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 第6章 大華夏

第12卷 第6章 大華夏

1920年,除了各項經濟舉措之外,中華帝國還有兩件大事為全國和世界關注。

第一件大事的關鍵詞是「華夏」。9月,當剛剛度過了暑假的學生們回到學校的時候,他們領到了一本名為《大華夏》的新教材。同時,人們發現新版的《中華帝國大辭典》中,「華夏」二字的解釋也出現了重大的修改。

在古代,「華夏」是中國和漢族的稱謂,「華」即「榮」,「夏」即「中國之人」,不過這個「中國」指的是「中原之國」。也就是說,「華夏」是「中原之人」的意思。在新版的《帝國大辭典》和各種教材中,「中國」的意思變成了「(全世界的)中心之國」,「華夏」則成為了「世界中心國度的國民」,而國民的總稱便是「大華夏族」!

「中心之國」與「中原之國」僅有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天壤之別。在過去數千年的歷史中,中國人一直以為自己生存的土地是世界中心,其他皆為蠻夷之地。這無疑是一種井底之蛙的臆想,等到堅船利炮打開國門才發現井外天地如此廣闊。如今,經過近30年的新式教育,這片廣闊天地已經為國人認識,中國也有了領導世界的實力。此刻再提出世界中心的概念,無疑是一個強國給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一個描述和定位!

在「大華夏族」的擴大化概念上,帝國政府也通過憲法做了解釋。除了漢族以外,其他民族和人種只要符合中華帝國「國民標準」的人,也可以與漢人一樣成為「大華夏族」的一員,同樣享受「中央之國」賦予他的一切國民權力,包括義務教育、社會保障、選舉、外交保護等等;相反的,如果漢人有危害、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行為,或者違背帝國「國民標準」,則會按照其罪行。不同程度的剝奪大華夏族的資格。

也就是說,雖然漢人享有直接「入族」地特權,但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就會被驅逐;其他民族只要做到「漢人應該做的事情」,也可以「入族」。「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這個「國民標準」,其三項核心內容為:第一,必須認同「中國」和「大華夏族」的概念;第二,沒有危害民族和國家的行為和歷史;第三,必須履行國民義務,例如接受中國的教育、服兵役、依法納稅等。s

為了加強「中心之國」和「大華夏族」的認同感。帝國政府公布了第二個讓全世界關注的改革措施——「全民公選」。10月,袁世凱在「帝國電台」發表講話,宣布明年年初將「修憲權」交予國民議會。並進行第一次廣泛地全民公選,同時他還公布了未來五年內將逐步賦予議會「立憲」、「行政監督」、「彈劾內閣」的權力,全面推動中國的民主化政治改革。在講話地最後,袁世凱表示選舉投票、參政議政是「中央之國」賦予全體「大華夏族」的一項重要權力。號召國民積极參与競選投票。一同為國家建設出謀劃策。

關於中國政府這兩項舉措,世界各地的媒體做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報道。美國《基督教箴言報》頭版消息地標題是:「民主地光芒將照耀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該報主編、曾獲普利策埃迪夫人在文中大肆讚揚了中國這一舉措,認為這樣的改革讓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從「**壓迫」中解放出來,同時她也表示了擔憂——一個能夠用**手段統治國家的皇帝是否會心甘情願的放棄權力?而這樣的擔憂在《泰晤士報》上成了主要的內容,一篇名為《袁,東方拿破崙式的克倫威爾》地報道直接問道:一個無外憂、無內患的國家被一個威望與權力都處於頂峰的人控制,他能與其他人分享權力嗎?袁能讓中國從「野蠻**」轉變成「文明民主」的國度嗎?

這些報道,全部成了袁世凱吃晚飯前的開胃菜。現在帝國地民主制度改革已經按部就班地開始進行。不過依然有個最大的爭論——是否保留帝位。對於這個問題,袁世凱沒有任何錶態,讓下面那些整天琢磨該巴結誰來延續自己富貴地大臣鬱悶無比,很多人幾次上書後也就不再多言。

當1921年來臨的時候,袁世凱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向國民議會遞交了修憲權力。同年初。籌備了一年的第一次全民公選順利進行,全國一共有超過兩億選民投票。參、眾兩院、各省地方議會的議員全面改選。同年2月,帝國議會第一次在沒有任何干預的情況下召開會議,修改並通過了《帝國國民保障法案》,決定在全國實行醫療、養老、失業等等一系列生活保障制度,同時加大對女性與兒童的保護力度,成為中國民主制度第一個產物。而這個法案,也正是百姓們最關係的內容……

