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倆執政

第221章 倆執政

「大人,您且穩住,不妨看看魏忠賢能做到啥樣?以晚輩看,大明朝弊端多多,看魏忠賢能去掉幾樣。我總認為,大明朝的治理該換個法子了。自朱重八創立明朝起,已經歷了二百多年,世事變遷很大。明朝開國時定下的制度,已經不適合現在的需要了。就是在當時看,一些很好的制度,到現在也已經過時了,需要修正了。明朝的治理,是該換個法子了。」袁野勸慰說。

孫承宗搖搖頭,「以威霆看,到底該怎樣變啊?」

「你先說說,明朝有啥弊端吧!」熊廷弼端起茶杯,穩穩地喝了一杯茶說。

「這事,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一曰,皇室宗親子弟像豬一樣養。估計現在皇室的宗親子弟已經超過十五萬了。養這十五萬頭豬,耗費太多。二曰,免征田畝稅的數量太大,估計現在已經超過五千萬畝,按最低一年半兩銀子算,也有兩千五百萬兩了。如果每年有這些稅收,明朝就十分強大了。就能辦很多的事情了。三曰,衛所制度名存實亡,衛所養得兵打仗不行,還得募兵,衛所土地養肥的是那些徒具虛名的武將。四是八股取士,招來的大多是只會爬格子,寫館閣體文章的庸碌之士。這些人成為了明朝官員的主體,在朝廷和民間形成了一個上滲不透,下頂不開的板結層。既不能上傳民意,也不能下達天聽。朝廷就是有再好的治世良策,也無法執行。想要辦點事,只有像張居正一樣的權臣才行。可是世間能有幾個像張居正這樣的奇人奇才啊!」袁野深深地嘆了口氣說。

「威霆說這話有些道理。」孫承宗默默地點點頭。

「行了,有這三條,大明朝的衰敗也是必然的了!」熊廷弼感嘆說。

「還有嗎?」孫承宗鼓勵說。

「四曰,內閣無實權。最有權勢的皇帝是在老皇帝的兒子中選出來的,甚至不用選,皇長子自然就是。龍種再好,那也是在一家人中間選。首輔及輔臣呢,是從千千萬萬中人選出來的。按大概率論,首輔及輔臣的智力水平是要高出皇帝的。可是,首輔及輔臣卻要事事秉承皇帝的意思來辦。這就有些顛倒了。要治理好國家,必須給首輔、輔臣以實權,皇帝就應當是一個牌位。」袁野侃侃而談。

「行了,你說的這個行不通的。」孫承宗搖搖頭說。

「繼承皇位的皇帝不同於創業的皇帝,朱元璋、朱棣都是雄才大略,可他們的子孫並不是一樣有雄才大略。龍可以生龍,也可以生老鼠的。」袁野這一句話把兩人都逗笑了。

「五曰,漕運之害。吃糧的在北,產量的地兒在南。元朝都可以主要依靠海運,三寶太監下西洋都行,為啥大明還主要依靠漕運呢?海運比漕運便宜很多,傻子都知道,可大明朝為啥依舊抱着漕運不放呢?這主要是依靠漕運發財的人,以種種理由要挾了朝廷。大明花在漕運上的錢佔南方稅收的三成以上,這肥了多少人啊!因為要走運河,運河又和黃河交叉,致使黃河入海不暢,黃河決口泛濫,淮河下泄不暢泛濫,好好的黃淮河大平原的產出,收不抵支,修建黃河堤壩又耗糜了大量的錢財,國庫日漸空虛,國力日漸衰弱。」袁野談興再起。

「黃淮之害,歷朝有之。」孫承宗有些不贊同袁野的說法。

「六曰,死要面子活受罪。屬國進貢,哪是他們應該盡的義務,為啥還要厚賞。以至一禮十賞,這是明顯的賠本生意啊!屬國有事,大明還要出兵相助,有這樣的屬國只是累贅,要其何用?大明如果要彰顯國威,把這些屬國佔了就是。如果想要得利,收的進貢就不應該回重賞。想想出兵朝鮮,耗費了大明多少國力。到最後呢,等到大明有難時,他們又能幫得多少?」袁野有些氣憤地說。

