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餉銀失蹤

第153章餉銀失蹤

一架屏風擺在船艙里,將屏風後面坐的人的真容擋住。

「你就是那個幫古太僕找回孫子,為俞知府尋回稅銀的夏良笙?」

屏風後面的人問話的語氣充滿了懷疑。

良笙四平八穩的應了一聲是。

他惹不起權貴,卻也不至於一見面就奴顏媚骨獻殷勤。

再說是屏風後面的人有求於他,他只要尊敬他就行了。

屏風后一片沉默。

那個神秘皇子似乎在權衡要不要把那件案子告訴良笙。

良久,終於開了口:「本宮來跟你說個案子,你來分析一下。」

本宮?

良笙心裏詫異,這位皇子原來竟是太子?當即恭敬道:「草民洗耳恭聽。」

屏風後面的太子賜了座,這才慢慢道來:「前段日子,邊關大勝塞外匈奴一族,父皇命本宮押送二十萬餉銀分給邊關將士……」

其實押送餉銀是他力爭而來的。

他身為當今太子,卻被一群虎狼皇弟環伺,而父皇又沒有要傳位於他的意思,他就想有所建樹,讓父皇看到。

本來一路過來平平安安,沒想到銀子頭天入了西城銀庫,第二天銀庫居然就失火了。

失火也就罷了,問題是入了銀庫的二十萬白銀竟然在一場火后不翼而飛。

這一筆餉銀找不回來,邊關將士怨氣深重不說,父皇一定會龍顏大怒,朝中也會質疑他的能力。

他那些皇弟只怕會趁機落井下石,他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那麼多銀子,不可能在一場大火里不翼而飛,這肯定是有人給他使絆子。

他現在無暇去找誰下的絆子,當務之急是把餉銀找回來。

只是他帶的人仔細看了又看,查了又查,這都快十天了,硬是沒發現什麼線索……

恰好案發地點離府城不是很遠,想到南山書院藏龍卧虎,太子星夜趕來南山書院尋求高人幫忙找餉銀,山長便舉薦了良笙。

良笙聽太子敘述完,就知道是皇子之爭。

他只想將來考個舉人,然後再好好做生意掙錢,當個富貴閑人,老婆孩子熱炕頭,對皇子之爭半點興趣也無。

可這筆餉銀是得勝邊軍眼巴巴盼著的二十萬兩餉銀,他不能置身事外。

這麼一大筆銀子要是找不到,只怕軍心不穩,誰還會儘力鎮守邊關?

邊關不穩,離戰爭也就不遠了。

他還想和媳婦過太平日子呢,又怎會容忍這種情況發生!

他思索片刻,問:「殿下,有沒有可能有人故意放了火,然後趁亂把餉銀轉移了?」

太子十分肯定的搖了搖頭:「這些餉銀一直是本宮親自督送,一發現火勢當即帶人前往救火。

現場雖然因為火勢兇猛有些混亂,但是當時要偷出二十萬兩餉銀出來,那也應該是不可能的事。」

良笙立即追問了一句:「可有燒毀的白銀殘渣?」

如果白銀遇到濃硫酸再被加熱,是會發生化學反應的,或許會跟燃燒后的一些雜物混合在一起。

太子又十分肯定的搖了搖頭:「沒有,本宮親自帶人仔細清理了現場,現場剩下的只有些許銀箱被燒剩的余炭,不見熔掉的白銀殘渣……」

良笙不由陷入了沉思,一刻后才慢慢開了口:「殿下運送餉銀過來,一路上都會開箱檢驗嗎?」

太子搖搖頭:「不會,自戶部銀庫出來時,我們每一箱都檢驗過了的,然後在箱子上貼了封條,蓋了印戳,不用一路開箱檢驗。」

「那這一路上銀箱上的封印是否完好無損?」

「直到銀箱押運到滄州銀庫時,銀箱上的封印都是完好無損的,路上被盜取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良笙抬眸看向太子,「為什麼非要是盜取呢,難道就不能是調包嗎?

