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路在何方?

第四章路在何方?

崇禎元年-四月十八,晴天。

清晨時分,用過早餐之後,晉玉娘提着小葯鋤,背着一隻細竹簍,步行到三十多裏外的兩狼山中採藥去了,沒辦法,如今家中貧困,生活重擔全都壓在她的肩膀上,容不得一點懈怠。

秦鋒本想同去的,卻被晉玉娘拒絕了,讓他留在家中好好修養身體。

不忍拂了佳人的好意,秦鋒只好留下看家了,橫豎閑着無事,趁著天氣晴朗,那就收拾一下個人衛生吧!

關了大門,從院中的深井中提上來一桶清水,秦鋒脫掉衣服,仔細清洗起來,很快就洗的乾乾淨淨、露出了一身白皙皮膚,上面還帶有大片赤紅色紋路,遍佈全身各處,這些紋路可不是天生的,而是那道閃電留下的痕迹!

赤色紋路從心臟位置開始,向上攀過了左肩膀,從後背延伸到右肋下,再向前繞到了小腹左側,而後順着大腿螺旋向下……就像是一條赤色蛟龍纏繞身上,首尾俱全、活靈活現!

美中不足的是,這條蛟龍沒有眼睛。

有道是:畫龍點睛,點睛既飛,直衝九霄雲外,傲游宇宙之間!

而沒有眼睛的蛟龍,猶如缺少了靈魂,只能困於凡間、難成大器!

洗完澡之後,秦鋒坐在一塊青石墩上,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思考人生大計……機緣巧合之下,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中,既然來了,就得好好活下去,而要想好好活下去,首先得了解這個世界的具體情況。

如今坐在龍椅上的,是大明帝國的第十六任皇帝、登基尚且不足一年的朱由檢,今年只有一十八歲,年號:崇禎!

年輕人,難免性情急躁,辦事有欠穩妥,做皇帝的亦不例外。

朱由檢登基之後,立刻以雷霆手段,幹掉了把控朝堂數年之久的九千歲—魏忠賢、滅三族、殺其黨羽數百人,並將朝堂上的閹黨勢力一掃而光,很是出了一番風頭!

剷除權閹,鞏固皇權,不能說做的不對。

問題是,之前的大明朝廷上,本是閹黨、東林黨相互爭鬥、相互制約的政治格局,如今閹黨被一掃而光,東林黨就成了一家獨大之勢,迅速把持了軍政大權!

東林黨人素以清流自居,整天喊著『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革除朝野積弊』的高尚口號,實際上,他們卻是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掌控朝堂之後,他們立刻以『聖君治國、不宜與民爭利』為名,忽悠皇帝免除商業稅、關稅、礦稅,減輕茶稅、鹽稅等等。(大約一百多萬兩白銀,以及若干實物,占當時國家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

年輕人,好忽悠,朱由檢當即答應了東林黨人的建議,結果就是,得了幾句『聖君』的虛名,卻損害了國家大計。

遼東地區連年用兵,軍費開支浩大;朱姓皇族人口不斷增加,需要大量的錢糧養活;還有文武百官、宮女太監們的俸祿,同樣不是小數目……如今國庫收入銳減,這些錢糧從何而來呢?

天上不掉銀子、地里不長銀子、商業稅又取消了……沒辦法,只能從種地的老百姓身上榨油水了。

兩個多月以前,崇禎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從今年起,天下耕田、每畝加征白銀三厘,所得款項具用於遼東戰事!』

聖旨下達,天下嘩然,更準確的說是怨聲載道!

要知道,萬曆四十六年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向大明王朝發起了進攻……大明王朝毫不示弱,立刻決定出兵鎮壓。

要想打仗,就得花錢!

問題是,大明朝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錢來,萬曆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吝嗇鬼,不肯動用自己的私人小金庫;沒辦法,只好增加賦稅了……天下耕田,每畝加派三厘五毫,共計得銀兩百多萬兩,謂之曰:遼餉!

當時說好了,只徵收一年的。

沒想到,薩爾滸之戰,明軍一敗塗地,死傷十餘萬之眾,遼東局勢進一步惡化,大明朝廷沒有辦法,只好繼續的增兵增餉:萬曆四十七年,天下耕田、每畝再加三厘五毫。

萬曆四十八年、每畝再加二厘。

如今崇禎皇帝登基,非但不為百姓們減輕賦稅,反而又增加了三厘田賦,前後合計白銀一分二厘,百姓們不罵娘才怪呢。

有人問了,一畝田地,加征一分二厘銀子很多嗎?

