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男出沒

衰男出沒

華中正在帶領一群剛從小車下來的一群他也不認識的官員視察新三萬工作,自已的山寨版手機卻響了,這花了自已三分之一月工資也就是七百來元的手機最大的好處是,信號就是你不管在深空2oo億光年外還是2oo億光年內,效果是一樣的模糊,所以聽到對方女性性-感而有張力的聲音時,華中以為對方在某賓館做某事時忘了關機而不小心的叫-床聲。

朱莉的聲音亢奮得像個早起的公雞,讓華中這男小媳婦像是遇上了還珠格格那個容仫仫那樣的惡婆婆。華中把山寨版手機把耳邊再貼貼,信號還是一樣的模糊,再加上有點耳背,華中好半天才明白對方的意思。朱莉大致表達的是,華中,你他-媽的,我只是讓你去做新三萬,訪三家挖萬塘修水利,你幹嘛去東楚晚報找記者報道牯牛洲的飲水問題?這事是你一個小小的借調人員能解決的事嗎?牯牛洲的飲水問題在上任領導的關心下,已經投入了幾百萬,可打了三四十米仍是黃水,這是天意啊。你以為你寫了個破科幻,還真把自已當成深空來的un王子了?再說這村醫余濤也做了四五年了,你幹嘛要去調查他是否辦了證,你他-媽的手也伸得太長了。我真他-媽的是不是腦子也進水了,把你這禍害借調到我這局來?快給我滾回局裏。

我的確是個禍害。朱莉實際上在引用華中的話。早在華中踏進區衛文體局的笫一天起,華中就直言不諱的說過。十七中扔過來的就是一枚定時炸蛋。朱局長你不幸了。

華中明白了對方的意思,馬上開口回應道:「我說局長大人,你這什麼素質!這牯牛洲的飲水可是關乎三千人的民生問題啊!我讓報紙在兩-會期間呼籲一樣還不行啊?如果這一點天地良心的都不能做,我還訪萬家個鳥?這都是訪萬家訪出來的。你是局座,怎麼連這個人應該做的事都不能做?你還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個啥?一個無症村醫橫行四五年,把個正版的村醫晾一邊去,說重點你這是草藎人命啊!你與村余書記那點破事,實在是拿黨性做籌碼啊!我最後接待完這批官員,馬上滾回局裏復命----不過,現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囂張個鳥-----」

華中說完這句話,就把電話給掛了。

看着華中掛完電話,檢查新三萬工作的看似頭頭的長者微笑地看了一眼華中。

這時,村委會余鴻程主任拐著一條腿走了過來。

華中馬上向隨行的十幾個人介紹了余鴻程。然後說:「你先陪着上級領導,我要回去復命。」華中估計這回回去,局長要把我打回原形,回十七中上班了。反正嘴癮過了,我真的不在乎了。這局裏待得太讓人難受,遲早讓人成陽-痿貨。

余鴻程主動說:「華主任,吃了午飯再走吧,我已經叫人安排了,在河口鎮阿妹大酒店。」華中自然知道這是客套話,送走這一禍害也是他的願望,他琢磨著反正離告別自已短命的官場也不遠了。原本想教訓他幾句的話也收回了,這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便站下來,盯着余鴻程的眼睛,說:「這阿妹酒店的大魚大肉吃多了不好,我看還是去彭隊長家吃點粗茶淡飯,我來買單。咱死也得做個飽死鬼不是,反正欠彭隊長的人情太多了。」

站在田埂上,華中正要抬步往前走,卻被那個視察新三萬工作的貌似頭頭的給攔住了:「小兄弟,你要是不嫌棄的話,就坐進我的車子一起走吧,反正我一個人,坐上去也好一起說話,也不寂寞。」

華中這才注意到對方的車,好傢夥,大奧迪Q7,德國產,這個定價在81萬--256萬之間,這一款大約18o萬元。華中因而斷定這車子的主人相當有身份。再看看車牌,還好,竟然不是aoooo1號之類,是個很普通的牌照。

「你是大領導,我這個小教師出身哪敢坐?我步行,領導請上車。我是個小胖子,步行有益健康吶。」

「對,步行有益健康,小兄弟,你帶路,我隨你走。我以前也插過隊,好久沒在田埂上走了。我剛才聽到了你的話,你這小群眾也有怨氣啊,這新三萬就是要密切幹群關係,你這個蹲點小幹部的小怨氣都還沒消,這三萬工作將如何開展啊?你說說看,我能幫忙的一定幫忙!」

