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高興

260.高興

千千小說網www.77xs.com,最快更新丑姑傳!

站在自己家的老屋門口,寧二一時有些恍惚,就在是這裏,他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日子。那段時間,生活的那麼辛苦,為了生存,他拚命的努力着,同時也是在這個地方,他認識了丑姑,從此改寫了他的人生。

他回頭看了丑姑一眼,笑容滿面的說:「咱家的老屋,你還沒在這裏住過呢。」

「恩,這回咱們在這裏多留幾天。」丑姑笑道。

突然,一群人快步往這邊跑了過來,還大呼小叫道:「哎,真回來了呢。寧老爺回來了。」

寧二回頭,一群人已經跑到跟前來了,這群人當中就有了寧二認識的老面孔。雖然大家已經變老了,但畢竟是成年人,還是容易分辨出來一些。

「哎喲,這不是三叔嗎?」寧二對中間的一位老人說。

「喲,我老成這樣了,沒想到你還能認出我來啊。」被稱為三叔的老人大笑起來。

「呵呵,這麼多年了,我自己都老啦。」寧二笑道。

「是啊,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你教過的孩子們,都兒女成群了。」大家都說。由孩童變成中青年,變化太大,寧二基本認不出誰是誰了。還要大家一一自己介紹,再說些當時的趣事,他才慢慢回想起來。

眾人熱熱鬧鬧的說笑着,往寧家的老屋裏涌。

老屋一直有村裏人幫忙維護著。寧二也曾經派人回來照看過,連帶着姜吳村的吳家老宅子也一樣都保存的好好的。

眾人雖然知道寧二是大官了,但寧二卻是便服來的,與眾人也十分親和,大家也就不當是官老爺,而只當他是當年村裏的那個少年了。

老屋裏,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就好象他們還一直住在這裏一樣。

寧二帶着眾人在屋子裏轉了一圈,感嘆道:「哎,一晃這麼多年就過去了。」

「是啊是啊,我們村和姜吳村現在也是附近有名的富裕村了,連帶着周邊的村鎮都比以前日子好過多了。這都是托你們的福呢。」大家都說。

「不敢當,還是靠大家自己的努力。」寧二擺擺手,並不肯居功。雖然他曾經和丑姑確實給村裏帶來了一些好處,但他們走的匆忙,後來的一切都是靠村民們自己的努力,與他們真的沒多大關係了。

村長吩咐了人去做飯,說要好好招待招待寧二他們一行人。

寧二也不推辭,笑道:「好啊,我也想很懷念老家的飯菜呢。弄幾個大家常吃的菜,我就好這一口,可別太破費。」

「你放心。現在村裏條件好了,就是天天吃肉也吃得起了。」眾人都大笑起來了。

往寧家來的人越來越多,在地里幹活的人都回來了,認識寧二的人都要過來和他打個招呼說幾句話,不認識他的人也想見見這位傳說中的,本村第一大後台。

要不是村長把些無關緊要的人都趕出去了,只怕寧家就要擠得水泄不通了。

寧二拿出給村裏帶來的一些小禮物交給村長,就是些書與筆墨紙張等物,都是從他們京里自己家鋪子裏拿出來的。

「我難得回村一次,中途遙遠也沒帶什麼東西,就這點兒東西,您發給村裏人吧。」

村長一見這麼多書,就激動壞了,書可是大家最需要的東西。

寧家村雖然是富裕了,但讀書成長起來的人還是非常少的,一般考個秀才就是頂天,這與整個這塊地方的大環境太差有關。鎮子上的學堂水平就不高,想要讀出點名堂來就得到縣裏去。真的能到縣裏去安心讀書的人,也沒幾個。何況大家真發達起來的時間也不長,底蘊也還不夠。

所以這麼多年來,也就最近幾年,寧家村與姜吳村才出了三個秀才,有一個人在縣裏讀書,準備大比一直讀下去。剩下的寧子安和姜吳村的一位年紀已大的秀才,乾脆就回村當起夫子來了。叫姜興平的夫子,今天因為其媳婦娘家老娘去世,去弔唁了。

