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遷都

第243章 遷都

【大宋世祖】【】

一圈人左看右找,很快找到元兇——一位十八九歲的白衣少年,身形修長,姿貌雄偉,氣宇軒昂。在他身邊坐着兩位同伴。

「小哥,你今天非得說出個子丑寅卯來,否則的話!」一個大漢憤憤然地說道。

「否則的話,今天你就走不出這醉仙樓!」另一個大漢捲起袖子,露出砂缽大的拳頭,鐵棒一樣的胳膊,凶神惡煞地說道。

被一群人團團圍住,還語氣不善,兩位同伴被嚇得臉色慘白,瑟瑟發抖。但白衣少年毫不畏懼,神情如常。

「我當然能說出個一二三來。」白衣少年鎮靜自如地答道,「正如剛才某位所言,樞密院和宣徽院在天啟二十三年,官家西狩北獵之時,跟着一起去了北平城。」

「官家西狩北獵,調的都是漠北和東北的兵,就近指揮方便些,所以才把樞密院和宣徽院搬去了北平城。事關軍機大事,可以理解。」有人辯解道。

「是的,可以理解。」大家紛紛附和。

白衣少年澹澹一笑,不反駁眾人的話。

「此後,萬勝武備學院,襄武士官學院等軍事院校,隨之搬遷去了北平城。接着是格物院化工所、機器所、船舶所、地理所等跟軍務密切相關的研究所,搬遷去了北平城。」

「這...這沒什麼的,是不是?」還有人嘴硬。

白衣少年繼續往下說,「到天啟二十四年,格物院基本上全部搬了過去。接着璧雍大學、成均大學以成立北平分院的名義,也開始大舉搬遷。」

「都說是分院了,分院又怎麼了?璧雍、成均大學這麼好的大學,搞一座分院又如何?」

這一次白衣少年忍不住反駁了一句,「既然如此,為何江寧、長安都沒有分院,唯獨只有北平才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眾人啞口無言,過了一會,有人強自說道:「這又說明不了什麼。」

白衣少年笑了,繼續說道:「嗯,說明不了問題。那蘭台圖書館搬遷,翰林院搬遷,諸多的搬遷還說明不了問題嗎?而今三省兩院諸部各司各科,一半的辦事吏員,跟着北上賀壽的主官們,一起去了北平城。剩下一半,估計年內也會搬走。這還說明不了問題嗎?」

眾人無語了,這些信息說明什麼,只要不是傻子,都會清楚。事實擺在那裏,不認不行啊。

可是這一下子就擊中了開封城百姓們心中最大的擔憂——遷都。

「遷都,官家為什麼要遷都呢?」

「是啊,為什麼要遷都啊!開封有什麼不好!太祖太宗皇帝就是在這裏創下大宋基業的啊!」

眾人如喪考妣,哀聲不斷。

白衣少年想開口說話,被兩位同伴們拉住了。

同伴們急得滿臉通紅,連連擺手。剛剛你一通話,沒有被這些熱情的開封百姓喂以老拳,已經是天子腳下、皇城根下遵紀守法的楷模了。你可千萬不要再火上添油啊!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宋世祖】【】

白衣少年最後還是掙脫了兩位同伴拉扯,開口了。

「官家遷都,無非就是開封城配不上他的豐功偉業!」

果真,白衣少年此話一出,旁邊有人暴跳如雷。

「你說什麼!俺們開封城,東京汴梁城,怎麼就配不上了?」

「這裏是大宋立基業之地,

你休得胡說八道!」

十幾人圍了上來,摩拳擦掌,目露凶光。

兩位同伴嚇得縮在了一邊,白衣少年卻毫不畏懼,揚聲繼續說道:「官家的功業,十天十夜也說不完。他勵志圖新,銳意進取,讓大宋煥然一新,猶如初創新朝、天啟開元。大宋從拘守中原,到擴疆萬里;從名富實虛到國強民富...如此豐功偉業,當可續世稱祖,小小的一座開封城能配得上嗎?」

