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蚱

螞蚱

對於皇帝而言,真正想知道的消息,是很難被瞞住的。

譬如剛剛,在樓閣那裏發生的一場鬧劇。

畢竟是董太傅的七十大壽,他也不想喊打喊殺,壞人興緻,只是,望向李榮二家人時,眼底卻染了難掩的陰霾。

等到聽聞元景說的話時,又轉為若有所思。

皇帝知道的同時,李榮二家的家主也知道了,一聽那消息,眼前一黑,險些齊齊從椅子上摔下去。

早知道這樣,當初就該叫兒子把那混賬東西射牆上!

——這是兩家家主的共同想法。

彼此對視一眼,他們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驚懼,正想上前請罪時,就聽內侍通傳——皇后與晉王過來了。

一行人自是起身施禮,青漓也不欲張揚,去皇帝身邊坐下,便示意眾人起身了。

皇帝靠近她些,安撫的握住了她的手,低聲問道:「元景說的那幾句話,是你教他的?」

「沒有呀,」青漓自己也覺得有些訝異,但更多的,是為自己兒子覺得驕傲:「他自己說的,我什麼都沒提。」

「好小子,」皇帝看一眼坐在青漓身邊的元景,緩緩笑了:「沒給他老子丟臉。」

他向兒子招手,示意道:「過來。」

當着這麼多人,元景也不畏怯,大大方方的過去,到了父皇面前。

皇帝輕聲問他:「那些話,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元景言簡意賅的應道:「嗯。」

皇帝笑了,目光中有些滿意,更多的卻是欣慰,揉了揉他的小臉,問:「怎麼說出來的?」

元景奇怪的看他一眼,道:「從嘴裏說出來的。」

他們父子倆說話的聲音小,別人聽不見,青漓卻聽得見,元景這麼一說,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

皇帝被兒子噎了一句,倒是也沒說什麼,只是親自為他整了整衣服,拍了拍他的肩。

李家家主與榮家家主一道上前幾步,跪下身,連聲請罪:「老臣疏於管教,竟使得家中小輩犯下這等大罪,委實該死,望請陛下娘娘恕罪。」

青漓雖是皇后,也是當事人之一,也是可以開口的,可皇帝還在一邊,自然不好說什麼。

皇帝卻也不急,只看着面前的兒子,緩緩道:「朕又不在那裏,如何知道究竟出了什麼事,你們還是同晉王說吧。」

兩位家主上了年紀,看人的眼力也是有的,當着皇帝的面,加之晉王早有慧名,也不敢流露出輕視的意思來,只恭恭敬敬的叩首,謝罪道:「晚輩無禮,罪該萬死,今日冒犯貴人,也是老臣們管教不嚴,門風敗壞的緣故……」

他們要說的,無非都是老一套,元景無心多聽,淡淡的打斷了:「你知道就好。」

李家家主與榮家家主:「……」

青漓:「……」

兒砸,你太耿直了,這樣不好,容易叫人下不來台。

你看那兩個老頭,臉色都憋紅了!

要是換了常人,看見兩個鬢髮都帶着白的人這樣叩頭請罪,只怕多少會有些心軟,只可惜元景並非常人,犯到了他母後身上,處置起來,他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本王聽聞,李榮二家皆是詩書傳世,頗有美名,」元景看着他們,緩緩問:「是嗎?」

二位家主完完整整的聽過孫子是怎麼被坑下去,此刻一聽這位晉王開始捧人,心裏就覺不妙,強笑着推辭道:「不敢,不敢,不過是祖上餘蔭,留得幾分臉面,大家肯給面子罷了。」

「二位不必客氣,」元景稚氣的臉上露出笑容來:「本王身處宮中,卻也曾經聽聞李家先祖正儀公與榮家先祖恪善公的大名,早就心嚮往之,儘管偶爾有一二害群之馬,想必其餘人也皆是芝蘭玉樹。」

那二位家主繼續微笑,臉都有點僵硬了:「殿下客氣了,當不起的,當不起的……」

「今年春闈的時候,父皇還在頭疼,」元景看一眼皇帝,笑着道:「天下之大,士人卻多出於南而寡出於北,長此以往,於家國並非幸事。」

兩位家主都是十成十的老狐狸,聽他這樣一說,再加上此前的那番吹捧,心頭隱約生出一個叫人驚懼的猜測來,原本泛紅的臉色,驟然慘白,隨即難看了起來。

果不其然,元景看着他們,語氣溫和道:「李榮二家滿門芝蘭玉樹,為何不肯為國效力,為君分憂?」

「前些日子,父皇便想在涼州建立一所書院,栽培涼州及其近處學子,只是朝中空虛,苦於無人任教罷了,」他上下看着兩位家主,露出一點如釋重負的笑容:「現在想想,李榮二家滿門英傑,隨便挑出二十幾個人,應當也是沒問題的。」

若是換了別的地方,皇帝願意叫他們效力,李榮二位家主自然是一萬個願意,可這種到涼州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去教化士民,打死他們也不想去。

叫一群從小在金陵養尊處優的人到涼州去吃苦?他們受得了才怪。

更何況,按照晉王的意思,可不僅僅是送兩個人過去了事。

——二十幾個,幾乎能把家族的主幹掏空了!

