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後晉開國

第54章 後晉開國

九月十五日,契丹軍隊接近了距晉陽城北不到百里的汾河。這裡已經深入唐國境內六百多里,一路上鐵騎馳過山後的新、武、媯、儒和代北的雲、朔諸州,州中主戰主降勢力相持,紛紛閉門自保,既沒有出兵阻擊也沒有開門迎降,大軍如入無人之境。過了雁門關,一條大道直通晉陽,途中必經代州、忻州兩大唐軍重鎮。契丹軍旗浩蕩,延綿不下五十里,代州刺史張朗、忻州刺史丁審琦都是洛陽忠臣,但也只顧嬰城自守,讓敵軍如入無人之境。

發源於西北山脈的汾水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流過晉陽城北,繞過城東向南奔向大河。討伐晉陽的唐國軍隊已將晉陽包圍。李從珂知道石敬瑭勾結北虜,特意調一支重兵佔領位於汾水北岸的咽喉要地虎北口,然所遣軍隊的首領半路投奔了石敬瑭。唐軍主帥張敬達得知契丹軍隊南下,匆匆在晉陽城北汾水之南修築了工事,布署了大軍,嚴陣以待。

德光身經百戰,深諳兵貴神速的道理,甫一到達就派人潛入晉陽城中聯絡石敬瑭,相約立即發起進攻,搶佔虎北口。晉陽城被困三個月,城中箭盡絕糧,陷於絕望。契丹人六月就答應了九月出兵,然夜長夢多,情況隨時都可能變化,石敬瑭不能不提心弔膽。忽然聞聽援軍到來,一顆心終於落了地。可他卻不想立即開戰,援軍來之不易,萬一首戰受挫,契丹人可以撤軍而去,晉陽卻經受不起雪上加霜的打擊。他慌忙派人回復說,官軍強盛,不可輕敵,請待明日商議用兵之策,制定穩妥戰術之後再內外合力發動進攻。

石敬瑭的信使還沒到軍前,契丹人的戰鬥已經打響。耶律德光派三千輕騎直衝唐軍陣地。張敬達親自率軍迎戰,契丹潰不成軍,涉水北逃。唐軍乘勝追擊,卻不料正中埋伏,利用汾水,北軍將唐軍切為兩段,過了河的被包圍全殲,沒有過河的也被鐵騎追殺,逃走的只有部分騎兵,跑得慢的步兵不是被殺就是成了俘虜。張敬達騎馬逃脫,收攏殘兵,退保晉陽城南的大本營晉安寨。這一戰,唐軍損失一萬多人,耶律德光佔領了虎北口。

得知勝利喜訊,如蒙大赦的石敬瑭哪裡敢怠慢,立刻連夜出城。此時的晉陽城到虎北口已是一路暢通。這是沙陀叛帥和契丹皇帝的第一次見面,按照請求支援時的條件,陀帥要以皇帝為君父,實際上石氏此時此刻的心情,叫聲親爹也是心甘情願。進了帥帳,石敬瑭踉踉蹌蹌奔向主座,聲帶哽咽地喊道:

「生敬瑭者父母,救敬瑭者皇上!陛下千里馳援,救我水火,恩同再造,請受敬瑭一拜。」

初戰告捷的耶律德光正沉浸在得意和喜悅之中,見到眼前一個身材魁梧、鬢染白霜,比自己年長得多的半老武將感激涕零地跪倒膜拜,心裡更加高興,對此人也生出幾分好感。雖是早已在往來盟書中接受了君父的稱呼,為了籠絡人心,初次相見還是要給足面子。他趕緊起身,大步走過來把跪地之人拉了起來,握住那雙長滿老繭的手,哈哈笑道:

「快快起來,大帥奉天抗命,不畏強敵,可欽可敬,咱們前來援助是應該的,不必多禮。」

契丹軍隊的參戰和首戰的大捷使得唐國內戰形勢陡然逆轉。原本從五月下旬河東宣布反叛,唐帝李從珂就調集了河陽(今河南孟州)、安國(今河北邢台一帶)、保義(今河南三門峽附近)、義武(今河北定縣附近)、成德(今河北正定附近)、盧龍(今北京附近)六路大軍,以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為主帥,義武節度使楊光遠為副帥圍剿晉陽。七月宣武節度使兼中書令范延光平定了乘勢作亂的魏州張令昭,解除了洛陽的心腹之患,也加入了討伐大軍。李從珂傾全國之軍投入平叛,而石敬瑭僅有河東一鎮兵力,被圍困在晉陽城內,勝敗幾成定局。九月十五日一戰不僅解了晉陽之圍,而且消滅、擊潰了官軍的大批精銳。晉陽合契丹之兵緊接著反過來包圍了晉安寨,在寨南連營百餘里,隔絕了平叛大軍和洛陽的聯繫。

