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兩主相談

第三百三十二章兩主相談

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李清軍守住了冀州城,並拿下了青州,徐州,豫州這三州之地。同時,還繳獲了接近三十艘的水軍戰船。

這優異的『成績』,稍微想一想,就讓人覺的有點不可思議。可現實,就是如此『實事求是』的擺在李清的面前,讓李清不得不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思事先慮敗!

地盤擴展的太快,好處很多,但同時,也有很多的壞處。

地盤大了,糧食產量多了,麾下的人才也多了。後備力量,更加地充足了。

這是好處!

但同時,地盤大了,超出了李清等人的預想,讓李清等人,在一時之間,適應不過來。

各地軍防混亂,糧食運輸不暢,雜事叢生,耽誤訓練

這是壞處!

是而,對李清來說,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靜下來,好好的消化消化。

吃到肚子裏的東西,不一定是自己的。但拉出來的東西,肯定是經過自己消化的。

揚州步思聰正是看準了這點,才會立即集合力量,兵發徐州。

目的,就是為了打李清一個措手不及。以徐州為跳板,全面擊潰李清軍。

對此,李清確實很慌張。

就這麼稀里糊塗的,自己就佔領北方之地,半壁江山了?

怎麼讓人那麼的不敢相信啊?

是而,每天早晨起來,李清都會掐一掐自己的手臂。

讓疼痛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做夢。

為什麼不是掐別人,原因無他,他不敢!

哪位夫人,他敢掐?

是而,只能是自己了。

這是尊重,也是愛,同時,也是關心。

就在李清剛剛得到『步思聰兵發徐州』的消息之時,便連夜召開了『政事堂』的緊急會議。

商討應對之策!

眾人的想法,果然是全面的,精闢的。

因此,到了清晨時分,傳令兵便朝着各地而去。

一個時辰之後,各位封號將軍依令行事,趕到了各自的『崗位』之上,負責各方的防守。

從兗州回來的馬虎義,率領八萬精兵,前往涼州西側,防止西方的西域諸國聯軍的趁虛而過。同時,從豫州回來的馬興昌,率領六萬精兵,前往平雁關,防止北方的黑狼部人的大舉南下。

步思聰的手段,李清已經領教過多次了。

只要是他能利用的勢力,無論身份,皆可利用。

這做法,沒有底線,讓人不齒。

從兗州回來的蔡英,率領五萬人馬駐守京州,防止益州和荊州的人馬北上。同時,秦春風率領三萬人馬,駐守幽州,準備隨時支援天橫關的諸葛無敵。

大將軍黃天縱的人馬,依然堅守在豫州。即要阻擋荊州和揚州的人馬北上,保護水軍戰船,又要隨時準備支援徐州。可謂是一舉三得。

位高權重的人,身上的責任,自然就要大一些。

最後,大將軍王克敵率人進入徐州,援助南宮家。同時,李清親自召集大軍,自并州而出,奔赴徐州支援。

商討之時,『政事堂』的四人皆出言勸阻過李清。

「徐州之地,已有百戰百勝的大將軍王克敵前去支援了。

論武藝,他的麾下有雄霸天下的歐陽星辰,西門正風以及蒙大憨;論排兵佈陣,他當屬我軍的第一人。有他在,雖然說不能擊敗步思聰的五十萬大軍。但堅守城池,絕對是沒問題的。何須主公親自前往?

主公此時乃萬金之軀,不能輕易涉險的。

再退一萬步說,哪怕王克敵將軍敗了,憑着我們的騎兵的精銳,步思聰也無法入侵其他州府。

只要再給我們兩年的時間,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

步家必敗!

為何要急在這一時呢?」

李清聽后,說了幾段話,眾人便放行了。

「天下的百姓,受苦已經很久了。我早一日打下揚州步家,他們便能早一日得到解脫。我可以等兩年,但不能讓他們帶着希望,也再等兩年啊。」

「據『飛鳥衛』報,對面的步思聰,已經到了徐州。既然他都去了,我李清,怎能不去?兵對兵,將對將,主公對主公。別人,差了點格局與境界。不行的。」

一個月之後,李清率領着十萬大軍,到達了徐州城下。

步思聰早就收到了消息,帶領着五十萬大軍,往南退去。

此時的徐州城,已經被步思聰軍的五十萬大軍攻打很長時間了。要不是李清的援軍到來,對面還會繼續攻打下去,他們的處境,還會更加的艱難一些。

整個城池之內,到處都是疲憊的李清軍將士、殘破的城牆以及隨意丟棄的武器。

幸虧南宮家提前儲存了大量的糧食,不計成本的供給李清軍,才沒有出現斷糧的情況。同時,徐州之地,雨水充沛,也沒有出現斷水的情況。

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看着這凄慘的場面,李清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結束這萬惡的戰爭。」

徐州南側,廬州府,靈合縣內,有一片廣大的山谷,叫作寧源谷。

此谷兩側皆是懸崖峭壁,唯有中間存在一條道路,供人來往。是而,此谷也成了兵家的必爭之地。畢竟,只要在山谷的一端,放上一支人馬,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面。