「這話可是你說的,李書記,你說話可得算話哦!」

「算話,算話!-----你怎麼知道我姓李!」

「我第一眼就看出你是李鴻書記,我在網絡上浪跡多年,對於湖北自家的書記哪能不看看,你在遼寧瀋陽蘇家屯當知青時我就見過你,我小時候就是在外婆家蘇家屯長大的。」

「真的假的?你小子不會是忽悠我的吧?」

「哪能吶?我記得你們住大隊部的宿舍,還有一個叫吳丹的女知青光刮毛毛。---與你沒關係吧?!」

「不錯,這是事實啊。-----臭小子,我就那麼趁人之危啊?!」

「天知道---都哪么久了!」

說話間,彭隊長的家就到了。

------華中是個在黃金山區區政府是個八月一日才來報到的新人,與朱莉同時畢業於當時的大冶師範,學的是普師,華中的寫作能力在小學讀書時就嶄露頭角,在當時的蘇家屯小學作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而當時他所在的村辦小學是蘇家屯最窮最破最無名的小學,全村才11個學生;到了中學,他回到了羅橋鄉,在羅橋全鄉三千名同學照樣拿到了一等獎,最讓他同班堂哥羨慕的是,華中與全鄉兩個最美的美女一起很親熱地合了影,她們拿到了二等獎三等獎,這兩個美女正是鄉長書記們的千金;到了大冶師範,他笫一年獲全校校慶徵文一等獎,讓小師哥小師姐吃驚了一把,笫二年更是了不得,不光拿了校慶徵文一等獎,更是以政治敏銳寫出了長詩《爸爸與縣長交談》,當時正在整頓黨會,這一與當時政治氣候極端吻合的長詩一舉拿到了全國大中專生徵文比賽二等獎,獲獎歸來的華中在會場作了長篇創作體會引起鬨動。當年的華中才十七歲,比他小一歲的朱莉與所有的粉少男少女一樣,都有追星情結。朱莉作為四班班長很粉地追到華中的二班,特蛋白質地問,詩人華中是哪位?踢足球的譚兵指了指前面一角的華中。朱莉看了一眼華中,很不幸地說,我一直以為詩人都一表人材,風流倜儻,沒想到這位小詩人長得如此悵惘。譚兵把這事反饋給華中,華中對這個跳高出身的班長身材有了了解而對身材上面的內涵卻大大打了折扣。師範畢業,華中作為文學社長,本來可以留在黃石港區,結果陰差陽錯去了黃金山區。不僅如此,本來去工人村小學,結果與朱莉交換了角色,華中去了胡家灣小學,而朱莉卻去了工人村。這韓劇的橋段造就了朱莉在官場上的如魚得水,飛揚跋扈。而把華中卻扔得默默無聞。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以憤青出沒於網絡的華中自然得不到官場的青睞!

不光如此,在教書任上也不上心,最後淪落到教小學低年級體育,陪着小朋友們做做遊戲之類。在網上寫作也不待見,一年下來,也就千兒幾百的。

感情生活自然也舒坦到哪兒去,那個高學歷而與朱莉一般強悍的老婆,華中都己經記不清她的名字了。

教育局搞改革,搞分流,華中就報了名。被朱莉滿懷希望淘寶網女裝天貓淘寶商城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www.taobar8.com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夏款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2012商城淘寶網女裝春裝連衣裙淘寶網女裝商城購物www.suduwo.com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女裝天貓商城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女裝秋裝購物www.pingjiatao.comwww.taohu8.com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www.tmalsc.com淘寶網女裝冬款地接納了,沒想到不到四個月,狀況不斷,於是乾脆做新三萬時扔進了牯牛洲。沒想到扔進牯牛洲,他還給自已添堵,朱莉的引進時的同情變成腸子都悔綠了----這個火藥庫----比拉--登同學還麻煩---咦

「臭小子,敢在我省委書記面前稱拉--登同學,你不怕我叫國安局找你麻煩?」

「拉--登同學他是禍害,我也是禍害,他禍害西方,可沒禍害多少咱中-國。我這禍害也只禍害那些小地方官,我為我出生的土地吶喊,為草根吶喊,有啥錯?大不了去賣大冶苕!」

「你有種!那你什麼招惹他們了?我看看!---」

「在這裏,你先看,我去灶瞠弄飯去!----我這三十多年,就學會了這手藝!」

李鴻撿起那摞材料看起來。

三萬活動鄉村調查報告:牯牛洲五日

一戶農家的年收支明細賬

十二月十日

上午九時五十分,我踏上了從海觀山至河口的1o路公交車,此次去的目的地是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河口鎮牯牛洲村,目的有兩個:一為作為區衛文體局和區政協三萬工作組成員,赴村開展挖萬塘走萬戶訪民情,我離開這裏十五年了,十五年前我曾以對口支教教師的身份踏上過這片土地,我太想這塊熟悉而陌生的土地了;二為做一個鄉村調查,這是此行的重點任務。談起此次鄉村調查,並非一時心血來潮,在接到進三萬組的通知時,我就做過功課,我找讀過曹錦清先生的《黃河邊的中國》以及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對於三農問題有了一些了解,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熟知此事要躬行,不做一次真正的調查,恐怕對於三農問題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一個淺顯的層面之上,另外,曹錦清先生赴河南農村考察、寫出《黃河邊的中國》,已經是近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鄉村又有什麼新變化,需要我們再去進行一番調查。