不過,在下一代的孩子當中,讀書的就多了,讀的好可不少,有的已經要準備下場考了,考中也是秀才了。

寧家村的學堂雖然總共只有兩位夫子,卻不僅收寧家村與姜吳村的孩子,附近十里八鄉的孩子也都收,辦的也有聲有色呢。

聽到這些,寧二連連點頭,說:「好,辦的好。再過個十年八年的,說不得就有人進京去大考了呢。」

大家正說着的開心,又有一群人過來了。

為首的正是姜大牛與小貓子。

丑姑和寧二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姜大牛,畢竟他與姜春花長的還有點相似,但小貓子,他倆卻完全不敢認了。當年那個跟在他們身後的小蘿蔔頭,現在已經是個富態的中年人了。看他的樣子比寧二還顯得有派頭。

丑姑「噗嗤」一聲大笑起來,指著小貓子說:「哎喲,果真是生活好了,你這是吃了多少肉啊,養成了個大胖子。」這小貓子身高也就比寧二高了一點兒,但那體形比寧二兩個都寬,丑姑估計他起碼得有一百五、六十斤。好在他只是胖,看上去還很健康。

眾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起來了,說來小貓子以前可能是因為生活太窮苦的原因,日子好過了,就頓頓離不得肉,不知不覺的就養成這樣了。等他明白不能這樣下去時,已經減不下來了。再加上家裏也吃得起肉,吃就吃吧,反正吃的好,還更加有力氣幹活呢。

小貓子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說:「寧夫人,其實我現在已經不敢再吃大肉了。可是這養肥的肉,卻再也消不下去了。」

眾人被他這話說的更是笑得東倒西歪起來,就連寧二都忍不住笑道:「你多動動,要象以前那樣干那麼多活,你怎麼會胖成這樣,太胖對身體不好呢。」

「說的對。多下地去幹些活,沒日沒夜的干,保管你瘦下來。」眾人都起鬨。

小貓子卻說:「我哪天沒下地哦?我乾的活兒也不少了。」這可是大實話,他雖然吃的多,養的肥,但乾的活也不少,不然如何保證健康啊。

姜大牛也笑着給他作證,說:「是真的,他現在力氣可大了,挑着一二百斤的擔子也健步如飛了。」

這兩人關係很好,經常一起幹活的,說來也是有趣,姜大牛與小貓子居然也了好朋友。

「看來你這是發胖體質。」丑姑也笑道。

這兩人現在可是姜吳村有名的富戶了,小貓子靠自己聰明的頭腦與一大家子勞動力致富的。

當年丑姑就很看好他,他也沒有辜負丑姑的教導。

當年寧二和丑姑離開后,她靠着自己在丑姑與寧二身邊學到的本領與知識,七七八八的不知道搗鼓了多少小生意出來,再加上又跟着寧二識了不少字,在外面行走別人也越發不敢小瞧他。一來二去的,幾年下來,他們家倒是最先富裕起來的了。

因此,小貓子都快成了附近的傳奇人物。他家現在不僅蓋了幾間大磚瓦屋,兄弟們都各家擁有不少良田,日子過的可好呢。而小貓子自己的兒子也全部在讀書,其中他的長子十三歲,正在縣裏讀書,非常聰明有前途。

他就指著這個兒子能高中,改換門庭呢。所以,他自己一刻也不敢放鬆,家裏外里的活都親力親為着,為的就是給兒子們掙出一條更好的路來。

至於姜大牛,一來他本身也是個聰明人,二來有姜春花的幫襯,他日子就過得更好了。只是姜家人丁沒小貓子家旺。

小貓子有三兒二女,姜大牛卻只有二子一女。他的長子就是唯一一個已經是秀才了,一直在縣裏讀書,準備一直考下去的年輕人。這個叫姜興家的年輕人,也算是姜吳村與寧家村眼下最重要的人呢。

要說到感激,姜大牛是打心底里感激丑姑的。要不是丑姑,他家還是當年那個為了吃飽飯而在拚命的窮苦人家,他的兒子別說讀書,只怕和他少年時一樣,連飯都吃不飽呢。這些年來,姜春花打發人送來的東西,說白了大半都是丑姑和寧二給的。

所以,他真誠的說:「這麼多年了,我終於能親口對你們道一聲謝了。」

「謝什麼謝啊,好日子也都是你們奮鬥來的。」寧二笑道。

「要謝的,別說他了,咱們兩條村的人都打心底里感謝你們。」兩條村的村長異口同聲的說。

姜吳村其他的人,日子也都過得很不錯。小貓子富了也沒忘記鄉鄰,姜大牛也一樣。

所以,姜吳村也好,寧家村也好,各家各戶的關係都處得很好。大家的經濟條件好了,也就沒人再盯着那三瓜兩棗的鬧。所以,不止兩條村子的日子紅火,連帶着把整片地方都帶得富裕起來了。

