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南陽出擊

第75章 南陽出擊

南陽郡和南郡各征了三萬人,加上關中的二萬人,共有兵員八萬,加上軍官和親營,總計有十來萬。南陽尉葉掾是首次指揮超過一萬人的軍隊,這讓他感到十分緊張。手下三名五大夫都是公大夫臨時代理的,也都沒有指揮萬人軍團的經驗。軍中的大夫,有些甚至是由公士充任。南陽長期沒有作戰任務,爵士嚴重不足。南郡的情況甚至還要更差一些。

由於關中的傳統,軍隊要在過完新年後才開始集結。南陽郡和南郡雖然已經設郡多年,也過秦國的新年,但卻對此沒有特別的感覺,秋收結束后,刑徒們就開始集結了。南陽刑徒的集結地就在郡守所治宛,而南郡刑徒的集結地則在鄢而不是郢。

設郡十多年來,南陽和南郡都依秦律建立了軍工體系武庫,除了生產關中制式的木杆兵器外,也生產楚地的竹桿兵器,那種竹木聯合使用的所謂「積竹柲」也在生產;盾牌、弓箭那就更不可少了,還有指揮官佩戴的長劍。這次集結,無論是南郡人還是南陽人都足額配齊了各式兵器。身高力壯的按關中的規格配置,形體瘦小的,則按楚軍來配置。所以故楚地的軍隊,奇兵的比例非常高。

南郡和南陽的刑徒集結完畢,訓練了約半個月,關中的刑徒也到達了。關中刑徒的集結速度比楚地的要快得多。他們的第一集結地在商城,在那時編組成軍后,直下著名的商於之地六百地,於十月下旬到達宛城。

隨着關中軍而來的,還有著名的炒粟。它們被安排順丹水而下,進入漢水。南郡的士兵北上經過丹水口時,就在那時獲利補給;一部分則陸運至宛,交給南陽部隊。炒粟要從關中運來,是因為南陽和南郡種的粟少,他們一般吃稻米。

十萬大軍集結在兩處:丹水口和宛城,將軍摎的大帳設在宛城。短暫休整幾天,議定了行軍路線后,摎即率領關中軍率先出葉,南郡部隊跟在關中軍後面,取道葉、襄城,出汝水;而南陽軍則在葉掾的率領下,取道魯陽關出汝水。兩軍在汝水會師后,即北上洛陽。

但尉摎在到達葉后,立即發現汝水下游和潕水交匯處,有大批軍隊正在集結。秦國的判斷是,諸侯之軍將集結於洛陽,集中攻向函谷關。秦國派尉摎從南面威脅洛陽,減輕函谷關的壓力。但現在看來,秦國的這一動向似乎被諸侯國察覺,他們事先在方城外集結軍隊,準備攻打南陽,牽制南陽守軍。

尉摎不敢再向南進軍。從南陽和南郡調出六萬刑徒后,兩郡已經空虛,無力防禦對南陽的進攻!他將部隊控制在葉,一面飛報咸陽,一面派人通知葉掾停止前進,前來商議。

葉掾長期在南陽任職,甚至擔任過葉尉,對周邊的政事民情都比較熟悉。他微服近距離觀察了正在集結的部隊,認為他們是楚軍和韓軍的聯軍。葉掾建議,尉摎的部隊按原計劃佔領襄城,只動員葉的邑民準備防禦,以觀察聯軍的動向。萬一聯軍向葉進逼,襄城距葉也不過百里,完全有時間救援。

尉摎道:「然吾所惑者,襄城據汝,往來不便。或急切不得救也。」

葉掾道:「襄城據汝之上游,吾順水而下,以擊其後,彼必潰!且吾移襄城,韓必疑吾將攻其鄭,或舍葉而退。韓既退,楚無能為也。」

尉摎道:「善!」他一面派出哨探打探聯軍的動向,一面取道昆陽,向襄城進軍。同時,已經出了魯陽關的葉掾也率軍一路佔領應城和城父,向汝水上游挺進,掩護大軍的側背。

秦軍的動向自然也引起了聯軍的注意。在看到秦軍向北運動后,聯軍猶豫了兩天後,也起兵北移,佔領了許城。

尉摎見調動聯軍的計策生效,沒有了後顧之憂,行動更加大膽。大軍北移,佔領了穎水岸邊的汾陘塞。

穎水源自嵩山,流向東南。在穎水河谷的出山口,當時的楚國修建了一條長約百里的長城,就是汾陘塞,它和方城一起,構成楚國的北方防線。

穎水河谷是一個適宜農耕的區域,據說大禹曾在這裏定都,頒佈了中國第一部曆法夏曆。順河谷逆流而上,向東翻過一個山口,就進入洧水流域,順流而下就是鄭國。由於這個地方直接關係到鄭的安危,鄭國對這裏的防禦十分重視,在穎水河谷修建了櫟城;在洧水出山口,依託古密國舊址修建了密城。韓國在滅鄭前,先攻佔了櫟城,改名陽翟,作為自己的國都。經過三十多年的籌劃,終於滅掉鄭國,自己搬到鄭國,但陽翟也依然是大都,是韓國重要的戰略區域。

