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白馬嘯湘軍

第二節白馬嘯湘軍

第二節白馬嘯湘軍

——楊遠新先生印象

張立星

早在1993年秋,我經《朝陽花》的作家譚石珍老師介紹,給時任《當代警察》雜誌副總編兼編輯部主任的楊遠新先生寄去了一首散文詩。當時的《當代警察》辦得很紅火,發行量很大,在上面發表文章的多數是公安戰線的作者,此外,就是像周健明、謝璞、譚談這樣的名家,或是像楊匯泉那樣的高官。做為主持文字工作的楊遠新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哪有精力和時間顧及像我這樣的山村作者、無名之輩。我將稿件投寄出去之後,根本就沒有抱什麼幻想。哪知半月之後,我突然接到了楊遠新的親筆回復,雖然稿件退了回來,但坦率真誠地講明了不用的原因,熱情地鼓勵我細心研讀他附寄的新近出版的兩本《當代警察》,強調要想在《當代警察》發表作品,先要了解《當代警察》的特點,而且他把這形像地比喻為男女戀愛,只有相互深入了解,才能建立起牢固的愛情基礎。他在信中洋溢出的火一般的激情着實感染了我。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當時我想,楊遠新先生應該屬於豪爽文人,和握着手可以談心的人。從那一刻起,我就萌生了長期與他交往下去的願望。我給他去信,詳談我讀了《當代警察》的體會,還就版式、文字提出了我的建議。他每信必復,而且回復得很及時。這又讓我想到他一定是個做事高效,行動利索的人。我很想見到他,但這必須等待機會。

兩年之後,我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散文集《星空下的傾情》,給他寄去一冊,請求批評指正。他沒有推託,也沒有客氣,對我的小說散文集讀過之後寫信高度鼓勵,同時也提出了批評意見。接下來,我大膽地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我想在長沙舉辦一個關於我的作品討論會,希望他能夠出席併發言。他回信慷慨應允,表示只要不出差,不遇特殊情況,一定參加我的作品討論會。我見他答應得如此爽快,我又得寸進尺,要求借他的名氣和影響,出面給我邀請一批名家出席,還要求給我邀請省會媒體的記者到場報道。我的信寄出后,感到這下可能給他出了難題,恐怕不會滿足我的願望。沒想到,他在回信中均逐一答應下來。作品討論會那天,他第一個到達會場。他未經人介紹,直奔我面前,緊握着我的手說:「恭喜你心想事成!」我早聽友人說過楊遠新在文壇中有「白馬王子」之稱,英俊而瀟灑,爽朗而大氣。他步入警壇之前,已從文二十年,作品撒布全國,又經名牌高等學府深造,是湘軍文壇中一員儒將。

如今,他是湖南六萬餘名警察隊伍中唯一的一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唯一的一名副編審,頗有影響力。我第一次見到他,果然威武豪邁、英俊瀟灑,舉手投足間所表現的儒雅、大度,給人留下超凡脫俗的印象。同時我也納悶,我與他第一次相見,他是怎麼認出我來的呢?接下來他說的一翻話讓我釋然。他說:「你的情況譚石珍老師早就向我作了詳細介紹。你身殘志堅,忠實於文學,你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如果像我這樣健全的人都能做到像你一樣,那前進路上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我頓時明白,他對我為什麼總是有求必應,原來是出於他對殘疾人的一片關愛之心,滿腔關注之情。由於他的幫助和張羅,我的作品討論會超出了我想像的規模,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對我的創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會後,他把我推薦給了省殘聯的領導,從此,我在生活、事業、家庭各個方面都得到了省殘聯的照顧和扶持,使我在文學創作上得以更快地成長。我內心對楊遠新充滿了感激之情。

我對他要感激的不僅僅是這些,因為他對我的關愛還在繼續。

這次作品討論會,引起了新邵縣文聯對我的重視,把編輯文聯內刊《青少年生活報》后改名《尋夢船》的任務壓到了我肩上。我向楊遠新約稿,希望他用自己如何尋夢,如何成功到達彼岸的經歷,給《尋夢船》的讀者打氣鼓勁。他沒有像以往那樣很快給我回信。我估計他可能外去採訪,或是忙於發稿,一時顧不上給我回復。這天,一個印有湖南省公安廳的大信袋赫然擺在了我的辦公桌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從裏面抽出厚厚的一沓,文章標題映入我的眼帘:「我的作家夢」。他在信中說,實在太忙,沒有及時回復,再說只有按要求拿出作品才算是最好的回復。他抓住長沙至昆明的航行時刻,在高空中一氣寫成了4000多字的散文,算是給《尋夢船》讀者的一個交代。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他才華橫溢,情意拳拳。我止不住熱淚盈眶。《我的作家夢》在《尋夢船》刊發后,青少年讀者紛紛來信,一致表示要學習他那種為實現作家夢契而不舍的精神,銳不可擋的氣勢。

