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有生以來的第一節課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有生以來的第一節課

這段時間,王老師承受了不小的壓力,甚至我覺得有幾次她都是故意避開我的。說實話,我也沒有想和王老師怎麼樣,就是覺得她人挺好,做個紅顏知己也不錯。

但我終究不能不顧及王老師的感受,畢竟人言可畏。而對於王老師如此快的晉陞中級職稱,已有不少眼紅的人,惡意地散播著流言蜚語。因此,我們的一舉一動,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呢。出於這種考慮,我十分理解王老師的避嫌行為。

這一天的多媒體教室里,我站在講台的中央,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因為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給學生們講課。課前,我並沒有點名,但放眼望去,人滿為患,甚至還有不少從其他學院專門跑來看我的學生,把一個小小的多媒體教室,塞得水泄不通。

「首先,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戰爭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

一向活潑外向的於海岩道:「我覺得應該是倒退吧,戰爭會死很多人,破壞社會經濟發展和許多基礎設施。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個和平主義者。」

馮旭不以為然道:「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吧,戰爭的性質也分很多種,我們反對一切具有侵略性質的戰爭,但如果人家打到家門口來,我們還是要有自衛反擊的能力的。」

系花趙長虹道:「你想說抗日戰爭?」

「對!」馮旭頓了頓,接著道:「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讓說的戰爭(*~*)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可問題是,如果放在古代的華夏呢?比如戰國時期。秦王想要統一六國,六國難道會認為秦國發動的是正義的,符合歷史潮流的戰爭嗎?他們只會認為秦國是侵略者。」大帥哥曲志高反駁道。

「老師,我是哲學系的,我可以說兩句嗎?」一個帶著眼鏡,文質彬彬的男生舉手道。

我笑道:「當然可以。」

「我覺得,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對立和統一。所以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剛才老師問,戰爭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們首先要探討為什麼會有戰爭。戰爭本身說白了就是一種社會制度的打破與重建,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戰爭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所不可避免的。也正因為有了戰爭,人們才更加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也才有了所謂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戰爭也是殘酷的,在戰爭中,會有很多人失去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園。」

「所以你的意思是……?」

那位同學用手指輕輕推了一下眼鏡道:「我認為,戰爭是物質的倒退,但卻是一種精神的洗禮。」

我點點頭,笑道:「這位同學,你說得很好,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哈哈哈!」課堂里頓時爆發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不過這位同學說到了一點,就是無論是什麼性質的戰爭,只要是戰爭,那麼物質就會遭到破壞,而戰爭的主體是人。每一次大戰之後,人口都會銳減。比如說東漢末年的人口有兩千多萬,而到了東晉時期,已剩下不足兩百萬了。那麼這些人都哪去了呢?」

「死了?」一個同學答話道。

「不太可能死這麼多吧。」另一個同學反駁道。

「老師,你剛才說的是東晉,東晉偏安一隅,人口不足兩百萬是很正常的吧,畢竟那個時候南方還都是荒蠻之地。」

我笑了笑道:「這位同學,我想知道你究竟是怎麼考進歷史系的。你難道沒有聽說過『永嘉南奔』的故事嗎?東晉時期,南方的經濟已經逐漸趕上北方了。特別是經過了宋齊梁陳四朝的治理后,南方經濟就基本與北方經濟持平。彼時北方士族大量南遷,你說南方人口不足兩百萬,怎麼可能是正常的現象呢?」

我看了一眼之前的那個同學,然後接著道:「也不可能全死掉的。」

「那人都哪去了呢?」於海岩適時地扮演了一個「捧哏」的角色。

「藏起來了。你們在上初中的時候,有沒有人學過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記》啊?」

「學過,學過,我還能背呢。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於海岩還沒說完,被趙長虹瞪了一眼,便不再說話了。

「《桃花源記》里,其實已經十分明確地講了東晉人口少的最主要原因了。」

「不對啊!」一個中文系的同學說道,「我記得《桃花源記》里寫的是『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自絕境,不復出焉。』他們和東晉人口少有什麼關係啊?」

「我問你……」我看向那位同學道:「真的是避秦時亂嗎?那為什麼又說他們『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呢?要知道,秦時的服飾與晉時的服飾還是有區別的。」

「因為……」那個中文系的男生還要辯駁,卻被我擺手制止。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對於這一句的解讀,歷來有分歧,你是學中文的,自然清楚。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晉太元中』的『太元』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年號,而這位皇帝在位時期,曾頒布一條法令。即有人能夠發現隱藏在山林中的人,可以向政府舉報,舉報的人可以獲得大量的金錢獎勵。這就是為什麼那個桃花林『中無雜樹』,而漁人一開始會覺得『甚異之』,因為『桃』者『逃』也。那個漁人從桃源出來以後『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而『太守即遣人隨其往。』都足以說明,無論桃源的人是『避秦時亂』還是『避晉時亂』,在那些人眼中,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東晉為什麼會有抓人領賞的法令呢。一方面是戰爭導致的人口銳減,社會生產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真的對那些守死深山,隱居避世的人沒有辦法。要知道,魏晉時期的隱士可不只有一個陶淵明,士族之中,衣食無憂,而崇尚隱居,不願進入仕途的人比比皆是,就比如竹林七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認為,首先是因為東漢末年政治上的分裂,從而導致了思想上的分裂。然後戰爭打破了原有的社會制度,人口銳減,普通百姓的壓力很大。而魏晉以來所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度,扼殺了中下階層,寒門出身的人的晉陞之路,所以士族與寒門的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戰爭後遺症,人口不足導致的生產力不足,士族與寒門的階級矛盾如何調和,這些問題,我們下節課再講,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下課吧。」

我人生的第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說不上有多精彩,但課堂氣氛活躍,我自己還是感覺很滿意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活也可以很簡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生活也可以很簡單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有生以來的第一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