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人員和培訓

第6節 人員和培訓

只見他一邊走,一邊對着簇擁在他身旁的歸化民幹部說着什麼。大意似乎是在說有些人腦子太笨,學不了手藝,趕緊換人。

這時一個歸化民幹部緊走幾步,來到他身邊,似乎是低聲說了些什麼,李東田才放慢了腳步,朝着這邊看了一眼。然後便轉身走了過來。

走近了關山躍才發現這李東田只是中等個頭,此刻他披着一件白襯衣,一身古銅色的腱子肉十分健美――這種肌肉不是單純的勞力獲得的,是經過系統化的健身才練出來得。

不知道他到了本時空是靠什麼來補充蛋白質的。關山躍暗暗好奇。

「這位……」胡義成剛想開口介紹便被李東田打斷了,「你是關山躍吧。」

「我就是。」關山躍連連點頭,伸出了手,「你就是李東田了吧。」

「正是在下。」他一本正經半文不白的來了這麼一句,關山躍不覺一笑,覺得這人挺有意思。他看了看正在散開的移民,「你這裏的訓練還真是有聲有色。」

「那是自然,台灣可是個虎狼之地,獵頭生番到處都是,不把大夥練出個組織性,紀律性來怎麼行?」李東田一邊用毛巾擦著汗,一邊接過生活秘書遞來的上衣,一抖雙肩披在肩上:「走,我們去團部談談!哦,叫聯隊部!」

關山躍原以為這個「聯隊部」設在青木堂農場的某間辦公室里,沒想到這隊部只是一座大帳篷。

不僅如此,在他的大帳篷周圍,是一個完整的帳篷營地,平整過的土地,縱橫交錯的道路。在這聯隊部所在廣場四周,還有食堂、醫務室和倉庫。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靠,這人才呀!關山躍不覺暗暗讚歎,這李東田有兩把刷子!還沒出發就擬真起來了,夠硬核!

大帳篷是聯勤工廠製造的軍用指揮帳篷,帆布質地,上面還刷了一層桐油。雖說防雨遮陽,但是就這麼在大太陽下曬著,裏面的溫度足足有三十多度。還沒進去就能感受到一陣撲面的熱浪。

「太熱了,是不是?」李東田笑道,「還好,晚上溫度低,能睡人。白天待不住。」說着把他引到帆布天幕下,這裏擺着一張大桌子,上面堆著文件,還有個地圖架。

「我平時就在這裏辦事。」

「你這裏搞得挺不錯呀!井井有條!過去當過兵?」

「兵沒當過。

」李東田咧嘴一笑,「倒是想當……」說罷不言語了,扭頭吩咐:「拿幾瓶格瓦斯來!」

關山躍看他的言行做派,大致也知道他過去的經歷了。當下看地圖架子上的地圖是一副大比例的台南地圖,上面還做了不少標記,心想這位在細節上倒是做得很到位。

生活秘書端來幾瓶冰鎮格瓦斯,上面滿是密密麻麻的水珠。開了蓋子李東田先豪飲了大半瓶下去,這才用手背摸了摸嘴說道:「我從小就喜歡打仗的事。喜歡鑽研鑽研兵法什麼的。念書的時候出去打架,也講究個排兵佈陣。然後就成了軍迷,就想着去當兵……」說到這裏他的兩腳一翹,擱到桌子上,「可惜咱這人年輕的時候組織性紀律性太差,書念不成,兵也沒當上。」

關山躍笑道:「我看你現在的組織性紀律性很強么!」

李東田哈哈大笑:「說來也怪,自從到了新時空,感覺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幹什麼都有勁。過去討厭的,不喜歡的東西也不討厭了。」

這種身份的轉換帶來的心理變化,關山躍其實也有。他這麼一說,倒起了知己之感。連連點頭

第一次接觸,看模樣彼此都無厭惡之感,話也說得投機。這就算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關山躍心裏原本是有小九九的,如果和李東田接觸下來感覺「不合適」,那他寧可辭職不幹也不會接這個職務,去台灣開墾是風險極大的工作,做不到「兄弟同心」至少也得「合作順利」。不然勉強搭起班子去幹活受罪不說,搞不好還會鬧出事故來。

