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曙光已現(三)

第十三章:曙光已現(三)

人民軍、護衛軍百萬大軍出擊三日,不僅從日軍手裏收復晉、察、冀、豫、陝等大片失地,還擊斃了十二萬多小鬼子,更公然宣稱半個月內拿下平津。如此戰果本就足以令人咋舌驚嘆,但在戰場之外,民眾黨為了救助安置災民、難民,卻又投入了令人瞠目的人力、物力。

光是準備運往新占區域救助災民、難民的第一批糧食,西北方面就籌備了九十萬噸,足夠兩千萬人三個月左右的用度。同時,從西北向東輸送的,還有兩百多萬頂救災帳篷以及五百多萬套被褥、服裝。這些物資不但可以使災情最為嚴重的河南省數以千萬計的災民、難民度過寒冬,還能緩解關中、察南、冀中等地災民、難民所面臨的窘境。

而在這第一批物資之後,田雲逸、鄒德貴等人正通過鐵路、公路,加緊從西北各地以及山南調集更多地糧食、農用物資,以確保明年開春后,有關民眾不餓肚子,且不誤春耕春種。

為了確保救災和生產物資及時到位,西北和山東方面甚至暫停了區域內有關鐵路的建設,將修復鐵路所急需的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和鋼軌、鋼筋混凝土軌枕等物資向豫、陝、晉、察、冀等地調集,以便跟隨民眾黨武裝的前進步伐,儘快修復隴海線、平綏線、平漢線、津浦線等鐵路幹線,解決後續物資運輸難題。

而在鐵路恢復使用之前的兩、三個月中,民眾黨採取了以公路汽運暫代鐵路運輸的方式,由四千餘輛卡車分別沿隴海線、平綏線方向,向東實施物資緊急調運,以確保災民、難民的過冬問題。

數字是枯燥的,可數字也是有說服力的。民眾黨武裝在與日軍戰事尚未徹底平定的同時,如此不計代價的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對有關災民、難民展開救助活動,甚至還考慮到了其後的恢復生產,這不僅令出席新聞發佈會的一眾記者和旁聽民眾俱各動容。更通過廣播電台的現場直播以及記者們隨後發向各方報社的報道傳向海內外,進而引起了更大範圍的震動!

「在這次發佈會上,通過民眾黨領導人對華北,特別是對平津會戰形勢的樂觀估計。還有他們在救災方面的周到安排,我見識到了該黨務實、嚴謹的工作作風,這是與重慶方面截然不同的風格……」在新聞發佈會之後,白修德依然沉浸在震撼之中,並搖動筆桿,連夜為《時代》周刊撰寫有關新聞報道和評論文章,「從民眾的支持。以及民眾黨所擁有的強大武裝來看,只要他們能從日本人手中奪取平津、平定華北,那麼基本上可以認定,該黨是能夠在未來中國取得主導地位的。我個人對此毫不懷疑……」

而在發佈會中得到趙振中關照的汪松年則按捺不住心中的jī動,為自家由此一炮打響的《正言報》撰寫了題為《自有英豪在》的文章,稱「自關外到南京、重慶,國府一敗再敗,更漠視民眾生死。置民力殫竭於不顧,任意征斂,此實令人痛恨、嘆息。幸泱泱華夏。天佑不絕,國難之際自有英豪在!……觀民眾黨出兵三日之戰果,振奮人心!而待得平津戰後,則抗戰勝利之曙光必將躍然而出!……惟願東北早定,宇內廓清,洗雪國恥之後,重興華夏!……觀國內諸方,如斯重任,必民眾矣!……」

與國內大多數民眾獲悉民眾黨武裝有關戰果后發自內心的振奮不同,重慶當局自老蔣以下的一眾要員們卻為此憂慮不已。一、五、八三個戰區和日軍打了兩個多月。得到的只是喪師失地的結果,而民眾黨武裝出動僅三天,卻不但將重慶方面在豫陝方向丟失的大多重新奪了回來,還在晉、察、冀等地取得了極大成果。這種出動百萬大軍摧枯拉朽般橫掃日軍的作戰方式,着實令老蔣等人心寒。

