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虎踞城(中)

第561章 虎踞城(中)

四十二歲的蘇希傑拿起了一本小冊子。

「這是按察司最近三個月匯總的訊息」

「首先說大唐那裏,沒有想到啊,那史思明越打越強,他自己坐鎮洛陽,讓長子史朝義去攻打長安,竟然再次一鼓而下,皇帝再次逃亡,最後不得已讓老將郭子儀再次出山」

「這一次,大唐沒有拒絕吐蕃人的助戰請求......」

「哦?難道他就不怕我國再次越過昆崙山攻擊其象雄萬戶府?」

「這次他真不怕了,自從上次我國奇襲象雄故地的事件發生后,吐蕃人似乎放棄了該地,而是加強了雪山南麓的泥婆羅、天竺等國的侵略,看起來彼等似乎要好好經略那裏了」

「另外,彼等將原印度河上游操著吐蕃語、象雄語的人口全部遷到吐蕃地,蘇毗地,如此一來,彼等的人口依舊能保持在兩百萬左右」

「叛軍再次攻陷長安后,大唐原來佈置在西海附近的節度使李晟也被抽調回到了隴右,如此一來,吐蕃人便再次佔據了蘭州等地,再次隔絕了內地與河西的聯繫」

「吐蕃人聚起了大約五萬人馬,已經抵達了秦州附近,加上郭子儀的人馬,總數達到十萬之多,看起來彼等是要在長安附近打一場大仗」

「李光弼呢?」

「他?整個河北道還需要有人來警戒,他不可能動」

「對了,為了應付關中地區的戰事,大唐將漢中、蜀地、襄陽的人馬抽調到北面,造成了蜀地極為空虛,這讓吐蕃人有了可乘之機,彼等表面上是想援助大唐,但暗地裏卻大舉進攻蜀地北面的黨項故地」

(黨項故地,也即四川以北的康巴地區)

「以及南詔地區,獲得了大量的人口」

「這麼說,這吐蕃還是打不死的小強?」

「小強?陛下,這是何意?不過彼等卻是很強,堪稱不折不撓」

「南詔地區在夫蒙靈察戰死後形勢便急轉直下,當地人再次崛起,這一次他們顯然是準備與吐蕃人聯盟來維持自己的政權了,他們竟然讓出了劍川城」

(劍川城,後世劍川縣)

「要知道,劍川城距離南詔人的老巢陽苴咩城只有一百多里!」

(陽苴咩城,後世大理市)

孫秀榮沉默了,暗忖:「沒想到啊,沒想到,這吐蕃人竟然還如此強勁?如果讓其與南詔人聯合起來佔據了整個雲南就不妙了,罷了,彼等不是還有一個蓋世名將韋皋嘛,也不知現在出山沒有,等他一出,整個西南就安靖了」

蘇希傑繼續說道:「在北面,契丹人似乎越打越強,但其東有渤海國,西有回鶻汗國,自從陛下捨棄霫部后,該部除了佔據了此地以及盡有奚人之地,在東面依舊只能以速末水為界與渤海國對峙」

(速末水,後世松花江)

「不過在耶律涅里的帶領下他們還是拿下了安東之地,史思明只收復了營州」

(安東,後世遼寧省遼河以東部分,營州,後世盧龍縣到朝陽市一帶,也即遼西走廊一帶)

「至於回鶻人,自從陛下離開了,原本是其一統漠北的大好機會,不過隨着契丹人的崛起,加上北面轄嘎斯的日益強大,以及境內葉護、移地健二汗並立,便只能固收以前的領地」

「而在我國北庭省以東倒是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

「哦?」

「在蒲類海到黃河一帶,原本是大唐覆滅東突厥後隊南遷回鶻、契苾等部落的安置地,不過在我國在那裏先後與其以及唐軍、吐蕃人連番大戰後,丁口極為凋敝」

(蒲類海,後世巴里坤湖)

「而在蒲類海一帶,則是與我國親善的沙陀人,在最近十年,彼等倒是越做越大,得到大量小部落的依附后,其部發展成了一個超過五萬戶的大部落,將西起蒲類海,東到黃河的大片荒漠草場悉數佔據」

「其自然繼續向我國示好,不過如此強大的部落,顯然是不會安分的,大唐見狀,便嫁了公主,郭子儀的五萬部落,就有他們的一萬精騎,這一次,估計史朝義會吃不了兜著走」

「史思明雖然還是只能佔據以前安祿山在時的領地,但對付契丹人還是很有一套,故此,兩者依舊能依著邊牆一帶相安無事」

「等等」,孫秀榮突然想到了什麼,「吐蕃人、沙陀人、唐軍、叛軍在此在隴右、關中一帶糾纏,難道我國就不能做點什麼?」

半晌,他對荔非守瑜說道:「你是左僕射,兵部尚書,又長期鎮守北庭、安西,是怎麼看的?」

荔非守瑜答道:「陛下,我國什麼都不缺,就缺人口,故此,微臣建議,讓都督蘇哈帶領十個正規營出動,其一,既然從敦煌郡到涼州一帶都被吐蕃人切斷了,便可以動員其全部遷到我國境內」