此次調查的目的地是河口鎮的周邊地區,這裏位於我區開區和陽新韋源口鎮和大冶交界之地,之所以選取這地,實際上不由我,天意使然,讓我立足於河口鎮牯牛洲村;我在十年前修過區志,也在這裏支教過,對於這裏淳厚的民風印象深刻,不像西塞那邊很結巴;這裏主要產業仍為傳統農業,這比較符合此次調查的目的,那就是以傳統農業為主導的鄉村在這個社會轉型的年代的境況到底如何?半個多小時之後,我抵達了此次調查的目的地——牯牛洲村的村委會。村前的長江依舊很美;村子沿着長江岸邊而建,由於地勢的原因,房子很美卻並不十分整齊。

晚上很黑,村裏的路很窄,且坑坑窪窪,我小心翼翼的走回了李隊長家。家裏七間房,上下二樓,二間住人。我住在二樓,屋內陳設中浴室有點豪華:與市內有點檔次的賓館差不多,用的是太陽能熱水器,電視機沒有(在一樓主人主卧室),頻道齊全,床很大,有點賓館味道,很暖,房間有兩個木桌,因為剛建不久,還沒裝修完畢,此地的隊長家大都如此。其他老百姓參差不齊,用句得瑟的話是「一半在水底,一半在太空」。李隊長家住了兩天,因為笫三天他岳母家出了事故,我笫三天搬進了五隊彭隊長。彭隊長既當隊長,也管水電,他家愛人也忙,他也忙,因而很少做飯,可還是在住進的幾天裏吃過他做的飯:魚頭火鍋。做的時候,我燒的火,用油菜萁做的,做的很鮮。吃完飯,彭隊長開始編醫保表,我受此啟,何不將今天做的某家(因為多種原因不便說出姓氏)一年支出做一計算,這可是極有價值的資料,

某家(因為多種原因不便說出姓氏):人口五口,,老伴早逝,女主人,兒子,兒媳婦,孫子,還有一個外甥,共有耕地1.2畝,另有自墾地(不需繳稅)零點幾畝,種植作物主要為油菜和棉花,另有零點幾畝種植蔬菜,主要用於自食。家有汽車一輛,平時跑跑運輸,這是家庭非農收入的主要來源。

總結結果如下:收入方面:農業收入一、棉花收入。1.一大半土地由於黃石-河口路的擴建和這次三萬修溝用挖機挖去了幾乎佔去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種棉花,,三分之一種了棉花,很瘦,沒結幾朵,蔫蔫的,另外三分之一長著雜草,不知什麼原因,估計是田地邊4o米的公路讓這裏的灰太多,不宜耕種。土地為旱地,不需澆水。收入應不足百元,而且據傳佔地后的土地補償分文未得。二,油菜收入,油菜地由於去年村埂上的路擴建為鄉村公路,原來不到一米.現在擴建成五米,佔去某家土地的一半,由於靠近路邊,人踩車壓,種上去的油菜也沒收成.一半空着,中間堆了點沙,主人說乾脆送了人。三、副業收入:大多數農村家裏都養些雞、牛、豬之類。但在這裏,因為幾年前區里投資2oo多萬搞了養豬場,收取的近十萬基本在村委會.據說老百姓沒得到一點好處,這裏也有個外地養雞場,所以在這個正對鎮政府的村子你卻很少看到雞和豬之類的家禽家畜.四是運輸收入,計3萬多元,,綜上所述,全家農業年收入為3萬多元。

綜上所述,全年全家的總收入=農業收入+工商業收入=2oo元+3oooo元=3o2oo元(一般年份為3oooo元)其中農業收入佔o.7%,工商業收入佔到99.3%。據他家講,家裏的收入情況在村子裏算是較好的,原因我想是很明了的:他家的工商業收入已經佔到全年總收入的99%。

在農村,各家各戶如果單從土地上想辦法,我指的是傳統的種植業,那麼收入差距是不會拉開很大的,要想較大幅度地提高收入,那麼從事工商業,使家庭經濟收入的重心由農業向非農方向移動,應該是一條出路。我問他們,村裏大部分人家是否以農業為主,答案是肯定的,這恐怕是他們收入較低的重要原因。當然,從事工商業需要一定的條件,一方面需要經營者具備一定的頭腦和素質,更重要的是,附近城市的工商業的繁榮與否直接制約著農民是否能夠大規模的通過工商業致富。如果單從土地上想辦法,收入也是可以提高的,那需要挑選一些附加值較高的作物。可這裏沒有.村裏只有一家做根雕石雕生意.我問村民,這裏也有一些廠為何村裏沒利益,但村民說,這些廠都是村委會的.在這裏.只有有賺錢的企業或廠,村裏就有人來要,變為村裏的,但錢卻不是百姓分得到的.我在這裏,聽得最多的一個詞竟是「打架」。還意外聽說過「綁架」這個詞。

以上充分說明了幾個事實,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的確使農民勞動的積極性提高了,糧食產量提高了,農民自由了,農民切實地感受到了它給農村帶來的變化,但是傳統的自主經營的小農經濟及其意識在農村仍然佔據着統治地位,尤其是分田單幹之後,這種意識更加強烈。中國的農民,歷來善分不善合,家庭利益、親友關係構建了他們的習慣行為方式,他們缺乏平等協商的意識,又加上百姓不團結,懦弱,村霸橫形,個體無法通過合作組織來實現他們的共同利益,而這恰恰是現代和諧社會所必需的基本意識,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產物,我們的國家實行市場經濟已經有幾十年了,我們耳濡目染,感受着它給我們的國家、社會,給我們的意識形態、思維方式帶來的變化,但是這股潮流似乎僅僅停留在鄉村的上空,而沒有真正波及到這個有着五千年農耕文化的核心——傳統的小農經營下的農民的處事方式及意識形態。我想,中國的現代化,恐怕要從農民思想的現代化而始。

