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約見苻堅

第483章 約見苻堅

慕容珏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慕容家主動塞女人聯姻。

唐國對舊權貴下手有多狠所有人都見到了,這些年被用唐律處死的超過十萬人,基本被殺了個遍。

最慘的還是司馬家,幾乎快被殺絕了,就只剩下零星幾個還算老實沒有犯過什麼大錯的。

慕容家被殺的也不少,存活下來的也不少。這一點實在是沒有辦法,這一家子出奇葩但也出人才。

但活下來的人也不安心,生怕哪天就被宰了,最好的自救辦法就是和皇族聯姻。這是千古流傳下來的規矩了,大家都相信這種結盟方法。

求娶公主是個不錯的辦法,但唐國的規矩很奇葩,不和親。

那麼就只能把自家的女兒送進宮。

清河公主慕容珏年輕貌美又知書達禮,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那個執行聯姻計劃的人。

恰好謝道韞被文元勸說要當個賢妻良母,就想着後宮人數太少,乾脆給丈夫找幾個年輕貌美的嬪妃吧。

妻子主動給丈夫找小妾,這可是美德。

但文易數次拒絕,她也沒有辦法。後來見過慕容珏,又知道他們有意聯姻,謝道韞就悄悄的把這事兒給辦了。

真要說起來完全不算逾矩,法禮上後宮添人減人她完全有這個資格做主。

不過考慮到自己的腎和後續的影響,文易還是寫信嚴厲警告了一番,後續再有這樣的事情就收回她這方面的權力。

……

接下來的幾天文易就一直呆在凌雲台,接見各方官員和將領,聽他們彙報工作。

所謂彙報工作其實就是做個樣子,真正原因是和各個大員見一面,聯絡一下感情,穩固一下忠心。

真要是靠這種彙報來了解地方治理情況,國家早就大亂了。

一直在這裏呆了七天,馬亦白率領的禁衛軍才到達城外。休整了一天後,文易這才登船前往陝城。

陝城就是前世的三門峽市,此時是天下重鎮關中的門戶,丟失這裏秦國之地就向唐國敞開了大門。

文易一行沒有遮掩行藏,而是大搖大擺的前往,擺明了告訴苻堅決戰吧。

苻堅那裏也得到了消息,他反而鬆了口氣道:「終於來了,點齊三軍,我要親自去會一會這位唐國之主。」

他此行幾乎把所有能帶的兵力都帶上了,共十餘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陝城而去。

至於作戰的方法,採用了王猛的主意:「唐軍有火器之利,陝城反而是我們的死地,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出擊與其野戰。」

張蚝道:「若唐軍避而不戰怎麼辦?」

王猛道:「不會,唐皇親來這場戰爭的性質就已經變了,唐國需要的不僅是一場勝利,還要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否則天下人都會嗤笑他只會玩弄陰謀詭計,我秦國的將士百姓不會服氣,這不利於後期唐國的統治。」

百姓或許不會在乎,但將士們不一樣,他們不是倒在戰場上而是憋屈的輸在了綜合國力上。

他們不會心服。

有些東西真的沒有辦法用簡單的輸贏來決定,過程也同樣很重要。對於軍隊來說,正面擊敗他們的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

一場正面決戰,打完了秦國心服口服集體投降。和就這樣耗著,一座城一座城的去打,哪個更好,這是一目了然的。

對於唐國的將士們來說,也需要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確定他們無敵之師的威名,需要立功的機會給自己弄個勛位甚至爵位。

這也是文易親來前線的原因,否則他會一直待在北都,把秦國耗死為止。

所以這場仗必定會打,還必須要正面交鋒。

文易到達前線,大軍統帥李忠率領文武大臣前來迎接。接下來就是一場大規模的閱兵,文易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檢閱了所有的軍隊。