漸漸地,我和楊遠新先生成了忘年交。在他的扶掖下,我走出了小山村,躍出了農門,遨遊在城市的上空。事情過程既簡單,但又很複雜。那是1999年10月下旬,我去省城長沙辦事,在緯二路的一家賓館安頓下來,已是晚上10點。我撥通楊遠新先生家的電話,他一聽是我,立即說:「我馬上來看你。」這是我們相識八年來第二次見面。我站在賓館的大門外,從人流中一眼就認出了他,他除了警察的英武,更多的是一種大氣和深沉。楊遠新先生走近我,一直握着我的手,不由我分說,執意把我帶進了不夜城。在他的招呼下,白沙啤酒、油炸花生、清燉鱖魚,紛紛涌到了我的面前。我們慢慢地飲下了人生旅途上的陰晴雨雪,細細地咀嚼從文路上的苦辣酸甜。

這時我向他提出:我的戶口如果能夠農轉非,遷入縣城,有關方面就會給我安排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有利於我成家,也有利於我立業。他當即就拿出手機,給邵陽市公安局主管戶口的一位領導打了電話,強調作為特殊對象,解決農轉非戶口。接電話的領導也滿口答應下來。我很高興,那晚興奮得幾乎沒有入睡。我回到縣裏,真正落實起來卻遇到了難度。主要是有人攀比,讓縣裏的相關領導感到棘手。就在我感到有幾分失望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楊遠新和邵陽市公安局的那位領導由縣公安局的領導陪同,像突然從天而降似的來到了我的辦公室,令我大吃一驚。他是為落實解決我的戶口問題,專程從長沙趕到我們小縣城來的。因為有了他的現場辦公,我的戶口很快由農轉非,我成了城裏的一員。接下來,我便有了一份城裏人的穩定工作。我上長沙的機會也明顯增多。

我每次到長沙,都要爭取與楊遠新先生見面,也有幸傾聽了他從文路上策馬揚鞭的嘯聲,對他的了解也不斷地加深。他不愧是文壇湘軍中的白馬王子,創造出了不同凡響的業績。不過,他很不情願列入文學湘軍。他說,我就是我,一個為警察而歌,一個與警察為伍的業餘作者,不算文壇一兵,更稱不上文壇一將。其實,憑他的作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勝出那些所謂的文壇大將和大腕。我這裏舉兩個事例。

事例一:常德「9.1」大案發生后,他和辦案人員同時趕到現場,白天,他就案件暴露出的人口管理方面的漏洞、問題作深入調研和解剖,晚上,他詳細採訪各路指揮員、偵查員的事迹,第一時間創作出了長篇偵探紀實《魔頭張君19天亡命錄》,以張君從常德出逃為切入點,圍繞其19天亡命生涯展開線索,將6年來張君團伙的形成過程,渝湘鄂民警的艱苦追蹤,高度濃縮在19天之中,使得正邪衝突集中,紅黑搏殺鮮明,因而情節緊張,懸念迭起,時而撲朔迷離,時而柳暗花明。本書與眾多表現張君團伙案的作品相比較,其特色在於字裏行間充分展現了公安民警的情懷,即洞庭湖的豁達,衡岳山的頑強,桃花源的深邃,岳陽樓的偉岸,凸現了公安民警的精神,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犧牲精神、「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奉獻精神、「同仇敵愾、同甘共苦」的協作精神。該文在《深圳周刊》的連載時間長達7個月之久,社會反響強烈,讀者爭相購買,普遍讚譽《深圳周刊》大動作、大氣魄、大手筆,全面系統、客觀真實地反映了「91」大案的全貌。後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大追捕》,發行海內外。迄今這一題材沒有產生第二部長篇。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章根本無法與他的長篇相比。

事例二:在反腐敗領域,他最早創作出長篇反腐紀實《紅顏貪官》,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中國青年報》肯定《紅顏貪官》是一部深度解析犯罪心理的警世之作。人民網評價《紅顏貪官》是不可多得的反腐力作。為此,他得罪了湖南官場不少的人,因為對號入座,而把對反腐的滿腔仇恨遷怒於他,長時間給他小鞋穿。他則笑言:湖南官場如果認真閱讀《紅顏貪官》,至少有十個廳級以上高官免受牢獄之災。

