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終歸得一併還

第138章 終歸得一併還

三國名臣宰相諸葛亮,在政治上講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與宋名臣宰相范仲淹的「先憂后憂」的發自心底的吶喊追求至少是有強烈共鳴。

歷史上的范仲淹對諸葛亮的評價如何,對歷史絲毫不關心的末世人蠻元不得而知,但,眼前的諸葛亮無疑對後輩小子范仲淹評價不低。

范仲淹的政治情操顯然深合諸葛亮的胃口。

想必,諸葛亮很想見見此人,當面聊聊,當年在地府曾經尋找過范仲淹。

可是,幽冥界太大了,想在茫茫無邊世界中靠撞大運瞎撞找個人,那太難。

而人生際遇(遭遇)本不同,生而有異,死後也境況迥異,甚至是活着時越尊貴輝煌,死後卻越是卑微慘不忍睹.....諸葛亮的遇見心必然是落空了。

如今這星球又是個與過去的世界似乎完全沒關係的嶄新仙界。

曾經的那場眾人都知道肯定發生過,僥倖重生后卻誰也想不起來或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的大劫,必定改變了太多生命的命運。

縱然是強大的聖人神佛也難免被這種大自然對生命施加的難以抗拒的力量強行改變命運。

想來,也必然有太多生命在大劫中被輕易徹底抹去痕迹,永遠消失不存了.......范仲淹的靈魂就可能已無聲無息泯滅在大劫中,世間已經沒這個人了。諸葛亮想見一見他的心思可能永遠成空。

昭神國這幫君臣不知道的是,

在離金庭山所在這片大陸遙遠到垮著大洋不知有多少個十萬里的另一片大陸上,三十多歲樣貌正處在人生風華時期的范仲淹正在衙門裏凝神伏案工作。

他效勞的這個王朝叫大周朝,是比蠻元所在大陸遼闊太多的這片大陸的霸主,國主姓姬,名邑考,正是在當年的封神大戰中為救父盡孝死得極慘,肉還被父親吃了的伯邑考,封神為僅次於天帝的紫微帝君,現在,他自然不是天界星君,卻重生為人,有了人間雄主帝王位,仍然尊貴體面。

伯邑考無疑早不是封神大戰時的那個音樂玩得好的儒雅政治傻子......簡直形同兩個人......

有意思的是,在這世間還有個大周王朝。

那是另一片幾乎同樣遼闊大陸的霸主,國主正是歷史上推翻商王朝的武王姬發。

根據二者所在大陸的方位差別,世間為區分,稱伯邑考王朝為東周,姬發的仍叫西周。

更有意思的是,

二周同是姬家的,兩國主還是親兄弟,兩國卻是完全的敵對勢力。

目前雖然還稱不上是不共戴天你死我活,卻至少是伯邑考一脈與姬發一脈的老死不相往來。

話說范仲淹,在這仙界王朝,他已不是壽命短暫容易老死累死的凡人大臣。

他現在官拜東周上大夫,長期協助伯邑考治國,異常勤勉有方而有大功,既得伯邑考信賴依重,也獲得了天降的治世功德,又有伯邑考特別照顧的仙法得傳和仙丹相助,范仲淹得以脫胎換骨輕鬆順利修鍊成仙,卻久久卡在地仙境巔峰再無法寸進。

他有債壓身......

以盤古大陸為核心的前世界與如今這世界完全是兩個世界。

但人在前世形成的債、罪孽卻並沒隨着世界的變換而自然消失。

各人造業各人擔。

還有句話叫作:父祖總被不肖子孫所累。

兒孫罪孽也是債....休想耍什麼花招輕巧脫身。

大道之下,誰欠下的,以及,由誰衍生而形成的種種債、罪孽,誰終歸得一併還。

當官的總會犯下不同於無權無勢者的罪孽,范仲淹為宋臣時,再是個好官也難免落下罪過。

這種罪孽並不是壓得他如今修為難寸進的原因。

蠻元在清剿慈禧這幫戾鬼時,抹殺了個叫范文程的極陰毒狡猾無恥惡鬼。

在極遙遠的東周這正辛勤工作的范仲淹在范文程徹底消失時,猛然感覺渾身一陣大輕鬆,似乎是久久壓在靈識神志里以任何高妙仙法神通也不能抹去半點的某片沉重陰雲突然沒了.......費盡心思,千方百計也改變不了的困擾,結果卻莫名其妙的就這麼沒了。

他心境清明,長久修鍊形成的深厚積累+收穫的功德,瞬間把他的修為自動推進突破到天仙境....終於進階了,離人人追求的永生不死幸福又近了一大步。

范仲淹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卻是有慧質的人,擅長思索分析。

他對此怪事似有所悟,本應為修鍊終於有了質的提升而狂喜,卻面色反而陷入深沉甚至是悲傷。

「辱沒家風的不孝子孫,可恨!真該千刀萬剮......」

他死死捏著拳頭,眼望蒼穹,喃喃的憤恨嘀咕著......