「殿下過譽了,」李榮二位家主笑容僵在了臉上,彷彿只消有人過去打一拳,就會馬上碎開一樣:「小輩們上不得枱面,哪裏能擔得起這等重任……」

「兩位大人這樣說,」元景冷下臉來,打斷了他們,道:「是不願意為國分憂嗎?」

他這頂帽子扣下來,又是當着皇帝與諸位賓客的面,那二位家主便是如何不忿氣惱,也得打落牙齒和血吞,忍下去才是:「自然不敢,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本就是尋常之事。」

「那就好。」元景重新將笑容掛上,甚至於,還邁著小步子到了那二人面前去,將他們攙起來了。

「國事誠然緊要,片刻耽擱不得,可世間總有人情可講,兩位大人各自在家中選出二十人,叫他們同家眷辭別,三日後出發吧。」

他眨着眼看向他們,道:「——時間緊要,便不必謝恩了。」

「畢竟是太外公的壽宴,因為元景的關係牽連到了,」他笑嘻嘻的跑到董太傅面前去,終於有了幾分孩子的模樣:「我給您剝一碗蓮子賠罪,好不好?」

董太傅別有深意的看一眼李榮二位家主,轉向元景,慈祥的笑了:「自然是好的。」

事情告一段落,眼見皇帝沒表示什麼異議,周遭人自然也不會說什麼,只繼續談笑風生,刻意的忽略了僵立在正中的二位家主。

刀子沒落到自己身上,誰要去管那會有多疼?

真真切切挨了刀子的李榮二位家主,心口痛的能隨時吐出一口血來。

若非皇帝在,若非元景是晉王,若非這是眾目睽睽之下,但凡換個別的地方,二位家主就能生吃了他!

傳承百年的大家的確煊赫,可族中子弟,卻也不會太多,二十個人的名額,幾乎能將兒孫兩輩的嫡系血脈掏空!

兩家皆是枝繁葉茂,若是將旁支算上,一百個人也湊得起來,可誰不明白,晉王要的二十個人,全都是嫡系?

他雖不曾明言,但意思也算明確——人送過去,這事兒就算是了了。

但他們要是真敢將旁系送過去,只怕,還有的瞧呢。

涼州苦寒之地,此行又路途遙遠,一路上,還不知要受什麼苦楚。

更加重要的是,這一遭過去,什麼時候能回來?

總不能,直接叫他們紮根在那裏吧?

若真是如此,豈非是斷了兩家的根?

不管兩位家主如何想,在皇帝保持默許的態度下,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元景是長子,早早被冊封晉王,與那些忌憚太子的君主不同,皇帝是真心實意將他作為儲君培養的。

他兒時便聰慧,加之皇帝有意教導,稍稍長成時,這種聰慧愈發的展露出來,漸漸轉變為天子所需的資質。

說起來,元景同皇帝是很像的,不只是容貌,還有性情。

冷血強悍的魂魄在血液里涌動,只是,皇帝已經學會用溫和的外表掩飾它,元景尚且在用孩子的稚氣展示它罷了。

握住了青漓的手,皇帝向她低聲道:「元景,將會是個很了不起的君主。」

他輕嘆一聲,繼續道:「他日史書工筆,朕不如他。」

青漓喜歡聽人誇獎自己兒子,但聽皇帝這樣誇,還是覺得不太好,輕聲婉拒了:「還小呢,看得出什麼。」

「不過,」這一回,皇帝倒是點頭了:「確實還需得打磨。」

李榮二家出了這樣的事情,自然不能繼續留在這裏了,匆匆向皇帝告罪退去,想來是歸家想法子了。

這樣的消息傳到家裏去,於誰而言,都是潑天大禍,更不必說是享受了世代榮華的這兩家了。

李家家主將全家人喚了過去,把今日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隨即便說了自己的意思:「殿下說的很明白,要的是嫡系的年輕一代與壯年一代,二十人,你們自己說說,怎麼辦?」

他今年六十有一,女兒不計,兒子便有七人,各自成家之後,總計生有孫子十八個,其中年幼的還佔著四個,細細算起來,年青一代與壯年一代的人加起來,只有一個人能夠被留下。

素日裏說的兄友弟恭都是假的,切切實實的好處才是真的,到了這會兒,沒有人會不想要留下來。

看一眼所有人,長房率先開口:「父親,不是兒子憊懶,而是身為長子,必須留在家中孝敬父母,照拂小輩……」

「大哥這話說的有意思,」七房聽得不高興了:「你在家中享受多年,也不見得照拂弟妹多少,如今要去吹冷風了,卻想起我們了,你說這話,臉不臉紅!」

「你!」大房語氣一滯,憤恨的瞪了七房一眼。

「怎麼,大哥氣急敗壞了?」三房跟着插了一句:「我覺得,七弟說的有理啊。」

要是平時,他肯定是幫着大房的,可到了現在,還是先將佔據嫡長的大房咬下去為好!