「其二,若是彼等不願意,就可以打着救援大唐的名義抵達涼州附近,吐蕃人、沙陀人如此積極,顯然不是大義凜然,而是為了財帛子女,等其回師時......」

「可沙陀人是我國的盟友」

「那就採取第三個策略,吐蕃人以前佔據河西期間,與沙陀人的關係也不行,如此就可以提前聯絡沙陀人,等其返程時夾擊吐蕃人,彼等有五萬大軍,跟在其後面等著接受俘虜、繳獲物資的至少也有同樣的數目,加上其俘獲的唐人,只怕有幾十萬」

「與沙陀人夾擊吐蕃人,擊敗后將吐蕃人、唐人一股腦全部弄到我國來,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我國東邊邊境的壓力,也間接支援了大唐,根據職部的消息,由於北方戰亂不已,大唐已經有意識地從江南等地往北遷徙人口」

「此戰過後,吐蕃人元氣大傷,最少十年不可能再次從西海出來了,如此大唐就能以全副精力來對付叛軍,以郭子儀、李光弼、李晟三人的能耐,應該問題不大」

「好吧,這一次,就讓齊王親自領兵出征,會後即可擬旨」

「是」

「再說大食,自從敗於我軍之手后,曼蘇爾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才真正穩定國內形勢,這一次他沒有再招惹波斯人,而是大力拉攏以前彼等瞧不上的庫爾德人,以及再次進入埃塞俄比亞俘虜黑奴,國力在慢慢恢復,短時間對我國並無威脅」

「何況我國自從從波斯國手裏得到布希爾港后,已經在那裏建起了一支分艦隊,彼等商人是時下往來大唐一帶最多的,曼蘇爾有相當一部分財力都是從那裏得來的,想必也會掂量掂量」

「順便彙報一下布希爾港的經營情況,我國佔據那裏后,按照陛下的計劃,招募了一些大食、波斯水手,並順利抵達了大唐的廣州一帶,也帶回了一些人口,不過船隻少,海況複雜,航行一趟,一般情形下只有一半船只能夠返回,這...成本實在太大......」

「你的意思?」

「根據李思慕報回來的消息,那天竺國號為一國,實際上國內有無數部落,往往擁有一城就能自稱國王,沿海一帶也有很多人,雖然類似崑崙奴,不過作為奴隸還是可以的,微臣斗膽建議在天竺西海岸設置一個據點,然後或上岸劫掠,或從其領主手裏購買,也能獲得大量人口」

「然後用船運到布希爾港,那樣的話損失就少得多,需要唐人的話,還是從陸上考慮的好」

孫秀榮眉頭皺了起來,「難道我國要摻入阿三的血液?不行,萬萬不行,不過弄一些過來作為奴隸還是可行的,也罷,就這樣吧」

便說道:「也罷,就按你的意見辦,不過,往大唐的航線不能斷,除了唐人,沿途諸國除了天竺以外也能獲取人口,可在南詔以南的蒲干國設置據點,那裏有大量合適建造大船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製作」

(蒲干國,後世緬甸)

「是」

「再說羅馬國,自從彼等收復埃爾組魯姆后,其皇帝君士坦丁五世龍顏大悅,又封了其鎮守特拉布宗的女婿塔里斯科特斯凱撒爵位,讓其統領亞美尼亞總督轄區」

「而在北面,他親自帶領五萬大軍北上,擊垮了保加爾汗國,將保加爾人驅逐到多瑙河北岸,於是,大量的保加爾人湧入到特蘭西瓦尼亞和我國的摩爾多瓦郡,陛下您看」

「好事,接納啊,將其安置在第聶伯河、頓河、阿提拉河中上游地區,若有不從者,殺無赦!」

「是,還有,自從圍攻特蘭西瓦尼亞的阿瓦爾汗國失敗后,佔據貝爾格萊德堡的塞爾維亞人實力大減,君士坦丁五世擊敗保加爾人後又揮師北上,塞爾維亞人不得已只得向其臣服,每年提供兵役和一定數量的黃金」

「還有,上次敗於我軍的巴伐利亞大公泰西羅三世回到其領地雷根斯堡后勵精圖治,幾年後再次領兵殺入慕尼黑,將法蘭克王國設在那裏的伯爵殺死,並再次佔據了慕尼黑和薩爾茨堡,重新建起了以慕尼黑、薩爾茨堡、雷根斯堡三角地帶為核心的巴伐利亞大公國」

「這還不算,他還揮師北上,佔據了斯圖加特,直面法蘭克王國設在特里爾的大公查理王子了,如此一來,法蘭克王國又要花費巨大精力來對付該國了,泰西羅三世成功后刺激了易北河以北的薩克森人,彼等也不斷越過易北河挑釁南面的法蘭克人」

孫秀榮點點頭,他微笑道:「該說高鞠仁了吧」

蘇希傑回道:「微臣正要彙報,自從高鞠仁抵達條頓人的地盤后,這幾年那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條頓人,瓦良格人也是如此,這是微臣彙報的重點,馬上彙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真桃花石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真桃花石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1章 虎踞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