲1人堪用。

這樣的想法,對於大乾的未來,無疑是1種致命的打擊。

正和帝深吸了1口氣,努力平復心中的怒火與無奈。

「就依高愛卿所言,命宣武將軍積極抵禦北莽騎兵,兵部給與最大幫助,無論宣武將軍需要什麼,第1時間滿足。」

說完這句話,用力1揮衣袖,轉身大步離開了金鑾殿。

那背影,顯得是如此落寞與沉重。

百官們面面相覷,心中各有思量。

他們知道,正和帝此舉雖是無奈之舉,但也是為了大乾的江山社稷。

而高安翔和何玉山則露出了微笑。

他們知道,自己的計策已經成功,大乾的未來或許會因此而改變。

金鑾殿內,皇帝憤然離去的腳步聲漸行漸漸遠,留下的則是1片混亂與茫然。

百官們原本整齊有序的隊列,此刻猶如被風吹散的柳絮,慌作1團。

皇帝離去的背影如同1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將他們的心與朝廷的安定隔開,讓他們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與慌亂。

空氣中似乎還殘留着皇帝離去時的怒氣與無奈,讓人不敢輕易呼吸。

殿內的龍椅空蕩蕩的,如同1個無人問津的王座,顯得格外的冷清與孤寂。

此時此刻,百官的目光紛紛轉向站在殿中央的東方和。

身為大乾左相,百官之首,東方和此時的表情卻顯得頗為複雜。

原本沉穩如山的他,此刻臉上卻露出了幾分無奈與疲憊。

他輕輕嘆了口氣,似乎想要將心中的重壓1並嘆出。

「哎,走吧走吧!」東方和的聲音中帶着幾分滄桑與沉重。

他緩緩地轉過身,朝着金鑾殿外走去。

每1步都顯得那麼沉重,彷彿承載着整個大乾的興衰榮辱。

緊隨其後的是李承佑,這位1向以沉穩著稱的戶部尚書,此刻也露出了同樣的無奈表情。

他默默地跟在東方和的身後,兩人1前1后,如同兩根支撐起大乾朝廷的支柱,此刻卻顯得如此力不從心。

百官們見狀,紛紛行動起來。

他們有的竊竊私語,交換著彼此的看法。

有的則面露憂色,擔心着朝廷的未來...

僅是東方和與李承佑離開的片刻,整個金鑾殿陷入了1片混亂與嘈雜之中。

「諸位,你們如何看待?永元的5萬鎮南軍,究竟能否成功抵禦西夏的凌厲攻勢?」1名身着青衫的中年官員輕撫著鬍鬚,眉頭緊鎖,語氣中透露出幾分擔憂。

「鎮南軍昔日威名赫赫,屢次立下赫赫戰功,若論戰鬥力,自是不在話下。」另1位官員點頭附和,然而他的眼神中卻閃爍著不確定的光芒,「只是,西夏此次來勢洶洶,又有何等奇謀詭計尚未可知。我擔憂的是,鎮南軍能否應對得了這些未知的挑戰。」

「何況,平陽城外還有那十萬北莽騎兵虎視眈眈。」又1名年輕官員插話道,他的臉上寫滿了憂慮,「北莽騎兵以機動性強、戰鬥力兇悍著稱,若是他們趁虛而入,與西夏軍形成夾擊之勢,那鎮南軍恐怕將腹背受敵,處境堪憂啊!」

「言之有理。」

「噓!」就在這時,1名較為年長的官員突然出聲制止了眾人的議論,「此處乃朝廷重地,我等身為百官,應謹言慎行,莫要讓外界聽了去,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眾人聞言,相互對視1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幾分惶恐。

他們深知,邊疆局勢緊張,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軒然大波。

於是,他們紛紛閉上了嘴巴,快步離開了金鑾殿。

東方府邸的書房內,氣氛凝重而緊張。

李承佑下朝後,沒有急於回府。

而是匆匆趕到了這裏,與東方和共商國事。

東方和坐在書桌前,雙手緊握成拳,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光。

他用力1拍桌子,震得桌上的文房4寶都微微顫動,聲音中充滿了憤怒與不滿:「我早該算到了,只是沒想到還是少算了1步,不曾想西夏竟然要再次撕毀盟約,簡直是背信棄義、狼心狗肺!」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西夏的失望與憤怒,彷彿要將心中的怒火全部傾瀉而出。

新皇登基,本應是萬象更新的好時機。

然而卻接連遭遇內憂外患,讓這位1直沉穩自持的左相,也忍不住怒火中燒。

新皇初登大寶,歷來都伴隨着重重險阻,猶如行舟於驚濤駭浪之中。

境內之地,時有不安,猶如田州土司之亂,此起彼伏,難以平息。

此等叛亂,雖令人頭痛,但亦在情理之中。

畢竟新皇初立,朝綱未穩,各地勢力難免蠢蠢欲動。

至於北莽出兵,更是東方和預料之中的事情。

每當大乾新帝即位,北莽便如豺狼般嗅到獵物般的氣息,伺機而動,騷擾邊境。

東方和深諳此道,心裏早就有了應對辦法,以防不測。

正因如此,當正和帝提出放回李仁稷以示友好時,東方和並未多加阻攔。

他在心中盤算,若以此舉能加固大乾與西夏的友誼,那北莽之患便可稍減。

屆時,即便北莽出兵,大乾亦有足夠之力應對,甚至可抽調永元5萬鎮南軍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世事難料,人心難測。

萬萬沒有想到,西夏竟然背信棄義,1而再再而3地撕毀盟約。

此舉猶如晴天霹靂,令大乾朝廷上下震驚不已。

他們原以為放回李仁稷能換來片刻安寧,卻不料竟換來西夏的背叛與刀兵相向。

這實乃大不義之舉,令人憤慨難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布衣小書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布衣小書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