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張成德聽完頭上冷汗都冒了出來,趕緊問道:「爹,這麼大的事情您怎麼不早說?」

張國正瞪了一眼說道:「你這小子每日裏就喜歡與那些文人舞文弄墨,這種大事豈能讓你知道?老夫原本想將這個秘密帶到墳墓里,哪想到現在卻出了事,這東西是誰送來的?」

聽張國正問起,張成德才想起門外送信的人,趕緊讓人將范同押進來,父子要詳細問個明白。

范同被抓在門外跪了足有半個時辰,這時他早就忘了發財的心思,心中默念只要自己平安活着出去就好了。

范同被帶到屋中,根本沒用張成德問,如同竹筒倒豆子一樣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同時那個礦泉水瓶他也沒敢私藏,一股腦的都交代出來。

張國正看着手中這個透明的瓶子不說話,瓊州這裏雖然不是內地,但因為地處交通要津,西洋玩意很多,但這種瓶子還是第一次見到。

張成德看到父親不說話,揮手讓人將范同帶了出去,等屋中沒人後才低聲問道:「爹,你看這些人是真的嗎?」

張國正邊撫摸著瓶子邊說道:「既然知道咱家的秘密,有八九成可能是當年二房的人!」

二房?怎麼又出來個二房,張成德以為自己的始祖就是張有光的獨子,現在看來並不是這麼回事。

「當年張公收養了張德,也就是咱家始祖后就來到了瓊州,張公到瓊州后與當地人成婚,生了一個親生兒子名叫張禮,這個張禮就是二房的始祖!」

張成德一聽有些糊塗了,張家在瓊山好幾百人,都是出自張德一脈,怎麼從來沒聽過還有個張禮。

「爹,那這個張禮以後去了哪裏?怎麼是咱家始祖張德繼承了千戶之職?」

「哎,這應該感謝張公仁義,當年張德成年後,張公將世襲千戶傳給了張德,並沒有傳給親兒子張禮,所以張禮一氣之下遠走他鄉,發誓再也不會回來,後來張德繼承千戶后還派人去找過這個弟弟,聽說在呂宋見到過,但張禮並沒有回來,以後經過幾代人後也就把這件事忘了,只有歷代的家主才知道一些。」

張成德聽完更加不放心,難道現在二房的人回來準備討要自己這個千戶?

「爹,難道二房的人回來準備要回這個千戶?兒子絕對不會交出去的!」

這個千戶可是張成德花了大價錢才繼承來的,豈能輕易的送出去?

張國正看了眼不成器的兒子,罵道:「這個海口所咱家已經經營了七代二百多年,豈能是他空口白牙就能要回去的?你以為朝中那些大人都跟你一樣是吃乾飯的?」

張成德被父親罵了一頓,但卻鬆了口氣,只要不是來奪取自己職務的就好。

「爹,那現在怎麼辦?既然是二房的回來探親,咱們是不是應該好生接待?」

張國正搖頭道:「這才是難題,如果是二房舉族遷回,那咱家是張士誠遺孤的消息早晚會泄露,到時候就不是你丟官職的問題了,能不能保住腦袋都兩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

聽完張國正說的,張成德重新擔心起來:「爹,那應該怎麼辦?兒子派人去將他們當倭寇都殺了?」

張國正沉思一會兒搖頭道:「不行,你派人先去將他們接來問問情況,不!不要派外人,你親自帶着四十名家丁去!」

當然這不是張國正心慈面軟不想殺人,這個老傢伙在雲貴作戰多年,豈能在乎幾條人命?他是害怕二房還有人留在南洋,萬一這些人被殺的消息傳到南洋那邊,到頭來倒霉的只能是自己。

張成德點頭答應,出門帶上四十名家丁,讓擔驚受怕的范同帶路,趕往海甸島海邊。

這時趙志寬一家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在鬼門關走了一著,趙志寬勸解著老伴,趙福祥一家則是在收拾車中東西。畢竟現在穿越到明代,看樣子是回不到後世了,既然這樣就要將手頭有用的東西盤點一下,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利用。

除了這台租來的別克商務車,趙福祥還帶了一個野營帳篷,打算在三亞野營來的,哪想到今年冬天這麼冷,帳篷還待在後備箱中沒有打開包裝。除了帳篷還有一些速食麵香腸等方便食品,還有野營用的瓦斯爐廚具等。

趙恆打開一個黑色方便袋驚呼一聲,叫道:「這裏面還有土豆,這可是穿越神器啊!」

孫晶聽兒子這麼說才想起來,這是他買的土豆番茄黃瓜青椒等應季蔬菜,孫晶是純純的東北人,實在吃不慣海南的飲食,所以買了些青菜準備自己動手做飯,哪知道一同穿越到明代了。

趙福祥也過來看了一眼,笑道:「有了這東西咱們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老婆立了大功!」