沒人願意坐以待斃,三房一開口,其餘人也止不住的開始為自己爭搶,一時間,書房裏亂糟糟的,全然不似之前的友愛氣氛。

李家家主正頭大的時候,就聽外頭傳來一陣喧鬧,正妻孫氏流着眼淚過來,神色猙獰的要將李新打死,除了那個害群之馬。

「你去打死他吧!」李家家主怒氣上來,抓起面前的杯盞,重重摔了出去:「叫他喘著一口氣,好歹還能頂一個人頭,哪怕是半路死了,宮裏也只有消氣,沒有不滿的。

——你去將他打死,那家裏頭就真的留不了人了!」

孫氏神情一怔,隨即就開始不停的流淚,哭的幾乎要上不來氣,最後竟坐到了地上叫罵,全然不似之前的優雅端莊。

「說到底,還不是你這老狗!」孫氏神情怨憤,怒聲道:「當年,要不是你非納那個劉氏,如何會惹得出這種亂子!」

她猝然轉頭,看向李新的父親,庶出的四房,冷聲道:「小娘養的狗東西,果真沒一個上得了枱面的!」

四房見這回的事情是自己兒子惹出來的,也就知道那個名額無論如何都落不到自己頭上,這會兒也豁出去了:「小娘養的都上不了枱面?夫人,這話說的,您坑不坑心吶!

當初李成逼死民女,被人追到府上,是誰替他頂了罪,險些被送進監獄去!」

「你自己也說是險些,送過去了嗎?!」孫氏冷笑着將案上硯台砸到他臉上:「還不是好好的!」

人到了這個地步,自然也沒什麼好忍的了,四房捂住額頭,神色猙獰的衝到了前頭,同孫氏扭打起來,嫡出的兒子自然不會看着母親被打,衝過去退開四房,一群人打成一團。

「好了!」李家家主一聲斷喝:「火都燒到眉毛了,你們居然還內訌!」

他久居家主之位,威儀自然不缺,這樣一開口,一群人便面色訕訕的分開了。

「把這個名額給老大,」李家家主癱坐在椅子上,雙手捂臉,彷彿蒼老了十幾歲:「他是嫡長子,應該留下。」

李家是這幅光景,榮家也是一般,凄凄慘慘的哭了幾日,兩家便匯合,跟着引路的官差,往涼州去了。

當然,這是后話。

不過,晉王的言談舉止,委實是令人訝異。

之前在樓閣里的話,各家的人也聽過幾句,雖然讚歎,卻也只當是皇后教的,無甚了不起,等到御前時,才算是真的驚駭了。

沒人能預測李榮二位家主說什麼,也沒人能預測陛下會心血來潮叫晉王做主,顯然,也沒人能事先教導晉王,屆時應該如何言說。

——難不成,還真是他嘴角想的?

倘若這是真的,那這位晉王殿下的天資,堪稱可怕!

這日晚膳的時候,青漓也忍不住問兒子:「今日,元景為什麼那麼說?」

「因為他們欺負母后了,」元景認真的看着她,說:「有我在,誰都不能欺負母后。」

這一瞬間,青漓覺得暖心極了,自己生的哪裏是兒子,分明是小天使嘛!

摸摸他的小腦袋,她在他額頭上響亮的親了一下:「好孩子。」

皇帝沒動筷子,只出言問道:「那些話,都是你自己想的?」

「嗯,」元景神色平靜,道:「想說就說了。」

皇帝微微笑了:「知不知道,你有時候說話很得罪人?」

元景疑惑的看父皇一眼:「比如說?」

「比如說,那天在尉遲承塹面前,在不打算立刻處理掉他的時候,你將自己的敵意表露出來。」

皇帝緩緩道:「再比如說,李榮二人請罪時,你大喇喇的甩了一句『你知道就好』。」

「當你不打算直接處置掉敵人的時候,」皇帝問他:「為什麼要打草驚蛇呢?」

「因為蛇咬不到我,」元景平靜的吃一口米飯,道:「但我能叫他們寢食難安。」

「——他們覺得難捱,我就覺得快活。」

皇帝久久的看着他,他也毫不畏縮的同父皇對視。

許久之後,皇帝終於嘆一口氣,伸手過去摸了摸他的腦袋:「長大了啊。」

翌日,上降旨,冊晉王為皇太子,入主博望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朕亦甚想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朕亦甚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