平心而論,不多。

如今的大明王朝,一分二厘銀子摺合下來,也就是十幾枚銅錢罷了,可以購買五斤白米,相對於一畝田地的產出來說微不足道,對百姓們不會產生多大負擔!

問題是,大明朝的吏治太腐敗了,上下勾結、層層搜刮。

朝廷徵收一分二厘銀子,這道命令到了戶部,戶部官員們認為自己天天為國操勞、太過辛苦了,為了安撫受苦的小心靈,增加一點點灰色收入不過分吧,而且我們也不貪心、數量翻上一倍就行,加征二分四厘銀子,幾斤大米的事,百姓們絕對承擔的起!

命令到了各省,布政使認為自己太辛苦了,需要增加一點點收入,不貪心,數量翻一倍就行,四分八厘銀子!

知府,再翻一倍。

知縣,再翻一倍。

師爺……

班頭……

小吏……

大小官吏,層層加價,等到了老百姓身上,需要上交的田賦,已經變成了國家徵收數量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南方氣候溫和,水稻一年兩熟,產量又高,老百姓們節衣縮食、使勁勒緊腰帶,還能勉強交上賦稅。

北方天氣寒冷,莊稼一年一熟,產量又低,老百姓們就是把腰帶勒斷了,也湊不出銀子啊!

沒辦法,在虎狼之吏們的逼迫下,為了繳納田賦,百姓們只能賣耕牛、賣田地、賣房子……甚至賣兒賣女。

等到兒女都賣完了,那就只剩兩條路可走了,一是找棵大樹上吊,下輩子爭取投個好人家;二是把大樹砍倒下,伐木為兵,揭竿而起。

事實上,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會選擇第二條路。

……

可以預期的到,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大戲,即將拉開序幕了!

天下將亂,自己又該何去何從呢?

豐富的經驗告訴秦鋒(看三流小說得來的),作為穿越一族,最簡單、最安全、最有前途的辦法就是抱大腿了。(思想覺悟低了點,沒辦法,人嘛,都是好逸惡勞,趨利避害的。)

比如說,穿越到了西漢末年,就去抱劉秀的大腿,這傢伙是位面之子,運氣逆天,打仗開掛,無論是順風局,還是逆風局,正打正贏、瞎打瞎贏,甚至是不打都能贏!

如果穿越到東漢末年,就去抱曹丞相的大腿,高官厚祿,美女成群,肯定有好日子過。

穿越到隋末,就抱李世民的大腿。

穿越到元末,就抱朱元璋的……等一等,這根大腿太危險了,很可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還是別抱了,找個地方去隱居為好!

如今是明末,自己又該抱誰的大腿呢?

立刻啟程前往京城,面見崇禎皇帝-朱由檢,良言相勸,匡扶他的過失,努力做一名輔國良臣,名垂青史?

不妥!

京城遠在數千里之外,自己如今身無分文、身體孱弱,路上又不太平,只怕還沒走到地方,就一命呼籲了。

退一步說,就算到了京城,自己一個小小的百戶之子,如何能見到皇帝呢?

再退一步,就算見到了崇禎皇帝,對方能聽從自己的勸說嗎?

崇禎皇帝,在歷史上可是出了名的剛愎自用、薄情寡恩,殺起大臣來從不手軟,跟這樣的皇帝混,只怕輔國良臣做不成,反而會丟了項上人頭。

皇帝的大腿抱不成,去抱那個銀川驛卒的大腿如何,爭取做一個開國功臣?

同樣不妥。

銀川驛卒有雄才而無大略,目光短淺,沒有識人之明,而且只知破壞、不懂建設,頂多做一個流寇頭目罷了,跟着他混難有一個好結果。

剩下還有誰呢?

姓高的馬販子——志大才疏,難成大事!

姓張的捕快——卑鄙小人,反覆無常!

朱家的幾位藩王——人頭豬腦,一個不如一個!

……

關外『野豬皮』的子孫——算了吧,自己就是一頭撞死、找根繩子弔死、跳進糞坑裏淹死,也決不投效韃子,丟炎黃子孫的臉!

秦鋒掰着手指頭,把自己知道的明末風雲人物挨個過了一遍,結果沒有一個入法眼的。

唉,當今世上無英雄,如之奈何?

實在不行,自己當那個救世的英雄如何?

不對,當英雄太累了,還是當個梟雄舒服一些,縱橫四方、俾睨天下,不怕世人非議、不怕擔當惡名……醒掌殺人劍、醉卧美人膝,嘿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做梟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回到明末做梟雄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路在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