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巧遇王刺史 亂入送別局

第四章 巧遇王刺史 亂入送別局

城北橋,正如它的名字,它坐落在州城城北門,因為這裏水路便捷所以州城最大的碼頭也坐落在此。

運河從城北橋下穿過,商船民船往來如織。

今日城北橋比平時還要熱鬧一些,但不是因為平民百姓,而是文人雅士和官員士紳。

橋兩頭各擺了五張桌子,橋上擺了兩張桌子,桌子上擺滿了各式點心吃食。

橋西頭五桌坐的是本地的文人代表,橋東頭五桌坐的是州府里各級官吏。

而橋上旗幟飄揚,其中最高的一桿旗子上寫着「持使節都督越州軍事,武定軍將軍,越州刺史王」,昭示了今天主角之一越州刺史王恬。

大寧因多年遭受北方侵擾,很多州的刺史都領將軍銜,以便在戰時能有效組織力量,王刺史便是領將軍銜的刺史。

而今天的另一個主角是文壇大家王慎。

今日是王慎要去楚州上任太守的日子,刺史王恬組織這個送別局來送他,一方面是展示對文壇大家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因為王恬和王慎特殊的關係——兄弟關係。

「兄長,其實你不必如此,弟只想低調離去。」王慎臉色嚴肅的對哥哥王恬說道。

王恬捋須說道:「你我兄弟這麼些年從未分開過,之前你我在京城為官,我調任越州你辭官來越州講學。」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將你起複,你又是去楚州那麼遠,我們這一別恐怕要好多年才能再見了,為兄實在是不舍啊。」

說着王恬舉起酒杯對王慎說:「你休要再言,這是為兄的一片心意。」

王慎把要說教哥哥的話又咽下肚子去,他深知兄長之情,也知道兄長此人平日裏極為清高,雖然與他政見有些不合,但總體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也就不忍再苛責他了,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好!」橋下兩邊爆發出一陣叫好聲。

一個身穿六品官服的人從桌邊起身拱手道:「王將軍,今日如此多的文人墨客在此,不如我們即興作詩為羈敏兄送行,不知意下如何?」

王恬低頭一看,原來是此次大理寺派來辦案的寺丞廖永興。

「廖大人,甚合我意!」王恬擊掌笑道。

十幾丈之外的一艘小船上,朱庭隆、楊胖子和淼兒往橋上張望,淼兒興奮的說:「朱大哥,你看那邊好熱鬧啊!」

朱庭隆使勁點頭,待看清了那旗幟上的字,他突然開心起來。心想這麼巧,居然沒到刺史衙門就遇到了王刺史。

就聽見旁邊船上的人也在討論橋上的光景,聽意思是今天王刺史送弟弟王慎去楚州上任。

這時朱庭隆的小船剛好駛到城北橋下方,就聽的橋上有人說道:「這筆墨紙硯均已備好,哪一位先作詩?」

「那下官先來吧。」廖永興開口說道。

王恬捋了捋須,對廖永興說:「請,廖大人。」

廖永興站起身把手負在身後,走了幾步后開口吟道。。。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突然有人先開口了,所有人都在四處張望,看看是誰在搶風頭。

這時看到一艘小船從橋底緩緩駛出,一個五官俊美的少年郎立在船頭,身後是一個胖子和一個蘿莉少女。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當聽到此句時,王恬和王慎兄弟紛紛站起身來支棱起了耳朵。

朱庭隆頓了一頓繼續吟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恬指著朱庭隆說:「最後一句是?」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在場的人頓時鴉雀無聲,良久開始有人紛紛議論。

「好詩。」王慎淡淡開口說道。

既然文壇大家王慎先開口了,那其他人也就放開了說了「好詩,好詩,應景,太應景了。」

王恬撫須一笑,對着朱庭隆說道:「好詩,真是一首好詩。不知小友可否到橋上一坐。」

朱庭隆大喜,要的就是這個機會,趕緊施禮說道:「大人,恭敬不如從命。」此時沒有人注意到大理寺丞廖永興站在那裏凌亂。

朱庭隆讓船靠岸,在楊胖子的幫助下跳上了岸邊,走上了城北橋。

他沒有注意到淼兒眼裏閃著光芒的盯着他。

在文人雅士熱切的目光中,朱庭隆走到了王恬和王慎面前,他對二人深施一禮說道:「草民朱庭隆,拜見刺史大人,拜見太守大人。」

「哦,你知道我們是誰?」王恬笑眯眯的說。

「草民是從大人的旗幟得知,至於太守是從別人口中得知的。」朱庭隆如實告知。

「你剛才的詩是事先寫好的嗎?」王慎饒有興趣的盯着這個年輕人。

「不是。」朱庭隆說道。

那可是大唐才子王勃先生的詩,可不是我事先寫好的哦。

「不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就寫出如此好詩,實為難得。」王慎點點頭算是對朱庭隆的認可。

王恬說道:「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說的真好啊,你我兄弟可不就是宦遊人嗎?哈哈!」

「我最欣賞的是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當然最後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也正是我想告訴兄長的。此詩一出,今日其他人都不必作詩了。」王慎對着自己的哥哥說。

「說的好,此詩一出,今日其他的詩就都不重要了。」王恬也附和道,然後轉身對身後的長隨說道:「取筆墨來。」

長隨馬上奉上了筆墨紙硯,王恬緩緩坐下,在紙上提筆寫下了這首詩。

這王氏兄弟是大寧的大世族王氏的子弟,王氏以詩書傳家並且子弟多以書法見長,王恬的書法在當今更是自成一派。

待王恬寫完,他抬起頭看向朱庭隆問道:「朱小友,此詩可有詩名?」

朱庭隆眼珠一轉,說道:「已有。就叫做送弟慎之任楚州太守。」說完,心裏對着王勃大神告饒,大神饒了我,江湖救急江湖救急,借詩一用。

聽罷,兄弟二人都會心大笑,這詩名的妙處就在一下子體現出兄弟二人了。

裏面明確的有王慎的名字,聽到詩名的人必然會多問一句是誰送王慎,那就是王恬了。

這首詩一旦流傳出去,兩人就能藉此詩跟着一起流傳了。

王恬又問:「朱小友,可有表字?」

朱庭隆趕忙答道:「表字清岳。」

王恬提筆寫下《送弟慎之任楚州太守》,詩朱清岳,書王恬,於泰安二十六年臘月初五,越州城北橋上。然後取出私印蓋了上去。

在場所有人都鼓掌叫好,有人說真是好詩配好書,有人說王刺史和王太守可以流傳千年了。

後來大寧的詩書上都把當天的盛況描述為「大寧詩文之盛始於斯」。

……

一個時辰后,刺史衙門,後堂。

「你說,你是前昌興縣丞朱東志之子?」王恬端著茶碗,輕輕的吹着碗裏的茶湯,眼睛卻饒有興趣的盯着眼前這個年輕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寧第一衙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寧第一衙內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巧遇王刺史 亂入送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