步思聰的五十萬大軍,就駐紮在此谷的南側。

雖然號稱五十萬人馬,但經過這些日子的攻城之戰,步思聰軍的數量,早就不屬實了。

現在,滿打滿算的話,能有三十萬人馬,就已經很不錯了。

李清到了徐州城之後,用了三天的時間,精選了人馬,組成了二十萬大軍,朝着此谷追來。

他知道,步思聰一定會在此地等他的。

這是主公的格局,也是主公的勇氣,一般人,揣摩不到。

一日之後,李清軍便趕到了寧源谷。

李清立即下令:「安營紮寨,擺出一副打長久戰的模樣。」

當天夜裏,李清便收到了步思聰的來信。

「請於明日上午,我們雙方各帶數百人馬,在寧源谷內,進行『主公面談』。希望能和平解決此戰!」

李清看后,滿懷應允。

這種事情,只要防備得當,是很安全的。

李清不能不去。

不去,會失了大義,不去,則未戰先怯,對士氣不利。

翌日,雙方的大軍嚴陣以待。

兩支人馬,大約各數百人,朝着谷內而去。

行至寧源谷中央,兩支人馬停了下來。

對面的人馬中,一名雍容華貴的中年男子見后,仰天大笑道:「哈哈哈,我以前聽別人說過,李清賢侄是相貌非凡,英氣逼人。我還不信。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啊!怪不得能和我斗個旗鼓相當。要是我在晚生個二三十年,估計,也會被你踩在腳下了。」

「呵呵。」李清聽后,輕笑了一聲。說道:「步家主不用如此奉承我。我李清,是個有原則的人。即使你今天說的天花亂墜。該揍你的時候,我也絕不會手軟的。而且,我提醒一下,我們之間,不是很熟,『賢侄』兩字,莫要再提。」

「李清賢侄可真會開玩笑啊!我們之間,非要如此嗎?」步思聰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對着李清問道。

李清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必須如此。」

「為何?能給我一個理由嗎?」步思聰連續發問道:「其實,到了如此地步,咱倆划江而治,豈不更好?」

「為了天下百姓!」李清再次堅決的回道。「你不配和我划江而治。因為你的心中,根本沒有百姓。擊殺你這樣的人,是為了救天下百姓。我李清,必須一馬當先。」

泥人還有三分火呢。

李清的步步緊逼,讓步思聰徹底怒了。

「李賢侄這麼說,我可就不愛聽了。

從小的方面來說,我步思聰治下的百姓,人人都能夠安居樂業,人人都能夠吃的飽飯,人人都可穿衣保暖。我的心中,怎麼沒有他們?

從大的方面來說,若沒有我步思聰為『吳王』。這天下,該有多少人稱王,多少人稱帝?將要混亂成什麼樣子?你想過嗎?

對這天下百姓的貢獻,我步思聰,不比你李清少。

你憑什麼看不起我?」步思聰將心中的憤懣,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李清聽后,毫不留情面的反駁道:「你揚州治下的百姓,是百姓。那麼,豫州和兗州的百姓,是不是百姓?你的心中,可曾有過他們?為了你的大義,你將他們置身於水火之中,真當天下人都看不到嗎?

至於你說的稱王之事,也只是為了你的一己私慾罷了。

一名合格的異姓王,豈會弒君?一名合格的異姓王,豈會勾結外族?」

「額,李清,我是殺了你的父母了嗎?

我們之間,怎麼會有這樣的深仇大恨?

那些百姓,與你何干?

只要你答應和我划江而治,十年之內,互不侵犯。

我立即退兵回揚州!並且,我會送給你五十萬兩黃金,一百名美女,供你享用。如何?」步思聰不甘心,再次對着李清勸道。

這個時候,平常的言語,已經沒什麼用了。

只能付出金錢和美女,希望李清可以看在這些『誠意』的份上,和他划江而治,十年之內,互不侵犯。

可惜,卻見李清聽后,一副漠然之色。

只聽他對着步思聰說道:「別說這些沒用的了。

回去備戰吧!

像個男人一樣,輸在戰場上。這樣,你步思聰的大名,可能還會被銘記一二。要不然,你就只能遺臭萬年了。」

「好,好,好。李清,這是你選的路。

到時候,你可別後悔啊!

我步思聰對你是好言相勸,仁義至盡。可惜,你依然是視若無睹。

那麼,就別怪我辣手摧花了。

我恨,當年在青州書院,你暫露頭角之時,我沒有剷除掉你。

我恨,當年我佔據五州之時,為了大義,給了你一年的發展時間。

我恨」步思聰咬牙切齒的述說着。

「唉,都這個時候了。恨,應該也沒什麼用了吧?攢點力氣,逃跑的時候好用。我和別人打,勝負各半;和你打,信心十足。畢竟,我從來沒輸過。你可要加油啊!」李清聽后,對着步思聰一臉笑意的說道。

步思聰聽后,反駁道:「好,那我們就騎驢看唱本,走着瞧。看看最後,到底是誰,能夠坐上那個位置。

李清,我不得不承認,你很厲害,徹底惹怒了我。

下面,你就做好準備,接受我的怒火吧。」

「我早就準備好了。希望你的火焰,燒的夠猛、夠勁!」李清一本正經的回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平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清平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兩主相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