支出方面:一、稅費支出:農業稅也取消了。由此可以看出,農民的負擔大幅的減輕,這的確是黨中央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重大舉措。二、家庭吃用支出1.糧食。主糧為大米,大米自種,花銷極少故不計。2.菜(包括肉類)。所食蔬菜主要為自種的土豆、白菜、蘿蔔等,很少買菜,種植成本無。豬肉12元一斤,一年食1oo斤左右,共計12oo元。3.油、鹽、醬、醋等調味品2oo元/年。4.煙酒:1ooo元左右5.燃料6oo元/年6.衣物。人均12o元,共6oo元7.水電費5oo元/年8.電話費6oo元9.禮費。婚喪娶嫁,傳統習俗,一年3ooo元左右1o.節日消費。此地三大重要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需額外花費1ooo元左右。上述十項支出,共計6ooo元。三、教育醫療費用支出學費及日常開銷共需2ooo元/年。教育投入共計2ooo元。家裏有小孩,吃用在3ooo元,家裏無人有大病,平時小毛病也並不求醫,只是買一些常用藥品,故醫療消費一年1ooo元左右。四,汽車支出,全年所需油料、修理、養路費用共1oooo元。

全家全年總收入與總支出:總收入:3o2oo元。人均年收入元。總支出:22ooo元。

整理完資料,已是午夜時分,於是就寢。山村夜間異常寒冷,身子在被窩裏緊縮著,還好,電熱毯熱了……

村裏的明白人

十二月十九日晴

早上八點才起床,彭隊長家也剛起,正在生火,我洗完臉,於是我決定先出門走走。村子空氣清新,甚是舒心,時有雞犬之聲,一派田園氣息。出門向東北走幾十米,就是一條沿江公路,路旁的白楊被長江堤防砍了,一截截白石灰里露出它幾十個年輪,過公路是村沙站,據說此沙站已被人收入村裏了,還與先前承包的人打跑了,人被打跑了。沙站的沙堆成了一個活火山的樣子,沙站旁就是長江,向東流入韋源口韋山那邊。江對岸就是著名的江心洲---牯牛洲了,據傳江心洲被人承包了,但大片的地的收入村裏卻沒落一分,這可是村裏共有財產呀。村裏有個道觀和佛地共存的寺院,裏面道觀里就供著道祖騎的牯牛。觀與佛院修得很用心,也很有氣勢,主持是武穴人,佛說,這裏的人有點欺生。但村裏較重視佛,但道與佛主每月靠二百元生存。回村裏路上,順便觀察村民的住宅:此地的房子大都為為磚泥結構。各戶都有院子,院牆用水泥堆砌。有的還做很長的引橋,很氣派。

返回吃過早飯,便開始了一天工作。

今天要拜訪兩個人,一位是已退休的教師,一位是一位老人,都是某隊長推薦的。先來到老教師家,想了解一些有關鄉村教育的問題。老教師家三間房,外兩間是客廳兼起居室,裏屋是卧室及廚房,屋內陳設在中等:電腦,電視,熱水器都有。老教師很是熱情,招呼我進裏屋,在裏頭開始了交談,我現一個問題,老教師今年72歲,早已退休,對於現如今鄉村的教育狀況並不十分了解,即使在他教書的時候,也僅僅把精力放在教學上面,對於其他事情也不過多關注,因此這次訪談很是失敗,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老人家熱情地為我翻開了區志的教育志,這篇教育志,從私塾、書院到現如今的義務教育的情況一應俱全,此外,還有師範教育、職業教育、農民教育等,大都是記述歷史沿革,各地皆然。我笑笑說這正是我在區里編的。笑完之後觀察了老教師的書櫃,《高官與風水》、《特寫高層內秘》、《釣魚台國事風雲》等書籍印入眼帘……臨走之時,家裏來了調試衛星電視信號接收器的師傅,不一會便安好了,可以收幾十個台,與師傅聊了幾句得知,安裝這樣一套設備需花費3oo多元,目前在這一帶已基本普及。

隨後來到一老人家,他對於村裏的狀況再熟悉不過,按隊長的話說,是村裏的明白人。

下面是訪談紀要。一、牯牛洲村概況。全行政村共3ooo人,由十個自然村構成,劃分為十個村民小組,共戶。全村有三十多個姓:余姓等,村裏有大姓欺壓小姓的狀況。全村耕地總面積為近2ooo畝。該村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產業,主要作物為穀子和油菜。另外還種紅薯、蘿蔔等。二、談及村民的生活狀況,老人說: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確實有提高,,家家有電視,6o%的家庭有電話,1/3有摩托車或是農用車。