儘管中國的民主制度改革進行得很順利,但很快它就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了,因為歐洲戰火又起。雖然大戰方休,各國都在舔舐著戰爭中的傷口,但有一個地區卻從未平靜,那就是民族眾多、局勢複雜的東歐。

蘇俄退出一戰之後,先是曾任沙俄時期海軍上將的高爾察克組織白衛軍反對蘇維埃政權,隨後又是沙俄時期的基輔軍區司令鄧尼金組織「志願軍」,一度攻擊至距離莫斯科不足200公里地區。儘管蘇俄軍隊兵力、裝備上都處於絕對劣勢,但他們有一個讓白軍喪膽的將軍:圖哈切夫斯基。這位25歲當上集團軍司令、創建了大縱深作戰理論、並被西方軍界稱為紅色拿破崙」的天才將領,在半年之內用20萬紅軍重創鄧尼金的60萬白軍,確保了紅色政權的穩定。

儘管白軍數次戰敗,但那些「白軍」將領最終都沒有「外流」,全部被尼古拉二世招攬。儘管還沒有海軍,但高爾察克依然被任命為羅曼諾夫帝國海軍元帥,而鄧尼金則成為該國近衛軍元帥。看中這兩人的原因很簡單:首先,二人對蘇俄政府恨之入骨;其次,高爾察克儘管被蘇聯時期教科書稱為內戰時期的「反革命頭領」,但拂去歷史塵埃,曾任海軍上將的他,其實是位天才的學者、北極探險家、勇敢的戰士和一位拙劣、幼稚的政治家;第三,儘管鄧尼金有著沙俄時期俄國將領該有的所有毛病,腐朽、僵化、對新武器和戰術不屑一顧,不過他在舊軍隊中的號召力不可小視,否則也不會在短短一年內召集60萬部下!收下這二人,等於給羅曼諾夫帝國招來兩個反對蘇俄政府的急先鋒,伏爾加河兩岸的仇視將進一步加深……

另一方面,由於一戰中的動蕩,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基礎受到極大衝擊。1920年夏天,土耳其反對黨在伊斯坦布爾組織起**,要求結束土耳其青年黨一黨**的政局,甚至一些地區還爆發了要求獨立的暴亂。在中**隊的幫助下,效忠國王的土耳其軍隊勉強維持住了局面,不過使得伊斯坦布爾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秋天,奧匈帝國發生了類似的情況,10月捷克首先宣布獨立,匈牙利則在某些人的慫恿下宣布成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隨後,特蘭西瓦尼亞大多數地區出現了加入羅馬尼亞的呼聲,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數民族,斯拉夫地區也爆發民族大聯合運動,要求成立「南斯拉夫」。

在國內一片動蕩的時候,奧匈帝國國王,哈布斯家族的當家人斐迪南向德國發去了求援要求,這也符合奧地利人的習慣——一有事情就求助德國。然而,由於中國的干預,協約國用以換和平的利比亞被奧匈和土耳其瓜分,使得威廉在地中海得到一個海港的希望落空。加上最近斐迪南與中國「眉來眼去」,大有脫離同盟國加入「泛亞歐聯盟」的趨勢,因此德國人僅僅出於禮貌敷衍著奧地利人,就是不提出實質性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斐迪南想到了中國。

11月,奧匈帝國正式加入「泛亞歐聯盟」。隨即,中、奧、土、意、希臘五國宣布組建一支「泛亞歐聯盟」聯合艦隊,總部設在西西里島巴勒莫港,以維護地中海沿岸的安全。1月,中國的「炎黃號」航母戰鬥群穿越蘇伊士運河,會同五國戰艦進入亞得里亞海,同時3萬部署在土耳其的中國陸軍和兩萬海軍陸戰隊度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奧匈境內「平亂」。在中國的軍艦進入地中海的那一瞬間,歐洲發出一聲驚呼:黃禍來了!而奧匈、土耳其、義大利、希臘等國則被英法指責為歐洲的叛徒。

不管如何,繼經濟、政治手段之後,中國的軍事觸角也開始向歐洲邁進,同時也向中心之國邁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卷 第6章 大華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