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第254章

「陛下,如今劉表已經統一江南,天下大半已歸其手。如果再讓其休養生息數年,縱然朝廷最後統一了北方亦不是劉表之敵手。所以北方之局勢決不能再拖。」

「奉孝之意是現在便出兵掃平袁紹與劉備?」

「正是。如果現在不出兵,等到袁紹滅了劉備,坐擁冀幽二州,再想滅之將會難上加難。並且現在袁紹本人幽州,曹袞州已經率師北上,定能將袁紹主力死死的釘在幽州。朝廷只需兵分兩路,便可直襲冀州。」

「曹袞州率主力北上?那劉表進攻徐州則為之奈何?」

「賈兄莫憂,徐州局勢已經安排妥當,定然讓劉表不能北上寸步。現在只差關中之地如何佈防了。」

「奉孝,你這可是豪賭啊。我賈詡自詡毒士,但自問不敢出如此之計。這是不成功便成仁啊。」

「文和兄也知,如今形式已經是時不我待,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如此,也好。」

「郭先生之意是想要留少數兵力把守各個關口,然後率主力剿滅袁紹?」

「正是,陛下,如今朝廷不能放開手腳一統北方,無外乎劉表壓力也。可只要佈置得當,利用地利之便用少數兵力防守一時也未嘗不可。如此便可調集大軍進攻袁紹。只要滅了袁紹,便能一統北方,屆時只需將戰火燃到劉表境內,不使其安然修養,待整合北方之眾,便能南下與劉表一決雌雄。」

「那朕該當如何?」

「關中之事,自然要全權拜託賈兄了。」

最後,賈詡與徐庶商議,認為劉表要進攻關中只有條路可走

其一便為祁山。

這一路,雖然道路稍微平坦,可通行大軍,然路途遙遠,補給困難。只需一將固守天水,再派一將擾其糧道,敵軍不戰自潰。

其二為陳倉道。

如今劉表走的正是這一路,六十萬大軍兵壓散關。不過如果只是守三個月的話,十萬大軍足矣。

其三為褒斜道,也就是斜谷。

這一路不比前兩路,山道崎嶇難行,只要固守谷口的五丈原則敵軍不能出也。

其四與其五分別為儻駱道(駱谷)與子午谷。

這兩路比之斜谷更加難行,不僅如此,道路也已經年久失修,根本不適合大軍通行。不過為了穩妥期間,還是準備派兵把守谷口,以防萬一。

最後決定,由張任,張翼二人率兵十萬把守散關。

由龐德率兵三萬固守天水,馬超率兵一萬駐紮祁山,以擾糧道。

五丈原,緊要之地,則派老將樊稠率兵五萬坐鎮。

而武關劉表二十萬大軍未退,則仍由徐榮率兵八萬鎮守。

而駱谷與子午谷口則由小將郝昭與馬岱分別領兵五千監察。

長安留兵十萬由太尉皇甫嵩統領,以做四方馳援。

另告知西域馬騰,如果關中戰事吃緊,則率西域兵馬入關。

分派已定,劉協便盡起五十萬大軍直奔冀州。

而曹操與劉協這邊的動作自然沒有逃過劉表的眼線。

劉表得知消息,急忙召集文武商議軍事。

「哈哈哈,孤還想着借用袁紹之力好趁機北上,可不想那劉協與曹操竟然如此無能,白白給我軍以戰機。這仗如何打,還請眾卿暢所欲言。」

「王上,如今劉協與曹操盡起主力大軍進攻袁紹。關中與徐州定然空虛,我軍何不兵分兩路,一路攻取關中,一路徑取徐州,畢其功於一役,統天下於一戰。」

「黃將軍說得對,我等附議。」

「漢升所言,甚合孤意,眾將戰意高昂,甚得孤心。然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不知眾位先生意下如何?」

「主公,袁紹帶甲百萬,縱然劉協與曹操兩面夾擊,袁紹也不可能旦夕而亡。北方之戰定然曠日持久。只要劉協與曹操的主力大軍深陷冀州,則關中,徐州唾手可得。兵分兩路正和其理。」

「布兄之言,某卻不敢苟同。劉協與曹操既然敢盡起大軍,怎會不留後手?我軍雖然實力遠超劉協,曹操,可若兵分兩路,則不佔任何優勢。我意,不如集中兵力攻其一路。一路若破,另一路則不足為慮。」

一時間,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武將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應該兵分兩路,而文臣除了步騭幾乎都贊同先攻一路。

兩派各說各理,劉表實在難以抉擇。

不過眼睛橫掃一圈,卻發現蒯良只顧飲酒,魯肅正襟危坐,諸葛亮更是眼皮低垂,似要睡着。

看三人如此模樣,劉表心下瞬間安定。

這三人明顯是成竹在胸了啊。

為了不耽誤時間,劉表決定直接開口問諸葛亮。

抬手虛按,大殿之內瞬間安靜。

「如今天賜良機,不知孔明有何看法?」

「確實是天賜良機,不過這天賜良機卻是稍縱即逝啊。」

「稍縱即逝?孔明此話何解?」

「回王上,劉協與曹操這樣做,如果不是瘋了,那就是有絕對的把握短時間滅了袁紹。雖然不知道他們有什麼辦法能在短時間之內滅了袁紹,可留給我們的時間着實不多。所以,我贊成攻其一路。」

「攻哪一路?」

「徐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師漢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興師漢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4章

%