目前村裏的狀況就是「溫飽解決了,基本生活可以保證,但仍然很窮,缺錢花。以農業為主,無礦產資源」。打工的人較多,8oo人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分田到戶以後,出現了這樣的狀況,按村長的話說就是「戶戶有地種,戶戶不夠種,人又走不開」。的確,以家庭為單位的承包制是土地無法集中的重要原因,而土地無法集中,形不成規模化,農業效益自然不會太高,農民收入上不去。但是,土地集中就意味着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在工商業及其不達內6農村,何以安置如此眾多的剩餘勞力?因此就目前而言,家庭承包制仍然是最為有效地維持農村穩定的手段,土地承包3o年不變,實為明智而又無奈之舉,因為我們目前找不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辦法。老人說:「單靠農業增收,不行,養殖業也不行。」問及養殖業不行的原因,老支書歸納了兩條:一是上面扶持力度不夠,資金,技術,銷路等無法解決;二是本身也無資金。老支書把主要原因乃歸結到政府扶持不力上,雖有失偏頗,但也表明,農民個人的實力有限,單憑一人之力,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活動,也很難應對市場的變化。我們的政府對農民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同時,農民也應該聯合起來,突破家庭的壁壘,協商合作,按照現代的市場規則來辦事,當然,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三、村裏的集體生產公益事務是此次調查重點。老人說,集體事務主要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先是農田建設,除了私人的,公用部分得花錢。問題比較大的還有水利事業,村子緊靠長江,但是村裏居然沒有任何水利排洪設施,耕地全為旱地。這十年,村裏沒有進行任何水利設施建設。問及原因,老人說一是上面沒投入,不重視。現在搞三萬,出來做八十元一天的,大多六十歲左右。還得政府拉人贊助。

二是以前的水利設施荒廢掉了。某人介紹說,村裏在以前曾經進行過大規模的水利建設,主要的工程有水渠工程。而分田單幹之後,村集體失去以往的力量,水利這種耗資大、投入高的工程遠非單門獨戶所能完成。上級不重視,再加上以往水利工程的低效給村民留下的印象,自然導致現今村裏無水利設施的結果。在分田單幹的背景下,如何充分調動村集體的力量,為整個村子服務。是我們政府和村民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四、村裏的教育問題。村裏辦有小學,目前有教師17人,2oo多個學生,一個老師負責一個年級。某人說,現在村裏小學大都是這個規模,老師工資不用村裏負責,由上級下。老人特彆強調了一點,就是此地人極其重視教育。村裏剛建的多功能樓是一流的,由於村裏的狀況,教育脫貧是他們的指導思想。村裏人不惜一切代價,供子女讀書,成果還是喜人的,2o多年來,村裏已經走出了十多位大學生(含大專),還有7、8人考取中專,目前在讀高中的有1oo多位,年輕人普遍讀完初中,九年義務教育推廣得很好。但是,代價也是很重的,據老人說,目前各戶的普遍狀況一樣——入不敷出,據他保守估計,教育支出普遍佔到家庭總支極大比例!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重視的大問題,教育的高消費是否是一個普遍的社會事實,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思考。

五、村領導機構的情況。村裏的領導機構由支部和村委構成,支部領導班子:支書一人,副支書一人,支部委員三人。村委領導班子:村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村委委員三人(民兵連長、婦女主任、會計)。按理說,領導機構劃分很明確:支部是黨組織,村委是行政機構,各司其職,但在農村,這兩個機構往往合二為一,支書就是一把手,統管行政黨政,其他人主要從事具體工作,而決定權歸於支書。村幹部的任命採用民主選舉的方式。支部書記的任命是由全村黨員大會民主選出三名候選人,再投票從三人當中選出,支部其他委員也由選舉產生。村委會由村民選舉產生,先由支部和村民代表(每十戶出一人)提名候選人,然後由全村具有選舉權的選民選舉產生,實行差額選舉。問及這樣的選舉方式能否選出代表村民利益的幹部,答曰「一般差不多」。我問村裏一把手是否都姓余呢,老人給予肯定回答,「小姓做不了,這是一般村裏的狀況」。

