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繼續流浪

我們可以繼續流浪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年安靜的聽着這個離經叛道到卡通化了的滑稽角色在吶喊著。一首歌唱完的時候,年突然間便輕聲哭了起來,眼淚吧嗒吧嗒地流着。Moro看着他,不明所以。年忽然拉住Moro的手,輕聲祈求:「讓我抱抱好么?」他只是想尋一個溫暖的懷抱,讓自己放鬆。

Moro搖搖頭,然後點點頭,不知所措。

年張開手,緊擁着她。

在年鬆開抱着的手的時候,Moro給年看了一大堆相片。在看到Moro的這些相片之前,年一直都討厭任何被灌上「旅行」字眼的出行方式,雖然他曾經答應Moro要與她一起去旅行。

這些映有在Moro的旅途上所遇見的人和地方的相片,都是Moro用她那50mm焦距令的中古反單OMZ-n相機在情不自禁下拍攝出來的。Moro說她感動於那些油黑色頭髮下的祥和的眼神。她認為這才是那些所謂靜謐的鄉村裏的質樸村民身上才擁有的眼神。

年問Moro:「那些被午後陽光投射到的褪色的磚瓦房頂上是否只剩下一堆斑頹的光影,那些泛起的光圈是不是像極了電影里經常會出現的奇特的場景,魔幻而感覺平靜。」

Moro告訴年:「那些屋頂上都佈滿了青綠色的青苔,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那麼的溫和,溫和得很沉靜。房子的前面大都會許多的植物和一圈純白色的柵欄。街上一般很少會見到行人,更沒有任何發動機的喧囂。只是偶爾會撞見一兩個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的金黃色頭髮的孩子,他們會調皮地歪著頭對你微笑,然後跑向另一個不知道名字的地方……」

Moro說了很多很多關於她在旅途上所拍下的相片里的故事,但年卻已經不清楚她張嘴閉嘴的陳述里所表達出來的歡樂到底是什麼形狀。年只知道,自己做了一個決定。年決定要去旅行,和Moro一起。或許只有不停地走,年才能遺忘。年想要遺忘掉在他活到今天之前所遇見的那些讓他牽掛得悲痛不以的人,但不包括Moro。只有那樣,曾經樂觀的自己才可以回得來,回來和Moro一起生活在陽光下。

年決定和Moro去尼泊爾,但他卻不知道為何會選擇去尼泊爾。記得有人說過,喜歡尼泊爾的與世無爭。Moro和他們一樣也喜歡尼泊爾。她還問年是否也一樣的喜歡這裏,年只是笑笑不語。

其實去哪裏都是一樣,年只是想和Moro在一起,改變自己。就好像某天裏獨自一人就這麼坐在城堡的天台上,看一顆漂亮的流星滑過,感覺是一個好朋友終於也離我們而去了,而我們卻必須繼續好好活着。這亦是種改變。

電影《青苔》裏有一處橋段。

兒子對媽媽說:我以後長大了,要像樹一樣高、一樣大,要帶她到樹頂去看風光。可是媽媽說:當樹不好,樹長大了會被人砍掉的,還不如當河邊石頭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年一直覺得這是導演在電影里對於主題的又一次詮釋,但又似乎什麼都不是。一切都如此自然而就,但深深地刺著觀眾的心。

《青苔》整個105分鐘的時間裏滿是驚險與一絲微乎其微的感動,因為殘忍,同時也觸動了看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和最敏感的神經。本來以為這又是一部平凡的港式黑幫片,卻在結尾看到久違的感動。一個不同的余文樂和戲里那個用眼神和拳頭表達情感的丈。這是一個顛覆了原有善惡價值觀的男人,一個滿臉兇狠無比的男人,讓人看上去是那麼的望而生畏,卻在不經意間讓我看到了他的善良、柔情和無助。這亦是種改變。

影片開頭就利用極具風格化的鏡頭展現了各個人物的背景,然後開始講述小混混警察與妓女之間的感情,乞丐殺手殺人與小女孩兩條線的交織,可這些故事的脈絡不夠清晰,而且從始至終的氣氛都和畫面一樣陰沉,但影片卻不斷衍生出微茫的生存希望,就像在最後,四方勢力在廢樓里火拚,在子彈與鮮血的交織中,旁白中稚嫩的童聲娓娓道來。這亦是種改變。