九月十八日洛陽得到張敬達戰敗的消息,從此之後便與前線音信斷絕。唐帝李從珂之前百戰百勝,憑著勇敢善戰從一個李嗣源的小俘虜變成養子,又成為功勛赫赫的左膀右臂,最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武力奪取了養父的皇位繼承權。然當上皇帝之後他才體會到統治天下的不易。登基到現在不過兩年多,從前叱吒風雲的氣勢不翼而飛,聽到敗信之後,他日夜醉酒哀嘆,不但亂了方寸,而且變得畏葸怯懦。九月二十一日,唐帝決定親征,第二天從洛陽出發,僅走了不到百里,就停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一帶)。大臣們揣摩聖意,知道他怕了,紛紛上書,說晉陽難成大事,契丹日久必退,勸皇帝不必冒險。李從珂就坡下驢不再前進。

皇帝不敢親自領兵投入戰爭,便調遣身處外圍沒有陷入包圍的其餘三路大軍火速救援。這三路大軍是:剛剛平定了魏州張令昭之亂的范延光,率兩萬魏州兵從東邊馳援;陝西耀州(今陝西富平、三原、涇陽、銅川一帶)防禦使潘環集合戍兵從西邊進軍;北平王趙德鈞統幽州軍隊自飛狐出代北,威脅契丹後路。這個決策本來沒有毛病,可問題出在趙德鈞身上。這位北平王心裡壓根不服李從珂,早就野心勃勃想要取而代之。更糟糕的是,唐帝身邊的親信勾心鬥角,想要將時為樞密使的趙延壽排擠出朝廷,慫恿皇帝派趙延壽統領兩萬禁軍前往潞州與趙德鈞會合,稱『盧龍兵前來赴難,應使延壽會之』。這一招使得趙德鈞如虎添翼。

這時有人提議,河東全靠契丹兵相助,而契丹前太子耶律倍正身在洛陽,應該立其為國主,乘北虜國內空虛,抽盧龍、魏州兩路軍隊護送他經幽州去皇都。國內故太子複位,契丹皇帝必然無心再戰,急忙回國爭位。唐軍集精兵沿途阻擊,必獲大勝。然有人反對,說以中原天子之尊,不能屈身以事夷狄。李從珂也許忘記了自己就是沙陀人,事夷狄算不上屈身,也許從來就是有勇無謀的武夫,沒有採納這個可能挽救他的釜底抽薪之策。

虎北口一戰之後,契丹軍將老弱輜重留在虎北口,進駐晉陽城南柳林,準備迎擊洛陽援軍。時光匆匆,轉眼就是白雪紛飛的十一月,張敬達沒有等來援軍,晉陽和契丹軍隊也都沒有發動下一步的戰鬥。

趁著戰爭的間隙,晉陽做了一件改朝換代的大事。十一月十二日,郊外築起一座高壇,石敬瑭焚香祝天,接受契丹皇帝冊封登基為帝,改後唐長興七年為天福元年。李從珂早已將李嗣源的長興年號改為清泰,這時本應是清泰三年,然石敬瑭不承認新年號,仍然沿用長興。新晉朝宣布天下大赦,分封百官,立李嗣源的女兒李氏為皇后。

石敬瑭即位之後,知道只有借契丹兵力和洛陽決一死戰,消滅李從珂,自己這個皇帝才坐得穩。耶律德光也明白,雖然晉陽之圍已解,立了兒皇帝石敬瑭為中原代理人,然只要晉軍不能最終戰勝唐軍,一切都會得而復失。第一步就是要消滅被圍困的張敬達軍,削弱唐軍的實力,打擊敵人的士氣,再籌劃繼續進兵事宜。

這一天,在柳林御營主帳里,耶律德光正和太子李胡、隨徵文武商議戰爭方略。李胡道:

「皇上,咱們在柳林駐軍兩個多月了,到底是進是退,應該趕快決定。聽說洛陽派趙德鈞出兵山後代北,這是要斷咱們的退路啊。姓石的有什麼本事?差點就被困死,指著咱們救了他,難道還要指著咱們幫他打下洛陽嗎?打得下還好,萬一有點什麼磕絆,可就滿盤皆輸,回都回不去了。」

耶律李胡原本想自己率軍出征,他的目標不是洛陽和晉陽,而是想趁著石敬瑭內外交困,趙德鈞奉命平叛,把代北、山後九州奪下來,變成勢力範圍。因為他深知,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帝國開疆擴土,而是看來伸手可及,卻又岌岌乎可危的皇位。雖然皇太子名分已定,最可惡的蕭溫已死,但外憨內奸的皇帝怎麼會甘心將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呢。皇帝正當盛年,述律已經七歲,小罨撒葛都兩歲了。如果皇帝向父皇一樣活到五十五歲,還有二十年時間,那時述律和罨撒葛都風華正茂,怎麼會眼睜睜看著大寶落入他人之手。所以自己必須抓緊時間積累戰功、擴充實力、鞏固儲君地位,讓自身處於不敗之地。退可以等到皇帝駕崩順位繼承,進要能夠在必要時武力奪位。然母后這一次沒有支持他,和晉陽的結盟得以實現,皇帝決定御駕親征。李胡本可以留在皇都,以太子身份監國。扈駕從征還是留守監國,他和親信進行了一番仔細的考量,權衡之後決定選擇前者。於是他便隨軍來到晉陽。

李胡的話引起許多人的共鳴。有人點頭有人稱是,就連死對頭忽沒里都蹙緊眉頭沉吟不語。耶律德光又何嘗不知道目前處境的艱難。臨行前,戰爭經驗豐富的太后曾當面囑咐:

「救援晉陽,扶持一個歸順契丹的中原皇帝是一本萬利的事,但千里深入敵境又萬分危險,你打再多的勝仗,要是回不來,就是全軍覆沒。所以只要得到情報說趙德鈞出兵山後扼住了歸路,不管勝負如何都要立即撤兵。」

如今洛陽來的消息說李從珂已經走了這一步棋,派趙延壽會合趙德鈞背後抄襲,撤軍看來刻不容緩。可是德光不甘心。晉安寨已經圍困兩個月,軍寨不比城池,不可能堅持半年一年,明知挺不了多久就要陷落,此時撤軍,等於讓唐軍絕處逢生,將剛剛冊立的晉國皇帝送到官軍的虎口裡當點心。不僅御駕親征前功盡棄,和唐國的仇結得更深,還會讓自己威信掃地,李胡更加得意。知道皇帝為難,李胡又火上加油道:

「皇上,不能再猶豫了,當初出兵臣弟就曾反對過,想要不戰而得代北、盧龍哪有那麼容易,不如打他狗日的石敬瑭,自己去奪,那有多牢靠。哎,不說了,事已至此,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讓姓石的靠自己吧。咱們救了他一命已經仁至義盡,他有本事拿下洛陽,就做他的兒皇帝,沒本事打敗官軍,就當咱們白跑一趟,怎麼著也比讓弟兄們死在外面強。」

忽沒里道:

「皇上,不如這樣,咱們已經兌現了承諾,援軍來了,仗打勝了,御駕完全可以凱旋而歸。微臣留下,繼續幫著晉軍作戰,咱們兵分兩路。只要皇上平安迴鑾,微臣在這裡就可以放手一戰,怎麼也不能把到手的肥鹿放跑了。」

「這可不行,要撤一起撤,御駕一走,軍心必散,圍困晉安本來就兵力不足,撤走一半哪還夠用。再說進軍容易撤軍難,邊撤就要邊打,皇上扈駕的軍隊也不夠啊。這樣會兩頭顧不上。」

一個人悶聲悶氣地說道。德光一看,說話的是南府宰相鶻離底,他剛剛因為虎北口一役作戰怯懦遭到切責。此人的老毛病又犯了,德光想要訓斥一番,可是話卻說不出口,因為這一次老傢伙說的確有道理。

這時轅門守將急匆匆闖進帳中,大聲報告道:

「皇上,有人送來密信。」

「人呢?誰的信?」

德光一見守將親自來報就知道事有蹊蹺,急忙問道。

「信使在外面,是北平王趙德鈞的信。要求當面呈送皇上,還帶來了一車金銀財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章 後晉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