「行了行了!你有理還不行嗎!」熊廷弼打斷了袁野的話。

「再講一條。」孫承宗倒鼓勵說。

「明朝以科舉取士,這並無不妥。但是,朝廷不求治國策,反而將考題局限在對四書五經的闡釋上就不對了。朱重八的本意是想以儒家道德來約束官員,進而約束百姓,形成一個重視道德,大家都安分守己的社會。可是這是不行的,如果一個國家只靠這來治理,就顯得太無能了。長期的抬舉儒家道德,致使一些誠實的官員,十分看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他們都從修身齊家做起,這是好的。可一些不誠實的官員,投機取巧,天天把儒家道德掛在嘴上,而私下幹些齷齪的勾當。儒家的本質,不是一種治國術,只是一些修身術。也就是說,通曉了它,能做一個好人,並不是自然就有了治理國家的能力。朱重八本末倒置,將其作為治國術了,焉能治理好國家。儒家的老祖宗當年都治理不好一個小小的魯國,其信徒子孫也就治理不好一個大明朝了。」袁野深深地嘆息了一聲。

「大膽!狂徒!」熊廷弼十分惱怒地大喝一聲。

「事實就是如此嗎?歷史上有幾個開國皇帝信奉儒家學說的。連朱重八都不信。他辦的幾次大案,株連了哪么多的人,又有多少儒家的溫良恭儉讓在其中呢?」袁野小聲說。他不懼熊廷弼,卻不得不給熊廷弼面子。

「威霆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想想吧,飛白兄,本朝幾個有作為首輔、輔臣的所作所為,都是有違儒家道德規範的,特別是張居正。也就是說,他們都不是完人。」孫承宗還是很講道理的。特別是對袁野。按輩分,袁野是他的子侄,但其現在的身份卻是一國之君。他不能像熊廷弼一樣訓斥他。人家兩人有特殊的關係,是翁婿啊!

「兩位大人,想想吧!您們兩位在大明是大家公認的能臣,可是您們兩位在施政的時候,從儒家經典里,到底得到了什麼益處!或者什麼提示?」袁野很認真地問。

「這個····這個,還是有一些的。」孫承宗一下子被問住了。

「有也可能有,或者不少!但是,您用到的這些,在您考中秀才以前,您就已經知道了。這和您以後中舉、中進士之前所學的,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在我看來,對儒家學說的學習,有一個秀才底子就夠了,完全不應該再把其當做舉人、進士考試的考題。想想,這耽誤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啊!有這精力、這時間,他完全可以去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就是去做工、耕種,也能給社會創造財富啊!」袁野很痛心地說。

一說起來考舉人、進士考題的不是,孫承宗是一肚子的苦水啊!孫承宗四十一歲才考中進士。「威霆說的有道理。」孫承宗立即肯定說。

「我一個童生都不是,不也創立了這麼一個國家嗎?」袁野有些得意地說。

「能得你吧!」熊廷弼白了袁野一眼。可是在這責備中,帶的更多是喜愛。

「你是奇人,另當別論!儒家經典還是要學一些的。」孫承宗緩緩地說。

「兩位大人,對大明,我想靜觀其變,當然還是要做一些準備的。可是現在大明朝目前的局勢,卻也沒有達到要我出兵收拾糜爛局面的程度。畢竟現在西北的局面已經穩定下來了。南方各省也沒有動亂。大明朝還在運轉。皇帝還是原來的皇帝。」袁野淡然說。

「我看不得魏賊越來越猖獗啊!」孫承宗嘆息一聲。

「這個您老就放心好了!您不在,不是還有其他人嗎?歷朝歷科的舉人、進士,那是車載斗量啊!沒有一萬,也得有幾千吧?他們不是自詡為是國家的棟樑之才嗎?有哪么多的舉人、進士、大儒、名家,他們不會連這點小事都辦不成嗎?一個魏忠賢何須道哉?」袁野壞壞地笑了。

孫承宗、熊廷弼只得報以苦笑。

「咱們新漢國,現在有四個區一個獨立的台灣省,各區是在原來四個國的基礎上組建的,現在各區的主管人員,都稱丞相,還分左右。他們各自都管各自的一攤。我全管。現在的新漢國,在國家層面只有我、阮岳丈、黑金沙三人。阮岳丈管的是物資,黑金沙管軍隊。現在兩位大人來了,就不要走了。我誠邀兩位大人就職左右執政。兩位大人治國經驗豐富,以後我在前面闖,您倆負責替我守好後路。」袁野十分誠心地相邀。