當今社會,像楊遠新這樣亦文亦武的人很多,但像他這樣亦文亦武、正派正直的人就屈指難數了。

回望楊遠新先生走過的路,對他的為人為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1953年農曆5月,楊遠新先生出生於湖南漢壽縣的一戶農民家庭,從小家境貧寒,屬於老三屆知青,初中一年級時,就開始向《湖南日報》投稿,立志當一名魯迅似的作家,回鄉后一直筆耕不綴,一篇篇作品飛向三湘四水,大江南北,被各級報刊、廣播站播出採用,成了小有名氣的農民通訊員。這引起了大隊黨支部書記鄧應林、公社黨委書記郭志才、縣委書記白連清對他的重視,1971年12月被錄用為國家幹部。從此,他一直從事新聞宣傳、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發表出版曲藝、劇本、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通訊、評論等數篇。19歲那年開始,他在漢壽縣創作組組長曹一心的帶領下,潛心四年,共同創作出120萬字的長篇小說《春柳湖》,深得老作家賀宜和理論家、《復旦大學學報》主編王華良的讚賞。他創作一直是業餘時間進行,主要精力都傾注於辦刊和培養作者的工作。他先後創辦和主編過地方期刊《工農兵文藝》《漢壽文藝》《滄浪》,也編輯過《桃花源》《小溪流》等頗有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的雜誌,他無論編什麼期刊,都有自己的追求,都取得獨到的成績。他主編《滄浪》等地方期刊時,注重突出水鄉氣息和地方特色,讀起來能聞到荷花的芬芳,嘗到菱角的清甜。

他編輯《小溪流》雜誌時,注重突出現代兒童心理意識,現代兒童審美情趣,選稿組稿,以「活」、「新」、「深」為標準,即文風活潑、人物活脫;題材新鮮、文筆清新;主題深刻、立意深遠,真正起到微風細雨,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他始終以發現、培養文學新秀為己任。他主編《滄浪》期間,舉辦了四屆「滄浪筆會」,與會者達120多人次,同時創辦漢壽縣文聯寫作函授輔導部,培訓學員100多名,又籌辦了四次大型文學報告會,相繼請來文學大師蕭軍、葉君健、陳模、於雁軍、峻青、浩然、未央、周健明、謝璞、金振林、鄔朝祝、曹文軒、黃世衡、劉霄、易爾康、饒鵬飛、鍾濤、楊匯泉、唐浩明、田樹德等給全縣1000多文學愛好者作報告。

那些年,漢壽縣有30多名重點作者經常在省以上報刊發表作品,形成了一個勢力雄厚的作家群。作為組織者、輔導員,楊遠新先生多次立功受獎,先後被縣委、縣政府,常德地區授予「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積極分子」、「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他編輯《小溪流》期刊,開闢《新人新作》欄目,採取手榴彈集束投放式將文學新人集中推出,給讀者以新的印象,給作者以大的鼓舞。青年作家龐敏獲第三屆全國兒童文學獎的小說《淡淡的白梅》就是首發於《小溪流》1988年第5期《新人新作》欄目,她當時還是沅江縣的一個農民。楊遠新在提交給主編謝璞、副主編金振林的審讀意見中作了熱情洋溢的肯定:「短篇小說《淡淡的白梅》系自然來稿。作者龐敏,系沅江市大城鄉東山村的農民,兩歲沒了母親,父親在外做生意,她初中沒畢業,就與其弟種幾畝責任田相依為命。讀了她的這篇處女作之後,印象很好,頗感欣慰。文中對洞庭湖區農村風光的描寫,對人物一舉一動的刻畫,以及人物的對話,人物內心的獨白,都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我敢肯定,這是作者親歷親見親聞過的,不然不會這麼真實自然。作者有獨特的感受力,年幼的我,與梅姨那種感情上的一波三折,沒有獨特的感受能力,是難以表達細微逼真的。即使對落花,對秋葉,對流水的描寫無不透出一種淡淡的哀愁。作者的筆觸始終注意開掘人的情感,文章沒有起伏跌宕的情節,一萬多字的篇幅,能吸引人一口氣讀完,就因為那根情感的弦,牽引著讀者的心,讀起來有趣有味。對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初學寫作者來說,能做到這三點,是難能可貴的。」此作品發表后,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作者龐敏引起沅江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視,將其安排到鄉文化站做輔導員,緊接著錄用為國家幹部,隨即入南開大學中文系深造,畢業后,調湖南省經濟廣播電台做記者,漸漸成長為省內外有影響的兒童文學作家,《淡淡的白梅》獲得第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這當中有楊遠新先生的一份公德。