不需要說一句話,只要他出現在將士們面前,就是對他們最大的鼓舞。

全軍士氣馬上就拉起來了。

檢閱過軍隊,文易召集眾將議事。

以李忠為首,包括岳山、石敢當、張勇、孫秀、丁昌等二十餘位高級將領全部列席,好幾位都是會稽郡兩千人出身。

這些人可不全是過來鍍金的,這麼大的決戰文易不可能拿來給那些人刷戰績。

李忠是全才,大局觀尤為強,是統籌型將領,也是全軍統帥。

岳山是一員老將經驗豐富,石敢當、張勇更是當年他和謝道韞的親衛統領,甚至為了這一戰把林興燭都給調了過來。

「此戰關係着天下一統可以說是最後一戰,不但要打贏還要贏的漂亮,都說說有什麼意見。」

眾人目光看向李忠。

李忠當仁不讓的道:「此戰在戰略上我們已經出於絕對的優勢,兵力我們有三十萬,而秦國能抽調到此地的就只有十五萬。」

秦國總共只有三十餘萬人,五萬在金城防禦慕容垂,五萬在河套一線,還有五萬防守梁州一線,其他地方零散佈置了一些守軍。

說秦國在洛州佈置了十五萬軍隊已經是高估了,實際上只有不足十四萬,不過全部都是精銳。

或許有人要問了,不是說要公平決戰嗎?為啥不把所有人都集合到一起大家決戰?

別搞錯了,給他一個決戰的機會,不是說就必須要正面打。大家又不是傻子,你主動露出破綻了我肯定要攻擊破綻啊。

你在不露破綻的情況下,我給你一個決戰的機會。

之所以給你一個決戰的機會,也是為了讓這一仗打的好看一點,後續招降那些異族部落的時候更方便。

「我們士氣高昂,秦軍士氣低落……當然,有個詞叫困獸猶鬥,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預防,不可小看秦軍戰鬥意志。」

「我們擁有絕對優勢兵力,我派了三萬去把守弘農郡,三萬威懾魏興郡,防止秦國迂迴包抄。」

「如此我們前方還剩下二十四萬人,而苻堅十五萬(實際十四萬),兵力相差十萬左右。」

「我方有騎兵五萬,冷兵器軍隊五萬,火器軍十四萬。其中火槍兵十一萬,炮兵三萬。」

「現在苻堅就只有一個選擇,正面和我們決戰,賭他的十五萬能打的贏我們的二十四萬大軍。」

文易反問道:「如果他不願意決戰,而是誘敵深入呢?」

李忠道:「陝城是入秦的門戶,丟失這裏秦國就失去了所有的迂迴空間,所以苻堅不可能退,他必須要選擇在洛州和我們決戰。」

洛州其實就是洛陽,只是因為天下戰亂洛陽被一份為二了。

洛陽城這一部分輾轉好幾個勢力之手,最終落入唐國手中。另外一部分落在前秦手裏,州治放在了重鎮陝城。

陝城後面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可以直接殺到關中的門戶潼關。

潼關雖然是天下險關,可以當前的形勢來看,就算秦國能守住,那麼他們也會被困死在這幾百里的關中平原。

三百多萬人集中在這麼大一丁點地方,根本就不用打,用不了幾天就會因為缺少糧食吃自己崩潰了。

到那個時候他們就不在怪唐國不給他們決戰的機會,是他們自己無能啊。

所以苻堅不可能讓出陝城,否則就是自尋死路,他必須要背靠這座重鎮尋找和唐國野戰的機會。

這一點文易也知道,剛才就是故意這麼問,讓他把問題剖析的更清楚,說給大家聽的。

所以他問道:「李將軍的分析,你們都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眾人回道。

文易繼續道:「也就是說,這一仗十有八九是要正面決戰了。」

李忠道:「是的,我們兵力足,已經從三個方向完成合圍,苻堅沒有迂迴的空間。」

文易道:「火器的弱點大家都很清楚,接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說不定就被別人絕地反擊了。你有什麼想法?」

