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楊玄感在行動

第1001章:楊玄感在行動

并州南北長、東西窄,東西兩側是連綿不斷的山脈,中部又被大山分為定襄(大同)盆地、馬邑(忻州)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河東盆地,所以并州的整體地形很像是樂器里的「葫蘆絲」。而貫穿南北的汾水等河流則是通氣、產生音律的葫蘆和竹管,至於東邊的太行八陘、西邊流入黃河的左右走向河流,如同是竹管上的「孔」。

為了應對北方的東\/突厥,以及作戰任務,大隋王朝根據并州的地形形貌,將并州劃成南北兩大「戰區」——系舟山以南的太原等郡為并州後勤重地;而系舟山以北的定襄和馬邑、雁門、樓煩四郡,則是劃為定襄道總管府。

定襄道總管是楊玄感,而楊廣為了讓他方便行事、不受地方文官掣肘,還任命他為定襄郡太守、總管。

楊玄感十分孝順、不善外交博弈之道,再加上母親和妻子的強勢,一直給人很懦弱、很窩囊、很無主見的感覺。在他擔任禮部尚書之時,更是把大隋外交搞得一塌糊塗、亂七八糟,導致每個人都大為惋惜,說楊家虎父犬子、楊素後繼無人,甚至就連他本人也陷入了嚴重的自我懷疑之中。

可是楊玄感離開中樞,擺脫了家族和母親、妻子的束縛之後,卻是如魚得水、如有神助一般,煥發出耀眼的光彩。他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愣是將貧瘠落後、戰亂不斷的並北四郡治理得井井有條,讓人瞠目結舌、無法挑剔。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楊玄感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自信了。他為了更好、更及時的應對阿史那三兄弟的內戰,以及東\/突厥戰局變化,便上疏朝廷,將定襄道總管府從馬邑郡善陽縣搬到北方的定襄大利縣。

定襄郡位於陰山以南;山之北則是廣袤無垠的草原,由於此郡是邊塞,且又地廣人稀,故而全郡只有一個大利縣。楊玄感走訪全郡、詳查地形,於是又在郡內的戰略要地設下武川、白道、金河、卓資、原陽五個軍鎮。

東\/突厥近來內戰頻頻,楊玄感率領一萬精銳進駐白道軍鎮,此鎮的東北部是白道南隘的武川鎮、西北部是金河軍鎮。從這裏往西,則是雍州北部的榆林郡。他駐軍於此,便是打算與榆林太守兼總管張長遜守望相助、連成一片,一同守御北方大地;以免突厥「亂兵」南下,破壞大隋北地的民生。

然而率軍抵達白道軍鎮,楊玄感才知道張長遜先行一步,他已經率領六千精銳向西北進軍,與五原太守兼總管劉大俱囤兵於大青山和狼山的隘口,一起威懾西北方的突厥南部汗庭。

聞得此訊,楊玄感卻是沒有感到一絲意外,畢竟張長遜也是出了名的鎮邊名將,若是東\/突厥發生大戰的時候,不作絲毫反應,那他便是嚴重的失職。

安頓好軍隊,楊玄感在軍鎮幢主趙懷義的引領之下,和定襄道檢校副總管段達、長史唐儉、副將元務本和唐禕等人一同來到軍鎮官署。

一行人來不及吃上一口飯,便打開地圖,商議軍情。

眼見楊玄感對着地圖久久不語,段達目光看向楊玄感,沉聲問道:「總管,張太守離開了榆林郡,合兵一處的設想已然成空。我們究竟是北上、佔領白道要道,還是與張、劉二人匯合?」

楊玄感默然半晌,搖頭道:「我們哪兒都不去,就在白道鎮養精蓄銳、休養生息。」

段達乃是北周朔州刺史段嚴之子,早在前朝便是楊堅親兵統領之一,大隋建國后,因功遷為車騎將軍,高智慧等人在南方謀反作亂之際,段達率領一萬州兵鄉勇,平定了兩個郡的亂兵,後來又打敗了汪文進幾支精銳,因功加任開府。楊廣繼位后,加封段達為遷左翊衛將軍,然而他跟着宇文述在關中軍改之時,惹來了震驚全國的叛亂。