在中國首屆少兒報刊評選中,《小溪流》榮獲一等獎,那大紅燙金的獲獎證書里自然凝聚著楊遠新先生的一份心血,在《小溪流》的發展史上應記上一筆。楊遠新先生責編的《小溪流》雜誌《新人新作》欄目,也在此次評獎活動中榮獲欄目三等獎。由於長於做組織宣傳工作,熱心公務,聯繫群眾,楊遠新先生一進入武漢大學作家班,就被推選為作家班黨支部書記。

1990年夏,楊遠新先生從武漢大學作家班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南省公安廳《當代警察》雜誌社,先後擔任編輯、編輯部副主任、主任兼副總編。《當代警察》創辦時,全國有幾家同類期刊,正處於紅火時期,《當代警察》如何擠身其中,求生存、求發展,他一方面分析研究同類公安期刊為何受到讀者歡迎的原因,同時找出其潛在的不足;一方面探尋、思索文學期刊為何由輝煌到冷落的根源,同時總結出其有過的成功經驗。采公安期刊和文學期刊兩家之長,避公安期刊和文學期刊兩家之短。內容上,貼近生活,說人民大眾想說但沒來得及說出的心裏話;形式上,鮮明的公安特色,濃郁的文學色彩,完整的故事情節,版式設計追求新、精、美。這是他編《當代警察》追求的特色,實現了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年年受到省新聞出版局的表揚和省公安廳的嘉獎。他組稿、責編的紀實文學《殺人犯隱蹤十年後》《夜半,那忽明忽暗的燈光》,散文《那一個謎一樣的海灣》《美夢欲圓》,散文詩《武陵源採風》,在「中國第一、二屆公安報刊作品評獎」中獲優秀作品獎。他協助總編舉辦四屆公安文學筆會,把文學火種撒播到了三湘警壇的每一個角落,湧現出大批公安文學作者,寫出了大量凝重、厚實的作品,促進了公安文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在湖南省公安文學藝術協會成立大會上他當選為首屆秘書長。

楊遠新先生進入中年,成功進行了角色的轉換,相繼在刑警、戶籍警等多個崗位上工作,在出色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策馬橄欖林,抓住一點一滴的時間,在公安文學領域辛勤開墾,創作出版了長篇偵探小說《愛海恨涯》《險走洞庭湖》《洞庭湖黑霧》《孤膽邱克》,中篇偵探小說集《特區警官》《中國刑警大掃黑》《中國刑警在邊關》《驚天牛案》《權與法的較量》《錢與法的碰撞》《義與法的衝突》《內地刑警與香港警方聯合大行動》,長篇報告文學《創造奇迹的人們》《建國后隱藏湘西16年的匪首夫妻》《墜入桃花淵》,報告文學散文集《局長在緊急關頭》,還有兒童長篇小說《歡笑的碧蓮河》,兒童中短篇小說集《落空的晚宴》等,共680餘萬字,可謂著作等身,35次獲得國家級和省市級以上獎勵。其生平事迹和成果相繼收入《湖南當代作家小傳》《當代湘籍著作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和《中國作家大辭典》。在陣容強大,高手如林的文壇湘軍中堪稱儒將,令世人矚目。

或許楊遠新先生是太陽升起時來到這個世界的緣故,上天賜予他一雙熱情而又溫暖的、深刻而又智慧的眼睛,和一顆善良而慈悲、寧靜而閃光的心靈,正是這雙眼睛和這顆心靈,使他擁有了豐富多彩的人生。如今,楊遠新先生投身於公安事業,是公安文學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思想上堅持崇高的黨性,遵循四項基本原則,堅守「二為方針」,內容上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為人民鼓與呼,形式上體現鮮明的公安特色,濃郁的感情色彩,構建完整的故事情節,以樸實無華的中國氣派,民族風格見長,像一陣陣徐徐的春雨,出現在駁雜的公安文學叢林的梢頭,也是公安文學領地的一株搖曳清新生命氣息的綠樹,為當代公安文學園地增添了一處可人的風景。

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效應應該也必須是一個法制社會,在這樣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加強法制建設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現實既提出挑戰同時又充滿機遇,楊遠新先生不為潮流所惑,依然堅持現實社會主義文學道路,關注人生,以理性的思考關心人類終極存在的命運;以理性的真誠呼喚人類最美好的未來。他追求的和他實踐的同樣可貴。文學「湘軍」能否重振雄風,希望就在像楊遠新先生這樣一批有濃厚的生活積累,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為代表的,且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馬儒將身上。

今年是楊遠新先生文學創作35周年,祈望他養就大氣,悟得天機,抒人間真情,行天地正道,心花傳世,藝術常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追西捕——魔頭張君19天亡命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東追西捕——魔頭張君19天亡命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節白馬嘯湘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