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意氣風發

第99章 意氣風發

等到消息證實北軍確實撤退,黎陽城的議事廳里炸開了鍋。有的人大惑不解,有的人暗自鬆了口氣,還有好幾個人大叫要擺酒慶賀。一個面色如棗、身材魁梧的大將摞起袖子,一拳砸到茶几上,站起來大聲嚷道:

「諸位,我們在這裡幹什麼呢?邊境線在哪?敵人已經被咱們打敗了,現在應該去追啊!趁他們逃跑,殺他個屁滾尿流!」

張從恩坐在大帳的主位,雙手按著桌子,蹙眉道:

「馬太師,不能追,敵人狡猾,很可能是疑兵之計,忘了去年在元城么?」

馬太師叫馬全節,對張從恩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他和這傢伙官職相當,都是檢校太師,同樣的大鎮節度使,還並列北面行營副招討使。之前讓這傢伙一頭是為了顧全大局,讓臨時湊起來的各路聯軍不至於互不統屬指揮混亂。另外也因為張從恩畢竟年長兩歲,又是貴戚。他的女兒嫁給了石重貴,可惜死得早,沒趕上女婿登基,後來追封了一個皇後頭銜。然從前沒打過交道不了解,打起仗來才發現,此人昏庸懦弱,只會當縮頭烏龜。去年戚城大戰時,他是鄴都留守,帥府所在的魏州城被包圍,他縮在城裡一箭未發。這次又屢次陣前逃跑,要是再聽他的,晉軍完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也毀了。氣憤道:

「疑兵,疑兵,只知道怕疑兵,還打什麼仗!這麼多軍隊在這裡是幹什麼的?等著挨打的嗎?」

眾將又亂紛紛叫嚷起來,有的支持守,有的主張追,張從恩最怕別人說他懦弱,氣哼哼道:

「誰要追誰追,沒人攔著,只是上了當別說是本帥讓你們去的,損兵折將的罪名自己擔著。」

拚命的買賣還要擔違抗命令的責任,誰願干呢,眾人一聽都不動了。馬全節一跺腳回了自己的軍帳,立即讓幕僚執筆給朝廷寫了一份密奏。先向皇帝恭賀大捷,把漳水之戰和安陽橋禦敵添油加醋描繪成了不起的勝利,說敵人潰不成軍狼狽而逃。又告了張從恩一狀,說他如何在漳水不救皇甫遇、如何在相州搶先逃跑和其他種種劣跡,最後道:

契丹外強中乾,安審琦一戰把契丹皇帝打得狼狽逃竄,符彥倫五百士卒頂住了趙延壽大軍進攻,要不是張從恩怯懦逃跑,早就把侵略強盜打得有來無回了。如今契丹大敗而歸,軍心渙散,不堪一擊。應該乘勝北伐,收復幽雲。皇上一代明君,英睿神武,定能建此萬世不朽之功業。

密奏送到開封,先到了桑維翰手裡,但寫明是上奏皇帝的,他不敢扣留,立即請求覲見。進了後宮,見馮玉正在皇帝身邊說話,將信遞了上去,同時說道:

「皇上,馬全節盲目自大,他的話不能輕信。」

石重貴看了一遍,臉上放出光來,將信交給馮玉,國舅爺讀罷拍起手來:

「真他媽的有種!以為晉國武將死光了,沒想到還有個馬全節!陛下,我早就說夷狄禽獸是嚇唬人的,從先帝那時算起,他們打過幾場像樣的大仗?看看最近吧,馬家口一戰被李守貞打得大敗,戚城兩戰陛下親自和它交手,不用我說就知道如何,這次南侵又狼狽而逃。陛下,北伐的時候他媽的到了!奪回幽雲十六州,洗刷先帝恥辱,萬古留芳的機會就在眼前!」

桑維翰嚇了一跳,馬全節鼠目寸光,國舅更是瘋狂,要是把皇帝煽動起來就糟了。可又不能直接駁斥當紅國舅,便道:

「陛下,北伐可不是小事,要是有這個想法,一定要召集群臣好好商議。太原王德高望重又是北面行營都統,最好把他請來。」

他指的是去年剛被封為太原王的劉知遠,在宰相看來,國中最有頭腦的武將非此人莫屬。石重貴道:

「太原王?此人擁兵自重,去年朕命他帶兵增援,他在井陘關外觀望不前,難道不是有二心嗎?莫非他就是下一個楊光遠?」

桑維翰知道劉知遠和皇帝之間的心結,石敬瑭臨死前召劉知遠入朝輔政,當時想要託付給他的是幼子石重睿。那時還是齊王的石重貴私扣了這份聖旨,兩人因此結下深怨。然國家危亡之際,身為皇帝,還不該拋開個人恩怨嗎,道:

「太原王是開國功臣,對朝廷忠心耿耿,如今大敵當前,皇上一定要籠絡人心,君臣合力啊。」

馮玉驟升學士、侍郎還不夠,一心想當匡扶天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嗤道:

「丞相當皇上是不懂事的深宮弱主嗎?陛下可是指揮千軍萬馬親自和契丹人打過仗的,如何對付侵略強盜還用問別人嗎?」

石重貴今年三十二歲,正當年輕力壯。登基兩年多以來我行我素,在後宮頂著世俗壓力硬是娶了寡嬸為後,在戰場親自披掛打退了強大的對手,愈加意氣風發自信爆滿。桑維翰忍辱負重、卧薪嘗膽的勸誡飽經世故的石敬瑭聽得入耳,血氣方剛的石重貴卻當作耳旁風。他心裡的天平已經傾斜,揮揮手道:

「好了,朕知道了,你們都下去吧。」

回到寢宮,千嬌百媚的馮皇后迎了上來。

這個女人比石重貴大好幾歲,到底大多少,沒有人知道。她的娘家雖然是仕宦之家,在女兒第一次出聘時也合過八字,然那些記錄早都找不到了,就是找得到也不會拿出來。皇帝迎娶她時要突破輿論的重圍,又急著想入洞房,哪還顧得上查什麼生辰八字。然年齡並不重要,只要喜歡就行,美麗的成熟女人如同盛開花朵,醇厚美酒,再好不過。別人說皇帝亂倫,他卻說娶寡嬸怎麼了,唐明皇還娶未寡的兒媳呢。再說石重胤不是叔叔是哥哥,義父將幼弟收為養子了,不是還在名字上加了一個「重」字嗎,寡嬸其實是寡嫂,並沒有亂了輩分。

皇帝一見這個女人就眉頭大展,笑逐顏開,一把將她摟在懷裡。馮氏推開丈夫,嗔道:

「別猴急似的,時間多著呢。我問你,剛才皺著眉頭想什麼呢?」

石重貴拉著女人的小手坐到床邊,撫著那白膩的玉指,一五一十說了朝堂上發生的事。馮氏聽罷撇了撇嘴角:

「我哥哥是自己人,他是真正為你好。桑維翰是先帝的人,一心只想著石重睿那小子,生怕你打敗契丹,收復幽雲,把過去的恥辱洗刷乾淨,功勞蓋過先帝,小崽子就斷了奪回皇位的路,所以才不讓你北伐。陛下文韜武略英明神武,契丹人是你的手下敗將,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皇后的話戳到了皇帝的痛處也騷到了他的癢處。越是大位得來不正越是要證明自己業偉功高,越是好不容易娶到的女人,越要在她面前顯示自己超凡脫俗。他覺得人人都在背後議論大寶本應是石重睿的,馮玉為了在朝中樹立權威,誰反對他他就說誰是想扶那小子奪位,把對手置於死地,說得這事更成了皇帝的一塊最大心病。而女人的誇獎則讓他愈加豪情萬丈。笑著說道:

「這朕豈能心中無數。你等著,朕一定把幽雲十六州奪回來,讓心肝寶貝兒和朕一起光宗耀祖萬世流芳。」

一月二十五日,離趙延壽從湯陰撤軍還不到十天,晉帝的聖旨就傳到軍中:

「諸道徵兵,準備北伐。」

也許是戰機不等人,也許是皇帝迫不及待,三天後的一月二十八日,石重貴就從開封出發了。這一次他又要御駕親征。

差不多與此同時,朝廷還做出了幾項重要的人事調整:

張從恩調去山東做天平軍節度使(轄曹、鄆、濮、齊、棣等州)。馮玉任戶部尚書兼樞密使。

二月初,石重貴駐蹕澶州,親領中軍守衛黃河防線,命馬全節率黎陽各路軍隊北上與恆州的北面行營都招討使杜威會合,向契丹境內發動進攻。

為了防禦北敵的侵略,上一年晉廷剛剛任命劉知遠為北面行營都統,杜威為都招討使,兩人同為北方戰區的最高統帥。此時的石重貴已經不信任太原王,將他排斥在北伐大軍之外。劉知遠才不想參加這個在他看來是瘋狂的行動。他站在河東的黃土高坡上遙望東方,彷彿看見一隊隊士兵開向北方,對身邊的侍衛首領郭威說道:

「中原民窮財盡,自守猶恐不及,如今又要挑釁強胡,勝了埋下隱患,敗了更不知怎樣,真是令人擔憂。」

郭威道:

「皇帝不用主公,主公又何必替他操心呢。河東山川險固,人馬剽悍,不打仗務農蠶桑,打起仗可進可退。有這樣一個成就霸業的地方,主公正好靜觀其變。」

卻說耶律德光,這次緊急撤兵的原因之一是感到了孤軍深入的危險。當時恆州聚集著大批晉軍,敵人北方戰區的最高指揮,北面行營都招討使杜威就在城中。而聖駕已經越過洺州,到了磁水北岸的邯鄲,把恆州遠遠拋在後面。當聽說遇到敵人大軍時,眾將都認為是晉軍主力出來迎戰了,會和背後的杜軍形成夾擊之勢。除此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皇帝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寒冬出兵本是常事,契丹人最喜歡冰天雪地打仗。北方人抗寒,士兵都有皮毛裹身,比起怕冷又沒有保暖冬衣的南方兵來,還沒有開打就勝了一籌。然這次頂風冒雪騎馬顛簸了一個多月後,皇帝就發起熱來。他一直以為自己正當盛年,爬冰卧雪、風餐露宿不是回事,這時才發現歲月和戰爭留下了內外傷病,肥甘厚膩、酒色無度也銷蝕了強健的筋骨,已經不復年輕。忽沒里怕消息傳到敵人耳中對深入敵境的聖駕和大軍不利,勸說皇帝先撤回國內,再做打算。到了幽州,忽沒里又建議御駕暫回上都療養。南伐來日方長,休息個一年半載,再重來一波新的攻勢未嘗不可。

御駕緩緩而行,這時已是三月初,延綿的燕山漫坡翠綠、山花爛漫,清明姍姍而去,穀雨瀟瀟而來。鑾轎走在古北口山路上,坐在車中的耶律德光對旁邊騎馬隨行的忽沒里和兀欲說道:

「朕覺得身體好多了。南伐不應半途而廢,今晚在這裡駐紮一夜,明早返回幽州,和魏王一起商議下一步的軍事。」

忽沒里道:

「皇上安心迴鑾,回到上京,照樣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再次進攻,眾將都會執行命令。皇上是一國之主,除了前線,後方國內也有事等著處理呢。再出兵聖駕不必親征,名將如林,何必親冒矢石呢。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才是九五至尊的事。」

皇帝輕咳一聲,嘆氣道:

「朕也想歇,連南伐都想放棄。可是不行,有人正等著看笑話呢。朕不能勞師糜餉、無功而返,讓人說會同盛世是個笑話,朕被姓石的父子騙了。一定要讓石重貴請罪投降,俯首稱臣。這一仗不勝,朕死都不會瞑目。」

兀欲已因軍功升為獨領一師的大將,不過他和其他武將不同,只要沒有任務,隨時都可以陪伴在皇帝左右。他隨著馬的步伐,有節奏地晃動著身子,不疾不徐地說道:

「仗當然要打到敵人投降,要是連晉國都打不過,天下強國就白當了。這兩次不是因為打了敗仗,都是皇上主動施行的戰略撤退。想當年太祖皇帝征服幽州打了二十年,不過得了平州,佔了些村子,建了些堡寨,為後來得到幽州打下基礎。皇上征服中原,這兩次才試試水的深淺,就一下打到了黃河,怎麼能算無功而返。皇上放心,軍隊將士心齊著呢,朝廷里皇上的威望也沒有人能動搖。樞密使提到國內的事,臣侄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99章 意氣風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