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求訂閱)

第364章:《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求訂閱)

「真不敢相信,清廷竟然會走向如此。」

「是啊,之前我還一直以來清廷還很強大呢。」

「前期確實還可以,畢竟當時生產力水平沒那麼高。大家都是冷兵器時代,清廷也就表現不錯。可是,一但生產力水平突然暴漲,而你沒有跟上,你就得完蛋。」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陳凡老師告訴我們的。」

「我覺得,陳凡老師不僅僅說的是清廷,對於我們也是一大警戒。」

「是的,不管是在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時期,落後都要挨打。」

不得不說。

雖然陳凡是用講故事的方式講出清朝。

但是。

陳凡這個在不少人眼中是為故事的清朝,卻是極大的吸引了一眾人士的興趣。

這個興趣倒不是真對清朝很喜歡。

他們這個興趣。

卻是借清朝,展開了一系列現實研究課題。

畢竟。

雖說現實當中他們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可是。

如果自己的國家真到了這樣的地步,現實會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答案是。

所有人都認為,一定也是會發生。

「不知道後面清廷會走向如何?」

「是啊,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候,我感覺整個國家可能危在旦夕。」

一眾學者不斷的研究。

當然。

這個研究同樣也被一眾高校注意。

事實上。

在陳凡講到清朝的時候,一眾高校就已經開始注意到了。

而在他們越來越關注之後,各大高校卻是開展了全方面的對於陳凡所講清朝的關注。

除了他們之外。

一眾歷史研究院,一眾國際研究專家,一眾世界格局變化研究專員……這會兒也加入了進來。

……

「陳凡老師,我是北大歷史系主任孫軍。」

「孫主任,您怎麼有我電話。」

「陳凡老師,我也是託了不少關係,這才要到您電話的。您別誤會,這幾天您在直播間講的清朝,我們對此很感興趣。您知道嗎,最近這些天,我們整個歷史系所有師生,全都在討論您所說的清朝。特別是昨天,我們一眾師生為這一個話題,都討論到凌晨2點。」

「謝謝。」

「所以,陳凡老師,這一次我們想特別邀請您給我們北大上幾堂課。」

「呃,孫主任,我得說一下,我只是說說故事而已,沒必要這麼認真。」

「陳凡老師,可能在很多人眼裏您說的是故事。但是,在我們眼裏,我們認為,您說的就是故事,對於我們研究歷史,對於整個歷史文化,甚至是對於我們現在國家的局勢,都有着很大的關係。」