冥冥中,他感覺,必是自己那些造了大孽並且連累得他死後也得一次次加罪而反覆遭受大難的後人被誰終於徹底剷除了。

「是誰清剿了那些豬狗不如的東西,消了我自己無法消掉的業罪,解了折磨了我幾千年了的心頭之痛和大恨?」

范仲淹心中着實感激這位未知的大恩人,希望有一天能結識和回報這位斬凶除罪的大俠士。

蠻元哪知道自己隨意的一次除鬼行動卻直接成就了范仲淹。

此刻,他心裏不贊成諸葛亮那太嚇人的大志,當然,他也不會在這時候傻乎乎的說掃興的話。

畢竟,強敵還沒來嘛。

末世人的今日不知明日事,活一天是一天,混一天是一天,明天再說明天的話,以後的事以後再說,打算那麼長遠是太可笑的傻瓜.....如此習性、慣性,他必然就是這種糊弄著拖着的態度。

他不想在這種太要命的狂妄大事上當場表態,但,這當口卻又不適合裝深沉沉默不予半點回應。

必須說點什麼。

隨便說點什麼也比什麼也不說好。

就維持他一貫給眾臣自動形成的人設:低調,神秘莫測,有內涵,從不輕許諾,不說沒影狂話。

蠻元打個哈哈,玩話題飄移。

「地球人間出奇才啊!諸位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能與諸位共事謀生,這是我的大榮幸快慰啊。......哈哈,嗯嗯,那個那個王勃,人才啊,不錯,據說年輕輕就掛了,有點可惜哈......」

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譚嗣同等一聽這話,都滿臉愕然。

就連技術宅魯班也知道,身為大王不該在這個時候說這種話。

他畢竟在這個世界當過上千年的國王。

儘管是兄弟們聯合執政推最能打的他當個頭,他不算正經國主,但怎麼也有了些當國主老大的經驗。

曾經當過隋末世王朝皇帝楊侗的劉子鸞,和在這個世界正經當過宋國皇帝的趙昺,更是愕然。

趙雲呢,照樣神色平常,甚至嘴角帶着輕鬆不在意的笑意。

身高兩米的粗壯大漢虎奔則咧著大嘴,雖沒出聲卻無疑是滿身自在的大笑,象個二傻子。

二將渾沒把蠻元又一次讓眾臣失望的不合格帝王表現當回事。

他們隨蠻元久征在外,朝夕相處,已經太熟悉蠻元日常的平民小人物踏實做人風格。

他們都知道,大王在日常生活那些事上偶有吹逼行為,喜歡閑聊說大話笑話,愛吹牛調侃....但在正經大事上從不狂言一句。

這不止是防著天道有感:你牛逼既然當眾痛快吹出來了,那就等於是對天作的誓言,就得做到,若做不到,或干說不練,天道必給你個應驗報應。也是蠻元就這性子的風格。

蠻元無疑更喜歡象平民百姓那樣與部下以兄弟朋友的方式輕鬆自在有趣的相處。

諸葛亮則扇子貼在胸前下意識輕輕搖著,神色波瀾不驚,毫無異色。

顯然,他早料到了大王又會這麼平庸表現。

他內心裏並不失望。

他認定了大王必定本質超絕卓越,非凡,就算不是曾經的昊天上帝,也至少是曾經貴為與天齊的人族之皇的帝辛或曾經有資格牽制天帝的大神東華帝君。

蠻元的政治表現總平庸得讓人失望,就算不是他在有意裝傻藏拙,也必定是顧慮目前的實力太低而忌憚聖人更忌憚無敵的天道鴻鈞而刻意在保持低調謹慎。

或者是,大王的靈智還處在蒙昧未醒狀態,仍不知,或不敢相信自己正是曾經的昊天上帝。

此時大王不敢放言表態不要緊。

等到實力強大了,情況變了,大王總會膽子和野心都隨之放大了。

就算大王那時照樣胸無大志,不想爭,他諸葛亮也有法子強推著大王不得不振雄心去爭。

口吃的韓非子則低頭撫須,在滿臉沉思。

商鞅則不由自主地再次露出對蠻元的鄙夷。

他前世侍奉的是重用他奠定秦國從此走向強盛並最終一統天下的一代雄主秦王,由此,他也建立了豐功偉業,以法家大能大業奠定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大名可謂震爍史冊,能與他相比的寥寥無幾,有此對比,他萬難接受如今效勞的大王卻是個如此庸碌無志草民之輩。

漢高祖劉邦和蠻元一樣是個草莽出身成王的。

可就算劉邦是個最典型的地痞無賴下流貨色,品質不堪之極,那也比眼前的大王強出太多了。

至少至少,劉邦很懂得身為老大在什麼時候應該說什麼話拉攏和激勵人心,而這位蠻大王.....

但,他的這種心底鄙夷和從前還是大不同了,可謂是有質上的差別。

蠻元是顯得平庸,是太草民小人物特色,但他身上一次次發生的不可思議的神異,商鞅如此聰明有智慧,豈敢真輕視蠻元為不堪造就的土著野人廢物。

此時的鄙夷就只是他一種情不自禁的情緒,一閃就過去了,他把一切疑慮心思深藏在心底。

眼前這位不聰明,更稱不上英明的大王,真的極可能就是曾經的那位昊天上帝啊。

這樣的人物豈是地球來的才開始熟悉仙界與地球有何大不同的常人能度量的。

誰又敢說這位昔日的天帝不是在嫻熟而習慣地耍政治小手段裝傻充無能而悄然觀察人心?!

就在商鞅在默默地腹誹思量時,突然,驚人異事再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蠻權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蠻權紀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8章 終歸得一併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