以為已經倒下的他們不會再有喘息的可能,但為了心中的那份希望和溫暖,他們遍體鱗傷地堅持了那麼久,卻毫無退意。這亦是種改變。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年安靜的聽着這個離經叛道到卡通化了的滑稽角色在吶喊著。一首歌唱完的時候,年突然間便輕聲哭了起來,眼淚吧嗒吧嗒地流着。Moro看着他,不明所以。年忽然拉住Moro的手,輕聲祈求:「讓我抱抱好么?」他只是想尋一個溫暖的懷抱,讓自己放鬆。

Moro搖搖頭,然後點點頭,不知所措。

年張開手,緊擁着她。

在年鬆開抱着的手的時候,Moro給年看了一大堆相片。在看到Moro的這些相片之前,年一直都討厭任何被灌上「旅行」字眼的出行方式,雖然他曾經答應Moro要與她一起去旅行。

這些映有在Moro的旅途上所遇見的人和地方的相片,都是Moro用她那50mm焦距令的中古反單OMZ-n相機在情不自禁下拍攝出來的。Moro說她感動於那些油黑色頭髮下的祥和的眼神。她認為這才是那些所謂靜謐的鄉村裏的質樸村民身上才擁有的眼神。

年問Moro:「那些被午後陽光投射到的褪色的磚瓦房頂上是否只剩下一堆斑頹的光影,那些泛起的光圈是不是像極了電影里經常會出現的奇特的場景,魔幻而感覺平靜。」

Moro告訴年:「那些屋頂上都佈滿了青綠色的青苔,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那麼的溫和,溫和得很沉靜。房子的前面大都會許多的植物和一圈純白色的柵欄。街上一般很少會見到行人,更沒有任何發動機的喧囂。只是偶爾會撞見一兩個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的金黃色頭髮的孩子,他們會調皮地歪著頭對你微笑,然後跑向另一個不知道名字的地方……」

Moro說了很多很多關於她在旅途上所拍下的相片里的故事,但年卻已經不清楚她張嘴閉嘴的陳述里所表達出來的歡樂到底是什麼形狀。年只知道,自己做了一個決定。年決定要去旅行,和Moro一起。或許只有不停地走,年才能遺忘。年想要遺忘掉在他活到今天之前所遇見的那些讓他牽掛得悲痛不以的人,但不包括Moro。只有那樣,曾經樂觀的自己才可以回得來,回來和Moro一起生活在陽光下。

年決定和Moro去尼泊爾,但他卻不知道為何會選擇去尼泊爾。記得有人說過,喜歡尼泊爾的與世無爭。Moro和他們一樣也喜歡尼泊爾。她還問年是否也一樣的喜歡這裏,年只是笑笑不語。

其實去哪裏都是一樣,年只是想和Moro在一起,改變自己。就好像某天裏獨自一人就這麼坐在城堡的天台上,看一顆漂亮的流星滑過,感覺是一個好朋友終於也離我們而去了,而我們卻必須繼續好好活着。這亦是種改變。

電影《青苔》裏有一處橋段。

兒子對媽媽說:我以後長大了,要像樹一樣高、一樣大,要帶她到樹頂去看風光。可是媽媽說:當樹不好,樹長大了會被人砍掉的,還不如當河邊石頭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年一直覺得這是導演在電影里對於主題的又一次詮釋,但又似乎什麼都不是。一切都如此自然而就,但深深地刺著觀眾的心。

《青苔》整個105分鐘的時間裏滿是驚險與一絲微乎其微的感動,因為殘忍,同時也觸動了看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和最敏感的神經。本來以為這又是一部平凡的港式黑幫片,卻在結尾看到久違的感動。一個不同的余文樂和戲里那個用眼神和拳頭表達情感的丈。這是一個顛覆了原有善惡價值觀的男人,一個滿臉兇狠無比的男人,讓人看上去是那麼的望而生畏,卻在不經意間讓我看到了他的善良、柔情和無助。這亦是種改變。

影片開頭就利用極具風格化的鏡頭展現了各個人物的背景,然後開始講述小混混警察與妓女之間的感情,乞丐殺手殺人與小女孩兩條線的交織,可這些故事的脈絡不夠清晰,而且從始至終的氣氛都和畫面一樣陰沉,但影片卻不斷衍生出微茫的生存希望,就像在最後,四方勢力在廢樓里火拚,在子彈與鮮血的交織中,旁白中稚嫩的童聲娓娓道來。這亦是種改變。