孫晶白了趙福祥一眼,問道:「怎麼明代沒有土豆嗎?」

趙恆將這袋子青菜小心收好后說道:「媽你不知道,土豆雖然明代傳到中國,但大規模種植是在清代,乾隆年間中國能養活上億人,土豆與玉米可是出了大力!」

聽兒子這麼說孫晶有些後悔,說道:「早知道這樣媽媽再買些玉米好了!」

「老婆放心,這裏是明代,玉米應該已經傳進了中國,咱媽學的就是農藝,培植出高產玉米還不是手拿把掐?」

趙恆這才想起奶奶是農藝師,高興的說道:「對啊,奶奶這次有了用武之地,海南這裏可是中國水稻的家鄉,聽說後世水稻基地就在海南,有了奶奶這尊大神,一定能培育出高產水稻!」

遠處的奶奶馬桂蘭聽到孫子的話,笑道:「寶貝這就說錯了,你奶奶我是東北人,東北什麼作物種植最多?當然是玉米,所以我只會培育玉米不會培育水稻!」

趙恆抱住奶奶親了一口,笑道:「奶奶自然是最厲害的,等穩定了我就去給奶奶找玉米種植,爭取早日培育出高產玉米!」

「小鬼,高產作物哪有你想的這麼簡單,如果沒有良種的話,最起碼要花上十年才能達到後世的畝產量,不過用這些土豆倒是能短時間產出大量糧食!」

馬桂蘭拿起一個土豆看了看,說道:「這是華南

(本章未完,請翻頁)

農業大學研究的金冠2號,出苗至成熟65天左右。株型直立,分枝較少,株高60厘米左右。塊莖較大,商品薯率達90%以上。」

專業人員果然不同,趙福祥在邊上問道:「媽,那畝產量呢?」

「如果土地肥料適合的情況下,第一代可以達斤的畝產量,但第二代以後就會退化,不過經過培育第四代開始產量穩定,可以達到三千斤左右!」

趙福祥一聽大喜,明代的糧食產量估計不高,現在這種土豆每畝能產三千斤,這不是神器還能是什麼?趙福祥知道這幾個不起眼的土豆是將來自己稱王稱霸的關鍵,趕緊小心的將土豆收好,避免受到什麼損傷。

趙恆看到爺爺,高興的說道:「爺爺不是說退休沒事情做嗎?到了這個工業基本空白的時代,爺爺可以大展拳腳了吧?」

趙志寬剛把老伴哄高興了,心情十分不錯,他笑道:「小子,重建一整套工業系統豈是你想的這麼容易?你爺爺是電氣工程師,參加工作就在火電廠,發電用電都可以,但鍊鋼做武器這可不行!」

趙志寬說完看了一眼兒媳婦孫晶,說道:「倒是你媽媽有了用武之地,中國古代嬰兒死亡率很高,你媽媽兒科出身,應該可以大展拳腳!」

孫晶邊收拾邊笑道:「爸,我學的是兒科不是產科,明代嬰兒死亡率高主要是出生的問題,不過提高嬰兒的營養倒是可以大規模減少死亡率!」

看到家人都一副興緻勃勃的樣子,趙福祥也笑道:「是啊!咱們一家都是技術出身,俗話說一技傍身走遍天下,看來咱們在這個時代活下去不成問題!」

趙恆知道爸爸鄉鎮幹部出身,當年學習不好託了關係進了一個中專學習文秘,95年的中專還包分配,畢業后就一直在鄉鎮混,農村工作經驗無數,但這個技術卻和他一點邊都靠不上。

「爸,你不是學文秘的嗎?明代可沒有什麼材料好些,再加上明代都是繁體字,你這簡體字根本沒人認識!」

趙福祥聽兒子擠兌自己,氣的說道:「怎麼?你老子官場經驗豐富,當地方官應該能勝任吧!」

「爸,明代官員可都是科舉出身,你在明代與文盲差不多,還想着當官?」

趙福祥被兒子懟的無話可說,氣的剛要罵人,這時紅樹林里人影晃動,一群人出現在海邊。

這夥人與剛才來的范同可不同,都身穿札甲,質量明顯比范同好的太多,手裏拿的刀也不是鏽蝕的樣子貨,而是閃閃發光的鋼刀。這伙軍士足有三四十人,一個個長的身材高大,當然這是與范同相對比,照比趙恆父子倆還是不如的。

趙家人剛才光顧的說笑去了,忘了派人在樹林邊警戒,這下看到讓人包圍了感覺大事不好,趙恆趕緊抄起球棒站在家人前面,趙福祥原想躲起來,但一想海灘就這麼大往哪裏躲?還有自己的兒子老婆都在這裏,沒辦法趙福祥只好抄起切菜的一柄菜刀,也站在趙恆身邊保護家人。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一家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