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二楊續為武帝后 孫皓無道孫吳弱

第58章 二楊續為武帝后 孫皓無道孫吳弱

武帝每日入視,且迭征名醫診治,始終無效,反逐漸加添起來。

時已為泰始十年初秋,涼風一霎,吹入中宮,楊后病勢加劇,已是臨危,武帝親至榻前,垂涕慰問,后勉強抬頭,請武帝坐在榻上,乃垂頭枕膝道:「妾侍奉無狀,死不足悲,但有一語欲達聖聰,陛下如不忘妾,請俯允妾言!」

武帝含淚道:「卿且說來,朕無不依從。」

楊后道:「叔父駿有一女,小字男胤,德容兼備,願陛下選入六宮,補妾遺恨,妾死亦瞑目了。」言訖,嗚咽不止。

武帝也忍不住淚,揮灑了好幾行,並與后握手為誓,決不負約。楊后見武帝已允,才安然閉目。竟在武帝膝上,奄然長逝,享年三十七歲。

你道楊后何故有此遺言?她恐胡貴嬪入繼后位,太子必不得安,所以欲令從妹為繼,既好壓制胡氏,復得保全儲君,這也是一舉兩得的良策。誰知後來反害死叔父,害死從妹。

武帝也瞧破隱情,但因多年伉儷,不忍相違,所以與後為誓,勉從所請。當下舉哀發喪,務從隆備,且令有司卜吉安葬,待至窀穸有期,又命史臣代作哀策,敘述悲懷,隨即予謚曰元,奉葬峻陽陵。左貴嬪芬,獨獻上一篇長誄,追溯后德,誄文不下數千言。

誄文經武帝覽著,看她說得悲切,也出了許多眼淚,並重芬詞藻,屢加恩賜。但左芬體素弱,多愁多病,終不能特別邀寵,鎮日裏悶坐深宮,除筆墨消遣外,毫無樂趣。從來造物忌才,左家女有才無色,也是天意特留缺陷,使她無從得志哩。幸虧有此,才得令終。

越年正月朔日,頒詔大赦,改元咸寧,追尊宣帝為高祖,景帝為世宗,文帝為太祖,並錄敘開國功臣,已死得配享廟食,未死得銘功天府。帝德如春,盈庭稱頌。

武帝自楊后歿后,雖然不免悲感,但也有一樁好處,妃嬪媵嬙,盡可隨意召幸,不生他慮。無如人主好色,往往喜新厭故,宮中雖有數百個嬌娥,幾次入御,便覺味同嚼蠟,因此復下詔採選,暫禁天下嫁娶,令中官分馳州郡,專覓嬌娃。可憐良家女子,一經中官合意,無論如何勢力,不能乞免,只好拜別爹娘,哭哭啼啼,隨着中使,趨入宮中,統共計算,差不多有五千人。

武帝朝朝挹艷,夜夜采芳,把全副龍馬精神,都向虛牝中擲去,究竟娥眉伐性,力不勝欲,徒落得形容憔悴,筋骨衰頹。

咸寧二年元日,竟不能視朝,託詞疾疫,病倒龍床,接連有數日未起。朝野洶洶,俱言主上不諱,太子不堪嗣立,不如擁戴皇弟齊王司馬攸,河南尹夏侯和,且私語賈充道:「公二婿親疏相等,充長女適齊王,次女適太子。立人當立德,不可誤機。」和豈不知賈充有悍婦嗎?充默然不答。

既而武帝得了良醫,病幸漸瘳,仍復出理朝政。荀勖馮紞,阿諛取容,素為齊王司馬攸所嫉,積不相容。

荀勖乃乘間行讒,使馮紞進說武帝道:「陛下洪福如天,病得痊癒。今日為陛下賀,他日尚為陛下憂。」

武帝道:「何事可憂?」

紞囁嚅道:「陛下前立太子,無非為傳統起見,但恐將來或有他變,所以可憂。」

武帝復問為何因?馮紞又道:「前日陛下不豫,百僚內外,統已歸心齊王,陛下試想萬歲千秋後,太子尚能嗣立么?」是謂膚受之馮紞。

武帝不覺沉吟,馮紞見武帝心動,更獻計道:「臣為陛下畫策,莫若使齊王歸藩,免滋后慮。」武帝也不多言,唯點首至再。

及馮紞既趨出,復遣左右隨處探訪,得知夏侯和前日所言,仍徙和為光祿勛,並遷賈充為太尉,罷免兵權。

惟見司馬攸守禮如恆,無瑕可指,因暫令任職司空,再作計較。

外如何曾得進位太傅,陳騫得遷官大司馬,不過挨次升位,並沒有甚麼關係。

獨汝陰王司馬駿,受職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等州軍事,專討樹機能,都督荊州軍事羊祜,加官征南大將軍,專御孫吳。