現在,秦軍出現在穎水谷口,首先威脅到陽翟;而陽翟一旦失守,鄭國也將面臨威脅。另一方面,韓軍也不能讓開許、陽陵、長社的大道,來增援陽翟,這條大道直通鄭國,必須據守。

襄城出現秦軍,陽翟已經有了警惕。隨後,出兵汝、潕之間的韓軍突然後撤許城,表示情況已經有了劇變。陽翟方面開始採取戰備措施。幾天後,秦軍從襄城繼續北上,佔領了汾陘塞各個關口。這裏距離陽翟已經不足五十里,在秦軍的攻擊範圍之內。陽翟守軍上城,城內邑民男女老少全部動員起來,隨時準備投入守城之戰。又過了兩天,秦軍以三萬南郡兵出汾陘塞,直抵陽翟城外。陽翟城門立即關閉,士卒上城,各種守城器械全部到位,所有人都緊張地準備迎擊秦軍的攻城!

陽翟建在穎水的一大彎部,這使得城池的東北兩面都能得到穎水的掩護;特別是北城牆,幾乎緊貼著穎水而建。秦軍無法四面包圍,只能佔領陽翟的西面和南面。在陽翟以北二三十里處,還有一座城池雍氏。這是一座以倉庫和手工作坊為主的城池,算是陽翟的輔助城池。兩座城池相互呼應,構成機動防禦體系。

秦軍完成合圍后,后並沒有立即攻城,而是分兵奪取城外各鄉邑,搶奪糧食和物資。看來,尉摎準備在這裏玩秦軍的老一套:因敵就糧。就在陽翟城外把韓國的糧食吃完,然後收兵回國。

許城距陽翟一百多里,而秦軍距離陽翟不過五十里,這種距離差,讓秦軍有了進攻陽翟的主動權。韓軍似乎打算認命了,他們並沒有從許城出擊,而是據城而守,扼制着通往鄭國的大道。只要秦軍不攻破城池,他們想吃一些糧食就讓他們吃吧!楚軍呢?反正是吃韓國的糧食,韓國不讓打,自己就不打。

在秦、韓、楚三軍對峙於陽翟、許縣時,葉掾率領的三萬南陽兵也從應城北上,佔領了郟城。郟城目前也是韓地,但曾經是一位楚公子的封地,算是楚地的一處邊防要地了。但對於韓來說,它的地位遠不如陽翟重要,所以這裏並沒有太多的兵員,只是以本部邑民據守。這些由民兵組成的韓卒,對付全副武裝的秦兵,自然毫無戰鬥力。他們開城迎接秦軍進入,好生供應糧食,令南陽秦軍有賓至如歸之感。——南陽其實距離郟城也並不遙遠,魯山至郟城不到一百里。

在郟城休整了幾天後,葉掾找到了嚮導,翻過山嶺,從陽翟的上游渡過穎水,佔領了穎北大片城邑,威脅著陽翟和雍氏之間的聯繫。

許城的聯軍終於忍耐不住了,他們開始放棄許縣,全力向陽翟壓迫過來。尉摎親自率領二萬關中兵,渡過穎水,準備迎擊聯軍。

韓軍在前,楚軍在後,兵力是關中兵的數倍。尉摎奮力抵抗,兩軍在陽翟城外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至黃昏,雙方退兵。

雙方連戰三天,聯軍兵力雄厚,秦軍漸漸不支。第四天聯軍到達戰場時,發現秦軍沒有到來。派兵哨探后,發現秦軍營地已經人去營空。——秦軍已經連夜撤出戰場。韓將大喜,立即揮兵向前追擊。與此同時,陽翟的守將也發現,南郡兵已經解除圍城,向西撤退。

穎水河谷沒有什麼岔道,只能沿着穎水向上游撤退。而且秦軍在前面並不遠,他們行軍揚起的塵土清晰可見。但韓將知道,從穎水而上,到達陽城后,翻過一個山口,就是洧水流域。如果秦軍按這條路線行軍,將直接威脅鄭國,而自己由於被引誘到嵩山深處,山嶺阻隔,將無力回援。韓將立即飛報鄭國,讓他們作好應變準備;自己也準備回國,加強防禦。

從雍氏到鄭國不過幾十里路,命令很快回來,楚軍配合陽翟和雍氏封堵秦軍,勿令出谷;韓軍則全部退回鄭國,進行防禦。

命令下達后,楚、韓兩軍分開,楚軍被要求留在陽翟城外,由韓國供應糧草、補給,韓軍則轉頭北上回國。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到達鄭國城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平長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長平長平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章 南陽出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