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大亂戰(下)

番外2:大亂戰(下)

這場戰爭絕對比歷史上任何一場戰爭的規模都要龐大。

除了新羅馬帝國之外,幾乎所有主權國家都加入了進來。

奧斯曼帝國最終還是加入到了歐羅巴陣營之中。

好在董書恆早就在阿拉伯半島有所準備。

這些年,阿拉伯人在復興軍的支持下已經積蓄了不少的實力。

就在奧斯曼人宣戰的同時,其東部的幾個帕夏紛紛宣佈獨立。

鮑有志的印度洋艦隊派了一支分艦隊就將奧斯曼人位於紅海的艦隊給全殲。

然後趙大志的北非軍團北上沿着紅海西岸殺入埃及。

阿里王朝的軍隊一觸即潰。

不過,很塊歐羅巴聯軍派兵到埃及作戰。

雙方在廣闊的沙漠中戰得難捨難分。

紅海東岸的阿拉伯人則控制了沿海地帶。

阿曼王朝統一了整個阿拉伯半島。

他們是也是華夏共同體的成員國。

此時他們出兵二十萬直接懟上了奧斯曼人的后心。

戰線被一路推到了小亞細亞。

復興軍在地中海東部終於有了一個立足點。

當然了,復興軍的海軍飛不過來,但是這依然讓整個歐羅巴震動。

就當大家將目光集中到奧斯曼帝國和阿里王國的時候。

大英帝國的開普敦殖民地出事情了。

因為就在兩年前,開普敦殖民地北部發現了大量的金礦。

大嚶帝國因此賺得盆滿缽滿,要不他們怎麼敢跟復興軍叫板呢。

就在大嚶帝國全心投入到戰爭中去,他們以為在開普敦放一支艦隊就好,加上弗蘭西人控制的馬達加斯加,可以防止復興軍海軍進入大西洋。

但是問題偏偏卻出現在了陸地上。

因為戰爭的需要,嚶國人向當地布爾小地主增加稅收。

而這些布爾人早就對英國人霸佔金礦而不滿了。

復興軍的暗中支持,讓他們最後決定造嚶國人的反。

復興軍通過自己在桑給巴爾的控制區,在陸地上打通了一條到布爾人控制區的商道。

源源不斷地將武器和物資送給布爾人。

大嚶帝國此時哪裏還有那麼的步兵去對付布爾人啊。

他們只能在陸地上節節後退,最後只剩下開普敦港口。

就連自己的金礦都丟了。

這下子倫敦的那些資本家急眼了。

他們去遊說新羅馬帝國,希望他們能夠參戰。

只要新羅馬帝國參戰,整個歐羅巴聯盟就將一下子多出幾百萬的兵力。

要知道此時的復興軍還沒有全面動員,整個歐羅巴聯盟就已經招架不住了。

沙俄在過去的一個冬天對烏拉山一線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但是這一次,寒冷的天氣並沒有成為沙俄人的朋友,復興軍早有準備,他們躲在堅固的工事中。

工事中甚至燒起了火炕。

士兵們也都配備了保暖的皮衣或者是羽絨服。

復興軍控制的極北行省、遠東和漢唐地區全都盛產皮毛。

這些東西的價格已經被壓低到了很親民的水平。

農業部門還在百姓中推廣養殖業,這進一步壓低了皮毛的價格。

沙俄的士兵作為進攻的一方,卻要忍受着寒風的洗禮。

他們的黃綠色軍大衣在雪地上非常的明顯。

他們高大的身材非常適合作為狙擊手的目標。

如果沙俄人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某一個點。

復興軍的裝甲戰車就會出現在那裏。

鋼鐵洪流直接躍過工事,將沙俄人給平推回去。

僅僅一個冬天,沙俄人在烏拉山留下了三十幾萬戰士的性命。

亞歷山大二世後悔了,不該聽大嚶帝國的話。

他原來苟著的時候,復興軍也沒有進攻他們啊。

現在好了,他們丟掉了所有亞洲的土地,丟掉了整個哈薩克草原。

戰爭進行到第三年。

加勒比大海戰爆發。

雙方的艦隊主力在相互試探了一番之後終於進入了決戰狀態。

加華與北米戰區的白人在陸地上的戰鬥已經進入到了僵持階段。

白人在北米戰區集中了將近五百萬陸軍。

其中有三百萬人是從歐羅巴支援過來的,兩百萬是北米的白人移民。

這幾年加華一直在向東擴張,白人移民對華人都非常痛恨。

他們都覺得是華人在擠兌他們的生活空間,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共同體一方也將戰場分成了幾個戰區,董書恆的身份已經不適合再上戰場。

每個戰區都有專門的統帥負責。

地中海戰區,包括了東北非、地中海東岸地區。

烏拉爾戰區在烏拉山沿線。

再有就是南米戰區和北米戰區了。

而投入兵力最多的就是北米戰區了。

加華陸軍喊出的口號是將歐羅巴聯軍趕到大西洋去。

雙方加在一起的兵力達到了驚人的一千萬。

加華幾乎全民動員,復興軍還從本土、扶桑以及南洋地區組織了兩百萬援軍。

復興軍的裝甲部隊也在這裏投入使用。

這讓加華軍一開始取得了一定的優勢。

但是歐羅巴聯軍很快就想到了對付這些裝甲戰車的方法。

他們前些年為了對付復興軍的飛艇部隊,研究了一種高射炮,某個聰明的炮兵年輕軍官發現這種高射炮對付那種鐵疙瘩有奇效。

這樣他們才穩重陣腳。

戰場被維持在阿拉巴契亞山脈,米利堅的領土只剩下原本的十三州。

不過此時,他們的縱深拉短,補給反倒增多。

在復興軍的潛艇部隊被遏制之後,歐羅巴大路的物資又能夠送到北米了。

而且他們的物資到了港口之後,很快就能夠送到前線。

如此,戰爭沿着阿拉巴契亞山僵持了下來。

新鄭州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座城,他現在的面積幾乎覆蓋了整個堪薩斯地區。

趙四喜在一眾官員的簇擁下正在視察新鄭城的火車轉運樞紐站,戰爭開始之後每天都有海量的物資從這裏轉運到東部的戰場。

戰爭才打了三年,僅僅而立之年的趙四喜,鬢角上就已經有了白髮。

金城,共主府,董書恆查看了來自化學研究所的報告,在一份畫着骷髏頭的文件上籤上了自己的大名。

他一直坐鎮加華,這裏是幾個華人國家中發展最好的。

無論是教育、經濟和文化都能夠跟本土相媲美。

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加華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五千萬,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壯年。

這也是為什麼,在動員了三百萬的兵力之後,加華還能夠維持運轉。

男人們在前線打仗,那些勤勞的華族女人能夠將自家的農場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們甚至會駕駛拖拉機耕田、收割和播種。

加勒比海東北部的大西洋麵上,兩支龐大的艦隊碰撞到起。

光是戰列艦的數量加在一起就達到了上百艘之多。

這絕對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海戰。

雙方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這場海戰之上。

在復興軍海軍的後方,幾艘擁有平直甲板的奇怪戰船緩緩跟在主力艦隊的後方。

而在陸地戰場上,加華的士兵帶着奇怪的面具。

北米大路的風向變了,西風壓倒了東風,從陸地吹向大西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清朝做鹽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上一章下一章

番外2:大亂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