盜取就要破壞封印,很容易被發現,可調包就不同了,封印是很容易偽造的,就不易被發現。

再來一把大火,把證據銷毀,就什麼線索都不會留下了。」

「可是——」屏風後面的太子百思不得道,「就算掉包,那些人是怎麼在本宮的眼皮子底下調的包?」

「這就要詳查了,這世上沒有解不開的秘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總能找到真相。」

屏風后的太子站了起來,終不再藏頭露尾,直接抬腳轉出了屏風,對着良笙拱了拱手:「那就有勞夏愛卿了。」

俞知府忙小聲對良笙道:「還不快給太子跪下應答!」

良笙可沒有給人下跪的習慣,可是在這個王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只能隨遇而安。

他一撩袍,就要跪下,被太子一把托住,吩咐擺上午飯。

早就到了用午飯的時辰。

良笙面有難色:「殿下,我娘子給我做了菜,我能吃我娘子做的嗎?」

太子愣了一下,天下居然還有人這麼不識抬舉,拒絕和他一起進餐。

但是他要裝出和善親民的樣子,哈哈笑着道:「可以,當然可以。」

命令兩個侍女給他單獨擺了一張小桌子。

良笙把似錦給他準備的幾道佳肴擺在了小桌子上,恭敬的向太子說了聲:「失禮了。」就開動起來。

金秋正是吃大閘蟹的季節,良笙有大閘蟹,太子那一桌也有。

可是太子老覺得他這一桌的大閘蟹沒有良笙的好吃,想找他要一隻嘗一嘗,做個對比,可又不好意思。

可是當良笙桌子上的兩個滷菜的香氣飄蕩在船艙里,太子再也忍不住了,問:「夏愛卿,你的滷菜怎麼那麼香?能不能給本宮嘗點?」

似錦準備了那麼多菜,良笙一個人也吃不了,忙把自己的菜端到了太子那一桌。

太子和俞知府吃的比他還歡脫,太子一個勁的大讚他娘子廚藝棒。

幾日之後,良笙站在了西城銀庫的大門前。

幾百斤重的石門,整座銀庫以青石砌牆,雜以三合灰粘合加固,除了高牆上留了一排用於空氣流通的氣眼,說是固若金湯也不為過。

這樣的銀庫,如果會失火,只可能是人為。

他慢慢踱進銀庫的門裏,看着牆上焦黑的被火灼過的痕迹,伸手撫了上去,問太子:「殿下,在下可以提審通過銀庫氣眼往裏面扔油袋和火種的人嗎?」

不得不說,太子的反應還是蠻迅速的,銀庫一失火,他就立刻派人把放火之人給抓到了。

太子點頭:「當然可以。」

現在他一線希望全都在良笙身上,他要他怎麼配合他就怎麼配合,只要找到餉銀就行。

幾個人去牢房提審放火之人,兩個獄卒去帶人,不過片刻就慌裏慌張的跑了回來,驚恐的稟道:「殿、殿下,放火之人已經中毒死了……」

太子臉色一變,就要去牢房一看究竟。

良笙在後提醒道:「殿下,先把所有有關人等控制住,不讓任何人走動,也不要讓他們和任何人接觸。」

太子一面把他說的吩咐下去,一面繼續往牢房走去。

牢房裏惡臭難聞,讓人掩鼻。

到了關押縱火犯的那間牢房門口,良笙看見幾個同牢犯人都瑟縮地擠在一個角落,離另外一個角落盡量隔得遠遠的。

而他們遠遠避開的那處角落的地面上,正倚牆靠坐着一人,一動不動,微微低垂著頭,正是縱火犯。

只是現在已經成了一具屍體。

良笙走進牢房,在屍體邊蹲了下來,見屍體面部成死黑色,嘴唇發青,的確符合中毒的特徵。

他又細細檢查了一下其他地方,目光犀利的落在了屍體的指甲縫裏。

屍體的右手大拇指里有暗紅的污垢,可其他指甲縫裏卻沒有。

他不禁鎖了鎖眉。

一般誰會用大拇指抓臉撓腮,習慣性應該是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身上撓。

所以指縫裏如果要留污垢,首當其衝是這三根手指縫才對,怎麼這三根手指的指縫乾乾淨淨的,反而大拇指裏面有污垢!

他站了起來,對一旁的太子道:「殿下,請仵作驗屍。」

太子立刻照辦。

仵作驗完屍道:「死者系鶴頂紅中毒身亡。」

良笙道:「查查屍體右手大拇指裏面的污垢,看有沒有毒,是何種毒藥。」

仵作很快檢驗出來,也是鶴頂紅。

良笙沉默了片刻,對太子道:「把那些和縱火犯接觸過的人都放了吧。

縱火犯早就做了必死的準備,才會把毒藥藏在指甲縫裏,一旦自己被抓,就服毒身亡。」

太子面色凝重。

唯一的線索就這麼斷了,難道這二十萬兩餉銀真的就找不回來了嗎?