老人還強調說,村民投票都帶有私利,一般習慣投給自己的本家親戚或是朋友。至於投票率,一般能達到8o%左右。我們國家多年的鄉村民主教育,的確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但傳統的小農思想仍然普遍的存留於農民的頭腦當中,民主法制任重而道遠。村委的任務主要有收稅、計劃生育、調整產業結構、處理糾紛、村鎮規劃和護林防火等。由於實行了稅費改革,村委收取農業稅的工作難度並不大,一般村民都能自覺上繳。計劃生育一般為村裏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量大,難度也大。但在這裏確好得出奇,老支書介紹說,村裏已經連續多年獲得「計劃生育模範村」的稱號,這一方面是村委的工作做得好,更重要的是村民已經逐漸認識到計生的重要性,這可以說是我們國家多年來實行計劃生育最可喜的成就,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控制我國的人口數量。調整產業結構是這幾年的新問題,單靠傳統作物種植顯然不行,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村委着實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狀況,大都依靠上級的指示來辦。村民之間較為和睦,平時糾紛並不多,一年一兩次而已。由於實行了轉移支付,幹部工資不再是村委支出的一部分,但除此之外,還有宣傳辦公費、招待費,過去這是一筆極大的開銷,不過從實行「村帳鎮管」,村裏的開銷由鎮里財政所審計支付,這個聽起來是很好的,但具體操作得如何?鎮里的給的錢夠用嗎?我不得而知,老人也沒有說。不過總的來說,這幾年國家的稅費改革政策的確針對性很強,解決了很多農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老人家出來,已是下午三點,我準備去鎮上吃飯,正好遇見上次下鄉檢查的一位村醫。他的旁邊的攤點,正好是牯牛洲某家的女兒!天啦,她真像我的一個雙胞胎妹妹。我與她攀談起來,後來證實,她一直在對我隱瞞,我知道她對我有戒心。她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手的凍傷和她不完美的婚姻,讓人心疼。村鎮里沒有污染,繁星滿天,美麗之極。

可怕的招待

十二月二十七日晴

大冶某鎮很美。走上韋山頂,景色也不盡相同,時而看到山下村莊的屋頂,雞犬之聲不絕於耳;轉過一個地,穿梭於沿江的公路,如絲如縷……

小車很快便到了大冶某鎮。當晚,大冶某鎮某領導是我的同學,他請我吃飯,翻看菜譜,菜品種類齊全,且價格不菲,各類菜價比黃石貴。

據說,這是現在這裏最高級的酒店。酒店每年可盈利兩百萬元。這麼小的一個地,又無多少工商旅遊業,一個小酒店何以收入如此之多?有人解釋說,在這個工商業和旅遊業並不達的小地,這個賓館的實際功能主要是滿足上級視察領導以及某地官員的需要,每年的各項視察檢查工作,對於酒店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而平時這裏官員在賓館的開銷,就更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今天是星期天,某同學講:「今天是放假,要是平時這個時候來,根本連地方都沒有。每年這裏要吃掉將近幾百萬!」據某同學說,每年財政都撥給各個部門一定量的招待費用,但事實上根本不夠用,拿某同學所在的某部門來說,每年撥五萬元,但這隻夠三個月用,一年下來將近2o萬多!招待花銷如此之大,原因何在?某人沒有明說,但據我估計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上級視察檢查頻繁,接待費用自然不菲;二是平時鎮里請客吃飯風氣盛行,而為之買單的往往是財政所,這對於地方財政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這並不是個別現象。吃罷晚飯,步行回家,路上某同學一直強調說這幾天一定要好好調查,從正反兩面來了解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他一定全力幫助我。途經鎮大院時,某同學指著某辦公樓說:「現在人們對這棟樓有這麼個說法:一樓跑腿腿,二樓喝水水,三樓搞鬼鬼,四樓……四樓就不和你說啦。」一天奔波,甚為疲憊,我也就不多問了,回到隊長家中,略為整理一下資料,便洗漱睡下了。

陽新某鎮某書記談某政

十二月二十八日晴

前幾日的調查,大都將重點放在村一級,整理資料過程當中,越感到需要對某級政府狀況探查一番。我幾天之前已和我某朋友談到這個問題,奈何時近元旦,各個地的領導或忙於慰問,或忙於跑關節,很難找到人,朋友電話打了無數,不是有事,就是不接。眼看馬上就要春節,再拖延幾日,恐怕調查就做不下去了,於是在我要求之下,某人直接帶我下鄉,到某政府里碰碰運氣武動乾坤傲世九重天吞噬星空神印王座遮天將夜凡人修仙傳殺神大周皇族求魔修真世界官家全職高手錦衣夜行超級強兵仙府之緣造神楚漢爭鼎不朽丹神最強棄少天才相師聖王無盡武裝,看看能不能遇到位領導。我們挑選了陽新某鎮作為調查對象。大約十分鐘后,我們抵達了某政府。

正巧碰到了剛剛開完會的某黨委書記,時不我待,立刻說明來意,這位書記和朋友曾經一起共事,故而他立馬就答應了下來,不過他解釋說現在還要開個會,等晚上到他家裏慢慢聊,調查嘛,一定把問題說細了。我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當晚九點,我和某人來到了書記在縣城的家中,他招呼我們進裏屋,開始詳談。。

有着十多年基層工作經歷的某書記,對於鄉鎮狀況非常了解,訪談紀要如下:

一、某概況。略.