現在民眾黨武裝矛頭正對準日軍,但若是該黨真的消滅了華北、東北的日軍。那其後南下勢必要和重慶當局發生衝突。而以各戰區現在的兵力,是肯定無法抵擋民眾黨武裝的攻擊的。

「鈞座,我們是不是也舉行個新聞發佈會?駁斥一下民眾黨?」在老蔣辦公室里,林蔚建議道,「明天是不是對有關報社清理一下?也好肅清一下那些蠱huò人心的報道。」

「引導、控制一下輿論是可以的,但中央報刊就不要衝在前面了。」老蔣有些不悅地看了林蔚一眼,又道,「要汲取上次同民眾黨論戰的教訓!」

在西安作戰期間,為了挽回戰局,林蔚曾建議老蔣藉助輿論的力量攻擊民眾黨坐視日軍肆虐,置民眾於不顧,以期能jī使民眾黨出兵牽制日軍。但卻被民眾黨反過來利用輿論給頂了回去,使重慶方面栽了個不小的跟頭。其後,重慶當局雖還不時指責民眾黨,但規模、聲勢卻小了許多,更多的是通過諸如朱紹良、胡宗南般的將領發佈一些個人言論。

老蔣定下了調子,重慶當局要員們的口風也便緊了許多。在第二天的報刊上,中央社直屬的各大報刊上幾乎見不到對民眾黨新聞發佈會的有關報道,反而是個別秉承重慶當局意志的小報在發佈一些攻擊民眾黨的輪調。至於對該黨持贊同輪調的報道,卻幾乎沒有能通過新聞檢查的!

重慶當局在這邊自欺欺人,而**方面則根據老毛的指示,在日軍**混成第3、第4兩個旅團撤出晉東南后,開始在當地全面擴張。同時,又趁日軍兵力後撤之機,在太行山至平漢線之間佔據了不少地盤。不過,為了避免同民眾黨武裝北上部隊發生誤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主力部隊並未過於逼近平漢線。

對於**見縫插針的舉動,民眾黨方面卻並未深究。在趙振中看來,只要不影響護衛軍北上以及其後平漢線的恢復,**在晉、冀兩省佔據的那點邊角地盤影響不了大局。況且,現在正和小鬼子開打,也不是處理與其無關問題的時候。

而在國際上,民眾黨武裝出戰三天來的戰果也引起了盟軍方面的注意。

「此前幾年。民眾黨忙於鞏固內部,救助民眾,出兵蘇méng,在華北一直保持同日軍對峙態勢。沒想到那位趙兄弟現在一出手就是一百多萬大軍!」在蘭芳,獲悉有關消息后,李濟深便感嘆道,「從39年杉山元水淹華北到現在,也不過三年多的時間,這還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等拿下平津。再解決東北,國內距離抗戰勝利也就為時不遠了!」蔡廷鍇也笑道,「民眾黨一直宣稱公審天皇,等他們解決了國內問題,我們不妨與其合兵一處,一起到日本找裕仁好好算算賬!」

「找裕仁算賬還有點遠。」蔣光鼐也分析道,「就眼前來說,平津、華北一解決。日軍勢必要抽調兵力加強東北的兵力。即便日軍大本營不從南洋抽調兵力,可只要護衛軍、人民軍出擊關外,就會影響到日軍在作戰物資上的分配。南洋一帶的日軍也將不得不暫緩攻勢,這對我們固守現有防線,並做好反擊準備極為有利!」

「你們一個個說的都不錯,但現在先要給民眾黨發份賀電,祝賀民眾黨目前所取得的戰果,並預祝他們早日取得東北作戰乃至抗戰的勝利!」陳炯明則看着眾人笑道,「估計到了明年,人民軍海軍就能出海做戰了,有什麼問題,等到時候再說!」

