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稱帝

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稱帝

一時間王勉陷入了抉擇,他不知道自己應不應該回去,按照他以往的性格他應該回去。

但是他猶豫了,因為他心裏清楚,這次自己一旦回去了,那就只能永遠待在京城裏,做一個富貴閑人了。

而自己之前得罪過的人,不會讓自己好好活着的,所以他猶豫了,他捨不得了。

此時王勉的腦海中,閃過了他的一生,從小在家中練武,好不容易長大了。

少年從軍,在屍山血海中拼殺,然後碰到了上司吞沒功勞,最後遇到了當今皇上。

他發現自己變了,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了,他變得害怕了,他怕自己失去這一切。

過了許久,他終於想通了,他回到案前寫了封信,讓人送了出去。

而此時的西北大營,卻是一片肅穆,因為理國公甘崇岳,到底是沒有挺住,逝世了。

此時的袁文殊,臉色凝重的看着眼前的棺槨,並且帶頭拜祭甘崇岳,隨後就把諸將叫到了中軍帳內商議。

「各位,伯父的突然病逝,讓我們有些措手不及,但是眼下可不是傷心的時候。」

「眼下在外面,可還有一個大敵沒有解決呢,我們現在可不能大意啊,我知道,你們當中,有的人還是不服氣。」

「但是眼下的局勢,你就是不服氣,也得給我憋著,伯父既然病逝了,那本侯,就是西北的掌舵了。」

「現在西北的一切都得聽我的,在這種時候,你們要是違抗軍令的話,那可就不要怪我袁某人不講情面了!」袁文殊道

眾將聽了之後都沒說什麼,但是從他們的表情中,袁文殊看出了些什麼,所以心裏也放鬆了一些。

而就在這時,賬外進來一人,手裏端著封信跪地道「啟稟將軍,夏國那邊送了一封信過來,說是他們主帥寫的。」

「嗯?王勉寫的信?這種時候他寫的哪門子信?莫非是看熱鬧的?拿過來本侯看看。」袁文殊道

袁文殊打開手裏的信就看了起來,看完了之後袁文殊眉頭緊鎖,他不知道王勉是真的打算這麼做,還是一招緩兵之計。

但是他覺得可以一試,畢竟眼下自己這邊的將士,雖然數量比西夏多,但卻並沒有西夏之兵的實力強。

所以他覺得可以一試,但是他又怕出現什麼危險,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賭這一局。

「楊新,你去整頓兵馬準備迎敵,其餘各部各司其職,務必不能亂。」袁文殊道

「侯爺,這信上說了什麼?您怎麼?」秦昭道

「這信是王勉寫的,他給了咱們一個選擇,若是現在出城迎戰,那他會就勢退走。」

「若是我們繼續穩坐釣魚台,他就會大肆破環周邊的鄉鎮和村落。」袁文殊道

「什麼?他這是急眼了啊,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這麼做?」秦昭道

而其他的將領雖然沒說話,但也是紛紛看向了袁文殊,在等他給一個說法。

「王勉之所以這麼做,其實和本侯確實有關,本侯讓人去西夏國都,散播了王勉,跟本侯合作的消息。」

「現在看來,是計策起了效果,應該是夏國皇帝下了聖旨,王勉現在有些左右為難了。」袁文殊道

「侯爺,可是就這麼出城迎敵,萬一其中有詐,那豈不是?」秦昭道

「所以本侯才會讓楊新去準備,讓你們各司其職,這樣哪怕其中有詐,也不會動搖咱們的根基。」袁文殊道

「可是,那楊將軍那邊會不會?」秦昭道

「哼,本侯既然這麼做,那就是有一定的把握,但是這世間之事,哪有十足的把握啊,所以風險還是會有的。」袁文殊道

說完之後,袁文殊就沒管這些人的想法,而是直接出了中軍帳,往西南駐紮的方位走去。

很快就到了地方,在楊新的軍帳中,袁文殊道「楊新,這次風險很大,但是收益也不小,你現在告訴本侯,你想不想去?」

「你若是不想去的話,那本侯可以換人。」袁文殊道

「侯爺,這行軍打仗哪能沒有風險啊,不光是末將,就連兄弟們都心知肚明,所以您就放心吧。」楊新道

「好,你果然沒讓我失望,去準備吧,本侯就在這等着你們回來。」袁文殊道

西南大軍很快就出發了,袁文殊在楊新的營帳里,焦急地等待着,說不緊張是假的。

雖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但說是這麼說,實際上心裏又怎麼會沒有感覺呢?畢竟這人心都是肉長的。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三天,這三天裏袁文殊都沒有回家,而是一直等在大營里。