當時失火燃燒的灰燼,太子全都保留着。

良笙又去檢查了那些灰燼,用手指一捻就成粉末。

根據他的化學知識,銀子和其它物質一起燒熔,冷卻后不可能是粉末,而是像鐵渣一樣的細碎物。

所以自己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餉銀在路上早八百年就調包了。

既然是調包,調包的假銀箱必得和真銀箱差不多重才不會露出破綻,否則是很容易被發現。

如果是用別的金屬代替餉銀,燃燒后也會留下像鐵渣一樣的細碎物,可是沒有,說明用的是易燃物。

易燃物不是木頭就是碳,燃燒之後只會剩下灰燼。

良笙問太子:「殿下可知道有哪種木頭或者煤炭特別沉重,能代替銀子?」

太子一臉茫然。

倒是他身邊一個太監答了出來:「用來冶鍊的鐵炭重量和白銀差不多。」

找到了代替品,良笙心裏還有問號。

這麼多餉銀想要調包絕非易事,應該有內鬼接應。

可是查來查去,竟然沒發現內鬼,說明他們作案手段極其隱蔽。

那麼怎麼調包才會絲毫不會被發現?

良笙陷入了沉思,細細梳理著太子告訴他的每一個行程細節。

經過反覆分析,陸路的行程被他排除了。

如果是在陸路的行程調包,必定有陌生車輛靠近押運餉銀的隊伍,那樣早就引起押運官兵的警惕,並且驅趕陌生車輛。

那就只能是在水路的行程階段被調包了。

因為水路可以不用船隻靠近,只用組織人員潛水到船底與內鬼交接即可。

押送餉銀的船那麼高大,押送的官兵只會留意甲板和外圍,誰會想到船身的吃水線那裏有人在靠近!

但是在水路調包也是有疑點的。

用鐵炭代替白銀,一箱鐵炭那麼重,是怎麼用人力扛去調包的?

這得做個實驗,一個水性極好,力量極大的人在水裏能不能負重一箱白銀,而且箱子上的偽造封條還得保證不弄濕。

良笙前世在長江邊長大,水性極好,而且力氣也大,可他挑戰失敗。

那麼之前推測的調包方式難以成立,那會是用什麼方式調包的?

良笙苦思冥想也想不到方法。

既然鑽進了死胡同,那就換換大腦吧。

他向來懂得勞逸結合,只有大腦永遠處在最好的狀態,思維才會保持敏捷。

他信步在大街上散步,看見有兩個人在一個賣麵條的攤位那裏吃完面,付了銅子就要走,那張剛用過的桌子忽然散架了。

賣麵條的小攤販立刻拉住他們兩個要求賠桌子。

那兩個食客當中的一個不以為意道:「不就是桌子散架了嗎?多大的事!」

三下兩下就把散架的桌子給拼好了,還讓小攤販錘了錘,又搖了搖桌子,確定結實,這才走了。

良笙眼睛突然一亮,他怎麼就忘了華夏的傢具全都是採用的榫卯。

根本就不需要一顆釘子,只要合縫得好,傢具能用幾百年。

既然不需要釘子,如果設計一個活動的小機關,那就既可以把銀子拿出來,又可以把鐵碳塞進去,用不着偽造有封條的箱子去掉包。

這樣一來,箱子上的封條就不會破壞,根本不須費力巴拉的扛着裝有鐵炭的偽封條的箱子潛水調包,所有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良笙立刻調轉身子,回到了太子下榻的地方,把自己的分析說給太子和俞知府聽。

太子立刻找了能工巧匠,很快就按照良笙的要求打造了一隻木箱。

這隻木箱的背面有一塊可以活動的木塊,把那塊木塊抽掉,就能把箱子裏的東西一點一點撈出來。

然後把替換的東西放進箱子裏,再把那塊木塊還原合縫,箱子完全看不出來動過手腳。

太子和俞知府全都驚訝的看着良笙。

也不知道這傢伙腦袋是怎麼長的,他們一點沒有眉目的死案經他梳理,竟然梳理出了這麼重要的線索。

太子看向他的眼光極為親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青梅她靠種田威震四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青梅她靠種田威震四方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3章餉銀失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