蘭芳這邊對民眾黨充滿信心。而英、美方面則在獲悉有關情況后,打起了利用民眾黨武裝的主意。

「里奧,看來又要麻煩你去一趟遠東同民眾黨打交道了。」得知民眾黨武裝出動一百多萬大軍,重創日軍並即將收復華北后,丘吉爾就把印緬事務大臣里奧?艾默里找來,面授機宜。「只要能讓民眾黨武裝在佔據華北后,集中兵力用於緬北,大英王國可以在印緬問題上再做出一些讓步,甚至可以將緬甸西部讓給民眾黨。」

「溫斯頓,在上半年我們一直想辦法拖延同民眾黨就領土問題籤署協議,現在卻要主動割讓土地給他們,這是為什麼?」艾默里驚問道。

「里奧,不要懷疑我對王國的忠誠,我也一直在努力想辦法恢復王國以往的輝煌和榮耀,但現實卻迫使我們不得不做出令人心碎的決定!」丘吉爾按滅手中的雪茄,苦澀地說道,「馬來亞、緬甸已經丟了,印度東南部海岸也不安全,現在日本人更在澳洲北部的作戰中佔據優勢,而盟軍卻暫時無力將日軍擊敗並收復失地。所以,我們不得不藉助令人討厭的民眾黨武裝來打擊日本人在東南亞的力量,以便迫使日本人從澳洲抽調兵力,為澳洲作戰贏得轉機。」

與原本歷史上不同,因解除了來自蘇聯遠東方面的威脅,致使日本關東軍三十多萬兵力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不久就出現在南洋戰場,加上寺內壽一指揮的四十多萬南方軍,以及其後陸續補充的兵力,到42年年底時,日軍在南洋、澳洲方向投入的兵力已高達八十多萬。

雖然英、美、荷、澳、蘭等國已經進入戰爭狀態併發佈了動員令,但英國以本土為重,而美國也需要時間來擴大作戰物資生產,徵集、訓練兵員,蘭芳固守其本土,荷、澳兩國力量又明顯不足。這就造成了42年太平洋戰場上盟軍力量不足,進而導致了瓜島作戰、澳洲作戰的先後失利。

「溫斯頓,若是民眾黨拒絕出兵緬北,或者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那怎麼辦?」艾默里提醒道,「畢竟,我們雙方的關係並不融洽。」

「里奧,只要能早日緩解澳洲戰局,保住英聯邦,那麼民眾黨在物資、資金方面的要求都可以答應!甚至,在印、緬同中國的劃界方面,也可以做出一定讓步!」丘吉爾顯然對利弊問題經過充分考慮,又接着分析道,「物資、資金方面暫時可通過美國來獲得,而領土方面,若是民眾黨敢大開口,正好可趁機挑動印緬**勢力與民眾黨的關係,使相關各方彼此爭鬥,減輕大英王國將來所要面臨的壓力。

如果能讓民眾黨及早出兵緬北,那不但能保住英聯邦的根本利益。還能使民眾黨武裝陷入東南亞戰事,無力顧及中國戰場上的日軍,拖延其統一中國的時間。

否則,若是任由民眾黨在收復華北后。繼續進軍東北或者江南,那麼中國大陸很可能會率先取得對日作戰的勝利,並形成一個由民眾黨主導的與盟國不存在外交關係的中央政府。而新的中國政府將會坐視盟軍同日軍繼續作戰,甚至還可能趁機在東南亞展開一些行動,進而在戰後形成一個由中國主導的亞洲格局。這是一定要避免的!」

丘吉爾的意圖很清楚,就是不能在英國倒霉的時候,讓民眾黨武裝在中國戰場上及早取得對日作戰的勝利。那不僅意味着中國會提前開始戰後重建。恢復國力,更意味着列強失去了干預中國國內事務乃至亞洲事務的機會。正是出於對有關後果的擔憂,丘吉爾才肯付出極大代價來yòu使民眾黨武裝集中兵力投入緬甸。