白衣少年越說越激動,「前唐有諸國來賀,見識了長安的巍峨,大明宮的堂皇,無不折服於大唐強盛。而今大宋萬國來朝,區區開封城,能讓這些外夷蠻族們心悅誠服嗎?」

「荒謬!」

「胡說八道!」

「北平城是哪裏?幽燕苦地,陰山河朔偏遠之城,怎麼比得上我汴梁開封城!這東京城裏,繁華富足,才是天下一等一。」

「繁華富足?官家在哪裏,大宋心臟就在那裏。大宋心臟在哪裏,全天下的財富就會湧向那裏。開封是因為官家、因為大宋而富,而不是大宋因為開封而富!北平城歷經曾公、呂公和彥直先生等數代名臣,苦心經營十幾年,早就今非昔比!」

說到這裏,白衣少年開啟了嘲諷大法。

「你們去過北平城嗎?它方圓兩百里,加上西山、南湖、東河、北苑,方圓五百里。比前唐長安城還要大。分宮城、皇城、中、東、南、西、北七城,開十六門。內外五城區總共三十六坊,二百零四牌,九百二十六鋪,住官庶軍民兩百萬都綽綽有餘。」

「而今河北、山東和直隸運河已經修通,東南江淮物資,可源源不斷運往通州。天津既有運河之利,又有塘沽海港之廣。可聚四海之富,以養京師。北靠漠北,數十萬玄武、青龍旗民,扼守陰北;東連灤東兩遼,工礦林立,田肥地廣...」

白衣少年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最後意氣風發地說道:「此城方為天子之城,才是盛世大宋之京師大都!」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想反駁卻不知如何反駁。幾位大漢甚至躍躍欲試地想上去打他一頓,但還是按捺住了。

京畿內外警政廳,把社會治安管得太好了,大家不敢以身試法。

「唉,俺們開封城有什麼不好?」

「真是,在這裏起家,飛黃騰達就跑去別的地方了。」

慢慢地,大家都興緻闌珊,彷彿看了一場精彩的大戲,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有人沉默,有人不甘,但是大家都知道,遷都的大勢已定,不是他們這些小百姓能阻擾的,也不是把這嘴巴多的白衣少年打一頓就能改變的。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宋世祖】【】

等到眾人散去,一位隱在人群里的中年人上前來,對白衣少年問道:「這位小哥有膽有識,雄辯無雙,不知如何稱呼?」

「先生客氣了,在下姓虞名允文,字彬父,眉州仁隆縣人士。」

「彬父來開封是來遊學的?」

「小可與兩位同學今年聯考,考入了成均大學和河南大學,故而結伴來遊歷一番。」

「原來是三位今年聯考折桂佳子啊,在下喜歡結交各地青年有識學子,不知能夠邀請三位去鄙府坐一坐?」

虞允文與兩位同事對視一眼,覺得發出邀請的中年男子儒雅溫良,氣度不凡,當即便答應。

等到中年男子與虞允文三人離開后,一位酒客突然說道:「咦,剛才那位先生好生面熟啊。」

「哦,你見過?是哪一位大官人?」

「好像是前任宰相、現任的璧雍大學祭酒、格物院掌院,長孫玄明大官人。」

「真的假的,你看錯了沒有?」

「我怎麼會看錯?我在祥符縣署打過雜工,前兩年玄明公去祥符縣做調研,小的在旁邊幫忙過。他就打我跟前過去,還跟我笑着打招呼。我怎麼可能會記錯。」

「那就真是玄明公了。」

「他怎麼還不去北平城?」

「估計是跟璧雍大學一起吧。聽說璧雍大學最後一批人,也跟着北遷。唉,這遷都,是真的。」

「嗚呼,以前俺們開封城,隨時隨地都能見到玄明公這樣的大官人。以後,難了。」

眾人無不惆悵,暗然神傷。

新書《重回1998》已上傳,請大家捧個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世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世祖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3章 遷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