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緩兵之計

第85章 緩兵之計

忽沒里口氣平和地對兩位爭相出兵的王爺道:

「偉王,別理那些人,有些武將叫著要打仗其實是手痒痒了,想要搶戰利品,再不就是舒服日子過膩了,怕沒機會顯示自己。想練兵還不容易,冬天閑了,各部族集合青壯輪流練兵就是,訓練也可以比賽立功。讓百姓多過幾年太平日子,國庫多存下些銀子不好嗎?燕王,幽雲十六州不夠,多少州夠呢,晉國是藩屬國,石敬瑭稱臣納貢,等於整個中原都被契丹征服,這是多麼了不起的豐功偉業。還要划更多地盤到大遼版圖?還是想讓誰來代替石敬瑭?為了什麼開戰?契丹不是紙糊的,晉國也不是不堪一擊,打得血流成河,結果會比維持現狀更好嗎?」

安端被老樞密使噎得一愣一愣的,然卻沒有脾氣。忽沒里比他年紀還大,又是皇帝的親家,最重要的是說得有理,他張了張嘴又閉上了,扭過頭接著打瞌睡。趙延壽從來不喜歡做出頭鳥,更不愛做和當朝權貴硬杠的事,不尷不尬地咧了咧嘴,低下了頭。太子見二人慫了,瞪了他們一眼,冷笑道:

「維持現狀?那敢情好,不是咱們不維持,是人家不幹了。欽差都殺了怎麼維持,殺了就殺了,當沒有發生?」

「當然不是,樞密院準備派人去開封和石敬瑭交涉,要他給個說法。」

「交涉,哈哈,又是交涉。招納吐谷渾是交涉,朔州叛變是交涉,現在殺了欽差還是交涉。交涉出什麼結果來了?狗日的越來越囂張!」

忽沒里嘟囔道:

「朔州的事已經證明和開封無關了,他們也發兵參加征討了。」

朔州是代北五州之一,今年夏天,原來的晉將,歸附后被任命為節度副使的趙崇趕走大遼派在那裡的節度使耶律畫里,豎旗反叛,宣布不承認遼廷,仍然聽命於開封。然這事已經確認是趙崇自己乾的,和開封無關。樞密院發兵討伐,石敬瑭也派了軍隊助攻。至今還沒有攻下來。然主戰的總是理直氣壯,好像他們最愛國最勇敢,而主和的都是怯懦自私之輩。李胡繼續咄咄逼人道:

「接二連三搞出那麼多事,石敬瑭狗日的要不是兩面三刀,就是個窩囊廢,地方藩鎮他管不了,朝廷權臣也管不了。他管不了咱們幫他管啊,這幫狗日的以為結的盟吃了虧,正好,本宮還覺得虧了呢。皇上,這有什麼道理好講,不服就打,天下不是講出來的是打出來的,朱溫要是講道理就不會滅唐,李克用講道理也滅不了梁,十六州不是狗日的石敬瑭想讓的。沒有張屠戶未必就要吃帶毛豬,離了石敬瑭還有的是人,老樞密,你怎麼不對大家說說楊光遠,說說南唐呢?」

「楊光遠是誰?南唐怎麼了?」

安端不知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明知故問,睜開眼睛問了一句。雖然這是軍事機密,沒有在公開的會議上討論過,但無論是楊光遠還是南唐,早都暗自在朝廷重臣中活動,不會落下偉王的。李胡和他一問一答更來勁了:

「皇上,臣弟知道這是機密,可在座的都不是外人,事情到了這一步,應該可以說說了吧。」

德光被他們吵得頭昏,困意像蒼蠅般嗡嗡飛來,看了一眼李胡,心裡想,到底是年輕,一天一夜不睡,還這麼精神抖擻。李胡全當皇帝默許了,侃侃說道:

「楊光遠就是那個帶兵討范延光的主將。燕王早就說過,大賊討小賊,真讓你說中了。狗日的討范延光,一年多打不下魏州,石敬瑭大概看出他想擁兵自重,給姓范的鐵券,發誓饒他不死,范賊就降了。在大梁住了一陣,他要求回河陽老家,楊光遠非讓皇帝命他去自己做留守的西京洛陽不可。狗日的權重勢大,石敬瑭不得不答應。范賊去了就被他殺了。可憐范延光,以為是條龍,死的像條蟲。姓范的有錢,還記得秘瓊吧,殺了董溫琪一家,貪的就是這筆錢,秘瓊又被范延光殺了,銀子到了姓范的手裡,現在他被楊光遠殺,一半也是為了這筆銀子。楊光遠有兵有錢,就真的要造反了,只是現在還沒有公開。他被調到山東做平盧淄青節度使,封了東平王,正在那裡招兵買馬。和當年范延光一樣,暗中派人來聯絡請求支持,只要咱們答應,他的條件比姓石的優厚得多。我沒說錯吧,皇上?南唐胃口更大。那個李昪篡了吳,自己當了皇帝,改國號唐,說是李世民的後代,呸,一個撿來的養子,連祖宗是誰都不知道,還唐太宗呢。不說這個,這狗日的仗著江南富庶,吃了幾天飽飯,家有餘糧,就想恢復中原了。說只要契丹幫他實現,願意和咱們平分晉土。這我不是瞎說吧,皇上。」

安端動了動身子,伴隨著椅子的嘎嘎作響嗡聲說道:

「真的么?皇上,那還等什麼,打吧,管他這次殺拽剌的是姓石的還是姓安的,都一樣,先滅了安重榮奪下成德四州,再不行就打到大梁。姓楊的也好,姓李的也罷,我看都比姓石的王八蛋強。燕王,不是本王看不起你,打仗你不行,別和老皇叔爭,這仗歸我。出兵不走幽州,你在那兒好好守著,我出飛狐口,兩百里,半天不用就兵臨鎮州城。」

趙延壽沒想到半路殺出個截和的,想爭又不敢爭,不過又想,這會兒還沒到決定用兵部署的時候,爭也白爭,全當這是提醒自己,一定要提前私下好好活動,不能讓老傢伙把如意算盤攪黃了。

皇帝看著忽沒里,老頭不知是被對方的氣勢壓倒還是覺得他們不可理喻,抿著嘴唇不再爭辯,他又困又累,不想再爭下去,站起來說道:

「你們說得都不錯,這件事關係重大,應該召集文武大臣們一起商議商議。今天就先散了吧。」

李胡大為失望,怏怏道:

「皇上,人都被殺了,不能再拖了,再拖天下人都會看癟大遼,以後誰還會信咱們。」

安端道:

「對!皇上,兵貴神速,猶豫來猶豫去,等姓安的準備好了,仗可就沒那麼好打了。」

德光正好走到皇叔身邊,伸手要扶他,說道:

「打仗不是打獵,總不能說發兵就發兵,商議商議再定。」

兀欲搶上一步,扶起安端,老皇叔拍著他的手道:

「你也以為皇叔老了嗎?」

「哪裡,皇叔還精神著呢。」

走在回卧帳的路上,德光身子打晃,腳下有些飄飄然,兀欲上前攙住他的一條胳膊:

「皇上太辛苦了,從昨天早上到現在都沒有好好睡覺。叫步輦吧。」

「不用叫,就這幾步路。兀欲,你說朕是不是優柔寡斷呢?」

「皇上怎麼這麼說,臣侄聽到所有的人都說,皇上最是英明果斷了。」

「可是剛剛你聽到了,他們都說應該開戰,朕卻覺得難下決心。」

「北樞密不是也反對開戰嗎。皇上不必聽那些人的,他們不是為朝廷,是為自己。為了朝廷就應該慎重開戰。」

「你也這麼想?你說這仗該不該打?」

「朝廷大事臣侄不懂,無論打還是不打,只要陛下決定的,一定都是對的。兀欲只知道跟隨陛下。不打仗,臣侄不離左右保衛服侍。打起仗來,臣侄鞍前馬後做皇上的馬前卒、擋箭牌,其他臣侄不懂也不問。」

德光轉身拍拍他的肩膀:

「好。但這還不夠,你要好好學著點,朕還要派你大用場呢。朕是太困了,先好好睡上一覺再說。」

說商議商議,其實更多的是緩兵之計,局勢越混亂越要沉住氣,皇帝決心難下,想要再看一看、等一等。一連多日又獵了好幾場鹿,也開了幾次會,決策仍在繼續商議之中。拽剌被殺的消息傳遍了捺缽大營,隨扈的王公大臣們一邊縱情射獵,一邊在大吃大嚼酒酣腦熱之際高談闊論,都說晉國不堪一擊,只要鐵騎一出,幾天就能打到開封,讓石敬瑭和他的臣僚們老老實實,再也不敢造次。趙延壽一直留在大營,他雖然惦記著正在向邊境集結的燕軍,但也生怕失去了影響最高中樞決策的機會。最急不可待的是太子,他上下活動,製造輿論,好像大遼吃了虧不敢報復都是因為皇帝的昏聵和懦弱。

這天,德光一大早去給長春帳請安,想趁著太后沒有起床,問過安就回御帳做自己的事。他在帳門外道了早安之後,說道:

「兒子要去料理些雜事,不多打攪母后,請母后再多歇會子,待會兒貴妃她們過來陪您。」

話音未落,帳簾一掀,大宮女秋菊攙著太后款款地走了出來。述律平身上穿著藕荷色百花綉裙,套一件大紅金絲牡丹比甲輕衣,頭上梳著高高的雲鬢,戴了一頂百鳥朝鳳步搖冠,臉上淡淡地施了粉脂,打扮得停停當當。德光吃了一驚,問道:

「母后這麼早要去哪?」

述律平笑道:

「就許你們年輕人半夜打獵,我也想早點出去轉轉,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皇上用過早膳了嗎?陪母后坐坐不耽誤事吧。」

德光想說用過了,但知道母后不會相信,再說就是用過了,母后只說是陪她坐坐。想說有事很忙,可是今天沒有早朝,母后一定是知道的,除了早朝,一大清早還有什麼要緊的事連陪母后坐一會兒都不行呢。索性安下心來,上前一步扶著母后的另一隻胳膊,陪笑道:

「耽誤什麼都沒啥大不了的,好久都沒有陪母後用過膳了,朕也正好餓著肚子呢。」

在餐桌旁坐好,太後端起精緻的青花細瓷碗喝了口熱奶茶,好像漫不經心似地問道:

「皇帝,我聽說咱們的欽差被晉國的節度使殺了,過去多少日子了?還沒有決定怎麼對付嗎?」

今天太后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李胡這些日子到處鼓動武將們要求出兵不算,終於還是把太后這個殺手鐧抬出來了。不過今天的皇帝不同於前些日子,已經不再搖擺猶豫,而是更有底氣堅持慎重的主張了。他用筷子夾了一個熱氣騰騰的羊肉包子放到母後面前的小碟子里,答道:

「不是沒有決定,是決定等一等看,重大決策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衝動,更不能被人利用。殺欽差的節度使叫安重榮,石敬瑭正準備討伐他。兒子以為契丹這個時候應該在旁邊看一看,或支持開封朝廷平叛,可以施加壓力,但是不能製造混亂,干擾他解決內亂。看看石敬瑭如何處置安重榮,才能決定咱們對他的態度。母后說呢?」

述律平似乎有些意外:

「石敬瑭討伐安重榮?不是糊弄人的吧?出兵了嗎?消息準確嗎?」

「在母後面前怎麼敢瞎說。昨天開封派的一個使者到了,夜裡才到的,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其他人。說安重榮已經舉旗造反,石敬瑭八月初御駕親徵到了魏州,正準備北上討伐呢。」

好像怕太后不信,皇帝補充道:

「使者是晉的安國節度使,叫楊彥詢,母后要不要親自見一見?」

述律平怔了怔,道:

「我見他做什麼,不過是隨便問一句,朝廷的事有皇帝作主我還有什麼不放心。只是這個姓楊的不會是障眼法吧,石敬瑭北上不會是和安什麼榮合兵準備進犯大遼嗎?」

「母后多慮了,石敬瑭朕了解他,他還不至於頭腦發昏敢以卵擊石。咱們在幽州和飛狐口都準備了軍隊,他不仁就別怪朕不義了。朕把使者關押起來,就是給他一個警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85章 緩兵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