現在這裏已經不再是以前有名的窮鄉僻壤了。

寧二和丑姑進村,還一路問了幾次路,才找到的呢。因為整個地方都大變樣了。原先那彎彎曲曲的小路全部大修過,路兩邊又添了不少田,也添了不少莊戶人家,有些路口還有了茶水鋪子。路上來往的行人,客商也多了起來。

這一切都與他們記憶中的完全不相同了。兩人雖然早就知道他們曾經的老家現在已經很富裕了,但真正見識到,還是大吃了一驚。

聽着各人說着自己家有多少田,一年又能賣掉多少七里八拉的東西,丑姑和寧二隨便一算就知道,這些鄉民們,一年的收入多的都有幾十上百兩銀子了。難怪人人臉色都沒有菜色了,個個養的紅光滿面。

當年他們倆人曾經帶領大家干過的一些事情,大家都很好的沿續下來了,並且還發揚光大了呢。比如金針菜,比如小魚乾等等。

而那些野桔子更是成了家家戶戶生錢的一項營生,家家戶戶後來都種了不少桔子,時間一長,就有人摸索出了一些比較好的種植辦法,那桔子就不再象野生的那麼小了,長的大了口感也更好了。當然就更值錢了。

所以,家家戶戶都有一塊桔園了,每年光靠這一項就能掙不少。

說到這裏,丑姑就想起了自己家後園的那些桔子樹,只恨不得立馬就去瞧瞧。

小貓子說:「都給你們收拾的好好的呢。大家也是從你家那些桔子樹受到的啟法。你們家的桔子樹每年都結不少果子呢。賣的錢,都留下來給村裏了,這個學堂雖然蓋在寧家村的位置上,其實我們姜吳村也是出了銀子的,就是從你家的收入中拿出來的。」

原來,丑姑他們走後,菜園裏的桔子樹日漸長大,過了幾年就開始開花結果了,大家都是看着它們從小樹苗長大的。自然就有樣學樣,都試着種了起來。

「咱們這個學堂,不止收兩條村的孩子,外村的孩子也一樣收,就是那很窮的,只要孩子肯學肯上進,學堂都不束脩的。這些費用也就是從你們兩家的收入中拿出來的。算來這個學堂都是你們捐助的呢。」寧家村的村長連忙說。

而且兩條村的人因為寧二這個後台,要幹什麼事還是很方便的。可以說,沒有寧二這個當朝大員,寧家村也好姜吳村也好,就算富裕起來了,也不知道得生多少閑氣呢。寧二雖然沒有要本地官員特別關照大家,但這些官員,哪個不要給寧二幾份面子,有什麼事情,早早就處理妥當了。完全都不用知會寧二一聲的。

當年,寧家和吳家人走後,還是給村裏留下了一些東西,從小到多,一年復一年這個收入都存着,積的多了,就能幹些大事了,所以就蓋起了這個學堂。

「學堂好好辦下去,以後村子裏再考出去幾個孩子,咱們這裏也可以叫種耕讀傳家了,慢慢的經營起來,幾代之後,指不定就成了高門大姓呢。」寧二很是贊同的鼓勵大家。

這話說的眾人都激動起來了,一時間議論紛紛,好不熱鬧。

直到有人來說:「村長,飯菜已經弄好了。是要擺到寧老爺家裏來嗎?」

「弄的多吧?」村長問。

「多,多的很呢,好幾個婆娘一起弄的,大鍋大灶的,雞鴨魚肉都燉了不少。足夠半條村的人吃了。」來人笑道。

於是,村長和寧二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決定乾脆把飯菜擺到學堂里去,大傢伙一起吃,權當是慶祝了。

姜吳村的人自然也得參加這個盛宴,姜大牛與小貓子,村長等人還沒開吃,就一個勁的說:「這一頓吃你們村的。下一頓可得吃我們村的了。」

他們一副生怕落後的樣子,惹得寧家村的人紛紛說:「那是當然,寧夫人可是你們姜吳村出去的,你們這娘家人,怎麼也得表示表示。再說了,你們哪家也不缺這口吃的啊。」

寧家村的人一點兒也不客氣,弄得丑姑和寧二都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丑姑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丑姑傳
上一章下一章

260.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