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問詢南來北往的客(四)

第368章 問詢南來北往的客(四)

袁慶芬生完立冬后,郭長有竟有三年時間沒有回家,是歷次不辭而別在外邊呆得時間最長的一次。30歲不到的袁慶芬一個人拖着五個孩子,忙完隊里的活兒又要忙家裏,瘦得像個乾癟老太太。

村裏的女人背後都說:「男人在外邊野,慶芬肚子這回倒可以空下來,歇一歇了。可是,沒有男人滋養,慶芬又像是地里斷了雨水的秧苗,鬧不好要枯死的。」

袁慶芬果然身體漸漸開始出毛病了,臉頰潮紅,干一點活兒就大口大口地喘氣,半夜還不住地咳嗽,一次竟然咳出血絲來。

家裏的重體力活兒多虧了弟弟鐵蛋兒。鐵蛋兒這時候已經長成了高高壯壯的大小夥子,比他爹袁興武還高出半個頭。

這年初冬的一天上午,外面剛剛下過一場小雪,把秋收后的黑土地變成一片銀白。太陽出來了,喜鵲在樹上「嘰嘰喳喳」地歡叫着。都說喜鵲叫喜,今天正好是郭家小兒子郭立冬過4歲生日,早晨吃了母親給煮的紅皮雞蛋,小立冬跑到門外跟二哥郭夏至、三哥郭立秋用小鏟子玩雪,大哥郭芒種9歲了,正坐在炕上跟大姐和媽媽搓新玉米,準備拿到隊上的磨房裏磨成麵粉貼餅子。新玉米細細地磨了,做出的餅子黃燦燦的,一面帶着不軟不硬的鍋巴,咬一口,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兒。

這時候院門口出現了一個人,背着個面口袋,手提着旅行袋,斜挎著帆布包。6歲的郭立秋和4歲的郭立冬對這個陌生的來客感到好奇,8歲的郭夏至雖然也不認識來者,但是他的智力已經達到了懂得推理的程度,他猜測這個人就是媽媽晚上躺炕上不厭其煩地講白天站地里跳着腳罵的那個「二流子」,別人家孩子都有偏他家5個孩子缺少的爸爸。

郭長有從這個大孩子的眼神中捕捉到了驚喜,小聲問:「你是芒種嗎?你媽和你姐在家嗎?」

「我不是芒種,我是夏至。」郭夏至急忙更正道,「我媽和我姐還有芒種在屋裏搓苞米呢。」

「呵,夏至都長這麼高啦。如果我沒猜錯,這倆就是立秋和立冬嘍?」郭長有故作得意地說。

聽到門外的動靜,袁慶芬慌忙趿拉着鞋跑出房門,見院子中間站着的這個人,頭戴一頂棕色狗皮帽子,皮毛上掛着白霜,身穿軋成一道一道的黑棉襖,腰裏還扎了條黑布帶子,正是她那個「挨千刀的」當家的郭長有!

這一次兩人分別的時間最長,三年寒來暑往,1000多個日日夜夜,袁慶芬肉體和精神受到多少痛苦煎熬啊!在這一刻,所有怨恨和委屈都化作奔涌而出的淚水。袁慶芬一屁股坐在門檻上,只是一抽一抽地哭泣,連破口大罵放聲哭嚎的力氣也沒有了。

郭長有挑一塊乾淨的地面放下面袋子和旅行包,伸出兩隻手拉妻子,袁慶芬坐在那裏不肯起來,郭長有橫著抱起媳婦進屋,放到熱炕上。媽媽一個大人卻像孩子一樣讓人抱,5個子女都覺得新奇。郭長有用目光慈愛地掃一遍5個小毛頭,去外邊一件一件搬回自己的行李。望一眼搓了半簸箕的玉米,擺了擺手說:「今天中午咱不吃苞米麵餅子了,叫你媽烙糖餅!」邊說,邊把面口袋提到炕上。聽說要有糖餅吃,5個孩子臉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那天的午飯真是香甜啊!足可以鐫刻在5個孩子童年的記憶里,那是爸爸回來的味道,郭立春至今記憶猶新。母親在磨石上磨刀霍霍,抓了一隻老母雞殺了,燒一鍋開水,指揮芒種和夏至兩個褪雞毛。母親自己則從大缸里撈出一大棵酸菜,慢慢地片薄,細細地切絲。不一會兒,雞肉燉酸菜的香氣已經瀰漫了整個小草房,並裊裊地飄散到小院裏,飄在了第四小隊半條街。郭立春在灶下燒火,爸爸親自和面、捍皮兒、包糖,烙了滿滿一泥盆的糖餅。糖餅就酸菜燉雞肉,這是怎樣的人間美味啊!5個孩子只顧埋頭吃,等到終於感到吃飽時,都撐得直喊肚子疼。

郭家小院傳出的與眾不同的奇特香氣喚醒了上河大隊四小隊半條街人沉睡的記憶,那記憶是10年前村口老柳樹下的第一聲「喚頭」響,是小草屋裏一聲接一聲嬰兒的「哇哇」啼哭,是男人不辭而別後女人凄厲的哭號,是老袁頭一聲震天動地的怒罵……

「刁妻逆子浪蕩婿,不要臉的親兄弟」,是人一生遇到的最不堪卻又難以擺脫的親情,袁興武原本慶幸自己與這些毫無干係,卻不幸得了郭長有這個「浪蕩婿」,讓他在村裏顏面掃地,怎能不怒火中燒,想起來就恨得牙直痒痒,提起來就忍不住要臭罵一通。