「溫斯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如果民眾黨方面就是不同意呢?」艾默里提醒道,「如果他們能明白其中利弊,是完全有可能不向緬北投入重兵的。我認為,這件事需要美國人的協助。」

「如果他們拒絕了你提出的一切條件,那說明他們也明白其中的利弊。」丘吉爾輕拍了兩下額頭。皺着眉頭嘀咕道,「看來,確實需要和羅斯福總統商量下。這也涉及到美國人的利益。」

在商定了有關事項后,艾默里輾轉去了印度,並準備從那裏去吉大港與民眾黨進行交涉。而丘吉爾則將自己所分析的有關可能致電羅斯福,並強調說:「民眾黨武裝並非中國中央政府,也不屬於盟國或盟軍中的一員,如果放任這麼一股不受約束的力量提前在中國戰場上結束對日作戰,甚至主導新的中國政府,那將成為軸心國集團之外的新的不安定因素,會對亞洲乃至世界秩序帶來新的衝擊!在軸心國集團尚未消滅的情況下,盟國將不得不在同德、日等國作戰的同時。警惕一個正快速崛起並帶來威脅的大國……」

接到丘吉爾的長電后,原本還在為民眾黨出兵打擊、牽制日軍力量而高興的羅斯福皺起了眉頭。沉思了一陣后,羅斯福將電報遞給了一邊的霍普金斯,並問道:「哈里,你曾和民眾黨進行過兩次交涉,你覺得他們真會成為新的不安全因素嗎?會對亞洲以及世界戰後的和平構成威脅嗎?」

「我不認為由民眾黨主導的中國政府會對世界構成新的威脅。至少在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不具備這個可能。」霍普金斯快速的將電報瀏覽完畢后,稍一沉思,便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若是單從這方面考慮,中國確實有對世界構成威脅的基礎條件。但除了民眾黨在西北、山南等地發展了規模有限的現代化工業外,中國整體上還是一個非常落後,甚至有些méng昧的農業國,缺乏對世界構成威脅的重要條件。

蘇聯也稱得上地大物博,人口也不少,更有從沙俄繼承來的工業基礎,可從一戰後期到現在,發展了二十多年卻仍在蘇德戰爭中遭受重大失敗。相比之下,中國領土面積沒有蘇聯大,可人口卻是其兩、三倍,國內情況更複雜、更落後。

如果民眾黨主導中國,即便他們在某些方面有着領先世界的技術,但要想取得蘇聯戰前在國際上的地位,沒有二、三十年是不可能的!

此外,就我與民眾黨方面的接觸來說,我認為他們很多人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甚至有不少人在我們國家留過學,他們當中既沒有希特拉,也沒有東條英機。因而,對於民眾黨,是可以通過接觸、談判與其建立正式關係的。

至於英國首相的警示,考慮到英國同民眾黨之間的惡劣關係,以及英國想利用民眾黨武裝維護其在亞洲的利益等因素,我認為這是溫斯頓想借美國之手對民眾黨武裝施加壓力的一種手段罷了。

若是民眾黨想先結束國內戰事,並拒絕英國提出的出兵緬甸等地的條件,就要認定其對世界構成威脅,這是毫無道理的,也是同我們簽署的聯合國宣言有關精神相違背的!」

羅斯福沉思了片刻,揚了揚眉毛,問道:「民眾黨此次能出動一百多萬兵力,在空中、地面上都佔據絕對優勢,哈里,你真的對此毫不擔心?」

「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有五百多萬兵力,飛機、坦克數量也不少,可竟連莫斯科也被德軍佔領了!相比之下,以中國的人口數量,民眾黨武裝有一、兩百萬的兵力,我並不奇怪!」霍普金斯聳聳肩膀,又道,「即便民眾黨統一了中國,其周邊也有蘇聯、日本,以及英屬印緬等國家和地區,要說威脅,也只是對這些地方有威脅,距離威脅世界還差得太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萬里河山別樣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萬里河山別樣紅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曙光已現(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