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當過祭祀的女王

268.當過祭祀的女王

許樂把這些東西在腦海里加深了一下,那耳邊的聲音一直都在,並沒有遠去!

而且他的腦海里逐漸變成了清凝的身影,那種堅強、堅忍,征戰四方的樣子,越來越有一種重合感,他不知道這種感覺從哪裏來,感覺很不好!

「師姐,給老師講講你們是怎麼挖掘的吧」?許樂沖着鄭真香說道。

「當時啊七五年的冬天,掀起「農業學大寨」平整工地的浪潮,這片崗地成為被平整的目標。要保護這片遺址必須提出充分的理由,由於過去沒有在這一帶作過發掘工作,對遺址內涵知之甚少,當時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共同商量,決定對重要遺址進行鑽探。小屯遺址的崗地上的棉桿尚未拔掉,只能在邊緣鑽探。十一月下旬吧開始,經鑽探得知耕土層下即出現殷文化層,而且靠東部東西長約七十米的夯土比較厚,向西較薄,崗地南邊是取土形成的斷崖,斷崖南面是空地。老師考慮如果將南邊的斷崖清理出來,所觀察到的現象更為可靠。於是開始清理斷崖的工作,陳志達也參加了清理工作,清理了三天,鏟刮出長約一百四五十米的斷面。東邊顯露出密集的夯土房基,向西地勢較低,但仍有夯土。夯土房基的發現,為保護這片遺址提供了重要依據。經與村裏的負責幹部聯繫,請他們看過現場后,都表示同意保護,並說,今後也不在這裏取土。保護遺址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並決定第二年進行發掘。」。

隨後唐吉根接着說道:「經辦理申報,批複手續后,於七六年春季開展了對小屯村西北地的發掘。重點是發掘建築基址,參加工作的人員有老師老師、陳老師還有南大的張教授。為弄清房基下邊夯土的範圍和性質發掘了一號房基,清除房基土之後,下面出現的是一長方形坑,內填夯土,其南邊被取土挖掉,但經鑽探得知向下仍有夯土,找到其南邊緣,整體呈長方形,很像一座墓,但鑽探時一桿探不到底,於是繫繩下探,由於夯土硬且干,探鏟帶不上土,探到五米多仍未到底,有人說,小屯墓坑少,儘是「死夯土」(指房基土),影響民工的情緒。於是採取先將局部向下挖,距地表深三米時停下來。老師與有經驗的技工商量,老師們還得鑽探,一桿探不到底可以加接桿,用螺絲檸緊,如果超過六米深就接近地下水了,夯土成濕泥也不好探,需加檸桿(擰桿是橫插在接桿頂端的),有位老工人說,用擰桿要兩人推動。老師說,這好辦,星期日停工,留下參加鑽探的人員大幹一天,目的是探到底,弄個水落石出,即是不是墓也放心了,在場的人表示贊同。

五月十六日是星期日,天氣晴朗,老師對大家說,咱們的任務就是探到底,多打幾個孔,只要探到底無論出現什麼現象,都算完成了任務,工人們幹勁很大,開始在邊緣探,幾個孔在不同深度都碰到似石頭的硬東西,打不下去。最後決心在中心部位鑽孔,老師想如果是墓葬應該有現象。有位年輕人說,這可是關鍵的一鏟,使得在場的人情緒有些緊張。從距地表三米至六米深進度比較快。從水井得知此處水位是六.五米。故向下夯土變成泥,探鏟探上的泥,上提時往往滑下去,這時加用擰桿用轉動的力量向下鑽孔,一鏟鏟下探,速度很慢,每鏟上來都仔細看土質有無變化,工人們都很辛苦,從六米探到深七米用了半個多小時,正在推動擰桿下探時,突然探桿下陷了約七十厘米,把桿下探的工人何保國緊握探桿,使盡全身的力氣向下墜,探桿又下沉約五十厘米,出現硬底。這時在場的人誰也沒有出聲,小心翼翼地慢慢向上拔鏟,探鏟提上來了,滿鏟都是鮮紅的漆皮,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墓葬,眼光敏銳的何振榮師傅發現鏟內有件東西,他一把抓過來跑到水渠邊上洗凈,原來是一件玉墜,一座墓葬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集中力量發掘此墓葬,基口長五點六米、寬四米、深約八米。當時對面積僅有二十多平方米的一座豎穴墓,並未抱過高的希望,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挖掘墓的填土中就不斷出現遺物。遺物是分層埋入的,可分為六層,最先發現的是一件殘陶爵,距地表深約三米,在墓穴東北部出現了一件大理岩的石臼,出土時底朝上,翻過來一看,臼孔內滿染硃砂,色澤鮮艷。這件臼的發現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其後相繼出土數層文化遺物。各層所出遺物不一一細說。僅將出土遺物最多的一層簡述如下,此層距墓口深五.六米,在墓室中部有疊壓在一起的三件象牙杯和大量骨笄,大概原是放在木匣中的。在其南面佈滿不同質料的隨葬品,有石豆、成對的石鳥,精美的骨刻刀和一面銅鏡,另有散放的骨笄多件。取出上層遺物之後,露出壓在下面的遺物,有兩面銅鏡,一件大石蟬,另有小石壺、石壘、石罐等供玩賞的「弄器」,還有玉管,瑪瑙珠等。出土時色澤鮮艷。清理完第六層已接近水面,但仍不斷發現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刻有「后辛」二字的石牛、靠墓壁發現殉人骨架和狗骨架。由於不斷有新的發現,工地氣氛十分活躍,尤其是小青年問這問那,有的問會不會出個「虎頭彝」(指觥)。老師傅說,說不定會出個虎頭彝讓你們開開眼,旁邊的人笑起來。清理完這層遺物已臨近水面,不再向下挖,水面以上的發掘告一段落。」