事後,段達被免去左翊衛將軍之職,外放為定襄司馬,當定襄總管府成立,楊廣便加封他為檢校副總管。他立功心切,此時提出來的兩個選擇,都是為了作戰,無論楊玄感選擇哪一個,都是打。

段達看到楊玄感沒有出兵的打算,頓時就着急了。他未免白跑一趟,便拱手一禮,沉聲向楊玄感施加壓力:「總管,東\/突厥戰亂連連,始畢可汗無力南望。我要提醒總管——一旦我們坐山觀虎鬥、錯失北上的良機,聖人定然會很不滿,到時候,誰來承擔聖人的雷霆之怒?」

楊玄感呵呵一笑。大家共事這麼久,他焉能不知對方的心思?

目光看了「憤憤不平」的段達一眼,淡淡地說道:「段副總管,我也不甘心、也想立下不世功勛。可朝廷的策略是除強扶弱、以夷制夷,我大隋只需坐觀其斗即可。如果我們貿然入局,引起阿史那三兄弟摒棄前嫌、共同抗隋,我們即便佔了南部汗庭,那也是不僅無功、反而有大過。」

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張太守之所以沒有與我們通氣、之所以僅僅佔領至關重要的關隘,顯然也是考慮到這些、顯然也只是想要禦敵於國門之外。」

長史唐儉聽了此話,亦是附和道:「總管言之極是,我們只需堅守門戶,不許亂兵南方便是大功一件……」

「總管還不說話,哪輪到你說話了?」段達怫然不悅,粗暴的打斷了唐儉,繼續遊說楊玄感:「總管,處羅可汗乃是我大隋持扶起來的弱者,此時他岌岌可危,若是被始畢可汗殲滅,我們如何向聖人交待?」

「砰」的一聲響,楊玄感一巴掌拍在桌面上,目光冰冷的盯着段達:「你不過是檢校副總管罷了,無論是品級還是實職,都不如唐長史高。你此刻藐視上司、無禮打斷上司,竟然還有臉說出等話,你不覺得很可笑是你自己嗎?」

段達頓時張口結舌、面紅耳赤。

楊玄感瞪了他一眼,又向唐儉示意道:「唐長史,說說你的看法!」

唐儉是北齊左僕射唐邕之孫,他爽直豪邁、不循規矩,見楊玄感鎮住了自私自利、倚老賣老的段老狗,心頭大是暢快。他應了一聲,拱手道:「總管,據說處羅可汗乃是得到衛王引薦,這才獲得朝廷支持。其西方是大湖區,南方是武威和張掖、敦煌,涼州名將輩出,不可能不關注東\/突厥這場內戰。一旦處羅可汗勢不可為,定然向涼州求助。涼州就算不會直接出兵參戰,也會從休屠澤出兵,從南方牽制始畢可汗的兵力。」

「為今之計,我等應當向朝廷稟報突厥戰況、派遣偵騎打探突厥的戰況,並且與獨孤刺史、張太守、劉太守、涼州保持聯絡。」

「總管,末將贊成唐長史的建議,不過我們自身也要做好萬全準備,以免被驟然變化的局勢打個措手不及。」元務本聞言附和。這位關隴貴族元氏子弟,一直和弘農楊氏的楊玄感不親近,然而元氏家族的處境遠不如當初,目前的戰事又關係到大隋戰略,倒也不至於惡意抬杠。

「元將軍所言極是!」楊玄感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取出了三支令箭,交給了擔任親兵統領的弟弟楊萬頃:「立刻讓大利縣縣丞劉政會將糧草輜重運往武川鎮,以備不時之需;令馬邑總管王智辯率領境內的郡兵、府兵進駐大利縣,以做我軍後援;令雁門太守呂玉派郡丞陳孝意進駐西陘關(雁門關)。」

「除此以外,以我的名義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將突厥大戰的消息,分別傳給朝廷、獨孤刺史、張太守、劉太守、休屠澤守將,請各支邊軍保持密切聯繫,以便共同應當變故」

「末將遵命!」楊萬頃行了禮,接令前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隋主沉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隋主沉浮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01章:楊玄感在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