轉瞬間為楊后二周年,遣官往祭峻陽陵,並憶及楊后遺言,擬冊楊駿女為繼后,先令內使往驗女容,果然修短得中,纖穠合度,乃援照古制,具行六禮,擇吉初冬,續行冊后典儀。

屆期這一日,龍章麗采,鳳輦承恩,當然有一番熱鬧。禮成以後,下詔大赦,頒賜王公以下及鰥夫寡婦有差。新皇后入宮正位,妃嬪等無不趨賀。左貴嬪也即與列,當由武帝特旨賜宴,並命左貴嬪作頌。左貴嬪略略構思,便令侍女取過紙筆,信手疾書。

屬稿既成,另用彩紙謄真,約有一二個時辰,已將頌詞繕就,妃嬪等同聲讚美,推為雋才。

可巧武帝在外庭畢宴,慢慢的踱入中宮,新皇后以下,一律迎駕。

左貴嬪即將頌詞呈上,由武帝覽閱一周,便稱賞道:「寫作俱佳,足為中宮生色了。」說着,親舉玉巵,賜飲三觴。左貴嬪受飲拜謝,時已昏黃,便各謝宴散去。

卻說武帝繼后楊氏,名芷,字李蘭,小名叫做男胤,年方二九,饒有姿容,並且德性婉順,能盡婦道。自從入繼中宮,與武帝情好甚歡,大略與前後相似。

後父楊駿曾為鎮軍將軍,至是進任車騎將軍,封臨晉侯。

楊駿有弟楊珧,任職衛將軍,獨上表陳情道:「從古以來,一門二后,每不能保全宗族,況臣家功微德薄,怎堪受此隆恩?乞將臣表留藏宗廟,庶幾後日相證,尚可曲邀天赦,免罹禍殃。」

武帝准如所請,乃將楊珧表留藏,惟楊駿自恃國戚,怙寵生驕,尚書郭奕等,表稱楊駿器量狹小,不宜重任,武帝為後推愛,竟不少省。

鎮軍將軍胡奮,見楊駿驕侈,竟直言相規道:「公靠着貴女,乃更增豪侈么?歷觀前朝豪族,與天家結婚,輒至滅門,不過略分遲早呢。」

楊駿瞿然道:「君女亦納入天家,何必責我?」

胡奮微笑道:「我女雖然入宮,只配與公女作婢,怎得相比?我家卻無關損益,不如公門顯赫,令人側目,此後還請公三思!」

楊駿終不以為意,且還疑胡奮有妒意,怏怏別去。

既而衛將軍楊珧等,上言:「古時封建諸侯,實為屏藩王室起見,今諸王公皆在京師,實與古意未合,應一律遣使出鎮,俾就外藩。且異姓諸將,散屯邊疆,非皆可恃,亦宜參用親戚,隱為監製」云云。

武帝乃核定國制,就戶邑多少為差,分為三等。大國置三軍,共五千人,次國二軍,共三千人,小國一軍,共一千五百人。凡諸王兼督軍事,各令出鎮,於是徙扶風王亮為汝南王,出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琅琊王倫為趙王,兼領鄴城守事。渤海王輔司馬孚三子。為太原王,監并州諸軍事。東莞王(亻由)已蒞徐州,徙封琅琊王。汝陰王駿已赴關中,徙封扶風王。又徙太原王顒司馬孚孫,為後來八王之一。為河間王,河間王威為章武王。威亦孚孫。尚有疏戚諸王公,悉令就國。