外孫子立夏來了,站在門口,怯怯地報告說:「姥爺,我爸回來了,讓我請你過去喝酒。」

「喝他的酒?我怕給燒死!回去告訴你那個沒臉沒皮不爭氣的爹,最好別讓我看見他,小心我削他!」袁興武也扔下50奔60數的人了,體力已大不如從前,哪裏有力氣削別人,不過是說幾句狠話解解氣罷了。「浪蕩婿」迷途知返,二女兒母子6人也算有了依靠,總是一件好事。

晚上,郭長有坐在熱炕頭上,邊幫一家人夾榛子仁、松子仁吃,邊給妻子和5個孩子講他這三年來的傳奇經歷。他說他這趟去了邊外,不再靠走街串巷理髮為生,而是倒騰人蔘、鹿茸和秋木耳,他說他跟獵人打過狍子,還遇到過野狼呢!不過,危險都躲過去了,他全須全尾地活着回來了,掙回了錢,開春就給家裏翻蓋房子。「7口人,住兩間草房怎麼行?得蓋四間,丫頭立春有一間,4個臭小子睡一間就行啦,我和你們的媽媽得有一間,好安安靜靜地給你們再多生產一些小弟弟小妹妹們。」

慶芬故意生氣地瞥了丈夫一眼,不屑地說:「誰跟你生產?要生產你一個人生產去吧!」心裏卻揣著歡喜,只盼著那寬敞的房子快快蓋起來,有一間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愛巢,她也可以在村裏的婦女中挺起胸膛抬起頭。

這個冬天,郭家的生活是快樂溫馨幸福的。5個孩子,都穿上了新棉衣新棉鞋,口袋裏時不時會揣上小零食,有大榛子,炒松子,花生米,最不濟也有炒糖豆和爆米花,芒種和夏至的小夥伴多起來,不再有人當着他們的面唱《打靶歸來》,也不再有人罵他們的爸爸是「二流子」,他們更願意叫這個有趣的人「二姑父」,因為這一聲「二姑父」很可能給他們帶來一把小零食的福利。

袁慶芬的身體也一天天地硬朗起來,不再咳嗽了,臉上的潮紅褪去,是白里透著的健康的紅暈,連頭髮也變得順滑,不似過去,亂得像雞窩。村裏的婦女們都說:有沒有男人滋潤就是不一樣,看着吧,肚子又該有動靜了。

眼見來到了春節,郭長有說:「媳婦,你一瓢一瓢辛苦喂大的這頭年豬,今年咱別再賣出一半兒供別人家享用了,就給咱幾個小免崽子好好解解饞,你男人掙的錢養你們娘兒幾個足夠了。」

開春,地上的凍土剛剛開化,郭長有便張羅備料蓋房。老丈人袁興武不計前嫌,也過來幫着參謀,說:「四間房眼時住着還行,將來芒種夏至娶媳婦,就不好分了,莫不如先蓋三間一家人住着,等芒種夏至大了有條件再蓋三間,這樣三個兒子娶媳婦就都有房住了。等立秋立冬大了再蓋三間,四個兒子就算打點出去了。」

郭長有說:「我還是覺得蓋四間好,5個孩子都有處住。芒種才10歲,娶媳婦是猴年馬月的事呢。」

翁婿倆只是你一句我一句地議論著,雖然一時半會兒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蓋新房總歸是好事兒,多一間少一間又何妨呢?

袁興武說動土蓋房怎麼的也得等春耕大忙過後,不然去哪裏請幫工呢?

這倒是個現實問題。郭長有一個外來戶,又長年遊盪在外,誰家有事都不見他上前,哪個會給他面子過來幫工呢?最終還是得靠岳丈袁興武在村裏多年結下的人緣。

可是,農忙時節來到后,郭長有又像屁股上長了尖兒,有些坐不住了。這天,家裏來了個郭長有的朋友,也不知何方神聖,跟郭長有見面就一個勁兒地握手擁抱,稱兄道弟熟稔親熱得很。郭長有打發媳婦烙餅炒菜燙酒招待來客,兩人喝到日落西山,嘮的都是到哪裏能掙到錢發大財。

來人說:「到廣州倒騰電子錶准能掙大錢,幾元錢一塊上貨,拿到內地能賣100元。只可惜我口袋裏沒有太多本錢,去一趟掙的錢都不夠路費的。」

郭長有說:「我有啊!你拿貨我出錢,掙到錢咱倆對半分。」

來人說:「那感情好了。你出本錢,貢獻大,你六我四分就行。」

不久,郭長有就提出去廣州考察一下市場,想跟好朋友倒騰電子錶,如果掙到大錢,回來后一下子蓋它個六間房,何苦還跟老丈人為蓋三間還是四間爭講個沒完?

袁慶芬有過上幾次丈夫離家出走的悲慘經歷,當然不肯放他走,而且,把他帶回家準備蓋房的1000元錢也給扣了下來,並讓芒種和夏至兩個看住他們的爹,別再讓他再跑了。

可是,一個大活人哪裏是兩個孩子能看得住的?郭長有還是悄悄走了,並把袁慶芬背着他藏到牆洞裏的錢偷偷拿走了。

這一次,袁慶芬沒有喊也沒有叫,沒有哭也沒有鬧,甚至眼淚都沒掉一滴,只是咬着牙恨恨地說:「就當他死在外頭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南的雨朔方的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江南的雨朔方的風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8章 問詢南來北往的客(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