「那……」

「陳凡老師,我們是真誠想邀請您。另外,我們已經向學校申請了一筆資金,用於這一次您前來我們北大的授課。」

「資金?」

陳凡一愣:「上上課好像要不了多少錢吧。」

說完。

陳凡下意識明白了:「哦哦,懂了,懂了,孫主任,有心了。」

好吧。

陳凡在各大高校確實上了不少課。

但北大,陳凡還真是挺喜歡的。

再加上孫主任這麼有心,陳凡也就勉強接受了。

雖然陳凡在電話裏面推辭了幾翻。

不過,推辭不過,也就接受了。

當然。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前世的北大,可是新文化重要的一個發起者。

在這樣的一座學府里,他不但集合了一眾大師。

而且。

通過這一些大師不斷的交流,中華也找到了一條全新的救國道路。

……

「凡哥,凡哥,起床了沒,繼續直播啊。」

「今天沒空直播了。」

「啊,凡哥,你不能偷懶啊。」

「沒有偷懶,最近要出差。」

「出差,去哪?」

「北大。」

「去北大做啥?」

「你們說呢?」

「你別告訴我,你要去北大上課。」

「答對了。」

陳凡點頭:「過幾天就要在北大開課,內容也與我們直播的差不多。」

「我草……」

這樣的一個消息可謂是一下子刺激了一眾粉絲。

「凡哥,你這個逼裝得我給滿分。」

「凡哥,頂你,終於看到你在我們最高學府的北大上課了。」

「必需的,凡哥早就有這個實力,只是之前一直沒去罷了。」

是的。

北大一向是國內最高學府,甚至有的時候都沒有之一。

在大家心目當中,北大是所有國人的殿堂。

那麼。

試想一樣。

在這樣的所有國人殿堂上教書,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而且陳凡可不是普通的教書。

人家是被北大隆重請過去的。

這已經不是教書,對於不少粉絲來說。

他們卻是明白。

這一次陳凡前往北大,是他的傳道之旅。

「那啥,兄弟們,有一起去北大聽課的嗎?」

「我我我。」

「我也想去。」

「那一起。」

「別去了,哥們,還是看直播吧。」

「啊,為什麼?」

「你當現場聽凡哥課這麼容易?別說是我們了,北大一眾學生也是一票難求啊。」

「不會吧。」

「要不你去北大論壇看看情況。」

事實上確實如此。

在得知陳凡將在北大開課之時,整個北大一眾學生一下子沸騰了。

這裏的一眾學生,可不僅僅只是歷史系的學生。

也不僅僅是中文系,考古系的學生。

其他一些與歷史,與中文,與考古……沒有太多關係的學子,也是紛紛前來。

「我草,我們數學系就這麼不受待見嗎,只給了我們整個系20張門票。」

「有20張可以了,我們法學系也才30張。」

「我曰,我們美術系更慘,只有10張。」

「重金求一張陳凡老師上課門票。」

「一邊去……」

……

「陳凡老師,這邊請。」

「陳凡老師,您還是第一次來我們北大吧。」

「陳凡老師,我跟您講一講我們北大的一些歷史背景。」

對於陳凡前來北大。

一眾北大師生可謂是十分的重視。

陳凡剛剛下了飛機,孫軍就帶着數位歷史系教授前來接機。

而到北大時,北大文學院院長,亦是親自前來。

「果然是北大。」

一番講解,陳凡不斷的點頭。

這個世界的北大雖然與前世有一些不一樣,但也充滿著一段段傳奇。

一系列的新文化,新思想,也同樣在這個學府誕生。

但畢竟背景與前世有一些不一樣。

所以產生的一些人物,文化,思想,也沒有前世這麼深刻。

不過。

這都是后話。

有機會。

後面幾堂課的時候,陳凡倒是會對前世的北大單獨講一講。

……

「陳凡老師,這一次上課給您安排的是北大東禮堂,整個禮堂大概有500個位置。」

「這麼多人嗎?」

「我們也不想。之前我們本來想給您安排一個稍大一些的階梯教室。可是,您的魅力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一眾學子一聽您來了,哪怕不是這個專業的,也都紛紛報名。甚至,您還是我們學校不少講師的偶像呢。」

「過獎,過獎了,我就是一個講故事的。」

「陳凡老師謙虛了。」

次日。

在參觀完北大之後,孫軍帶着陳凡來到了北大東禮堂。

「我們有請陳凡老師。」

一句有請。

整個東禮堂掌聲雷鳴。

「各位同學好,第一次來北大,有一些緊張。有哪位同學能跟我說一下,怎麼樣裝做經常來北大的樣子。這樣,講完課我也好像我的朋友吹吹牛。北大嘛,也就這樣,我天天在那裏上課,也沒有什麼。」

這般開場白讓眾人一片大笑,氣氛也變得更為清鬆了許多。

「這節課講的還是清朝,在上課之前,我覺得可能不少同學會有一系列的問題。那這樣,同學們可以舉手,我們先回答這一些問題。」。

陳凡的話一結束,一眾學子便已舉手。

其中一位學子問道:「陳凡老師,我想知道,清廷對於一眾列強的欺負,他們就沒有太多反擊的能力嗎?」

對於此,陳凡說道:「之前說過這個問題,清廷也沒有這麼昏庸無能。對於一系列國家的入侵,他們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擊。只是,生產力水平相差實在是太大了。當別人已經開始拿着洋槍大炮的時候,你還只是拿着大刀。而當你裝配上洋槍的時候,人家已經有了巨大的遠洋艦。當你有炮的時候,人家的巨炮威力隔着幾千米都可以打到你。」

這一說,眾人也是明白了。

為什麼清朝軍隊輸得那麼徹底。

隨即。

又有學子問道:「陳凡老師,難道清朝仍然還是與之前一樣的閉關鎖國,不跟進世界?」

「這也是接下來我要講的。」

陳凡點了點頭:「幾場戰爭的失敗,這也讓清廷真正的意識到了自己武器裝備以及各方面的生產力與世界脫軌。在總結前幾次戰爭的教訓之後,清廷開展了一向【施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簡單來說,那就是學習他國的長技,最後用來制橫這一些國家。」

「應該來說,這樣的一個策略是正確的,也是比較正面的。為此,清廷一眾大臣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清廷重臣曾國番創建了安慶機械所,這是清廷創建的第一個兵工廠。緊接之後的則是李紅章,他創辦了江南製造總局,主要是生產槍炮和炸藥。左棕堂創辦了船政局,生產輪船。張之動在漢陽創辦了槍炮廠。」

「此外,清廷洋務派還創辦了不少民用工業,如織佈局,採鐵廠,鐵路局……等等。這為提升清廷實力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不只如此,在兩次雅片戰爭當中失利,洋務派還着手建立了海軍。分別創建北洋,南洋,福健三支海軍。與之相配套的,洋務派還創辦了一系列的新式學校,並派出了不少學生出國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