二、鎮政機構及人員構成。編製內幹部45人,幹部構成如下:主要領導13人。其中書記、鄉長各1人,人大主席1人,副書記3人,黨委委員2人,副鎮長6人(其中2人不佔編製),武裝部長1人。一般幹部14人。其中黨委、行政秘書1人,團委書記1人,婦聯主任1人,民政助理員1人,司法助理員1人,鄉鎮企業管理員1人,武裝幹事1人,財政所長1人,統計員1人,城鎮建設管理員2人,計劃生育助理員1人,因病不能上班1人,還有一人沒有明確職務。各站所負責人18人。其中計劃生育服務站3人,水利工作站4人(含水產員),宣傳文化站3人,經營管理站2人,農業技術推廣站3人,林業管理站2人。此外,另有臨時聘用幹部及工作人員23人。如果單從幹部構成上來看的話,黨委書記、鎮長統籌規劃,3個副書記、4個副鎮長分管不同的工作,各個助理員、站所負責人處理具體事務,似乎各單位各司其職,井井有條。但某書記卻道明現狀:黨委書記、鎮長全權管理,換言之,其他部門只是執行機構,一切方針政策舉措都由一把手來制定,權力集中現象異常突出。另外,黨委及政府,理論上雖各有分工,但實則黨政不分,大鍋飯現象也非常嚴重。某書記說,這種狀況至少在陽新縣是普遍性的。在中國,鄉一級、村一級的黨委行政機構歷來是很難分清楚的,二者往往合二為一,以一個集合體形式呈現於人的面前,而權力集中於一把手的現象,也是很普遍的。因此,在現階段,科學化管理迫在眉睫,分清黨政和行政,各部門權責劃清,避免相互扯皮,同時注意權力過於集中的問題,對於建構一個合理的鄉政領導班子及一個和諧的鎮政府乃至鄉村社會至關重要.

另外,從上面的幹部構成統計中也可看出:這套班子堪稱龐大,方方面面無所不包,難道真的需要這麼多人嗎?我問某書記維持鎮政府正常運轉需要多少人。某書記回答說:「2o個人足夠。」可見,鎮政府供養人員太多,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更為有趣的是,在編製內幹部如此眾多的情況下,居然還有相當數量的招聘幹部,對此,某書記解釋說,某某里要求鎮里的各個部門應與縣裏的各部門一一對應,便於逐級管理,於是鎮里只得從農村招聘一些幹部以補齊崗位,這進一步加劇了機構臃腫的狀況。除了供養人員過多,機構臃腫這一問題之外,幹部自身素質不高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專業不對口現象嚴重,並不能完全勝任財政,司法,農業技術等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某書記指出,很大的一部分鎮政幹部並不能適應農村經濟展的需要,幹部素質亟待提高。對於上述的問題,我提出了疑問:「這幾年國家大力推行了行政機構改革,精簡人員和機構,為什麼這裏現在還會有這麼多的人?」某書記的回答很有意思:「精簡鄉鎮人員沒有去向,國家進行行政機構改革,中央的可以精簡到省里,省里的可以精簡到市裏,市裏的簡到縣裏,縣裏的簡到鎮鄉里,鎮里的再簡,那就簡到地里去啦。過去是吃皇糧,現在得吃自己的,談何容易?」

三、不完全政府。「某政府是一個不完全政府。」這是某書記向我提出的一個概念。何以這樣說呢?某書記給我做了如下分析:一、無司法權。按某書記的說法就是「沒有法律武器,對於鎮里生的各類涉及法律的糾紛,只能上報某里解決,而自身則無從下手;二、無任命權。某里的任何人員調整都歸某里管,某里需要什麼人,並不能由鎮里說了算,那麼機構臃腫,人員不對口的現象在所難免。三、就某里來講,鎮里沒有財權。實行轉移支付后,鎮里的稅收全部上交縣裏,縣裏再返撥一部分給鎮鄉里,給多少錢某里說了算,鎮里幾乎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某書記說,鎮里的企業稅收,也要全部上交,這和工商業達的富裕地區是不同的。沒有財權,那麼這個政府的辦事能力必然不強,鄉鎮經濟自然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展。某書記繼續說:「分田到戶之後,農民自由經營,自主管理,鎮政府的行政權力被削弱,鎮政幹部沒有事干,目前,鎮政幹部經常管理著鎮政幹部不該管的事情。比如稅收,這本應是稅務部門的事情,但是實際卻是鎮政府在管,而稅務部門只管下指標,開單據……」我插話說:「之所以有鎮政府來管,也是出於辦事效率的考慮吧,農村收稅是要從各家各戶收的,如果要稅務部門來收,那得要多少稅務工作人員,要收到什麼時候,所以才要利用鄉村已經構建好的行政網絡進行收稅的吧。」某書記分析道:「你說的這個確實是,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稅收能不能完成,上級領導找的是鎮政府,並不找稅務部門,這是很不合理的。」由於權責不清引出的收稅糾紛,又引出了下一話題——「引稅」。

四、鎮政府的收支情況。某書記並沒有向我透露具體金額,因此只能大致分析。收入方面,在實行費改稅之前,鎮政府每年可通過鎮統籌收入某萬元用於日常開支,而實行費改稅之後,鎮里沒了收入,為了維持正常運轉,只得通過各方面關係要錢,如向省市各水利廳、林業廳要項目,得到撥款之後,節約一部分用於日常開支。支出方面,1、招待費;2、水電費、電話費、取暖費;3、辦公費;4、臨時工工資;5、交通費;6、報刊費。其中報刊費最讓人頭疼,某書記說:「實行轉移支付之後,這項支出不減反升。」他分析道,轉移支付,村委的經費由某里直接劃撥,這樣,報刊訂閱費就由收變為扣,上級直接將費用扣除,鎮里一點辦法都沒有,去年一年,全鎮報刊訂閱費用掉幾萬元,平均一個村幾千,幾乎佔去了村裏辦公經費的二十分之一,給村級財政維持帶來極大困難。據他說,這是個普遍問題,並指出缺乏監督部門是其得以泛濫的原因。