以為已經倒下的他們不會再有喘息的可能,但為了心中的那份希望和溫暖,他們遍體鱗傷地堅持了那麼久,卻毫無退意。這亦是種改變。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年安靜的聽着這個離經叛道到卡通化了的滑稽角色在吶喊著。一首歌唱完的時候,年突然間便輕聲哭了起來,眼淚吧嗒吧嗒地流着。Moro看着他,不明所以。年忽然拉住Moro的手,輕聲祈求:「讓我抱抱好么?」他只是想尋一個溫暖的懷抱,讓自己放鬆。

Moro搖搖頭,然後點點頭,不知所措。

年張開手,緊擁着她。

在年鬆開抱着的手的時候,Moro給年看了一大堆相片。在看到Moro的這些相片之前,年一直都討厭任何被灌上「旅行」字眼的出行方式,雖然他曾經答應Moro要與她一起去旅行。

這些映有在Moro的旅途上所遇見的人和地方的相片,都是Moro用她那50mm焦距令的中古反單OMZ-n相機在情不自禁下拍攝出來的。Moro說她感動於那些油黑色頭髮下的祥和的眼神。她認為這才是那些所謂靜謐的鄉村裏的質樸村民身上才擁有的眼神。

年問Moro:「那些被午後陽光投射到的褪色的磚瓦房頂上是否只剩下一堆斑頹的光影,那些泛起的光圈是不是像極了電影里經常會出現的奇特的場景,魔幻而感覺平靜。」

Moro告訴年:「那些屋頂上都佈滿了青綠色的青苔,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那麼的溫和,溫和得很沉靜。房子的前面大都會許多的植物和一圈純白色的柵欄。街上一般很少會見到行人,更沒有任何發動機的喧囂。只是偶爾會撞見一兩個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的金黃色頭髮的孩子,他們會調皮地歪著頭對你微笑,然後跑向另一個不知道名字的地方……」

Moro說了很多很多關於她在旅途上所拍下的相片里的故事,但年卻已經不清楚她張嘴閉嘴的陳述里所表達出來的歡樂到底是什麼形狀。年只知道,自己做了一個決定。年決定要去旅行,和Moro一起。或許只有不停地走,年才能遺忘。年想要遺忘掉在他活到今天之前所遇見的那些讓他牽掛得悲痛不以的人,但不包括Moro。只有那樣,曾經樂觀的自己才可以回得來,回來和Moro一起生活在陽光下。

年決定和Moro去尼泊爾,但他卻不知道為何會選擇去尼泊爾。記得有人說過,喜歡尼泊爾的與世無爭。Moro和他們一樣也喜歡尼泊爾。她還問年是否也一樣的喜歡這裏,年只是笑笑不語。

其實去哪裏都是一樣,年只是想和Moro在一起,改變自己。就好像某天裏獨自一人就這麼坐在城堡的天台上,看一顆漂亮的流星滑過,感覺是一個好朋友終於也離我們而去了,而我們卻必須繼續好好活着。這亦是種改變。

電影《青苔》裏有一處橋段。

兒子對媽媽說:我以後長大了,要像樹一樣高、一樣大,要帶她到樹頂去看風光。可是媽媽說:當樹不好,樹長大了會被人砍掉的,還不如當河邊石頭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年一直覺得這是導演在電影里對於主題的又一次詮釋,但又似乎什麼都不是。一切都如此自然而就,但深深地刺著觀眾的心。

《青苔》整個105分鐘的時間裏滿是驚險與一絲微乎其微的感動,因為殘忍,同時也觸動了看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和最敏感的神經。本來以為這又是一部平凡的港式黑幫片,卻在結尾看到久違的感動。一個不同的余文樂和戲里那個用眼神和拳頭表達情感的丈。這是一個顛覆了原有善惡價值觀的男人,一個滿臉兇狠無比的男人,讓人看上去是那麼的望而生畏,卻在不經意間讓我看到了他的善良、柔情和無助。這亦是種改變。

影片開頭就利用極具風格化的鏡頭展現了各個人物的背景,然後開始講述小混混警察與妓女之間的感情,乞丐殺手殺人與小女孩兩條線的交織,可這些故事的脈絡不夠清晰,而且從始至終的氣氛都和畫面一樣陰沉,但影片卻不斷衍生出微茫的生存希望,就像在最後,四方勢力在廢樓里火拚,在子彈與鮮血的交織中,旁白中稚嫩的童聲娓娓道來。這亦是種改變。

以為已經倒下的他們不會再有喘息的可能,但為了心中的那份希望和溫暖,他們遍體鱗傷地堅持了那麼久,卻毫無退意。這亦是種改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爛化在麥田上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爛化在麥田上空
上一章下一章

我們可以繼續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