大家戀戀都中,不願遠行,奈因王命難違,不得已涕泣辭去。尋又立皇子瑋為始平王,允為濮陽王,該為新都王,遐為清河王,數子年尚幼弱,皆留居京師。

征南大將軍羊祜,久鎮襄陽,墾田得八百餘頃,足食足兵。

襄陽與吳境接壤,吳主孫皓,系吳主孫權長孫,粗暴驕盈,好酒漁色。羊祜本欲乘隙圖吳,因吳左丞相陸凱,公忠體國,制治有方,所以虛與周旋,未敢東犯。

話說吳主孫皓掃平異自后,更加殘暴,他殘害忠臣,信任小人,無惡不作。

然而,孫吳有陸遜長子陸抗(子幼節)把守,官至大司馬,他足智多謀,威震告敵國。後有陸抗存則吳存,陸抗亡吳亡之說。

另一個是陸抗的族兄、年過古稀的陸凱,字敏風,總領朝政,敢於直諫,而孫皓之所以不敢殺陸凱,只因他的族弟陸抗重兵上游,保衛著孫吳,就此二人維持着孫吳。

忽南方交州得來佳息,交州吳將陶璜連勝,交州又復歸孫吳。

原來交、廣州曾有多次叛亂,晉插手,司馬昭秉政時奪去了交州,本向吳朝貢的林邑和扶南等地轉向晉朝貢。后吳晉交州相爭,經過多年的激戰,吳國又復奪得了交州等地。

使孫皓迷信,甘露元年冬,望氣者道荊州王氣破了揚州,對建業宮不利。

孫吳西陵督步闡乘機以荊州有王氣為由,建議孫皓遷都於武昌(湖北鄂州),這一建議並被孫皓採納。孫皓為了抑制荊州之王氣,還特遣使者令掘開荊州大臣名家之墓。

次年六月,孫皓不顧眾臣的反對,遷都於曾為過都的武昌,使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留守建業,這一舉動,也遭到了江東大族的激烈反對。

孫皓剛遷都於武昌,永安(浙江德清)山民施但聚眾千人,策動吳主弟永安侯作亂,其軍至建業三十里處,發展到萬人。孫皓遣丁固、諸葛靚迎戰於千屯。

結果施旦兵敗被殺,並殺施旦之妻子,又派數百人鼓噪入城,並稱之為天子派兵破了揚州賊。

遷都一年多后,孫皓又聽望氣都道,揚州帝氣又復活了。

陸凱藉機上及時書進諫,引用東吳流傳童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就建業死,不就武昌居。」並強調「童謠之言,生於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那時孫皓徙都武昌,揚土百姓溯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元窮匱。

孫皓迫於壓力,寶鼎元年未,不得不還都於建業,遷都武昌后僅維持了一年零三個月,一去一來,勞命傷財。

還都建業后,孫皓認為太初宮已被荊州帝王之氣衝破,下令在太初宮之東,新建一座更為雄偉豪華的大宮殿----昭明宮。

丞相陸凱見新建宮太過奢侈,就諫阻,而孫皓置之不理。

昭明宮於寶鼎二年六月開建,俸祿在二千石已下的官吏皆自入山督伐木,攘諸營地,大開苑囿,起土山,作樓觀,加飾珠玉,制以奇石,左彎崎,右臨硎。又開城北渠,引后湖水激流入宮內,巡繞堂殿,窮極伎巧,功費萬倍。

十二月,新宮成,周五百丈。署曰昭明宮。開臨硎、彎崎之門,正殿曰赤烏殿,後主孫皓移居之。

昭明宮已不僅僅是皇帝宮殿,而且包含了皇家園林的成分,人工造假山,引入流水,工程浩大,可想而知。

昭明宮落成后,陸凱、賀邵認為國家稅役太重,於是上書提出減少稅役,但孫皓對此卻恨之入骨,就令人用燒紅的鐵鋸將賀邵頭鋸下。近臣王蕃、樓玄、韋昭等也因直言進諫,都慘遭殺害。王蕃被殺后,竟將其頭顱拋來擲去,以此戲樂,其殘忍之極!