皇天不負有心人,,袁文殊終於等到了消息,看着眼前的信件,袁文殊急激動的手都有些顫抖了。

等他看到信上的內容后,早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來,打贏了,或者說是自己的計策贏了。

王勉的軍隊,在碰到楊新所率領的軍隊時,那是大敗虧輸狼狽不堪,而楊新雖然一路勢如破竹。

但是他並沒有太過分,而是遵從袁文殊的話,就在後面遠遠地跟着。

所以當時戰場上,就出現了滑稽的一幕,楊新的西南兵,在不緊不慢的追着王勉的西夏兵。

而王勉這邊則是亂中有序穩步撤退,雙方都很有默契,最後一直被楊新送出了國境。

袁文殊拿着手裏的捷報,走回了自己的中軍帳,然後把眾將重新召集了起來。

「諸位,楊新送來了捷報,王勉的軍隊已經撤回了西夏,短時間內他是不敢來了,畢竟在他們國都中,還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呢?」袁文殊道

而眾將聽了之後都很是驚訝,但是隨後又很是放鬆,畢竟這場仗算是打完了。

雖然有些嫉妒楊新的狗屎運,但是那也沒辦法,易地而處,他們可不敢帶着人去冒險。

七天後,楊新回來了,袁文殊給他們發了賞銀,並且慷慨激昂的鼓勵了一番。

之後就開始了狂歡,而袁文殊這邊,則是回了自己的中軍帳,開始整理起報功的文書。

這場國戰,就這麼虎頭蛇尾的結束了,雖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是他知道,自己應該是回不了京城了。

事情的發展也不出他所料,西北大捷的消息,傳回到京城的時候,引起了軒然大波。

引起波瀾的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理國公的病逝,這才是京城驚訝的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對於袁文殊的安排,畢竟理國公病逝之後,袁文殊就要直接接替他的位置了。