唐吉根一邊講著一邊給許樂筆畫着,「後來通過出去的東西和甲骨開始研究,斷定了這位婦好的身份,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啊,真厲害」!

「武丁誰清楚啊」?許樂問道。

「武丁是商王朝的第二十三位國王,第二十位王盤庚的侄兒。盤庚繼位時,商王朝已經出現了內亂外患並舉的跡象,盤庚為了擺脫困境,將商王朝的都城遷往北蒙(即今豫州安陽)。盤庚完成遷殷的壯舉之後若干年,商王朝的中興之王武丁接過了王杖。

武丁的經歷,與近三千年後的羅斯國彼得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

武丁的父親小乙是盤庚的四弟,做夢也沒有想過自己能繼位為王。因此在武丁小的時候,小乙將自己的兒子武丁送到民間去生活。武丁沒有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王族血統,而是象一個普通人那樣學習各種勞作的知識,像一個普通人那樣經歷各種疾苦,從而為他未來繼位中興王朝奠定了基礎。也正是這段經歷,使他得到了築屋奴隸出身的傅說。

武丁是個性非常強、也非常富於情感和壯志的君主。婦好嫁給武丁之前的身份,是商王國北部方國的公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出身和見識。婦好十分的聰明,也有着超乎尋常的勇氣和智慧。商王朝武功最盛的君王武丁是她的丈夫,而武丁時代的赫赫武功中,有着婦好相當一部分的功勞。商王朝帶着濃烈的母系氏族遺風,這幾個形容詞用在商王后的身上,一點問題都沒有。婦好臂力過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達九公斤,足見她的身體強壯。而該兵器為大斧,更可見她的驍勇。

婦好和武丁,是一對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剛剛結婚的時候,武丁對婦好領兵作戰的能力還不是非常了解。某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外敵入侵,派去征討的將領久久不能解決問題,婦好便主動請纓,要求率兵前往助戰。武丁對妻子的要求非常猶豫,考慮很久之後,還是通過占卜才決定讓王后出征。沒想到,婦好一到前線,調度指揮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擊敗敵人,取得了勝利。」

「墓穴的裏面都出過什麼啊」?許樂想了解一些物品!

「玉龍,各種尊爵鼎,還有一件玉鳳,非常漂亮,此器與有商一代甲骨文中的鳳字極為似,是研究有商一代人心目中鳳的形像的極佳實物。玉鳳高冠勾喙,短翅長尾,作亭立回首欲飛狀,飄逸灑脫,舒展的長尾自然彎曲,尾翎有合有分,素潔無紋。身前有透穿鏤孔,更使鳳體豐滿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圓鈕,應是供穿繩懸掛之處。鳳的形像美麗、精巧,玉質晶瑩潤潔,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而持之難釋。」

許樂又想起了鳳凰霞披、鳳翅金翎的樣子!

「婦好為武丁留下了兒子,名叫孝己。還生了兩個閨女,分別是子妥和子媚。現在她的身份已經確定了的有王后、重臣、大祭司、諸侯和大將軍。」

許樂覺得完全不對,不是武丁有毛病就是婦好有問題,這怎麼可能啊?那已經不是女性氏族社會了啊!

「據初步了解,婦好一生征戰多達九十餘次,征討二十多方國,鬼方、土方、巴方還有東夷、南蠻,甚至還有從西邊來的印歐的原始人都被她打過!是位名副其實的大將軍啊!」

聽到這句話,許樂真的是想不佩服都不成了啊!

「甲骨卜辭上,有這樣的記載:「婦好要分娩了,不好。三旬又一日,甲寅日分娩,一定不好。女孩」;還有一塊甲骨上的記載則是:「出貞……王……於母辛……百宰……血。」所以現在我們判斷是難產或者是打仗的時候手上太嚴重了!

哎,許樂現在判斷可能確實打仗有問題,但是更多的還是有秘密,絕對不是這麼簡單。

但,最終她的生命定格在了「三十三歲」!

璀璨、徇爛,能夠與之相匹配的女子,許樂想了想,沒有,當然後世吹牛皮的不算,即使是算上也不成!

許樂聽完了之後,陷入了深思,怎麼聽着跟霍三冠將軍差不多啊,在最燦爛的時刻突然地隕落,歷史就這麼喜歡開玩笑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路衝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史路衝天
上一章下一章

268.當過祭祀的女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