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教育部

第227章 教育部

翌日,趙禎在宮女的侍候之下穿戴好衣服,而後簡單的用了一點早餐,隨後便前往宣政殿上朝了,這也是天聖九年最後一次朝會了。

一夜貪歡,趙禎是神清氣爽,但曹丹姝卻是累壞了,一直到趙禎上朝之後,她才在侍女的攙扶下,邁著有些腿軟的步子離開福寧殿。

宣政殿內,眾朝臣齊聚一堂,臨近年關,朝廷也沒什麼大事,無非各地有些小災,但都有慣例可尋,因此朝會依舊是在有條不絮的進行着。

散朝之後,翰林學士兼教育司主事孫奭求見,趙禎便在崇政殿召見了他。

孫奭幼讀經書,篤學成才,九經及第。宋太宗時,入國子監為直講。真宗時,為諸王侍讀,累官至龍圖閣待制。趙禎即位后,以名儒選為翰林侍講學士,隨後又兼任吏部侍郎一職。

他以經學成名,一生堅守儒家之道。著有《經典徽言》及《五經節解》、《樂記圖》、《五服制度》等。

孫奭在講述經義時,總是把經典歷史同當時治國安民的實際結合起來。諫喻各級統治者,以前代的「亂君亡國」為鑒戒,體恤人民的疾苦,以鞏固宋王朝的統治。

大中祥符初年,真宗將迎「天書」,孫奭直言上諫,「我只聽孔子說過『天何言哉』,豈有書也!」明確反對天有意志之說。對真宗的到處拜山祀神,他也是每每切諫。

孫奭給趙禎講課時,「每講論至前世亂君亡國」時,總是「反覆規諷」。因為他長期擔任教學工作,朝廷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不少官員都是他的學生,所以孫奭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教育家。

四年前自教育司成立以來,孫奭就一直兼任教育司的主事,四年過後,大宋六千萬人口識字率已達百分之二十,相信趙禎有生之年是可以看到民智開啟的。

但如今孫奭已經七十了,干不動了,今日下朝後,單獨覲見趙禎,也是為了辭官安詳晚年。

崇政殿內,趙禎同意了孫奭的辭官,並且准其以太子少傅致仕,而且還聘其為大宋官學的講師,每月閑暇之餘去大宋官學講一講課。

見官家同意了自己的辭官劄子,孫奭又道:「官家!老臣想為大宋的教育事業發出最後一份光,但奈何老臣的身體不允許。官家勵精圖治,想要使得儒家學說深入百姓之中,這是好事,是仁政,是明君所為。

但官家須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大宋有六千萬餘人口,要想人人都能識文斷字,通曉朝廷政令,我朝就必須年復一年的在教育方面付出,這可能不僅僅是一代君主或者兩代君主的事情,因此臣認為小學、縣學、州學、府學的推廣,朝廷應該持之以恆,甚至官家應該將教育一事編製成條例,以防後人隨意篡改!」

趙禎思忖了一下,而後說道:「卿的意見與朕不謀而和,朕認為教育乃國之根本,育國之棟樑,興邦乃之安定也!朕在位一日,便會堅定不移地推行教育之策,不但如此朕還會把教育列為頭等大事去處理,而且形成定製,這樣後世之君也不能隨便就廢除朕定下的教育制度。」

「官家英明!臣雖遠離朝堂,但依然堅信大宋在官家的手中,定將遠超盛唐!」

......

孫奭的話入了趙禎的心裏,那就是古代郡王的權力十分大,英明睿智的君王會興教育,但若是昏君或者權力慾望太過於膨脹的君主,那麼必然不會選擇開啟明智,他們會同少數讀書人一樣選擇繼續愚弄百姓,畢竟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更加符合他們的利益。

「啟稟官家!三位相公求見官家!」

內侍張茂則忽然從外頭走了進來。

「快宣!正好朕有事要找他們商量!」

趙禎忙說道。

「臣等拜見官家!」

三人而來,為的不是別的事情,而是朝廷年後遷都一事,雖然已經定了下來明年開春遷都洛陽,但具體的時間還未商定,今日聯袂而來為的就是此事。

朝廷大臣經過商量之後,又同欽天監核對好了黃道吉日,總共選出來三個日子,分別是明年一月二十六日,二月十八日,以及三月十六日。

趙禎最終敲定了三月十六日,因為宮內,沒藏黑雲和任青兒以及耶律嫣然都有孕在身,因此趙禎選擇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暖和的日子。

待君臣商議完事情之後,趙禎又說道:「教育司主事孫奭年事已高,朕准其致仕了,三位相公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王曾見此奏道:「啟稟官家,徐州知府張士遜精通儒學,可提拔為教育司主事。」

趙禎見此忙說道:「吏部統掌天下百官,所以教育司劃歸吏部自然也是無可厚非,但朕當初成立教育司,並不僅僅是為了讓天下讀書人都去考取功名做官,而是想要讓天下各行各業的人都能識文斷字,從而促進百工之業的發展。所以朕想把教育司從吏部獨立出來,成立教育部,設尚書一名,正二品官,三位相公以為如何?」

呂夷簡不知道趙禎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因此忙問道:「那新成立的教育部歸誰管轄?」

趙禎見此說道:「自然是歸中書門下管轄,但是有一點,要寫入大宋律例,那就是凡大宋後世之君主,任何人都不能廢除本朝制定的教育機制,而且教育經費非特殊時刻,不得削減。」

趙禎推廣教育一事,朝廷里沒有官員會持反對意見,因為大家都是讀書人,雖然知道讀書人一旦多起來,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家族的榮華富貴。但畢竟孔聖人也說過有教無類,因此就這一句話使得他們不敢出言反對。

趙禎成立教育部是打着聖人的旗號,因此天下間讀書人無不贊成,也不敢不贊成。

而眼下教育部成立了,那麼這個第一任教育部的尚書就顯得很重要了。

王曾推薦張士遜,但張士遜先前有過錯,若是擔任一個從四品的主事那倒是還可以,如今教育部的一把手是等同於六部大佬一樣的實權派,所以人選自然而然的就要慎重了。

王曾舉薦的人是戶部左侍郎李若谷,呂夷簡舉薦的人是翰林學士王隨,晏殊舉薦的人是禮部左侍郎石中立。

李若谷擅長為政一方,趙禎是打算將他外派至青海路擔任巡撫。翰林學士王隨雖有才華,但喜好佛學,趙禎可不希望一個喜好佛學的人來擔任教育部的尚書。

因此最終選定了石中立,石中立是文忠閣名臣石熙載的兒子,為人疏俊有度量,居家嚴謹,有禮法,由他擔任教育部的尚書是比較合適的。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朕絕不當仁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朕絕不當仁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7章 教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