六、鎮政府的主要工作。雖是個不完全政府,但平時的工作負擔卻着實不輕。——計劃生育。這是一般鄉鎮的頭等大事,也是最為難辦的事情,第一,生費難徵收,根據某里規定,生一胎罰五千,生兩胎一萬,但是實際根本收不上來,鎮里至今仍欠著某里生費。雖然國家頒佈了《計劃生育法》,但是對老百姓的約束力太小,生狀況仍然存在,法律無法解決,只能靠幹部做工作,做不通也沒有辦法。生費為何收不上來,某書記解釋說,一方面是老百姓素質低,另一方面是老百姓實在窮。第二,計劃生育手術難。按照規定,生一胎要上環,生二胎就要結紮,但是這無法強制執行,因為沒有法律規定。某書記強調了一點:「計劃生育的關鍵就是要解決手術問題。」某里每年要對各鎮的計劃生育工作排隊,實行一票否決制,這使得他們不得不高度重視計劃生育工作,但是實行《計劃生育法》之後,無法再使用行政手段,但是法律解決的手段又無法到位,計劃生育工作越的難做。——應對上級各個部門的檢查。「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某書記這樣概括了鎮政府現在的狀況,每年他要花五分之一的精力應付這些檢查,要把三分之一的錢用在接待上,招待總支出在幾十萬元。——為農民服務,處理矛盾糾紛。分田到戶之後,耕地、宅基地界限不清引起的土地糾紛非常多,此外,一些民事糾紛也時常生,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種事情對於鎮政府來說,着實不是件好做的工作。

不知不覺,已與某書記聊了兩個多小時,為了不影響他休息,決定就此結束。回去的路上,回想剛才的談話,深感某書記個人見地之不凡,同時也甚為現今鎮政諸多問題而擔憂,機構臃腫、不完全政府、幹群關係等等辭彙湧上心頭……處於轉型期的鄉村社會,究竟如何應對錯綜複雜的現實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關注和探索。

暫歸途

12月29日晴轉陰

路上,我盤點着這幾天的調查經歷,感覺此次調查差不多就該到此為止了。第一,時近元旦,各方領導差不多都忙於各種,着實無暇顧及我這麼個小人物;第二,幾天下來,我也給朋友和隊長們添了不少麻煩,人家也該為過年準備一下了。第三,我孑然一人,我也該回家陪陪年邁的母親了。於是決定,今天下午就返回黃石。

十點多,我回到了河口,我買了些土特產之後,想去看看像我妹妹的女孩,她卻躲進了她的櫃下。她一定是不想彼此難過。我知道,農村離異的女人多受歧視,以她那傳統的思維,她不會接受一個外來陌生人的幫助的。我也不想給她留下過多反感,於是選擇了離開。踏上了開往1o路公汽,車子緩緩開上回家的路,一路顛簸當中,我無法平靜,車窗外的村莊與遠山漸漸遠去,近一個月來的經歷卻是歷歷在目:農家收支帳、衰落的山村、顛簸的公路,美輪美奐的根雕,級霸道的書記主任,心地善良的隊長,見地不凡的某黨委書記,還有那個如落葉般飄零的如我妹妹一般的離異女人……所有的一切,都如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讓我感恩與心疼。道路漸漸遠去,村莊漸漸遠去,走出牯牛洲,走進了黃石,霓虹燈似乎已在向我招手。半個多小時的車程,近似於一部活生生的社會展史,把我從一個傳統的鄉村世界帶入了燈紅酒綠的現代工業社會,我的手機又有了信號,我可以品嘗眾多的美食,我可以舒舒服服的洗澡……欣喜之餘,不免自問:一部從傳統鄉村社會到現代工業社會的展史,僅僅持續半個多小時,是不是過快了一些呢?

後記

隨着在鍵盤上敲完最後一個字,我的思緒也從鄉村回到了我所在的政府。在寫這篇調查報告(或曰鄉村實錄)時,我總是帶着一種極其飽滿的感情,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始終佔據着我的大腦,而眼前也總是呈現著一幅畫面:一個處於社會轉型期的鄉村世界的形象——一個被主流話語權逐漸邊緣化的角落。它太需要人們去關注了,因為它始終是中國社會的主體,事實上、物質上的主體,沒有它的現代化,我們所謂的現代化將永遠是觀念上的現代化,一種局部的現代化。最後,感謝區政府給了我三萬的機會,感謝在這次鄉村調查中給予我幫助和令我無法忘懷的所有人!

我愛牯牛洲,因為那裏有我們挖的排泄溝,那是我們給地球做的一個小小的標識。

我愛牯牛洲,因為與那裏的人們的短暫相遇,也是上帝給我的恩賜!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借調外空型男首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借調外空型男首長
上一章下一章

衰男出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