這一個階段也讓清朝出現了一段中興的時間。

「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看來這個清朝沒這麼昏庸。」

「嗯,還是稍稍有救的。」

雖說清朝只是少數民族創立的朝代。

但再怎麼少數代表,他代表的也是中華。

做為中國人。

哪個願意看到清朝遭受到如此欺負。

好在看起來清廷也沒這麼昏庸,終於開始學習先進技術了。

只是。

就在一眾學子,以及不少觀看直播的粉絲鬆了一口氣時,陳凡卻是說道:「只是可惜,雖說清廷洋務派確實增強了國家的實力。但是,在整個國家體制,以及一眾朝廷官員互相防備,再加上整個技術實力仍然無法跟上他國。清廷在19年紀末期,先後又幾次連敗於一眾列強之下,並簽訂了幾項不平等條約。」

這樣的故事一出。

眾人一愣。

他們正想說,不是已經改變了嗎?

不是已經開始學習西方技術了嗎?

不是舉全國之力開始增強實力了嗎?

怎麼還會敗?

但話到嘴裏,他們卻是苦笑一聲。

他們卻是知道。

不是你想改變了,你就能夠對於現實進行改變。

不是你學習西方技術了,你的技術就能超過他們。

此前一直落後,就算是後面奮勇追上,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追上他們的腳步。

「那麼,問題來了,這裏面問題到底現至於哪裏呢?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時間上不夠。其他一些國家早就發展起來了,清朝這才剛剛發展,所以你絕對打不贏。也有人說,並不是這樣。雖然清朝起步晚,但清朝底子厚,而且也有不少錢。洋務派還是花了不少錢,買了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戰艦。可是為什麼,一但戰爭來了,還是打不贏?隨後,在這樣的爭論當中,有人開始想到制度的問題。」

「有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造成這樣的原因,不是清朝起步晚,也不是其他,而是整個國家制度出現了問題。其他一眾列強先後都已經走向了君主立憲制,而當時的清朝還是傳統的封建制度。兩種制度之下,落後的封建制度自然比不上君主立憲制……於是後面不管你如何改革,如何花錢,都是沒多少作用。」

「也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當時的有為之士,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得到了當時光緒帝的支持,發起了變法。變法的內容為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與海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事實上這樣的變法,其實就是想走君主立憲。但是,這樣的變法侵犯到了守舊派的勢力。這樣的變法只維持了103天,變法就宣告失敗。當時支持變法的光緒帝直接被囚禁,參與變法的康有為以及梁啟超等人則逃到了他國。但仍有幾位沒有外逃,代表人物之一的潭嗣同就此被抓。」

在這裏。

陳凡重點講了一下潭嗣同:

「潭嗣同出身於官宦世家,所以他接受了比較良好的教育。但是,當時的朝廷已經腐朽無能。潭嗣同眼見國家一次又一次被列強欺負,隨後他刻苦學習,一心想找到一條救國之路。為此,他也學習了一系列的新思想。而在光緒帝執政期間,他與康有為等人一起變法。」

「但可惜,變法很快就已失敗,潭嗣同也被捕。而在潭嗣同被捕入獄之後,他的妻子向潭嗣同哭訴。是我對不起你,結婚十五年,我們卻還沒有一子半女。如果有機會,我想為你生兒育女。聽到妻子的哭訴,潭嗣同悲從心來。流淚說道,既然這樣,我寧願我們沒有孩子。在這樣的一個黑暗的時代,我們的孩子就算是生下來,也只不過是這世間多添了一個奴隸罷了。」

幾天之後。

潭嗣同在獄中寫下了一首詩:《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望門投止:說的是逃亡之時看到人家就去投宿。

「張儉」是漢朝一位官員,因為他彈劾了宦官,被迫逃亡。

但因為張儉名氣很大,所以他在在逃亡當中有很多人都不畏牽連,願意伸出手幫他。

「忍死須臾待杜根」這裏面的忍死,則是裝死的意思。

杜根也是人名,說的也是一位漢朝官員,因為上書漢朝太后還政,太后想要殺掉杜根。但行邢的人很仰慕杜根,於是就偽裝了杜根的死。最後,杜根得已逃脫。

這兩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潭嗣同在獄中希望那些與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康有為,梁啟超他們能夠逃脫清廷的追殺。並且,也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完成他們未成的事業。

最後一句。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那就是。

就算是死,我也橫刀而笑。

因為不管是逃離的,還是留下來的,都是肝膽相照,光明磊落的人,如昆崙山一樣雄偉氣魄。

帶着這一首詩。

潭嗣同於當年在宣武門外菜市邢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4章:《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求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