寶鼎四年正月,孫皓立兒子孫謹為太子。十月實行大赦,改元為建衡。

建衡二年,孫皓寵愛的王夫人突然死了,孫皓傷心過度,半年不出,並以兵衛,多送珍玩之物,不可勝計。國人見墓大奢,皆謂後主已崩。且謠傳曾被封的章安侯孫奮將出任天子。

而孫奮母親仲姬的墳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為巴結未來的皇帝,趕緊前往掃祭孫奮母的墳塋。

其實孫皓根本死,半年不出,只不過是一種憂鬱悶之狀。孫皓聽到傳聞,他就將張俊車裂,滅三族,誅孫奮及其五子,併除國。

孫皓又聞,韋昭由於在編製《吳書》中,不為未登帝位的孫和立紀,又對地方編造的瑞應不屑記錄,就活活的被孫皓殺了。

建衡二年四月,吳為更好抗敵,以陸抗為都督西方。為此,孫皓下令召喚駐兵荊州的西陵督、步騭之子步闡。步闡被逼無奈,決定降晉,陸抗前去鎮壓,圍而殺之,步闡被夷三族。

次年孫皓又率軍渡江攻晉,但途遇大雪無功而歸。

鳳凰二年,孫皓的寵妾派人到集市上搶百姓財物,司市中朗將陳聲一向受孫皓的寵幸,為維護治安,聲稱要制裁她。不料,那寵妾向孫皓訴說這事後,孫皓大怒,他明知陳聲所做無錯,就另找罪名,將陳聲擒住,用燒紅鐵鋸將他頭鋸下,其身軀扔置了四望山。

孫皓為使享用多女,特下令所有大臣須將自己之女兒送至宮來,任他挑選,所有大臣為了保命,不得不從,因此孫皓之後宮佳麗多達五千之多。

孫皓聞到有位名叫奚熙的太守妄議孫吳,他就用犯了「非論國政」之罪將他殺了,,並夷他三族。

孫皓不至如此,他還喜歡剜「犯人」的眼睛。

天冊元年春,吳郡言掘地得到銀尺,長1尺。廣3分,刻上有年月字,孫皓下令大赦,改年天冊。

天冊二年七月,有人獻上石函,中有小石頭,青白色,長4寸,廣2寸余,上面刻着「皇帝」的字樣,獻者說,他是在湖邊上得到的。孫皓因此大赦罪人,並改年號為天璽。

孫皓改年如此頗繁,無非是為孫吳能延續。

孫皓喜歡大宴群臣,但每次宴會,都喜歡把大臣們灌醉。

天紀三年四月,他設置了黃門郎十人,專門收集大臣的過失。所謂酒醉吐真言,他每次宴會後,就叫此十人向他彙報醉臣所言,凡有過失的,說錯話的,都被判刑、處死,有的被剝下臉上的皮,有的被挖去眼睛。

一次宴席上,孫皓規定每人必飲酒七升。大臣韋曜酒量有限,酒量只有二升,暗中以茶代酒,這給孫皓知道后,就把他給殺了。

還有一次宴席,常侍王藩喝完酒後,不勝酒力,趴下來楊睡一會,孫皓說他是假醉,直接在殿中將他殺死。

又有一個次宴席中,孫皓問張尚道:「朕酒量可與誰比?」

張尚恭敬道:「陛下有百觚之量。」古有記載:「堯飲千鍾,孔子百觚」之說。

孫皓聽不悅道:「張尚你知孔子沒當過帝王,而將朕與他比,居心何在?」

張尚知觸動龍顏,忙下跪請罪,但沒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孫皓令人將張尚抓了起來殺了。

孫皓任命市百無賴之徒何定為「狗官」,讓他為孫皓物色良犬,吳國不得違旨,紛紛獻上御犬,一時間皇宮狺狺狂吠。

何定受到孫皓的信任,提為樓下都尉,監督百官。何定得勢后,欲求少府卿李勖之女為作媳,遭到拒絕。何定懷恨在心,就在孫皓前損毀李勖,結果孫皓下令誅殺李勖全家。

孫皓聽聞康僧會法道高超,就派使臣到初建寺與康僧會進行辯論,未果。就直接召康僧會入宮,孫皓當面詰問,康僧會對答如流,這使佛教在吳國的傳播避免了一場劫難,並使孫皓因病而受五戒,皈依佛教,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些無故的殺戮。

正所謂:帝無道,國必衰。百姓殃,天定亡。

評:西晉武帝后臨終,特薦侄女繼后,怕皇后失落別家。武帝接受曹魏用他姓,而不用自姓教訓,盡封司馬氏為王。而孫吳後主則不想治國,只是享樂,且信小人,害忠良,如沒陸抗和陸凱輔助,早就亡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孫吳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孫吳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58章 二楊續為武帝后 孫皓無道孫吳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