李忠道:「臣並不是很擅長臨機決斷,我推薦林將軍負責此戰。」

文易笑道:「哦,這潑天大功你也願意讓出?」

李忠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心甘情願把指揮權讓給林將軍。」

一旁的林興燭也沒想到李忠會推薦他當臨戰指揮,又是感激又是激動,期盼的看向文易。

功不功勞的他不在乎,他就是享受這種指揮大軍戰鬥的感覺。

其實這一切是早就安排好的,否則也不會把他調過來,剛才那一段對話就是故意說給他還有全軍將士們聽的。

他當戰前指揮是得到皇帝和大將軍同意的,所有人都要聽指揮。

否則以林興燭的資歷,是沒資格指揮這麼龐大軍隊作戰的。別的不說,石敢當、張勇這些人他一個都指揮不動。

見戲演的差不多了,文易就說道:「好,你是大軍統帥,之前我說過打仗的事情交給你們我不管,既然你這個統帥都願意把指揮交給林興燭,那就交給他吧。」

李忠點點頭,下令道:「林興燭聽令。」

林興燭噌的起身道:「末將在。」

李忠道:「我命你為作戰總指揮,全權負責與秦國決戰事宜。三軍包括我都要聽你的號令,誰有不服以軍法處置。」

林興燭道:「是。」

文易這才看着其他人說道:「剛才的命令你們都聽到了?」

眾將道:「聽到了。」

文易道:「那我就不說什麼多餘的廢話了,只說一句,若誰敢違令耽誤了一統大業,別怪我不講情面。」

眾人心中一凜道:「是。」

之後林興燭開始做具體的戰術佈置。

當然,因為苻堅還沒到,不知道他會如何排兵佈陣,眼下唐國這邊也只能算是推演各種可能。

……

苻堅比文易晚到了三天,當他從陝城守將呂光那裏知道了唐國的兵力佈置之後苦笑不已:「這是逼我們必須要和他們正面決戰啊。」

「之前是我們求戰而不可得,現在卻又要被逼着決戰,戰場主動權皆在敵手啊。」

王猛說道:「但畢竟唐國給了我們一個決戰的機會,若他們繼續拖下去恐怕連這樣的機會都不會有。」

即便是作為敵人,苻堅也忍不住道:「是的,唐皇真英雄也,恨不能與之當面暢談。」

他的願望很快就有了實現的機會,在他到達陝城的第二天唐國派了一名信使送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

大意是很佩服苻堅的為人,很高興能有這樣的對手。如果不是立場不同,一定會交這個朋友。

但雖然兩軍交戰,還是希望能親自見一面,暢談一番,希望他能來。

十里亭是陝城十裏外一個很普通的亭子,是很多人來回歇腳之處。很多人送別親友,也會送到這裏,所以還有個名字叫離別亭。

只是離別亭這個名字不吉利,大家還是喜歡用十里亭稱呼。

關鍵是十里亭地勢較高,周圍數里都空蕩蕩的藏不住人,沒有辦法設埋伏。是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地點。

苻堅是真沒想到,在這種時候唐皇竟然會約他見面。他下意識的會想有什麼陰謀,但馬上就否定了。

沒必要。

而且以唐皇之前的所作所為來看,也不是這種陰險小人。

從另一方面來說,唐皇竟然對自己有這麼高的評價,他也非常的自豪。而且文易還不是簡單的客套,而是對他的很多施政方針進行點評之後給出的評價。

這讓他心生知己之感。

看着手中的信,他遺憾的道:「哎,只可惜最懂我的人竟然是敵人。不過,能遇到這樣的對手,我縱死亦無憾矣。」

王猛也同樣意外,不過想到和唐皇的那一次暢談,又覺得這很正常,確實是唐皇能幹的出來的事情。

在某些方面哪位唐皇和自家天王真的很像。

「天王意下如何,要去嗎?」

苻堅毫不猶豫的道:「去,若不去必將會成為吾之終生憾事矣。」

對這個答案王猛並不奇怪,道:「臣欲隨陛下前往,感謝唐皇上次的釋放之恩,請天王准許。」

苻堅道:「好,咱們就一起去見見他。」

不過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其他人的時候,遭到了所有人一致反對。兩軍交戰之前,王見王,這不是兒戲嗎。

然而苻堅一意孤行,又有王猛的支持,其他人也沒有辦法,只能讓他們前去。

不過為了安全,還是做了最周全的準備。

如此兩天後文易和苻堅同時出現在十里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五胡烽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五胡烽煙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3章 約見苻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