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重說南洋

第23章 重說南洋

海南島在漢代已設置郡縣,併入了中央帝國的版圖,但仍是「天高皇帝遠」,與中原的關係處於若即若離和時密時疏的狀態,於是才有南北朝冼夫人率一千多黎峒歸順朝廷的故事。沒有疏離,何來歸順?

北宋以後,在蒙古、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板塊的擠壓之下,華夏文明中心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帝國對海南的控制和滲透漸次加強。特別是從明朝開始的大批移民,沿東南沿海推進,渡過瓊州海峽,漢人群落在海南形成了主導地位。「閩南語系」覆蓋閩南、台灣、潮汕以及海南,給這一次移民留下了明顯的歷史遺痕。丘浚、海瑞等一批儒臣,後來都在閩南語的氛圍里得以成長。

至此,海南最終完成了對華夏的融入,成為了中原文化十分重要的向南延伸。但觀察海南,僅僅指出這一點並不夠。處於一個特殊的地緣區位,海南與東南亞相鄰與相望,與南洋文化迎頭相撞,同樣伏有南洋文化的血脈。所謂「南洋」,就大體而言,「南」者,華夏之南也,意指嶺南沿海以及東南亞的廣闊地域,其主體部分又可名之為「泛印度支那」,即印度與支那(CHINA,中國)的混合。源自南亞的伊斯蘭教與源自東亞的儒學在這裏交集並存,而深眼窩與高顴骨等諸多馬來亞人種的臉型,則是印度人與中國人混血的產物。至於「洋」,海洋也,從海路傳入的歐洲文化也,在中國人的現代辭彙里特指十六世紀以後的西風東漸,既包括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第一批海洋帝國的文化輸入,也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第二批海洋帝國的文化輸入。「洋火」、「洋油」、「洋蔥」、「洋灰(水泥)」等等,就是這一歷史過程留下的各種新詞,很早就被南洋居民們慣用。

從中原來到海南的人們,會常常發現島上風物土中寓「洋」。街市上的騎樓,有明顯的歐陸出身。排球運動的普及,同樣有明顯的歐陸烙印。還有語言:「老爸茶」眼下頻頻出現於海南媒體,但明眼人一看就知「爸」是bar的誤解。體育習語如「賣波(我的球)」,「奧灑(球出界)」,當然也分別是myball與outside的音譯。如果有人從事跨語際的比較研究,肯定還可在海南方言中找到更多隱藏着的英語、法語、荷蘭語——雖然它們在到達海南之前,可能經過了南洋各地的二傳甚至三傳,離原初形態相去甚遠。凡此種種,證明包括海南在內的南洋文化圈,被西方殖民主義的衝擊所催生,對歐洲文化的接觸與汲收,遠比中原內地為早,至少早了一兩個世紀。

有些歷史教科書曾斷言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前一直「閉關鎖國」,其實這種結論完全無視了漢、唐、元、明等朝代的「國際化」盛況,即使只是特指明、清兩朝,也僅僅適合於中原內地,不適合中國的東南沿海。當年鄭和下西洋不是一個孤立的奇迹,其基礎與背景,是這一地區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越洋移民,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對外文化交流和商業交往,並且與東南亞人民共同營構了巨大的「南洋」。據說海南有三百多萬僑胞散居海外(另說為五百多萬),足見當年「對外開放」的力度之大,以至於現在還有些海南人,對馬尼拉、新加坡、曼谷、西貢的某些街巷如數家珍,卻不一定知道北京的王府井在何處。

南洋以外還有東洋,即日本與高麗。兩「洋」之地大多近海,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曾經是中央帝國朝貢體系中的外圍,受帝國的羈制較少,又有對外開放的地理條件和心理傳統,自然成了十六世紀以後亞洲現代化轉型的排頭兵。在這種情況下,出生於海南的學者陳序經先生最早喊出「全盤西化」的激進口號。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最初以南洋為基地,也成了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這場革命以改造中國乃至亞洲為目標,最初完全依賴南洋的思想文化潮流、資金募集以及人才準備,幾乎就是南洋經濟和文化發展所孕育出來的政治表達——海南的宋氏家族以及黃埔軍校里一千多海南子弟,自然成了革命旗幟下活躍的身影。南洋人民相互「跨國革命」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僑民們穿針引線和裏應外合,新派人士天下一家,與法國大革命以後歐洲的各國聯動頗為相似,以至於在胡志明等前輩的人生故事裏,國界就一直相當模糊。

但「民族國家」的強化趨勢不可遏止。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江浙資產階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湘川農民大眾,成為廣州革命政權的支撐,是中國現代史上後來的情節。這是孫中山革命陣營的進一步擴大,是從南洋開始的革命獲得了中原這個更大的舞台,當然也是中國革命者們「民族國家」理念初步成型的表現。有意思的是,作為一個象徵性的細節:孫中山先生正是在獲取和統合內地各種革命資源之後,才放棄了文明棍、拿破崙帽、西裝革履等典型的南洋僑服,創造了更有普適性和更接近中國口味的「中山裝」。他肯定有一種直覺:穿着那種南洋僑服,走進南京和北京是不方便的。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東方巨龍真正醒過來了,只不過在民族國家理論的框圖裏,巨龍逐漸被分解成中國龍、越南龍、泰國龍以及亞洲其他小龍。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後來一再發生恐怖的排華浪潮,而中國嶺南地區的很多革命者,也曾在「地方主義」、「南洋宗派主義」以及「裏通外國」一類罪名下,多次受到錯誤政治運動的整肅。這樣,作為一個民間性的共同體,「南洋」終遭肢解,在政治層面不復存在。

「南洋」成為了一段越來越遙遠的過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現:韓少功的讀史筆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現:韓少功的讀史筆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章 重說南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