這讓朝中的大臣們,都多少有些擔心,但是劉威對此卻一點都不擔心,不光如此。

他還對袁文殊很有信心,無論誰問他的意見,他都對袁文殊表示了支持。

再加上西北,也沒有其他人能頂上位置,所以承佑帝正式下旨,加袁文殊為太子太保並西北統制一職。

袁文殊也就正式的成為西北的二號人物,執掌西北邊軍,一時間朝堂震動、

不過因為劉威的存在,所以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風波鬧出來,一切又歸於平靜。

時間慢慢地流逝過去,因為西夏這邊的失敗,所以遼國那邊也無疾而終了。

承佑三年,西夏傳來消息,涼王李繼宗造反,王勉起兵平叛,涼王因為有其他皇室支持,所以一直打的有來有回。

而袁文殊收到這個消息后,卻並沒有理會,反而是讓人,繼續往西夏國都傳遞假消息。

一時間西夏國都是流言四起,皇帝就是再信任王勉,也難免犯起了嘀咕。

但是畢竟他也不傻,自毀臂膀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但是這根刺就留在了心裏。

承佑四年夏,西夏的叛亂被王勉平定了,王勉加封了天下兵馬大元帥一職,一時間風頭無兩。

而袁文殊這邊也因為這件事情被詬病,但是後來一個小道消息,就在靈州傳開了。

說袁文殊之所以不出兵,完全是因為跟王勉商量好了,等王勉那邊造反成功后,會割讓三洲之地給大魏。

這消息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所以大部分人都信了,這其中就包括西夏的探子。

等這個消息傳回西夏后,西夏皇帝更加疑心了,畢竟王勉,現在可已經是天下兵馬大元帥了。

已經封無可封了,他有造反的心思也實屬正常,畢竟易地而處,自己都不敢保證,自己會不會有這個心思。

於是西夏國內的情況越來越緊張了,而作為漩渦中心的王勉,他自然也清楚自己的處境。

所以在承佑五年的時候,再也忍不住的他,決定先下手為強,一舉控制了京城。

但是皇帝也不是吃素的,早就料到了會有今天,所以已經提前控制了他的家人。

並且收買了他的心腹,最終一代大將就此落幕,而王勉的下場,也刺激到了袁文殊。

所以袁文殊這邊,給西南送去信件,讓他們抓緊練兵,而袁文殊這邊則是上奏承佑帝。

趁着眼下西夏不穩,攻打西夏開疆拓土,本就有這心思的承佑帝,當即同意了。

所以在承佑六年春,袁文殊正式起兵攻打西夏,一路上是勢如破竹,根本就無人可擋。

因為王勉的關係,所以西夏皇帝處置了相當一批將領,這些都是跟着王勉,東征西討的沙場老將。

因為他們的倒台,新上來的將領都是些紙上談兵之輩,所以根本就不是袁文殊的對手。

袁文殊並沒有急着推到西夏國都,而是穩站穩打的消化地盤,一步步的蠶食。

而看到有便宜占的金國,自然也不甘示弱,派出大軍收復失地短短半年的時間,就收復了兩州之地。

此時的西夏皇帝慌了神,趕忙派人去信遼國,請他們幫忙,而遼國這邊也怕魏國做大。

所以也是起兵寇邊,而承佑帝這邊也不是傻子,派出使節去了金國,達成了同盟。

局勢瞬間就變成了四國大戰,而這一切對袁文殊都沒有任何影響,他還是按照自己原來的計劃,穩紮穩打逐步蠶食。

等到承佑七年秋天的時候,袁文殊已經拿下了四州之地,並且已經消化的差不多了。

就在袁文殊打算繼續進攻的時候,西南傳來消息,承佑帝突然下旨,撤了錢勁松的鎮守之位。

而袁文殊此時,安排人秘密前往西南交代了什麼,新任的西南鎮守還沒等到西南,就被劫殺在了路上。

承佑帝收到消息后是大發雷霆,他連夜把劉威召進了宮中,兩人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但是第二天就傳來了噩耗,秦國公劉威,在自己的府上自殺身亡,一時間京師震動。

京城的西北人馬群龍無首,就在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全旭站了出來,安撫好了西北的各方人馬後。

趕忙派人去給袁文殊送信,他同時讓西北的各位將領,都給西北送信,就是為了防止半路被劫殺。

實際上也不出全旭所料,西北將領派出的大部分信使,都被截殺了,但是因為數量夠多,所以難免有些漏網之魚。

袁文殊看着手裏的信件,一時間很是自責,若果自己不那麼激進的話,祖父就不會被自殺了。

但是隨後他就從悲傷中反應了過來,迅速整頓兵馬,同事去信西南,他準備起兵了。

隨後派人送信給全旭,然後看着眼前的沙盤

聖旨到了西北,內容是讓袁文殊回去弔唁,袁文殊接旨后就打算動身了。

所以這一路上走的很快,根本就不是正常的速度,而全旭這邊收到信件后。

也行動了起來,直接讓西北的人馬看住北方大營,隨後讓梁浩帶着人馬入城。

此時的禁軍,在沈從興的指揮下才反應過來,但是全旭這麼些年也不是白混的。

所以趁著禁軍內亂,全旭帶着梁浩殺進了皇宮,控制了承佑帝等人。

此時的英國公,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竟然放棄了抵抗,反而加入了全旭他們,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

等袁文殊到達京城的時候,該準備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他在群臣的山呼中,黃袍加身,登上了帝位。

袁文殊坐上皇位后改國號為明,並且大肆的封賞有功之臣,同時讓西南的兵馬,開始肅清國內的原宗室。

至於袁維信?自然已經當上太上皇了。

此時的坤寧宮中,袁文殊對着明蘭道「娘子,我許你母儀天下。」

(全書完)

7017k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知否從袁家庶子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知否從袁家庶子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稱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