「既然來了,就不想回去了。我得問問這左右執政應該管什麼事?」孫承宗沒有再推辭說。

「宋朝的丞相管啥事,你們就管啥事!我也不懂什麼治國之術,就是會建幾個工廠,造幾樣新奇的玩意!」袁野十分低調地說。

「飛白兄,敢不敢應?」孫承宗問。

「你是左執政,你說了算!」熊廷弼很謙遜地說。

見孫承宗還要謙讓,袁野說話了:「岳丈大人這是避嫌。孫大人就不要再推辭了。」

孫承宗也不再推辭了,就接下了左執政這個職務,這也是他預料中的事情。袁野令人叫來阮大鋮、黑金沙和倆人相見。當場公佈了四人的新職務。左執政孫承宗,右執政熊廷弼,執政兼物資存儲調撥總公司總經理阮大鋮,執政兼新漢區左丞相畢登輔,執政兼中央禁軍總指揮使黑金沙。自此,新漢國的六人領導核心形成。六人的事務再進行細分,袁野總攬國家大事,對所有的事情有最終決定權,分管工廠、礦山、軍隊,阮大鋮、黑金沙負責配合;孫承宗、熊廷弼、阮大鋮負責日常國務運作,畢登輔主管新漢區政務,黑金沙主管軍隊。在雅加達和茂物之間,建造四個執政府,供四人居住。王宮依舊設在萬隆。袁野立即頒發國王誥旨,通告四區各省、台灣省及其各個屬國、雙喜大年的莫根清,就連半獨立的鄭芝鳳部,鄰國望加錫的鄭芝龍也都正式的發文通知了。

孫承宗、熊廷弼這次南來,都帶有親隨的。袁野問了一下姓名,隨即任命孫鋐為左執政府郎中,賈登科為中允。徐爾一為右執政府郎中,熊兆珪為中允,熊兆璉則被袁野要去當副侍衛長了。副侍衛長可是比執政府的中允職位要高。可是,姐夫小舅有話好說,誰叫熊兆珪是大舅子了呢!當然這只是一個臨時職務,新漢國的六部還沒有建立呢,官員的官位更是混亂,薪酬也高的離譜。這都需要三位執政來匡正。最可惜的可能就是孫元化了,要不,他也能列為執政之一的。

大體事務商量完了后,袁野遂詳細介紹了目前新漢國四區的情況,以及他的財政分灶吃飯辦法,成立物資存儲、調撥總公司的意圖和管理辦法,成立新漢國家銀行的打算等等,當他介紹到現在銀行現存有價值三億五千萬元白銀的金銀銅時,兩人十分的震驚,阮大鋮、黑金沙則報以得意地一笑。「這不算什麼,現有的工廠一年生產的產品如果全部買到大明的話,一年五千萬元,是個保守的數字,現在的工廠、礦山如果按照大明的物價賣了的話能值十億元白銀。」聽了這話,孫承宗、熊廷弼就再也不淡定了。

「我只說台灣就夠好的了!沒有想到啊,威霆在這邊置下這麼大的家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孫承宗贊到。

「你家的幾個兒子很是優秀啊!孫銓是新漢區的戶部尚書,孫鉁兄弟是三寶區的戶部尚書,孫鑰、孫鈰、孫鎬、孫釒今都是大廠的廠長、經理。」袁野表揚說。

「這都是你帶的好啊!」孫承宗感嘆說。

「南美那邊我還是想讓其獨立,不過戴雲、黃淮河寧死不幹。不幹就不幹吧!我今年想去一趟西邊,看看哪邊的動靜,想在哪邊插上一腿,弄個地方當據點。北美那邊孫初陽想以遼東當跳板過去,不過他想的有些簡單。這事還要從長計議。我的計劃是從南美往北逐步推進,待到一定時間后,從北邊過去奮力一擊,一下子過去至少五萬人或者更多的人,徹底打開哪邊的局面。」對於自己和孫元化的分歧,袁野也沒有迴避。

「回遼寧,我以前和飛白兄、徐閣老也議論過的。以前我倆對此是支持的。可是初陽如果想去北美洲,我不知道哪邊到底是個啥情況,還是慎重一些好。今天你一說這個計劃,我以為還是比較穩妥的。想想吧!離家鄉哪么遠,萬一站不住腳,這損失可就大了。」孫承宗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熊廷弼則沒有表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祚永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國祚永昌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1章 倆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