當下關山躍把自己的相關方案都交給了李東田,讓他「過目」。

「你這些都是政策,我最不愛看這些條條框框了。大方向你把握就是了。」李東田隨手把文件夾丟到桌子上,「你就跟我說,準備怎麼搞,在哪裏搞,什麼不能搞就行了!」

關山躍當即把自己選定的開墾地域,道路規劃和與當地土著的關係處理等等都說了一遍。這些都是他跑了很多部門,請教了好多專業人士之後制訂出來的。

「不錯不錯,」李東田顯然沒怎麼聽進去,關山躍未免有對牛彈琴之感,只聽他說道:「關哥你既然拿了大方向,咱跟着干就是了。」

「大事我們還是要商量著辦才是。」

「沒事,沒事,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也學不來。」李東田搖頭,「種地、養羊,這些我還有把握,你要扯什麼規劃選址之類的,我就懶得問了。你選好地方了,咱們干就是了。」

「地我是選好了,原本還有些擔心移民的事情……」

「這你大可放心,這些人我都集中訓練三個多月了。」李東田一擺手,「大部分是我從凈化營地里挑來的……」

李東田在三個多月前,就按照關山躍的相關《台灣移民選擇標準》,在凈化營里選人了。

當初關山躍在綜合考慮了登陸之後供應情況、開墾難度等各方面因素之後,最終決定這個聯隊在八百到一千人之間――人再多上去,就需要更多的幹部去管理,這就有些力有未逮了。

至於日後要補充人員,只要在台灣的凈化營地里就地補充就是了,開局人太多了,供應也成問題――畢竟預訂的開墾地距離高雄有十多公里,在沒有道路的情況下,交通運輸上肯定會成為一個瓶頸。

李東田按照就少不就多的原則,就按照關山躍的標準,選了大約八百人。

這八百人,原本關山躍的打算是多家庭式的,少單身漢。他覺得有了家人的支撐,可能更容易讓移民有堅持下去的意志。但是在和魏八尺等人交流過之後,覺得自己想得有些太簡單了。有了家人固然更有動力,但是一開始完全是蠻荒狀態,就算做好了自以為的「萬全準備」,死亡率也不會太低。老人婦孺體力弱,抵抗力差,一旦成批病倒病死,反而嚴重的破壞士氣。

所以他後來修改標準,把家庭戶大幅度縮減,從原定的五成左右降低到二成五,而且還專門指出家庭戶不能有六周歲以下的嬰兒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對婦女的人數也做了大幅度縮減。在亞熱帶林莽中開荒這種極重體力勞動對婦女來說還是太過艱辛了,就算是本時空素來以吃苦耐勞的閩南農家女子也未必吃得消。

最終整個聯隊組成為八百三十五人。男女比為八二開;其中青壯年佔85%,老人佔5%,十六周歲以下少年兒童約為10%。其中二百七十一人為家庭戶成員。

除去凈化營挑來得難民,還有各部門分配來得歸化民幹部和技術人員二十人。

「……原本我想多選幾個工匠,沒想到工匠少得可憐,而且還算是『統配人員』。我又是打報告,又是找人托關係,好不容易才分到幾個。」

關山躍也很關心匠人的問題,忙問道:「弄了幾個人?」

「兩個木匠,三個鐵匠,一個竹篾匠的……」

「這也太少了。」關山躍有些失望。

「的確太少了,而且還指定要閩南人,那就更稀罕了。所以我到這裏來之後就辦了個技能培訓班。不給人咱就自己培訓,又不是多難的事!」

李東田帶着聯隊進駐青木堂農莊之後,安營紮寨,隨後便開始「培訓」計劃。

他一口氣成立了五個培訓班,師資是從農業口、工業口和軍事部門借來的。

一個是工匠培訓班,裏面又分為鐵匠、木匠、泥水匠、竹篾匠這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學習小組。由老師傅從願意學藝或者心靈手巧的年青人當中選拔學習。這些算是未來的技術骨幹。

第二個是紡織服裝培訓班,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婦女,學習內容主要是加工麻製品――台灣種不了棉花,但是類似野麻這樣的天然纖維植物很多,可以用來生產加工,紡織成布。同時還傳授服裝裁剪縫紉、草鞋製作等等手藝。干農活對服裝的損耗很大,要立足於自給自足。

第三個是漁獵培訓班,從難民中選拔出一些體力好,反應敏捷,有漁獵經驗的青壯年,傳授漁獵技巧和使用南洋步槍的技術。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清除開墾的周圍的野獸,為移民增加肉食,另一方面也作為整個聯隊的基幹民兵。李東田還專門請了遠程勘探隊的歸化民勘探人員來講授「野外生存技術」。在亞熱帶叢林和草地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如何設置陷阱,如何辨別有毒植物和可食用植物,如何發現蛇蟲等有毒有害動物等等。

82中文網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籤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節 人員和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